中国传统陶瓷与玻璃材料高温结合的创新价值研究

2018-01-24 18:02:21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陶瓷材料技艺玻璃

陈 洁

传统材料往往与传统技艺、造型与文化内涵共同形成与发展。功能上,它的形成有特定性,同时又形成相对稳定的艺术语言,这种稳定的艺术语言是其传统很重要的部分。不具备文化承载的材料往往不会引起对某一稳定艺术语言的文化认同。

一般来说,对某一传统艺术的创新从功能上可以是使用方式的创新,造型审美方式的当代审美方式介入、主题的创新、新材料的加入等。而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中国传统陶瓷技艺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可持续性发展与创新,除了引入新的观念、发展工艺、材料的新方向之外,还有一个重要途径即通过与其他材料结合的方式,延展传统材料、技艺的新的艺术表达。中国传统陶瓷材料通过与玻璃材料在高温状态下的结合,可以实现艺术上的创新与发展。两者的高温结合在当代艺术的大背景下,是中国传统技艺与西方传统技艺的一种现代性融合。这种融合基于技艺、材料,但可能释放出新的观念与内容。拓展此两种材料的当代新的结合方式,旨在寻求弘扬、发展中国传统艺术的新的可能,且有利于中国艺术院校陶瓷与玻璃跨学科、跨材料教学实验。

相关材料的结合工艺,可以在单元兼容的基础上实现一种材料借助另一种材料突破自身局限性的价值。陶瓷与玻璃材料各自具有成熟的工艺,形成完整的背景与结构。由于在高温状态下发生形态改变或结构改变,材料会产生比常温状态下的结合更为复杂多变的艺术效果;并可能在结合过程中产生新的现象,比如气泡、形变等,这些都为发掘更多材料语言,为造型、质感、肌理提供更多可能,而这些变化也将引申为审美价值与观念表达的拓展。陶瓷材料与玻璃材料的物理属性具有一定共性,可以实现在高温状态下的结合。工艺结合的创新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比如通过收集、分析工作室实验数据,明确运用传统陶瓷技艺,将不同的传统陶瓷材料(坯料、釉料、彩料等)与不同的玻璃材料(收缩率、硬度等的不同)相结合时出现不同效果及现象。材料之间的某些形式的结合,是玻璃材料支持传统陶瓷材料实现单独呈现时很难呈现的特殊效果,以此拓展传统陶瓷材料及技艺的一个可行且重要的方向。尤其是当陶瓷体作为玻璃内容物时,可以呈现线性形态的可能,两种材料在高温状态下的物理表现具有必然性,而对另一类材料的作用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如果从艺术表达的角度厘清与分析不同作用的结果所产生的视觉效果,可以使物理特性有效转化为视觉材料语言,进而发展出针对性的强化方法,同时拓展新的思路来突破陶瓷材料造型局限性的有效方法。比如,陶(或瓷)土被液态玻璃高温状态下包裹时由于浮力产生的形变,或者当瓷土与高温玻璃接触时瞬间收缩而产生的银色光泽等。当被热状态玻璃包裹,瓷土独立线性造型(不依附其他坯体)也将成为可能,从而丰富传统陶瓷泥料的造型语言。由于高温结晶化的过程中,陶瓷坯体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造型会软化而导致形体扭曲或坍塌。因此,在传统的的工艺中,对造型的稳定性和支撑力会有严格的限制。这样,在烧之前某些泥土的自然状态和成型方式,例如柔软、可塑而产生的丰富的形体变化和肌理很难作为三维形式最终呈现。所以,陶瓷柔软脆弱的材料特性,却同时也成为它成型工艺的藩篱。再比如泥浆,这种流动的黏稠的液体有着美丽和多变的形状,但是如果没有一个主体作为依附,它很难被烧制成型。尽管一些艺术家尽了最大努力去追求这种精细独特的效果,他们的作品还是必须有一定厚度来保证作品的结实。因此,找到一个方法把纤薄、自然流动后干燥的泥浆固定进玻璃里,让它能自由地表现自己的特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泥土在塑型的过程中,其可塑性形成了材料语言特有的艺术效果。由于材料的表现必须建立在传统陶瓷技艺与玻璃技艺的支持下,在具体运用上会出现许多复杂的情况。材料与工艺的关系本就密切多变,加之涉及两类材料与工艺,这必然带出二者间需要相互协调或妥协的具体问题。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的实践经验的支撑,而更有效的处理工艺与材料的关系,也将满足后一步教学或产品开发的需要。

陶瓷与玻璃两种材料共同承受高温时的状态改变使陶瓷材料激发出新的艺术表达潜力。陶瓷与玻璃的不同材料高温结合的方式包括:二者的结构、体量比例、接触方式及结合温度等。同时,也会产生对两种材料语言的影响,比如相互激发、消损或同义叠加等。因为材料结合在语言上会引出多义性,这种多义源于其他材料语言的介入。由于中国陶瓷艺术有其他文化无法比拟的文化资源与物质资源,依托于完整而深厚的陶瓷文化,中国传统的陶瓷材料本身是承载着许多既定的审美样式与心理认同,比如青花、粉彩等。这些釉料彩料本身绑定了不可割裂的既定审美。比如青花钴料所承载的青花符号,当它们与玻璃材料相结合时,既定的审美样式及视觉感受在新的语境下会发生新的变化,以及这种视觉的多元会带来审美感受的变化。厘清不同中国传统陶瓷材料比如景德镇高岭瓷土、瓷石、宜兴紫砂料等的技术与不同的热状态玻璃结合时的多样表现,对于拓展材料语言与既定审美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玻璃与陶瓷同时承受高温时,更多潜在艺术效果由状态改变时引发。同时,陶瓷釉料与玻璃料在热状态下结合也具有创新的可能性与艺术价值,釉料与玻璃料的同源性(硅为基础)与差异性(基于不同技术目的的成分差异及烧成温度差异)在高温状态下对材料艺术语言也会有影响。玻璃材料对传统陶瓷材料在艺术语言上的介入可以是多方面的,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在形态特征、质感、视觉感受等审美层面产生更多的艺术语言创新。中国传统陶瓷材料的文化认同或既定审美样式,可以作为有目的的观念传达,在与玻璃材料结合的新语境下产生新的审美意义。

传统陶瓷与玻璃材料热结合探索的另一个价值是,基于跨材料的艺术研究,可以推动当下艺术高校内关于跨越教学细分门类,跨学科教学实验的相关理论建设。中国传统陶瓷与发源于西方的玻璃各自拥有完善的技艺传承与文化内涵,在高校的陶瓷专业与玻璃专业的教学也都已形成独立的、相对完善的体系。研究如何以跨材料的创作实践来带动并打开教学上相对固定和封闭的框架,将丰富当下高校跨学科建设的理论架构。同时,基于材料结合的艺术实践,相关的创新方法可以有效对应在以工作室为划分的陶瓷专业与玻璃专业教学中,以完善材料结合的相关课程为目的,尝试打通被严格细分的单学科教学模式与方法。发挥两个专业各自教学的优势,增强相互之间的教学互补性,增强开放性、灵活性,从而对发展切实有效的适应跨学科建设的教学提供新的方法或思路。此外,将部分研究的过程与跨学科教学实验相结合,将方案、制作及协调不同工艺与技术等作为教学实验研究的对象,也可尝试融入阶段课程。

最终,厘清并拓展以传统材料、工艺结合创新的方法,也同样具有应用价值。首先可以为优化传统陶瓷材料提供方向,为传统工艺的材料物质基础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可能,寻求传统陶瓷技艺新的发展。通过与玻璃材料结合的途径,发掘更多的技术上的协调手段,来平衡材料之间物理属性的差别和工艺限制,为传统技艺注入新的活力与发展动力。其次可尝试基于相关工作室的研究成果发展适应市场的艺术衍生产品,带动传统手工艺人尝试新的创收途径,在现代社会更开放的文化背景下,发挥传统陶瓷手工艺新的价值,进而尝试为相关产业创造经济价值。

随着近些年来艺术家实践的参与,工作室的技术及工艺的丰富,国际交流活动的增多,相关理论的研究开始出现。就研究潜力来讲,源于西方的玻璃材料的介入对中国传统陶瓷材料的既定审美产生影响,由于其独特的研究视角,也将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工艺与文化,更好地把握传统文化的内核精神,拓展传统文化新时代下的精神外延。

[1]庄小蔚. 铸造诗意——玻璃艺术创作方法论研究[M].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

[2]艾伦·麦克法兰,格里·马丁. 玻璃的世界[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基思·卡明.世界玻璃工艺史[M]. 薛吕,译.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4]吕品昌,陶瓷·当代雕塑[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

[5]C.Brown, D.Rabiner. Clear as Crystal, Red as Flame: Later Chinese Glass[M]. New York:Corning Museum of Glass,1991.

[6]Cousins,Mark. 20thCentury Glass[M]. London: Grange Books,1990.

猜你喜欢
陶瓷材料技艺玻璃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工会博览(2022年33期)2023-01-12 08:52:40
CeO2稳定ZrO2陶瓷材料的研究进展
陶瓷学报(2020年6期)2021-01-26 00:38:00
B4C-TiB2复相陶瓷材料研究进展
陶瓷学报(2020年6期)2021-01-26 00:37:54
高熵陶瓷材料研究进展与展望
陶瓷学报(2020年2期)2020-10-27 02:15:38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原道(2020年1期)2020-03-17 08:10:24
玻璃中的自然之美
玻璃是怎样炼成的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中国自行车(2018年7期)2018-08-14 01:52:44
我不是玻璃熊
摇篮(2016年19期)2016-12-01 06:32:52
技艺并举 厚积薄发
中国篆刻(2016年11期)2016-09-26 07: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