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瑛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
高校思政教学要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及时转变教学方向和创新教学模式,这是促进思政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而当前高校思政教学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这对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就有着阻碍。面对日益复杂的教育环境,思政教学就需要和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就业导向下高校思政教学就要以大学生就业创业为目标,思想政治是提高学生认识世界能力的重要课程,对学生思想意识的提高发挥着积极促进作用,对学生的价值观有着指导作用,以及有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提升。高校思政政治的教学中就业导向的融入对学生职业道德以及职业心理等基本素质有着促进,让学生通过相应职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就业以及创业软实力,这对学生的内在成长就发挥着重要作用[1]。就业导向下高校思政教学工作的实施,对思想道德教育现实意义的凸出有着积极作用,道德自身是社会环境产物,通过对学生思想道德加强教育,就能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就业为导向的道德教育和学生的职业生活中道德规范是紧密联系的,对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活有着积极作用。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思政教学能让学生更清晰的认识自己,并在思政课堂的学习中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校学生实际就业当中,缺少就业的指导对学生而言就会存在诸多的就业障碍,一些学生对未来就业发展没有理性和明确的思考,在对自己的职业定位上不准确[2]。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学是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专业特色相结合的,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观以及职业价值观等实用性内容有着充分重视,形成了系统的教育体系,在这一基础上对学生正确的择业观以及就业观给予了科学的指导,通过思政知识的传输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三观。高校思政教学中有计划以及有组织的进行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对企业文化输送也比较注重,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岗位环境。
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思政教学对学生职业特性有着强调,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保障。处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时期,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量以及需求的类型也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在对人才的选用中,企业不只是注重人才的专业技能,更注重人才道德品质,所以高校思政教学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模式下,对学生职业特性有着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比较重视。就业为导向的思政教学是和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及职业岗位需求为基础的,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能够对就业的形势以及职业就业情况有更深层次的了解,通过思政教学让学生能树立正确的职业心态,这对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就比较有利。
另外,高校思政教学中以就业为导向对学生明确自身价值有着积极作用,能够通过思政教学让学生更清晰的认识,增强学生的使命感以及社会责任感。就业以及创业不只是解决自身的工作问题,还是为社会的发展进行创造价值的过程,思政教学中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学生的人生规划以及引导,让学生能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实现自身的价值。思政教学中以就业为导向对培养以及启发学生不畏困难的优秀品质有着促进作用,能有效激发学生创新以及顽强拼搏的积极性,对学生心理品质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
从当前就业导向下的高校思政教学的现状能发现,其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如教学观念的陈旧以及教学改革体制的不完善等,通过对这些教学当中的问题详细分析,对解决教学问题就有着积极作用。主要的思政教学问题有以下几个层面:
其一,没有重视就业导向的思政教学。面对新的教学改革发展的环境,高校思政教学以就业为导向才是发展的主要方向,但是从实际的现状能看到,高校对思政教学课程的重视度不够高,思政课程的安排存在着不合理支持,师资队伍的建设也不完善,这些对思政教学的质量提高就有着直接影响。从实际的教学问题能看到,主要是高校对思政理论教育工作没有重视,使得学生以及教师对思政课程的心态不端正,思政课程在专业课程中的地位不高,高校只注重对学生专业课程内容的教学,而对于思政课程教学没有充分重视,没有将职业因素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结合[3]。一些教师对就业导向的思政教学的认识不充分,有的教师角色就业导向的思政教学就是变相的就业指导,认识上存在着偏差,这就会影响实际的教学效果。
其二,思政教学缺乏和就业导向的结合。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对高校的思政教学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思政课程作为学生必学的课程内容,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也有着积极作用。在新的教学改革发展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教学就要及时转变教学方向,以学生的就业发展为目标,将思政教学和就业导向相结合,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而从实际的思政教学情况来看,一些思政教师并非是师范类专业出身,所以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教学经验不足,教学中更没有将思政教学和学生就业相结合。思政教学的模式比较陈旧,学生主体在课堂中没有充分体现,这对学生的思政知识的学习就有着很大阻碍,没有为学生创造实践学习的机会。
其三,就业导向的思政教学研究缺乏。为能有效提高思政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就要充分注重就业导向的思政教学理论研究工作,这是为实践教学提供指导的重要工作。而实际中对就业导向的思政教学研究缺乏的现象还比较突出,教学体制不完善,思政教师只注重教学经验进行授课,没有对就业导向下的思政教学有深入的研究。缺少专业教师队伍,思政教师有的只注重科研,而没有注重教学研究工作,教师的沟通交流比较少,没有对教学经验进行共享。缺乏了理论的指导,就必然会影响思政教学的规范科学的开展,这对学生的未来就业发展就有着诸多不利。
其四,没有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化。高校思政教学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过程中,要充分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这样才能保障教学质量的有效控制。通过实际教学现状能发现,思政教师主要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为主要教学内容,这些理论知识有着长远意义和价值,而对学生刚接触哲学理论的学习来说是枯燥的,这就需要从教学方式上多样化呈现,从而才能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4]。而具体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手段方式单一化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这对学生的思政理论知识的学习就有着诸多不利。
高校的思政教学在以就业为导向发展中,就要注重对学生的就业能力加强培养,这是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的关键。而当前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还比较薄弱,主要层面都存在着不足之处,如就业心理比较脆弱,学生面对激烈的竞争压力表现的比较脆弱,在面对应聘失败后就一蹶不振,情绪受到影响比较大,心理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当前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实际没有紧密结合,一些学生的择业以及就业观念不正确,好高骛远以及对工作期望值比较高,没有和自身的能力水平紧密结合起来,不愿意降低自己的要求。高校学生的就业能力不高,综合素质相对比较低,专业理论知识不扎实,实践能力薄弱。另外就是就业信誉不良的现象,诚信缺失的问题比较突出,频繁跳槽以及没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等,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形象以及高校声誉,也会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损害。
从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薄弱以及就业困难的现状来看,也是多种因素所致,其中由于高校的思政教育中没有将以就业为导向作为教学发展的方向,从而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就很难得到有效提高。高校思政教学中在就业教育工作方面没有加强,以及就业教学的单调和理论性强,不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对学生全面素质能力的发展没有加强重视。一些高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力量相对比较薄弱,对学生就业指导没有长期的规划,对学生的就业观以及择业观等指导方面没有加强。思政教学当中在就业方面教学中只注重理论,而没有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比较低。思政教育中对学生就业观的教学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就业观念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没有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使得一些学生在工作后对自己的认识不明确,以及没有对就业市场科学分析。这些层面的原因就使得大学生就业能力薄弱以及就业困难的问题发生。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思政教学的整体质量提高,就要践行构建相应的保障体系,在保障体系的支持下,才能真正有助于促进思政教学的整体质量提高。就业为导向的思政教学保障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将保障体系的全面性特征加以呈现出来。可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构建保障体系:
就业导向思政教学目标保障体系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政教学保障体系的构建中,目标保障体系是比较突出的,这就要求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以及和学生的就业能力的培养目标相结合,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相结合。职业教学中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是比较关键的,但是也要注重对学生职业活动的知识素质的提高,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和职业道德的提高,通过就业导向的思政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以及就业观等,让学生能够具备奉献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全以及心理素质的强化,促进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思政教学就业导向目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得以更好地发展。
就业导向思政教学内容保障体系构建。高效思政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就要充分注重就业导向的内容的完善,这是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举措,在进行内容保障体系构建过程中,就要和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以及就业导向相结合,将单元设计以及总体设计明确化,通过模块化教学方式的应用,对学生进行任务引导,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任务的操作当中,对学生综合能力有效提高[5]。思政教学内容涉及面比较广泛,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情形下,就要能将思政教学内容的积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只有从这些基础层面得以强化,才能保障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如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教学内容中,就要将内容模块化处理,分成入学教学模块,对学生的学业规划以及校园消费调查等作为重要的内容,道德教育模块以及法制教育模块和就业教育模块等,这样就能针对性地展开教学,对思政教学的效率提高就比较有利。
就业导向思政教学方法保障体系构建。思政教学的质量保障需要有科学的教学方法,在进行方法保障体系的构建中,就要注重多种方式的应用,如在课内实践方面,就可通过课堂讨论辩论以及专题演讲等方式实施,有效提高学生知识视野以及人文社科素养,让学生能参与到教育教学当中,这对学生主动积极性的提高就发挥着积极促进作用。还可通过校内课外实践的方式实施,通过参加军事训练以及知识竞赛等,把思想道德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等进行融入,强化教学的效果,让学生通过校内课外实践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以及实践能力。或者是通过校外社会实践,这是思政教学中就业导向比较重要的能力培养措施,和学校学生工作处以及团委等合作,通过学生的学习课余时间以及寒暑假等组织学生目的性社会考察和参观访问,提高学生信息收集以及处理等综合能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的应用,就能有助于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
就业导向思政教学评价保障体系的构建。思政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通过评价教学方法的应用是比较重要的,思政实践教学和理论知识教学有着不同,需要通过连续性的动态评价,将学生的长期学习的状态以及学习的效果等进行评价,对学生思想心灵以及能力素质等进行评价。高校思政教学当中,运用评价措施,就要将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加以应用,让学生评价的实践性特征加以突出,对学生参加思政课实践教学积极主动性得以发挥。
就业导向下的高校思政教学改革的措施实施,需要注重全方位的落实,笔者就此提出几点教学改革措施:
第一,注重学生择业观教育。以就业导向为基础的思政教学活动的开展,就要将学生的未来就业发展得以充分重视,对学生择业观的教育结合学生实际特征进行强化。择业观是职业价值观重要组成,对学生择业行为有着深远影响。高校学生的理想不同,所以对工作的选择态度也有着不同,将职业理想和务实思想进行紧密结合起来,将个人就业选择和社会的人才需求进行结合,将自身的能力和就业岗位进行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正确择业。思政教学中要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的良好发展。
第二,注重阶段性教学。以就业动向为基础,思政教学就要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教学的现状相结合,注重分阶段的教育,这样才能保障整体教育质量水平的提高。在初期教学阶段其主要教育对象是一年级学生,所以注重是思政理论知识以及学生学习兴趣和就业意识培养为主,这一过程中就要对校园活动的开展以及职业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就业意识,让学生能对思政知识的学习重要性有更深的了解。到了递进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所面对的思政教育对象是二三年级学生,在这一阶段就要注重思政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对学生社会经验以及理论实践的掌握能力加强培养,教学中就可通过聘请专家讲座的方式,能够为学生的就业发展提供丰富的知识,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实践过程中高校组织学生参与企业的活动,对学生实践能力加强培养。到了提高阶段的教学中,就要注重对学生积极就业心理进行培养,让学生能保持健康的心理,做好准备,并对学生提供就业窗口教育等服务。
第三,注重思政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政教学课程的开展,就要充分注重从方法创新上加强重视,保障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以及将教学方法的实效性特征加以突出,结合不同的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整教学的方式。教师在思政教学中,充分注重教学案例的收集,为学生职业知识的学习进行提供模拟情境,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水平,只有从这些基础层面得到了加强,才能保障整体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在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过程中,可通过三分法的模式应用,将思政教学实践的特征加以鲜明突出,遇到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就要通过情境演示的方法,把理性知识转变感性认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将思政知识活学活用,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的质量。
第四,注重社会实践探究的深化开展。思政教学中和就业导向进行结合,教学就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基础,在具体的教学当中能转变教学的思路,通过社会实践探究的开展,让学生能从社会实践活动当中提高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这对巩固学生思政知识以及提高思政知识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就有着积极作用。通过社会实践的探究是对学生就业品质培养的重要举措,是和学生的实践有着紧密结合的,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就要能从社会实践的开展方面加强重视,将思政知识融入到社会实践当中去,从这些层面进行完善对教学改革的发展就有着促进。
综上所述,高校思政教学改革的实施背景下,以就业为导向就要充分注重措施的多样化实施,能够对思政教学当中的不足之处有深入的分析,找到思政教学当中问题原因所在,然后通过教学措施的实施加以解决。在此次对高校思政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下,从几个重要层面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思政教学质量提高起到一定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