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画技法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2018-01-24 18:02:21余子砚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技法服装绘画

余子砚

一、课程设立的相关背景

1.课程的目的性

通过对服装画相关知识与技法的掌握,在理解时装人体造型特征和服饰细节表现的基础上,能够独立构思与创制出比例适当、审美与夸张并重的服装画,进而在进阶层面上的时尚插画创作水平与服饰系列化设计表现的绘画能力上有所提高,是该课程的授课目的。从绘画层面上培养与训练观察表现对象的能力,是该课程的核心目的。

2.课程在学科中的重要性

以服装画为基础的时尚插画是现代绘画艺术中的一门全新分支,因其具备绘画的基本属性与服饰设计表述的说明性,服装画被定义为设计构想与具体方案实现的连接桥梁。设计理念的具体细节与特征,通过服装画的图形方式表述和传达,并运用于指导下一阶段的实物创制之中。作为本科教学中的基础类核心主干课,其设立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绘画造型能力与风格表现力。服饰工艺结构基础与立体剪裁作为前期导入课程,在服装主体结构形态构成规律上提供立体化概念的引导,时尚插画与电脑服装画作为其进阶课程,使该画种的表现方式得以多层面地风格化,并传达到插画设计与成衣设计之中。

3.课程的特点

绘画技法与设计表述的二元化并重是该课程的教学内容特点。快速记录灵感瞬间,全面直观地呈现设计创意,完善构思细节,比例恰当地表达设计要素及指导实物化制作方向等实践性技法化操作是该课程设计层面的具体要求。对于造型能力的拔高与线条形态的归纳是该课程绘画层面的要求。双重并重的特征,使得服装速写、草图、服装平面款式图以及上色技法、系列化效果图等一系列知识节点构成了该课程的基本授课范畴。这就要求在相对较短的授课时长中,有步骤有主次地由浅入深,科学合理地安排授课进度,并达到大纲所要求的既定目标。内容与时长的矛盾,一直是该课程长期存在的教学难点。事实上,每个学年阶段的不同班级,学生的能力也不尽相同,本科教育的普及化,大班化教学与学生造型能力的薄弱成为了制约课程教学效果提升的短板。如何在短期内解决上述问题,成为了推进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

二、关于课程进程与结构的思考

1.旧教学进程及结构的不足

传统的教学环节安排以服装画与时尚插画的近现代发展史为理论背景,进行知识点的依次展开,表现出课程注重实践性与时长限制的冲突;多种材料工具综合表现技法的罗列性讲解,使得具体训练缺乏“精而专”的深入研究,进而影响授课范例指导的针对性与教学评价衡量的标准化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范例鉴赏化的教学手段缺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调动,范例风格的局限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设计表达的自我风格化再创。由此可见,传统教学模式的教与学,理论运用于实践的相关衔接存在相当程度的缺失与不足。本文结合教学经验的积累与授课过程的反馈,从调整课程结构方案的角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2.拟改进课程进程与结构方案的创新点与方向性

服装画技法课程的进程要围绕其重难点,以其作为核心基础由易至难的模块化章节结构展开。对于理论知识尤其是进程与发展,要作为课前参考书目的形式进行个体化研读;明确分析观察绘画对象的方法论以及绘画技法步骤化表现,是该课程要培养的重点方向。在课程进程中关注这两种绘画创制模式的养成,并作用于下阶段的其他课程之中;水彩作为主要的绘画材料,围绕其画面效果,展开深入讲解,有助于绘画技法表现知识节点的良好吸收与技巧的实效性拔高;教学范例的选取应具有时代感,紧跟流行趋势的发展进程,并结合相关实物原作,从技法表现与应用层面,针对质感与细部的处理方式,结合教学中出现的阶段性普遍问题展开方向性讲解。绘画技法的步骤性,决定了过程中要运用多媒体方式分格呈现,动态式的步骤演绎能够更为直观地表达技法的实际操作性。

三、关于教学方式的思考

1.丰富教学资料,提升其借鉴价值

服装画技法教程类书籍不断增多,极大提升了该课程参考辅助教材的选择域。但书籍作者个体风格化,作为入门阶段的基础教学,在学生个体化风格尚未确立的情况下,对于教学参考书的选取应保持较为慎重的姿态。以主流经典教程作为授课进程的基本框架,利用当季或进阶阶段商业专门趋势报告的效果图作为表现形式的参考范例,不失为符合大纲要求又契合流行发展的一种折衷手段。服装人体的结构比例与动态表现,以及平面款式图的合理化绘制,一直是该课程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人物静态比例、动态模板与人台模板的辅助化导入,能够切实有效地在大班授课教学情景中,短期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直接提升作业练习的画面效果。

2.在互动式教学的过程中提升教学效果

互动式教学是现代教学方式发展的主流趋势。因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自主研习能力,在教学领域得以广泛开展。服装画技法课程互动式教学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黑板实践和长卷式造型训练与讲评两方面。大班化授课情景是当前高校本科教学的常态模式,如何针对个体问题,汇集共性,整合分析并加以规避,是大班化教学现状的首要难题。

黑板化实践主要运用于服装人体的比例宽度与结构、款式图表现等教学环节之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示范讲授之后,将具体知识点相关的内容绘制在黑板之上,学生按此在黑板上原样绘制。该教学方式的目的在于将学生个体化造型问题加以放大,学生间的相互比较与充分参与活跃了课堂气氛,有机地调动了学生思考分析并快速准确地发现造型问题的自主分辨能力。在课堂讨论中,各类造型问题得以被发现并解决,提高了教师针对普遍性问题的解决效率;长卷式造型训练是指将绘图纸以八开为画面高度,将其拼贴制作成高度固定长度不限的长卷,在辅助线与比例分割参考线的基础上批量进行同等高度的服装人体静态、动态的绘制。以周为单位,随着课程进度的不断深入,学生能够较为直观地分析与体会长卷画面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与进步轨迹。通过周点评、阶段性展览等方式,展开长卷中不断积累的练习,关注不足、发扬与肯定优点与进步点,对反复出现的问题与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示范补充,是一种长期、强化形式的鼓励性教学方式。

3.多媒体影像化的授课方式

服装画技法课程的多媒体授课方式,不是常规意义上PPT幻灯与视频播放,而是通过多媒体展台摄像头或DV,将教师示范过程完整清晰地在边画边讲的模式中,影像化呈现在幕布之上。在实际授课过程之中,不同水平的班级个体,其授课重心也会出现相应的调整,动态过程展示不同于提前准备的视频播放,更加具备个体化的针对性。绘画,尤其是水彩技法为主的绘制过程是服装画上色技法的核心内容,湿画法的渲染程度、画面干湿时长的控制、混色点染的调色技法与运笔时机等,都需要在其绘制过程中感知与体会。此外,动态分析的具体方式及分析步骤、完成与实例对比也需要运用这一手段加以呈现,有利于直观地在过程中理解并掌握这一概念性的分析方法。

四、针对不同授课方向的思考

服装画技法课程除作为服装设计专业方向的主干必修课外,同时也是服装设计与表演方向及跨专业校内选修的开设课程。对于表演专业学生,零起点的绘画基础,通过人物造型模板的导入,有效率地在课程训练中提升了作业质量。跨专业选修课程中,学生普遍感兴趣的是服装人体的造型、装饰性美感与动态的准确快速表现方面,在已经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基础之上,导入与强调人体体块的装饰化简洁表达概念及动态辅助线型分析方法,成为此类授课方向的重点,完善与提升了学生对于服饰人体形态理解的进程与表现能力。

在本科化普及教育开展的今天,探索大班授课情景下服装画技法课程的教学方式、完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知识点吸收掌握的效率及授课效果成为了该课程教学研究的主流方向。对于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改良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和技法的进程,不同侧重点针对性手段的教学方法导入,保障了前后续课程间发展与要求的连贯性,对于以造型能力提升为目的的训练形式与内容的研究,是下阶段需要展开扩充的重点研讨范畴,作为基础类主干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改进方案,尚有待于我们去不断创立与完善。

[1]凯特·哈根. 美国时装画技法教程[M]. 张培,译.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2]余子砚. 服装画技法教程[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技法服装绘画
让人心碎的服装
例析三角恒等变换的三种技法
精通拍摄技法
技法只是书法的一部分
丹青少年(2017年2期)2017-02-26 09:10:53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荒诞化叙事的荒诞技法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下一代英才(2014年1期)2014-08-16 15:57:49
欢乐绘画秀
下一代英才(2014年3期)2014-08-16 09: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