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戏牡丹》带滚唱的彩腔结构与分析

2018-01-24 16:23万锦屏
黄梅戏艺术 2018年2期
关键词:剧种黄梅戏牡丹

○ 万锦屏

人们都说戏曲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是因为这枚活化石可以折射出中华文化五千年来的辉煌历史和绚丽足迹。每一剧种都会经历源起、成长、发展与壮大的文化积淀过程,同时它作为文化因子又会对那个时代或那个地域人们的生活状态、精神需求以及社会价值取向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全国众多地方戏曲中,家乡黄梅戏作为国字号的地方戏闻名遐迩,生生不息,芳香四溢,是每一个安庆人、安徽人乃至中国人值得骄傲的文化名片。

一、阐述黄梅戏音乐来源以及作品背景

1、黄梅戏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形成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艺术。在这些艺术宝库中,由于我国的具体历史条件,经过较长时期的创造、积累和发展,出现了一种集歌唱、表演、音乐、舞蹈、说白、美术和杂技等于一体的戏曲艺术。旧中国的文艺,特别是地方戏曲,向来不被统治阶级重视,因此没有什么社会地位。金、元之杂剧,宋、元之南戏。发展到明、清时期的传奇所唱的北曲、南曲,虽都曾有幸进入过宫廷,但在清代的《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尚被贬为“南北曲非文章之正轨,故不录其词”。至于清代发展起来的各种地方戏曲,在统治者眼里,更是不屑一顾了。非但如此,清末民初的黄梅戏,还常被视为所谓“伤风败俗”的“花鼓淫戏”加以禁演。为了生活和剧种的生存,艺人们在旧社会受到的各种摧残与凌辱,更是令人发指。演员们经常被官府抓去,任意打骂、罚款、游街、坐牢等。有的艺人一生竟被抓去关押、坐牢达八次之多,黄梅戏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黄梅戏是安徽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解放前安徽人通称为黄梅调,建国后才正式把它叫做黄梅戏。

2、《戏牡丹》背景。《戏牡丹》是黄梅戏众多小戏中一部传统老戏,改自于民间故事,整场戏简短精炼,只有二十多分钟时长。四个人物,但是唱腔优美,故事有趣,即使不爱看戏的人也会看的津津有味。该戏唱的是三国时期刘备、关羽、赵子龙的故事,(旦)角演唱。

二、《戏牡丹》曲式分析

1、曲子结构分析与音高关系,“彩腔”又名“打彩调”。该曲子是由旦角演唱,所举例曲共五十九个字,将两个衬字(哇、啊)去掉,正词为五十七个字。在这五十七个字的滚唱中,是由八个短腔的七字句所构成(第一句为六字)。词意紧紧围绕着赵子龙的“金包龙”(也可写为“紧抱龙”),步步紧逼,一气呵成。在曲调上是由八个大于乐汇、小于乐句的单元组成。“滚”的规律是:奇数句一、三、五、七音乐语言比较独立,除五是一的变形外,其余无相似着;偶数句二、四、六、八的旋律基本相同,第八句是{落腔句},是第二句的扩展。此段唱腔音域低音sol到la,相对平稳缓和加的花音较多。

2、调式分析、和声调性五声徵调式是黄梅戏各种声腔中出现最多,也是最具有特色的一种调式,此曲《戏牡丹》是典型的彩腔结构。起板句,第二句,第三句,加最后落腔。它的结构就同我国律诗的“起、承、转、合”一样严谨。其音阶排列为低音5、低音6、1、2、3,唯一的一个大三度音程就是从宫音do到角音mi,这是我国汉族五声音阶的一个特征。(西洋的自然大小调都各有三或二个大三度音程)徵音sol是它的调性主音(也是调式主音),在旋律运动中起着非常稳定的主导作用。上方五度的商音re和下方五度的宫音do,在旋律运动中对主音sol有较强的支持作用,具有相对稳定性。每个乐句在落音之前(四个乐句的落音分别为低音5、5、6、5),都是以宫do和商音re作为刘备,关羽,角两音在这里是色彩性的调式音,具有相对地不稳定性,所以作为转的第三乐句将音落在la上,要求“解决”的倾向性较强,使曲调的进行有动力感,因此,作为“合”的第四句一出现,立即使人得到了和谐美的满足。

3、节奏,节拍速度节奏平稳常用的四二拍,二拍子更多带来坚定的情绪,宏伟大气的感情。演唱时突出强弱拍。

4、音区,音色与演唱法《戏牡丹》音区在中音区(低音sol到中音la),由女腔旦角演唱,女彩腔,相对平稳,和谐。在传统的基础上有出新,旋律更歌曲化,加上女腔转调,使其都能发挥出最佳音色。这段富于口语化的唱词、唱腔充分展现出女腔的技巧。演唱时整体把握住气息和共鸣的运用,用声音强弱和共鸣的调整准确的表达剧中人内心的情感的变化,因为音域起伏不大,只要用胸腔保持状态,用嘴皮、舌尖把字咬清楚,把握好传统唱腔的韵味,声情并茂的演唱。

三. 黄梅戏音乐文化与传承

1. 介绍根深蒂固的黄梅戏音乐文化从清代乾隆时期到辛亥革命的一百多年里,黄梅戏从民间歌舞发展到小戏、本戏,从业余演出活动发展到半职业班社。辛亥革命后黄梅戏进入了城市,成为安庆地区人民最喜爱的戏曲形式。黄梅戏真正独树一帜、风靡海内外,且挺拔于民族戏曲之林,则是在全国解放以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扶持下,在剧作家陆洪非、金芝,音乐家时白林,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王少舫等人的不懈努力下,黄梅戏产生了一大批优秀剧目,其中《天仙配》、《女驸马》、《戏牡丹》等相继搬上银幕,在国内产生了很大影响,黄梅戏从此也走出了安徽,享誉全国。黄梅戏在当今中国戏曲百花园中备受青睐,并成为有影响力的五大剧种之一。黄梅戏以大众化戏曲内容、朴实无华的戏曲风格和荡气回肠的音乐唱腔,为海内外亿万观众所倾倒。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盛赞黄梅戏为“中国乡村音乐”。2006年5月,黄梅戏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安徽省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品牌。

2.呼吁年轻一辈宣扬并传承本土文化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和激励下,百年戏曲之乡安庆迎来了文化建设的春天。在新的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和期盼,成为市委、市政府文化强市战略的有力举措,成为安庆上下共建美好家园的实际行动。如今在安庆,有一大批文艺院团顺应时代潮流,大胆走向市场,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开辟了一番崭新天地,呈现出生机勃勃、蒸蒸向上的喜人气象。年轻的演员要向严凤英前辈艺术家学习,既要修艺,也要修德,既要树戏,也要树人。唯有德艺双馨,方能赢得尊敬。我希望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了解和传承老一辈留下来的宝贵财产,能够勤奋努力,关心支持黄梅戏事业,为黄梅戏事业献计献策,添砖加瓦。要牢牢记住“不忘初心”这四个字,更要“取其精华,去取糟粕”加强黄梅戏研究队伍建设。

结 语

《戏牡丹》唱词通俗易懂,节奏强弱鲜明,常见的五声徵调式,是黄梅戏各种声腔中出现居多,也是最具有特色的一种调式,是典型的彩腔结构,主调是黄梅戏中最重要最具代表的一个腔系,彩腔是其中的一个,演唱时要声情并茂,感情控制游刃有余。现如今黄梅戏早已家喻户晓,成为安庆乃至安徽地区的一个代表,一个文化象征。谁也无法想象得到,一个只有短短的一百多年历史的剧种,一个源自于民间、发自山间、唱自田间的完全属于“草根”艺术的剧种,在中国当代戏曲史上会留下如此巨大的影响。从南疆到北国,从东海到西藏,从长江两岸到广袤的北方,它优美的旋律总是在人们心头传唱。这种艺术形式既不同于欧洲的歌剧,也不同于话剧和舞台剧,而是丰富多彩,绚丽多姿,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中国戏曲。

猜你喜欢
剧种黄梅戏牡丹
新编黄梅戏《鸭儿嫂》舞美设计
黄梅戏《中国梦》
“秧歌”的戏剧化与“剧种”定型
新兴剧种的建构理念与文化再生
《中国戏曲剧种剧种全集》(西藏卷)首出成果
黄梅戏《祝福》
“三不够”牡丹节
赏牡丹
大型黄梅戏《寸草心》
南国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