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改革立传

2018-01-24 16:38:50文/章
传媒 2018年24期
关键词:报章改革开放历史

文/章 言

40年前,中国的大门敞开了。一个改革开放的时代,如壮丽画卷,徐徐铺展开来。改革开放40年,中国在醒来,中国在蜕变,中国在腾跃,中国在飞翔。这个进程波澜壮阔,这个过程扣人心弦,这个历程回味无穷。

在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中,新闻人是书写者,也是建设者。他们的文章千千万,总有那些“不寻常”,如航标,如星宿,熠熠发光。它们或是岁月的刻痕,或是历史的见证,或是时代的坐标,或是命运的呐喊,或是人世的长歌……这些文章不仅“美”,而且“真”,还很“实”,彰显出文字的劲道与力度。朱光潜先生说过:“年代久远常常使最寻常的物体也具有一种美。”何况,一些篇章一开始就如此“不寻常”。

这些记录并影响历史进程的名篇佳作,是新闻史的重要部分,也是改革开放史中的华章。

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从2018年初,光明日报社旗下的《文摘报》开办了“旧报新读——改革开放40年路上的人和事”专栏,将此间那些动人而“不寻常”的篇章重新打开,重新唤醒,重新编排,意在重温那些曾影响时代的新闻,让跌宕的故事复活、让历史的现场重现,让后人能随亲历者一起,回到那些风云际会的时刻。该栏目中的精彩文章,最终汇聚成了《报章里的改革史》这本书。

“过去史在我的现时思想活动中才能复苏,才获得它的历史性。”诚如此言,《报章里的改革史》记录的改革史,每一个故事的核心都是变革,但“昨天”与“今天”却能在时间的延展性中形成整体的叙事。

比如,书中的首篇,是1978年6月18日发表于《光明日报》的长篇通讯《深入宝库采明珠——记抗疟新药“青蒿素”的研制历程》,报道记录了青蒿素的研制过程和中西医结合的医学探索之路。三十多年后2015年,文中那位“解放后从北京医学院毕业的实习研究员”屠呦呦,成为首位因中国本土科学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科学家,中医中药也迎来了世界舞台上的高光时刻。当改革开放让中国与世界相融,中国科学探索之路始自哪里、走向何方,都可以在“旧闻”与“新闻”的对比中找到。

再如,书中的另一篇“旧闻”,是作家徐迟写数学家陈景润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1978年2月16日,当时只有4个版的《光明日报》,拿出了两个半版面的篇幅转载了《人民文学》杂志的这篇文章。文章影响了一代人的心灵史,知识界无人不读、无人不知,而对中国普通公众,陈景润和“哥德巴赫猜想”几乎成为普及度最高的数学家和数学范畴。当时,中国正处于“只待新雷第一声”的历史转折点,这篇文章极大地凝聚了全社会砥砺向前的共识;今日,新时代的中国面对着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重任,面对着国内外环境的深刻改变,更需要唤醒知识界与家国共担当的精神,重读此文正当其时。

为改革立传,媒体的镜头可宏阔可细腻,宏瞻是江河奔流,细观则是飞珠滚玉。改革开放四十年,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持续思考中,在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贫穷”的持续探索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四个自信”成为中国底气、经济发展取得史诗般的进步、改革与创新精神成为时代精神,我们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些历史性变革,说到底,都是由每个中国家庭的变迁组成的;这个崭新的民族面貌,仔细看来,都是每个社会个体的表情。《报章里的改革史》所采撷的,正是这些微观历史层面的人物、场景、故事,但恰恰因为微观和具体,更能使读者清楚地看到改革行进、看到社会转型,看到文化嬗变,看到思想浪潮,看到我们的历史如何大浪淘沙、奔涌向前。

以写历史的虔敬写新闻,《报章里的改革史》所收录的优秀作品及作者,给今天的新闻人做出了示范,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肩头的责任。以历史昭示未来,《报章里的改革史》当然又不仅仅是新闻行业的一次自我梳理,它更试图从四十年中沉淀些什么,为新时代披荆斩棘推进改革大业的人们提供点力量,可能是一点信心,可能是一点底气,可能是一种长路同行的默契。

愿它与每个同道者相遇。

猜你喜欢
报章改革开放历史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金桥(2018年12期)2019-01-29 02:47:30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快乐语文(2018年7期)2018-05-25 02:31:51
新历史
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报章语码转换与城市休闲文化——以杭州为例
言俄患以塑爱国心
黑龙江史志(2014年1期)2014-11-11 22:3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