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军,杨汉远,蒲洪菊
(1.黔东南州世界银行贷款林业项目办公室,贵州 凯里 556000;2.黔东南州林业科学研究所,贵州 凯里 556000)
黔东南州地处贵州高原向湘桂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独特的地质地貌,优越的雨热条件,适宜多种植物生长,其中有许多野生状态的植物可供人类作蔬菜食用。在收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1-4],分析整理了黔东南州茎叶类野菜资源名录,供有关人员参考使用。
1 黑果菝葜(SmilaxglaucochinaWarb.)
食用部位:嫩茎。分布及生境:黄平、雷公山、麻江、台江等地;生于海拔1600m以下的林下、灌丛中或山坡、路旁。
2 牛尾菜(SmilaxripariaA.DC.)
食用部位:嫩芽。分布及生境:各县市均有分布;生于林下、灌丛、山沟或山坡草丛中。
3 菝葜(SmilaxchinaL.)
食用部位:嫩芽。分布及生境:各县市;生于海拔2000m以下的林下或石灰岩山坡灌丛中、公路旁。
4 柔毛菝葜(SmilaxchingiiWang et Tang)
食用部位:嫩芽。分布及生境:雷公山、黎平、台江等地;生于林下、灌丛中或山坡、河谷阴处;海拔700~1600m。
5 抱茎菝葜(SmilaxocreataA.DC.)
食用部位:嫩芽。分布及生境:从江等地;生于山坡灌丛中。
6 粉条儿菜[Aletrisspicata(Thunb.) Franch.]
食用部位:嫩叶。分布及生境:雷公山、黎平、麻江、台江等地;生于海拔800~2000m的山坡草丛中。
7 宽叶韭(Alliumhookeri)
食用部位:嫩叶。分布及生境:黔东南栽培作蔬菜食用。
8 薤白(Alliummacrostemon)
食用部位:幼嫩全株。分布及生境:各县市均有分布;生于山坡草地、田坎、地边。
9 卵叶韭(AlliumovalifoliumHand.-Mazz.)
食用部位:嫩叶。分布及生境:雷公山等地;生于林下阴湿处或沟边林缘。
10 斑花败酱(PatriniapunctifloraHsu et H.J.Wang)
食用部位:嫩叶。分布及生境:雷公山、施秉、榕江等地;生于海拔1000~1400m的山坡草丛、林下沟边或路旁。
11 白花败酱[Patriniavillosa(Thunb.) Juss.]
食用部位:嫩苗。分布及生境:雷公山、黄平、榕江等地;生于海拔300~1615m的山坡草地、路旁、草丛中或灌木丛中。
12 山梗菜(LobeliasessilifoliaLamb.)
食用部位:嫩叶。分布及生境:各县市均有分布。
13 珍珠菜(LysimachiaclethroidesDudy)
食用部位:嫩叶。分布及生境:各县市均有分布;生于沟边、田边等低湿处,生于海拔800~1900m处。
14 过路黄(Lysimachia christinae Hance)
食用部位:嫩苗、叶,多作药用。分布及生境:黄平、雷公山、黎平、榕江、丹寨等地。
15 车前(PlantagoasiaticaL.)
食用部位:嫩苗、嫩叶。分布及生境:各县市均有分布;生于山野、路旁、花圃、菜圃及池塘、河边。
16 平车前(PlantagodepressaWilld.)
食用部位:嫩苗、嫩叶。分布及生境:雷山、榕江等地;生于海拔700~1800m的山坡路旁,田边和水旁草地。
17 大车前(PlantagomajaL.)
食用部位:嫩苗、嫩叶。分布及生境:各县市均有分布;生于山谷林边、沟旁、草地、村旁和空旷地。
18 藿香[Agastacherugosa(Fesch.et Mey.) P.Ktze.]
食用部位:幼嫩茎叶。分布及生境:雷公山等地;生于山坡或路旁;各县市均有栽培。
19 风轮菜[Clinopodiumchinense(Benth.) O.Ktze]
食用部位:嫩叶。分布及生境:凯里、雷公山、麻江等地;生于海拔在1000m以下的山坡、草丛、路边、沟边、灌丛、林下。
20 水香薷(ElsholtziakachinensisPrain)
食用部位:幼嫩茎叶,用作侗家烧鱼。分布及生境:锦屏、剑河、雷公山等地;生于海拔1200~2800m的河边、路旁、林下、山谷湿润处或水中。
21 活血丹[Glecomalongituba(Nakai) Kupr.]
食用部位:苗、叶,多药用。分布及生境:台江、雷公山、黎平、剑河、榕江等地;生于海拔250~2000m的林缘、疏林下、草地中、溪边等阴湿处。
22 益母草(LeonurusheterophyllusSweet)
食用部位:嫩茎叶。分布及生境:各县市均有分布;生于山野荒地、田埂、草地、溪边等处。
23 薄荷(MenthahaplocalyxBriq)
食用部位:嫩叶。分布及生境:雷山、剑河、凯里、黄平等地;生于海拔400~2100m的小溪沟边、路旁及山野湿地。
24 留兰香(MenthahaplocalyxBriq.)
食用部位:嫩枝、叶,调味香料。分布及生境:黎平等地。
25 罗勒(OcimumbasilicumL.)
食用部位:全株,苗族酸汤饮食香料。分布及生境:黄平等地;生于海拔890m路边草地。
26 紫苏[Perillafrutescens(Linn.) Britt.]
食用部位:幼嫩茎叶,酸菜螺蛳佐料。分布及生境:凯里有栽培。
27 夏枯草(PrunellavulgarisL.)
食用部位:嫩茎、叶。分布及生境:凯里、黄平、丹寨、雷公山、麻江等地;生于山坡、草地、溪边及路旁湿润处。
28 香茶菜[Rabdosiaamethystoides(Benth.) Hara]
食用部位:嫩叶。分布及生境:榕江、雷公山等地;生于海拔800~1100m的林下或草丛中的湿润处。
29 裂叶荆芥(NepetatenuifoliaBenth.)
食用部位:嫩苗、叶,现少食用。分布及生境:雷公山、黄平等地;生于海拔2200m以下的灌丛或草坡中。
30 叶下珠(PhyllanthsuurinariaL.)
食用部位:嫩叶,现少食用。分布及生境:黎平、雷公山等地;海拔小于1100m处。
31 铁苋菜(AcalyphaautralisL.)
食用部位:嫩苗、叶。分布及生境:各县市均有分布;生于路旁、田边、旱地。
32 地锦(EuphorbiahumifusaWilld.)
食用部位:嫩苗、嫩叶。分布及生境:麻江、雷公山等地;生于原野荒地、路旁及田间。
33 斑地锦(EuphorbiamaculataL.)
食用部位:嫩苗。分布及生境:凯里等地。
34 槐树(SophorajaponicaL.)
食用部位:嫩茎、叶。分布及生境:各县市有栽培;生于海拔1800m以下山坡、路旁、庭园或宅边。
35 野豌豆(ViciasepiumL.)
食用部位:嫩茎、叶。分布及生境:各县市均有分布;生于海拔800~1200m的草坡或疏林下草地。
36 歪头菜(ViciaunijugaA.Br.)
食用部位:嫩茎、叶。分布及生境:雷公山等地;生于海拔800~2400m的山坡林缘、路旁灌丛中或草坡上。
37 截叶铁扫帚[Lespedezacuneats(Dunn cours) G.Don]
食用部位:嫩叶。分布及生境:麻江、黎平、雷公山等地;生于海拔600~2200m的山坡、草地、路旁、山脚、岩石上、灌丛中。
38 印度草木樨[Melilotusindicus(L.) All.]
食用部位:苗、叶,用作饲料。分布及生境:雷公山;生于山坡、山沟、溪旁、路旁或栽培。
39 白车轴草(TrifoliumrepensL.)
食用部位:嫩茎、叶。分布及生境:各县市均有分布;生于农地周围及荒草坡的湿润地区。
40 黄檀(DalbergiahupeanaHance)
食用部位:嫩芽、叶,现少食用。分布及生境:黎平、榕江、雷公山、天柱、锦屏等地;多生于石山坡,海拔600~1400m的林中、溪旁、山沟灌丛中。
41 杭子梢[Campylotropismacrocarpa(Bunge) Rehd.]
食用部位:叶。分布及生境:生于海拔1000~1200m的山坡灌木丛中或林下。
42 滇白珠[GaultherialeucocarpaBl.var.crenulata(Kurz.)T.Z.Hsu]
食用部位:地上部分,一般用于茶饮。分布及生境:各县市均有分布;生于山野草坡及林边。
43 南烛(VacciniumbracteatumThunb.)
食用部位:嫩叶,一般用于制做乌米饭。分布及生境:麻江、黎平、雷公山、台江、天柱等地;生于海拔400~1500m的林下或灌丛中。
44 杜仲(EucommiaulmoidesOliv.)
食用部位:嫩叶。分布及生境:各地有零星栽培生于低山、谷地或低坡的疏林,国家Ⅱ级保护植物。
45 凤仙花(ImpatiensbalsaminaL.)
食用部位:嫩苗、嫩叶,有小毒。分布及生境:各县市均有栽培。
46 合欢(AlbizziajulibrissinDurazz.)
食用部位:嫩叶、芽。分布及生境:黎平、麻江、台江、天柱等地;生于河边沟旁、山谷、山坡林中。
47 狭叶方竹(ChimonobambusaangustifoliaC.D.Chu et C.S.Chao)
食用部位:笋。分布及生境:雷公山、黎平、麻江、台江、榕江等地;生于海拔500~1200m的林下或呈小片纯竹林。
48 毛环方竹(ChimonobambusahirtinodaC.S.Chao et K.M.Lan)
食用部位:笋,味鲜美。分布及生境:贵州特有种,麻江等地;海拔1600m。
49 柠檬草[Cymbopogoncitratus(DC.) Stapf]
食用部位:全株,苗族酸汤饮食香料。分布及生境:从江、黎平、榕江、锦屏等有分布;广泛种植于热带地区。
50 梁山慈[Dendrocalamusfarinosus(Keng et Keng.f.) Chia et H.L.Fung]
食用部位:嫩茎。分布及生境:麻江等地;海拔小于1200m。
51 麻竹(DendrocalamuslatiflorusMunro Trans.)
食用部位:笋。分布及生境:从江等地有引种;海拔500~800m。
52 箭竹(FargesiaspathaceaFranch.)
食用部位:笋。分布及生境:黎平等地。
53 慈竹(Neosinocalamusaffinis(Rendle) Keng f.)
食用部位:笋,味较苦。分布及生境:各县市均有分布。
54 人面竹(Phyllostachysaureacarr.et A.et C.Riviere)
食用部位:笋,味美。分布及生境:雷公山等地;生于海拔600~1800m的山腰缓地或山脚,人工栽培于村旁屋后。
55 桂竹(PhyllostachysbambusoidesSieb.et Zucc.)
食用部位:笋,味略涩。分布及生境:麻江等地;多生于河流两岸及山谷中,海拔700~1300m。
56 斑竹(Phyllostachysbambussoidesf.lacrima-deaeKeng f.et Wen)
食用部位:笋。分布及生境:天柱、黎平等地。
57 水竹(PhyllostachysheterocaladaOliv.)
食用部位:笋。分布及生境:麻江、天柱、榕江、凯里、黎平、三穗、锦屏、台江、岑巩、镇远等地;海拔1300~1800m。
58 毛环竹(PhyllostachysmeyeriMccl.)
食用部位:笋。分布及生境:榕江等地;生于海拔900~1800m的山脚、山腰和村旁土层深厚肥沃的竹林中。
59 篌竹(PhyllostachysnidulariaMunro)
食用部位:笋,味美。分布及生境:黎平、雷公山等地;海拔500~1000m。
60 毛金竹(Phyllostachysnigravar.henonis(Mitf.) Stapf et Rende)
食用部位:笋。分布及生境:雷公山、榕江等地;生于海拔800~1200m的山坡、山脚或村旁。
61 早园竹(PhyllostachyspropinquaMcCl.)
食用部位:笋,味较好。分布及生境:雷公山等地;海拔2000m以下。
62 毛竹(PhyllostachyspubescensMazel ex H.de Lehaie)
食用部位:笋。分布及生境:各县市均有分布等地;生于山坡、山脚或平地,海拔300~1800m。
63 红边竹(PhyllostachysrubromarginataMcCl.)
食用部位:笋。分布及生境:雷公山、榕江等地;生于海拔500~800m的山沟边和田坎旁。
64 金竹[Phyllostachyssulphureacv.Sulphurea(Carr.) A.et C.Riv.]
食用部位:笋,味微苦。分布及生境:天柱等地。
65 苦竹[Pleioblastusamarus(Keng) Keng f.]
食用部位:嫩笋。分布及生境:黎平、天柱等地。
66 厚壳树[Ehretiathyrsiflora(Sieb.et Zucc.) Nakai]
食用部位:嫩芽。分布及生境:黎平等地。
67 绞股蓝[Gynostemmapentaphyllum(Thunb.) Makino]
食用部位:嫩茎、叶。分布及生境:雷公山、榕江等地;生于海拔800~2300m的山坡、路旁灌丛中或山沟密林下。
68 虎耳草(SaxifragastoloniferaCurt.)
食用部位:嫩叶。分布及生境:雷公山、黎平、麻江、台江等地;生于阴湿处、树荫下、山间小溪旁或岩石上。
69 蘘荷[Zingibermioga(Thunb.) Rosc.]
食用部位:嫩花序、嫩叶。分布及生境:凯里、雷公山、黎平、麻江、台江等地。
70 草珊瑚[Sarcandraglabra(Thunb.) Nakai]
食用部位:枝叶,用作侗家油茶。分布及生境:黎平、雷公山、丹寨、台江地等,生于丛林阴湿处。
71 枫香树(LiquidambarformosanaHance)
食用部位:嫩叶,用作乌米饭。分布及生境:各县市均有分布;海拔500~1500m。
72 连翘(黄海棠)(HypericumascyronL.)
食用部位:嫩苗、叶。分布及生境:麻江等地;生于林缘、路边。
73 小连翘(HypericumereotumThunb.)
食用部位:嫩叶。分布及生境:麻江、雷公山等地。
74 扬子小连翘(HypericumfaberiR.Keller)
食用部位:嫩叶。分布及生境:榕江、路旁、雷公山等地;生山坡草地、灌丛、路旁及田埂等处,海拔600~2000m。
75 鸡腿堇菜(ViolaacuminataLedeb.)
食用部位:嫩叶。分布及生境:黎平、雷公山、台江等地;生于杂木林下或山坡草地,河谷湿地等处。
76 毛果堇菜(ViolacollinaBexx.)
食用部位:叶。分布及生境:雷公山、台江等地;生于路边阴湿地、落叶松林、山坡草丛、沟边、灌丛、路边阴湿处。
77 紫花地丁(ViolaphilippicaCay.)
食用部位:嫩叶。分布及生境:凯里、雷公山等地;生于山野草地或山坡。
78 黄槿(HibiscustitlaceusL.)
食用部位:嫩枝、叶。
79 野西瓜苗(HibiscustrionumL.)
食用部位:嫩苗、叶,现少食用。分布及生境:凯里等地;生于旱土中,为田间常见杂草。
80 冬葵(MalvacrispaL.)
食用部位:嫩茎、叶,用作苗家烂菜。分布及生境:各县市均有分布。
81 木槿(HibiscussyriacusL.)
食用部位:嫩叶。分布及生境:黎平、雷公山、天柱、锦屏等地;各县市均有栽培,沟边,山脚也有野生。
82 凹叶景天(SedumemarginatumMigo)
食用部位:嫩茎、叶。分布及生境:雷公山、黎平、台江、黄平、丹寨等地;生于海拔450~1200m的山坡沟谷、路旁潮湿地。
83 垂盆草(SedumlineareThunb.)
食用部位:嫩苗、嫩叶。分布及生境:雷公山、黎平、台江、凯里等地;生于海拔800~1500m的石灰岩缝中。
84 金钱豹[Campanumoeajavanica(Makino) Hong]
食用部位:嫩茎叶。分布及生境:各县市均有分布,生于低山区得向阳坡地上。
85 桔梗[Platycodongrandiflorus(Jacq.) A.DC.]
食用部位:嫩叶。分布及生境:各县市均有分布;生于海拔2000m以下的山地草坡、灌丛及林边。
86 牡蒿(ArtemisiajaponicaThunb.)
食用部位:嫩苗、叶。分布及生境:各县市均有分布;在湿润、半湿润或半干旱的环境里生长,常见于林缘、林中空地、疏林下、旷野、灌丛、丘陵、山坡、路旁等。
87 白苞蒿(ArtemisialactifloraWall.ex DC.)
食用部位:嫩苗、嫩茎、叶。分布及生境:雷公山、黎平、台江等地;生于海拔900~2300m的山沟、水旁、灌木丛中或路边。
88 大籽蒿(ArtemisiasieversianaEhrh.ex Willd.)
食用部位:嫩茎叶,可用作社饭。分布及生境:黎平、台江等地;多生于路旁、荒地、河漫滩、草原、森林草原、干山坡或林缘等。
89 三脉紫菀(AsterageratoidesTurcz.)
食用部位:嫩叶,现少食用。分布及生境:各县市均有分布;生于海拔100~3350m的林下、林缘、灌丛及山谷湿地。
90 钻形紫菀(AstersubulatusMichx.)
食用部位:幼嫩茎叶。分布及生境:雷公山等地;生于沟边、路边及低洼地。
91 狼把草(BellistripartiteL.)
食用部位:嫩苗、叶。分布及生境:榕江等地;生于海拔680~1300m的山坡、山谷草地、路旁或旱田中。
92 白花鬼针草(Bidenspilosavar.radiataSch.-Bip.)
食用部位:嫩叶。分布及生境:雷公山等地;生于村旁、路边及荒地中。
93 天名精(CarpesiumabrotanoidesL.)
食用部位:嫩苗、叶,现少食用。分布及生境:各县市均有分布;生于海拔800~2160m的山脚路旁、溪边、或疏林中。
94 烟管头草(CarpesiumcernuumL.)
食用部位:叶,有小毒。分布及生境:雷公山、黎平等地;生于路边荒地及山坡、沟边等处。
95 蒿子秆(ChrysanthemumcarinatumSchousb.)
食用部位:嫩茎叶,农田栽培。分布及生境:凯里等地有栽培。
96 南茼蒿(ChrysanthemumegetumL.)
食用部位:茎,栽培蔬菜。分布及生境:凯里等地有栽培。
97 蓟(CirsiumjaponicumFisch.ex DC.)
食用部位:嫩叶。分布及生境:施秉、雷公山、黎平、麻江、台江等地;生于海拔550~1370m的山坡草地、路旁、溪边或松林下。
98 野茼蒿[Crassocephalumcrepidioides(Benth) S.Moench]
食用部位:幼嫩茎叶,营养丰富。分布及生境:雷公山、镇远、榕江、黎平等地;生于海拔300~1800m的路边、地边、水旁或灌丛中。
99 鳢肠(EcliptaprostrataL.)
食用部位:嫩苗、叶。分布及生境:黄平等地;生于海拔300~1300m的荒坡草地、田边路边,河边沙地及灌丛中。
100 梁子菜[Erechititeshieraciifolia(L.) Raf. et DC.]
食用部位:嫩茎、叶。分布及生境:雷公山、榕江等地;生于海拔1000~1400m草地或灌丛下。
101 辣子草(GalinsogaparvifloraCav.)
食用部位:嫩茎叶。分布及生境:雷公山;生林下、河谷地、荒野、河边、田间、溪边或市郊路旁。
102 红凤菜[Gynurabicolor(Roxb.ex Willd.) DC.]
食用部位:幼嫩茎叶,易吸收钙质丰富。分布及生境:各县市均有分布;长于山坡林下、岩石上或河边湿处。
103 泥胡菜[Hemisteptalyrata(Bunge) Bunge]
食用部位:嫩苗、叶,现少食用。分布及生境:黎平、台江等地;生于海拔50~3280m的山坡、山谷、平原、丘陵,林缘、林下、草地、荒地、田间、河边、路旁等处普遍有。
104 旋覆花(InulajaponicaThunb.)
食用部位:嫩苗,叶,现少食用。分布及生境:台江等地;生于海拔150~2400m的山坡路旁、湿润草地、河岸和田埂上。
105 马兰[Kalimerisindica(L.) Sch.-Bip.]
食用部位:嫩苗、叶。分布及生境:各县市均有分布;生于海拔280~2400m的路旁、田边、或灌丛中。
106 拟鼠麴草[Pseudognaphaliumaffine(D.Don)Anderberg]
食用部位:幼嫩茎叶、花序,用作清明粑。分布及生境:各县市均有分布;生长于低海拔干地或湿润草地上,稻田常见。
107 豨莶(SiegesbechiaorientalisL.)
食用部位:嫩苗、叶,现少食用。分布及生境:雷公山、黎平等地;生于海拔300~2210m得山坡草地、山谷、路旁、林缘或灌丛中。
108 苦苣菜(SonchusoleraceusL.)
食用部位:嫩苗、嫩茎叶。分布及生境:各县市均有分布。
109 蒙古蒲公英(TaraxacummongolicumMand.-Mazz.)
食用部位:嫩苗、嫩叶。分布及生境:各县市均有分布;生于海拔520~2210m的路旁、山坡密林下或沟边。
110 狗舌草[Tephroseriskirilowii(Turcz.ex DC.) Holub.]
食用部位:嫩叶,不宜多食。分布及生境:生于山坡、林下、塘边、路边湿地。
111 红果黄鹌菜[Youngiaerythrocarpa(Vant.) Babc.et Stebb.]
食用部位:嫩苗、嫩叶。分布及生境:黎平、麻江等地;生于海拔320~1500m的路旁、地边或山坡草地,石灰岩地区常见。
112 山莴苣(LactucaindicaL.)
食用部位:嫩苗、茎叶。分布及生境:凯里、黄平、施秉、镇远等地;生于海拔600~1800m的山坡草地、路旁、田间或灌丛中。
113 黄鹌菜[Youngiajaponica(L.) DC.]
食用部位:嫩苗、叶。分布及生境:雷公山、黎平等地;生路旁草地、林内沟边或山顶山脊,海拔1080~2500m。
114 蕨[Pteridiumaquilinum(L.) Kuhn var.latiusculum(Desv.)Underw.ex Heller]
食用部位:嫩叶。分布及生境:各县市均有分布;生长于海拔200~830m山地阳坡及森林边缘阳光充足的地方。
115 半蒴苣苔(HemiboeahenryiClarke)
食用部位:叶。分布及生境:雷公山、剑河、榕江、从江等地;生于海拔1100~1500m山谷林下阴湿处的岩石缝。
116 苦木[Picrasmaquassioides(D.Don) Benn]
食用部位:嫩芽、叶,有小毒。分布及生境:黎平、雷公山、麻江、丹寨、台江、天柱、锦屏等地;生于海拔300~1400m的山坡疏林中。
117 藜(ChenopodiumallbumLinn.)
食用部位:嫩茎叶。分布及生境:各县市均有分布;生于路旁、荒地及田间。
118 小藜(ChenopodiumserotinumLinn.)
食用部位:嫩茎叶。分布及生境:各县市均有分布。
119 地肤[Kochiascoparia(L.) Schrad.]
食用部位:嫩苗、叶。分布及生境:黎平、雷公山、台江等地;生于山野荒地、田野、路旁,或栽培于庭园。
120 香椿[Toonasinensis(A.Juss.) Roem.]
食用部位:幼嫩茎叶。分布及生境:麻江等地,各地广为栽培;生于村边、路边、地旁及石灰岩石山下部的坡积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