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说法》栏目的创新传播分析

2018-01-24 16:38文/王
传媒 2018年24期
关键词:选题嫌疑人报警

文/王 丽

作者单位 普洱学院政法学院

《今日说法》诞生于1999年1月2日,是中央电视台第一档全日播法制栏目,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栏目。近20年间栏目秉持“点滴记录中国法治进程”的理念,以“重在普法,监督执法,促进立法、服务百姓”为宗旨,全力打造“中国人的法律午餐”。栏目收视率排名长期稳居央视前列,影响力持续增强;《12.4年度法治人物颁奖盛典》《小撒探会》等特别节目铸就高端品质,使栏目实现了更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和普法功能。《今日说法》之所以长盛不衰,在于节目本身具有接地气的选题、故事化的讲述方式和专业化的点评等特征。节目实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目的,不仅为观众呈现了日常生活中的法制案例,而且通过专家点评实现了以法治理念服务生活的目的。

选题接地气,增强贴近性

增强民众法律意识,对推动我国全面建设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但法治节目本身具有严肃性、专业门槛高的特点,而普通民众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如何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当前,通过大众媒体传播法治精神,营造良好法治氛围就成为关键。《今日说法》节目之所以长盛不衰,就在于实现了法律知识与民众生活的有效结合,节目将法律知识融入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琐事中,通过对普通民众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与法律相关的案例进行剖析,不仅让整个节目更加接地气,而且有效传播了法律知识,树立了法治理念。

在选题上,《今日说法》并没有选择那些具有宏大叙事的法律事件,如跨国性的违法犯罪事件,当前反腐败斗争中的违法犯罪事件,明星违法犯罪事件等。相反,节目重点关注了民众日常生活中因“琐事”而引发的案件,如普通的失火案、盗窃案、猥亵案、遗产案、家庭纠纷导致的杀人案等。这些案件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他们在看节目的过程中也学习到了相关法律知识,积累了处理日常生活纠纷的法律条款,提升了自身的法律素养。这种接地气的节目选题,不仅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而且能够塑造理性的、法治的社会舆论氛围。

例如,《今日说法》2018年11月8日播出的《潜入牛棚》案件中,为观众呈现了犯罪嫌疑人通过潜入牛棚盗窃奶牛,进而通过购买相关药品给奶牛注射后造成“病牛”现象,低价买进的案件。在11月6日播出的《我要报警》节目中,传递了日常生活中女性受到犯罪嫌疑人猥亵时应该及时报警的理念,也提醒那些心怀不轨的嫌疑人骚扰或者猥亵女性,不仅是个人私德问题,也是严肃的法律问题,甚至涉及刑事犯罪。11月2日播出的《母亲的报复》呈现了一位母亲因为家庭矛盾而自杀过程中,喂自己孩子喝毒药来报复丈夫的案件,尽管母亲和孩子最终都得以幸存,但该母亲仍被剥夺了监护人权利,最终被刑法问责的案例。该案件告诉观众孩子不是父母的私人财产,父母没有权利剥夺孩子的生命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可以说,这些节目在选题上非常接地气,与普通民众贴近性强,也能够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由此,实现了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的生根落地。

故事化讲述,提升吸引力

新媒体不断冲击导致受众的注意力逐渐转移到新媒体平台上,传统媒体要想保持自身的吸引力,不仅需要塑造自身品牌,而且需要重视内容呈现方式,以讲故事的方式增强节目吸引力,这也是当前“讲好中国故事”的题中应有之义。讲故事作为一种广受认可的内容呈现方式,推动了《今日说法》节目的长盛不衰。电视媒体作为一种家庭媒介,更为看重对家庭场景的利用,而节目在每天中午12点35分播出,这个时间段正是家人中午吃饭的时间,它为普通民众提供了茶余饭后的日常生活法律故事,深深嵌入到民众日常生活场景中。

在构成元素上,视听元素成为节目讲故事的重要手段。以节目《我要报警》为例,节目为观众呈现了警方的接警录音,在录音中报警女生的叫喊声为观众营造了现场感和紧张感,而监控摄像头捕捉到的画面也为观众呈现了现场资料,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这些对于节目引导观众进入情景,设身处地进行思考提供了充足有力的证据。

在故事结构上,节目遵循着故事化叙事策略,通常以“提出悬念——进行调查——解决悬念——专家述评”的方式进行,其中悬念设置是重要的一环。例如,在《我要报警》节目中,首先为观众呈现的就是警方录音中“我要报警”的叫喊声,而为什么要报警?报警人究竟是谁?就成为吸引观众的焦点。在节目进行的过程中,根据警方的接警电话显示,报警女子一直哭喊着“我要报警”,却迟迟说不出自己所在的地理位置,之后电话突然中断。由此营造了紧张感和悬念性,究竟发生了什么,该女子有无危险,就成为观众期待关注的问题,也成为推动节目发展的内在动力。随着节目推进,通过录像呈现了该女子受到犯罪嫌疑人跟踪、猥亵的画面,交叉着该女子和警方的双重叙事,形成了立体图景。之后,节目通过警方调查和讲述的方式,层层揭开事先设置的悬念,发现犯罪嫌疑人不仅对该女子进行了猥亵,还对其他女子实施猥亵。对此,警方在研判、掌握犯罪嫌疑人的活动范围后,设点布控,实施抓捕,最初的悬念得以解决。在抓到犯罪嫌疑人对其进行审讯的过程中,嫌疑人并不认为这是一种猥亵,而只是一般的“调戏”,甚至不认为其行为已经涉嫌犯罪。对此,节目邀请了北京工业大学法律专家,针对该事件中涉及的强制猥亵罪和强奸罪之间的区别和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这也普及了猥亵罪和强制猥亵罪的法律知识,以及对猥亵罪的调查取证和量刑情况。最后节目传达了“女性面对猥亵一定要及时报警才能保护自己”的理念。正是通过这种故事化叙述,节目营造了悬念,通过调查解决了悬念,形成了一个故事闭环,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

专家点评,凸显专业性

法制节目要想实现普及法律知识,树立法治理念,传播法治精神的目的,最根本的还是对法律知识的呈现。为此,大众媒体要引导普通观众通过对法制节目故事的了解来进一步接受法律知识,实现法治理念入脑入心。《今日说法》节目在对案例进行故事化讲述的基础上,通过邀请相关领域的法律专家和学者,对涉及的案例进行充分评析,帮助公众厘清案例中存在的法律问题,以及相关主体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警示普通公众在面对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纠纷时,需要在法律的思维框架下处理问题,避免触及法律底线,构成违法犯罪。

例如,在《潜入牛棚》的案例中,节目请到了中国政法大学的专家,解释了犯罪嫌疑人通过药物将牛麻醉,造成病牛假象再低价收购过程中存在的涉嫌诈骗的问题,其不仅是一种民间的“设局”问题,如果造成奶牛死亡,则有可能涉嫌故意毁害财物罪。在《母亲的报复》中,节目请到了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的副主任张雪梅,分析了案件中尽管孩子最终没有受到伤害,但其母亲依然受到刑事追责的法律问题,认为案件中的母亲具有一种让孩子死亡的报复心理,并普及了撤销父母监护权相关的法律规定,以及撤销监护人资格之后产生的影响。由此得出了即使是亲生父母,如果伤害孩子也需要受到法律严惩的结论。在《大鲨鱼覆灭记》中,节目邀请中国政法大学的专家解释了强行收取超载大货车保护费的行为,涉嫌敲诈勒索罪的问题,涉嫌黑社会问题,并普及了相关知识,也进一步揭示了当前党中央扫黑除恶行动的重要性。针对《劝架》节目中,身患心脏病的劝架者因为劝架而导致死亡的问题,节目为观众呈现了未成年人对劝架人的责任构成要件及其因果关系的判断等,厘清了相关责任主体应负的责任,为观众普及了法律知识,为处理类似事件提供了借鉴。正是通过法律专家的点评解析,节目普及了法律知识,树立了法治理念,传播了法治精神。

结语

《今日说法》节目开播至今近20年依然经久不衰,根本原因在于适应了不同时期受众对法律知识的需求。节目正是为观众提供法律案例,普及了法律知识,传播了法律理念,营造了良好法律氛围。在当前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节目通过自身在选题上的贴近性、呈现方式上的故事化、专家的专业点评,有效吸引了观众关注,实现了法律知识的落地生根。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节目还可以进一步拓展题材范围,适应时代发展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在讲述方式上,还可以不断创新讲述方式,丰富节目形态;在后期专家点评过程中,实现与观众的互动性,以观众参与专家互动,实现节目法律知识的传播。

猜你喜欢
选题嫌疑人报警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光从哪里来
嫌疑人X的童年照大献身
2015款奔驰E180车安全气囊报警
2014款奥迪Q5车发动机OBD灯报警
三名嫌疑人
死于密室的租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