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至
(内蒙古艺术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普通话语音教学是艺术类高等院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本科层次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标准、规范、流畅是普通话语音教学的目的和宗旨。在教学中大多一直沿用传统的正音方法,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是解决普通话的标准,语流音变则是解决普通话的自然、流畅。“播音主持教学中,历来十分重视词语轻重格式的训练,这为播音语言节律的形成和运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事物总会有两面性的,包括对普通话轻重格式这类语言规律,也需要辩证地理解和运用。”[1](181)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普通话轻重格式在应用实践中,尤其在一定语境制约下,进入到连续的语流中之后,发现与单独的静态的词语训练时不完全一样的现象,就出现了普通话语音中一般规律与实践应用的矛盾与弊端,这就给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普通话语音教学方法的改进提出了理论与实践应用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大多都按着以下常规的一般规律对学生进行施教。如:
声母的发音过程、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让学生了解普通话声母的分类,掌握普通话声母的发音要领,使声母发音准确清晰。
韵母是汉语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韵母中声音最响亮的部分是韵腹,它前面的是韵头,后面的是韵尾。韵母按结构可分为单元音韵母、复合元音韵母和鼻尾音韵母三类;按起始元音发音口形又可分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
普通话声调有四个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就是常说的四声。声调是以五度标记法为核心,强调声调的分类、调值的把握,熟练掌握普话四声的实际读法。了解声调的性质和特点,准确区分听辨调类。
音变着重掌握普通话中最典型的语流音变现象:轻声、儿化、变调、词的重格式以及语气词“啊”的音变。语流音变掌握普通话音节声母、韵母和声调的标准发音,是普通话发音训练的基础。然而在语流中,发音过程不是一个个音节毫无变化地简单相加,发音一旦突破了单音节的语言单位,人们的咬字器官为了配合得更加协调、避免拗口,一些音节或音素的发音会产生相应的变化,这些变化使得有声语言的发音更流畅、更自然。
普通话语音一般规律的教学是适应大多数学生的教学需求,普通话的声、韵、调、音变,为播音主持语言的呈现与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事物总会有两面性,在教学中发现语流音变中的词语的轻重格式尤其是尾音节重的词语,在静态层面对学生指导和训练的较多,对进入语流后会产生什么样的动态变化及应用,在教学中有所忽略或形成习惯不能很好的调整、控制,影响了语言的流畅性,难以很快调整适应。所以在教学中发现词的轻重格式在进入语流后词语轻重格式尾音节重音词汇对语言节律产生影响;对语言的流畅性和自然度会产生影响;对轻重格式中尾长型音节词汇重音对语句重音判断会造成混淆。
首先词汇重音时长变化对语言节律的影响。汉语的重音可分为词汇重音和句重音,词汇重音表现在词语的某个音节上可分为双音节词:中重格式、重中格式、重轻格式;三音节词:中中重格式、中重轻格式、中轻重;四音节词:中重中重格式、重中中重格式、中轻中重格式。我们将短而弱的音节称为轻,长而强的音节称为重,介于二者之间的称为中三个等级。轻的音节读音弱而短,重的音节读音强而长,中的音节是介乎于轻和重之间。当词汇重音处在尾音节时,尾音节读音时长相对要读的长而强,如:波浪、赛跑、冬眠、农耕、雪莲、赞美诗、檀香扇、三字经、拨浪鼓、蘑菇云、粗茶淡饭、南腔北调。“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一是音节之间声调的区别,当一声或去声做为词汇重音在尾音节时尾音节时长相对要长、高、重;二是构成一句话的词或词组的每个音节,在音量上不均衡。”,[2](38)而这些静态层面词汇进入语流后受到语境的制约,词汇重音处在尾音节时对语言的发音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因为词汇重音处在尾音节的词,进入语流后在一定的语境影响下与单念孤立词语训练会发生变化,对语流、语感产生一定的影响。
我们在教学中比较注重词汇重音静态层面的训练,为我们的普通话运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尽管轻重格式在普通话中有一定的规律,但在应用中考虑到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应从语句目的出发灵活应用动态的变化。(但是进入语流后又把着眼点放在了语句重音的强调上而忽略了轻重格式进入语流后将会产生的动态变化以及应用。究其原因,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对普通话轻重音节的理解、把握与控制力度不够,仅仅停留在相对静态训练的层面。如果能够了解词汇重音在语流中在受语义的影响音节时长会发生变化。了解了这一特点这些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了)。如:“白菜、百货、柏树”,均为中重格式也就是词汇重音在后,如果在语境中想表达一定的语义,例如:
问:这是生么菜?
答:这是白菜。
问:你经营的什么货?
答:我经营的是百货。
问:这是棵什么树?
答:这是一棵柏树。
在这个语境中白、百、柏音节读音应强、长,才能使语意更鲜明,语句目的更明确,而“白菜、百货、柏树”轻重格式的原型是中重格式但语义已明确限制在什么菜?什么货?什么树?的范围里了,白菜、百货、柏树词汇轻重格式原型中重格式应改变重音位置,菜、货、树由重位音节变为中位音节。虽然词和词组的轻重格式是约定俗成的是相对稳定的,但语言表达内容为第一位,所以当轻重格式的原型不能很好的显示语意、语感、主次关系时应灵活使用。如:红树/青山/日欲斜,词汇轻重格式原型应是中重、中重、重中中,这样读出来对语句目的、色彩、流畅、推进都会受影响,所以把三个语节首音节伸拉,尾音节紧缩、蹲住,红树/青山/日欲斜,这时三个语节轻重格式变为重中、重中,重中中,就是什么颜色的树、什么颜色的山、太阳怎么样,这样语义目的清晰、明确,流畅度、推进感加强。教学中发现根据语义需要虽改变了轻重格式的原型但处在后面的中度音节不能读的过于轻、或过于短,应是短而结实的“蹲在”前一个重度音节的“脚下”“蹲住”。
其次词汇重音对语言的流畅性和自然度会产生影响。“在朗读中,即使每个音节的声、韵、调都很正确,只要轻重格式错了,不但影响语意的清晰,还会影响普通话的纯正程度。”[2](191)普通话语音教学中声母、韵母、声调的标准发音是普通话发音训练的基础,语流音变的训练使得有声语言的发音更纯正、更流畅、更自然、更具表现力。然而一些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面对语速加快的要求,语言的流畅性难以很快调整适应,甚至感到束手无策。究其原因,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对普通话轻重音节的理解、把握与控制力度不够,仅仅停留在相对静态训练的层面。但是进入语流后又把着眼点放在了语句重音的强调上而忽略了轻重格式进入语流后将会产生的动态变化以及应用。如果能够理解词汇重音在语流中受语义的影响音节时长会发生变化,了解了这一特点这些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了。
世间万物按一定的规律作周期反复,我们通常称之为节律,语言同样也有节律。语节是语言的基本节律单元,语节的疏密变化规律恰好体现了自然语言这一特点,也打破了一些播音技巧中的静态规律,以词或词组的形式呈现,对增加播音语言的自然度、流畅性十分有效。一般以词或词组为单位,语节中只要有两个音节或两个词组,就会有轻重格式。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2日/分别/在/钓鱼台/国宾馆/和/人民大会堂/会见了/越南总理/阮晋勇、/摩尔多瓦议长/卢普。共16个语节、两个衬字(衬字:无法组合语节的单音节),尾音节词汇重音占多数,如果把每一个语节中尾音节词的重音时长读的强而长就会出现新闻语流板滞或语速不畅以至缺乏跳跃感、推进感,我们要注意把握音节、词汇进入语流后的动态变化,灵活掌握播音中技巧的应用。新闻播报的语势起伏没有朗诵文学作品的语势起伏大,为使新闻播报节奏明快、连贯流畅、语尾不坠,这就需要调整原型为轻重格式中尾长型音节,它会比单念的孤立词语的重音音节时长要有一定的缩短,形成短而结实的蹲住感,如果过于追求轻重格式的标准性、完整性,语言的流畅性和自然度会产生影响,语意的表达会收到干扰,语意目的不明确。
第三词汇重音对语句重音判断会造成混淆。教学中发现很多时候在有声语言表达中语句不顺,实际是轻重格式的问题,学生却误认为是重音强调的问题。如“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树,然而绝不是平凡的树”这句话中出现三个“树”如果不能把音节“树”前面的定语“普通”“平凡”拎起来,加之“树”的调
音高为去声51,如果去声51的起点高度欠缺发成41会出现句尾下坠,把一句话就会读出三句的感觉。而“白杨树”为中中重格式也突出了“树”如果不能把单独的静态的词语,在一定语境的约束下进入动态语流中进行辨证的运用,将会影响语言的流畅度与规整度。词或词组的轻重格式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语音现象,谁轻谁重一般情况下不改变,大多数也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轻和重只代表音强,因此,与我们作为表情达意技巧的语句重音根本不一样。”[2](35)语句重音是一句之主,它不仅要符合语意的要求,也要顺应态度、感情色彩的变化,要在独立、完整的意思中确定重音,不能同词或词组的轻重格式混淆。语句重音统领各个词或词组循序渐进,最终显现语句目的。选择语句重音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语句目的是否清晰,逻辑关系是否准确。“在朗读中,即使每一个音节的声、韵、调都很正确,只要轻重格式错了不但影响语意的清晰,还会影响普通话的纯正程度”[2](115)每个词或词组都有其轻重格式的原型,一般情况下尊重这些原型,不应该随意改动,只有在语句重音为突显语句目的时,轻重格式原型要求改变的时候才会变更重、中、轻的位置,就出现了调位的现象。如:“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树,然而绝不是平凡的树”语意以明确限定在“树”的范围,所以“白杨树”的轻重格式原型为中中重格式,为使语意更明确,处在尾音节重音位置的“树”必须便更,“树”必须由尾音节重音的位置变为中位音节,也为区别于松树和柳树等其它树种和区别于后面的“普通的树”“平凡的树”两个树字,我们从语意的角度出发,突出句子的主次关系,表达时将适度突出“白”字音节的时长、音强,而“杨树”的音节时长相对缩短“白杨树”的轻重格式也由中中重格式变更为重中中格式。词的轻重格式是相对稳定的,当原型不能凸突显语意时,轻重格式会发生变型。
普通话语音教学是艺术类高等院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本科层次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为播音主持语言的形成与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事物总会有两面性,在教学中发现普通话语音中的轻重格式,在受到一定语境制约下会出现静态层面与动态应用的差异。也就是说轻重格式中轻重音的时长结构关系在语流中会发生新的变化,对语言节律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轻重格式中尾长型音节词汇重音对语言节律的影响;对语言的流畅性和自然度会产生影响;对语句重音判断会造成混淆。普通话语音一般规律在语境中的应用问题研究,对于普通话语音教学及其在播音主持专业实践中对语言的流畅性和自然度、纯正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普通话是汉民族的共同语言,是规范化的现代汉语。它的特点是语音音系比较简单,音节结构形式较少,音节响亮,声调变化鲜明,音节分明节奏感强,对艺术有声语言的再创作及表达提供了语言保证。所以它的标准、规范、流畅与否直接影响到播音主持教学的后续内容,以致将来走上社会及工作岗位普通话的纯正度。
普通话是艺术有声语言传播的载体。声、韵、调、语流音变,被业界前辈精辟的概括为声母是字音标准的基础;韵母是字音响亮的关键;声调是字音抑扬的核心;音变是语言流动的表征。“朗读者只有具备一定的表现力,才可能把对作品的理解感受形之于声”[2](223)普通话是艺术有声语言的呈现形势、是表达能力的体现。纵观有再好的语言理解感受能力,最终的呈现形式在艺术有声语言表达中尤为关键,良好的普通话表达也是产生语言魅力和语言感染力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