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融合发展与舆论引领

2018-01-24 16:02:11
传媒 2018年18期
关键词:舆论传统媒体融合

微观点折射大问题,微言论参透大道理。欢迎您留下精彩的微观点,并请关注我们的微信——

张宏森: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各种思想文化激荡交锋、各种媒介此消彼长,这对广播电视掌握舆论主导权、话语权提出了深刻挑战。当下广播电视如何应对挑战?一是要始终做主流舆论的坚定引领者。宣传始终是广播电视的中心工作。二是要始终做先进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广播电视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贯穿创意研发、制作播出、宣传推介全过程,融入新闻、电视剧、动画片、纪录片、文艺节目等各方面,做到潜移默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三是要始终做中国故事的生动讲述者。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媒,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千千万万普通人”为主角,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寓于其中。四是要始终做融合传播的深入实践者。媒体融合是广播电视的一场自我革命,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积极顺应媒体融合发展大势,加快优化整合、深度融合,强化立体化精准化精细化传播,打造具有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智慧融媒体,为广播电视发展注入新动能、实现新突破。

朱剑飞:媒体融合与一体化发展的秘诀就是“道之所在,还在于己之所长”。必须领会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两者的客观规律和内生文化,用新媒体的手段去发展新媒体,遵循全媒体的发展规律去经营全媒体,只有在深层次上改变传统落后的经营管理理念、冲破阻隔发展的体制机制的层层壁垒,借助“五化”,即集团化、产业化、数网化、平台化与特色化,才能最终跨越媒介融合的鸿沟,催生出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传媒集团。毫无争议的是,传统媒体最大的优势就是原创优质内容的产出,塑造内容上的竞争优势,应借力新兴媒体的现有资源,实现平台一体化的现代传播体系的构建。要知道,单位媒体转化成为社会媒体才是当下融合媒体具备传播力、公信力与影响力的实力象征,也是建立以若干新型媒体集团为构架,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的既定目标。如此,才是主流媒体应有的时代风范。

胡远珍:主流媒体的使命是不断巩固思想阵地,强化思想舆论引领的权威地位,扩大话语权的影响力。党和政府不断强化媒体在思想舆论方面的引导力,要求主流媒体把握大势,看清大事,认准主流,寻找着力点,构筑精神高地,确立主流媒体在思想舆论引领的权威地位,赋予了其反映舆论、组织舆论、传播舆论、引导舆论的话语权。主流媒体自信的动力是已经在人民群众当中享有的公信力、影响力、传播力和引导力。一方面主流媒体通过对“集体记忆”和“社会表征”的不断建构,唤起人们对国家、民族、传统、习惯等普遍情感认同,形成巨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另一方面主流媒体文化本身就具有时代开放性和文化包容性,在传播主流文化价值观、弘扬主旋律的同时,对于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时尚大众文化,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传播,在精神层面形塑着社会大众的媒介文化认同。因此,主流媒体要加快数字化转型、与新媒体深度融合的步伐,做大做强,不断提高其公信力、传播力、影响力和引导力,增强主流媒体思想舆论的辐射功能和引领作用。

高乔婕:主流媒体对舆论的引导方向和力度,体现了媒体的信心与责任。主流媒体应以提升舆论引导能力为己任,将其放在新闻舆论工作的突出位置并不断进行实践探索,不断提高公众认可度,如此才能做好宣传服务工作,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提高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重视:第一,主流媒体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第二,主流谋体应积极打造强势品牌,增强品牌吸引力;第三,媒体应提高议程设置能力,主动设置议程,引导受众。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最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民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更好地发挥主流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就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应该始终遵循新闻传播规律,不断挖掘媒体的传播优势和特点,不断创新舆论引导的形式,讲究舆论引导的方式方法和效果,担负起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不断提升舆论引导力,真正发挥出主流媒体主动引导舆论的能力。

朱春阳:媒体融合消解了垄断的基础,并带来了传播权力的去中心化。这对传统媒体独享话语权的既有传播权力格局带来了挑战,官方高层因此提出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思路,并提出了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和现代传播体系的发展目标。笔者认为打造新型主流媒体、重塑传统媒体话语权,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首要任务,也是打造“可沟通政府”的关键;而现代传播体系的建立,不仅需要新传播技术的运用和内容生产的革新,更应强化议程设置权力配置的传播竞争-合作机制,推动传统媒体融入新的信息流动格局和传播权力体系。政策规制的取向是决定上述两个目标能否得以实现的关键,强调对话沟通、均衡竞争、合作与垄断的关系,是未来媒体融合规制的两个重点。

孙璐:在新型主流媒体建设中,“主流”不能变。传播主流价值观,在多元思想文化中凝聚共识,传递社会正能量,实现“现代呈现,生动表达”。推动新型主流媒体建设,还要把握“新型”的内涵。目前处于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阶段,传统媒体多已建立了新媒体部门。但是现有机构设置各部门间仍然是独立的,如何从采编流程、资源共享、人员管理上深度融合值得探索。另外新媒体的不断涌现从技术上保障了信息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无疆界流动。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媒体间的较量已经扩展到全球,这不仅考验着媒体专业性,也考量着一个国家的软实力。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舆论竞争,我国新型主流媒体应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努力实现“及时发声、有力发声、理性发声”,打造中国媒体品牌,传播中国主流声音。

宋建武:“互联网连接、数据化生存”将是媒体业未来的趋势,而用户平台的建立,是这个模式成立的关键。整个社会的互联网化,为主流媒体集团建立用户平台创造了可能和机会。媒体本身具备连接社会方方面面的特性,所以,媒体有条件构建一个既能为公众提供新闻等类别的公共信息,又能为本地用户提供衣、食、住、行等各类服务的生态级平台。相较于腾讯、阿里巴巴这类互联网平台,地方媒体往往离用户更近,在为用户提供本地服务时具备一定优势,所以构建区域性生态级媒体平台能够成为地方传统媒体实现“互联网+”的重要路径。地方主流

媒体集团可以依托党和政府的执政优势,应用新技术,发挥自身的公信力、影响力去整合社会资源,聚合海量用户,建立用户平台,借助各类本地社区服务将用户聚集并留在媒体平台中,再通过用户数据的积累、分析和挖掘,了解用户偏好,满足用户个性化的信息和服务需求,最终实现用户价值变现。

弓力成:信息过载是移动互联网营造的“无界空间”突出特征。在这个主流媒介必须应对的世界,新信息、新产品、新应用层出不穷,虚假信息、无用消息、垃圾内容泛滥四溢,改变着个体阅读思考模式,也考验着媒介的应对策略。正如有学者指出的,人们现在遇到的问题表现为信息超载,本质则是信息获取的途径超载。因此,对于媒介而言,尽管媒介治理的步伐在提速,仍然要在海量信息面前正确取舍、保障平衡。事实上,在确保创新与自由的条件下,通过信息筛选进行媒体治理过程漫长,信息筛选过滤借助技术能够衍生出全新路径,有助于形成全新的理念。概言之,通过信息过滤机制,主流媒体能够对信息源头甄别筛选,能够有机聚合信息,并在相关信息节点间建立联结。上述过程的循环往复,也就完善了社会网络建构与重塑,进而有效缓解信息过载带来的恐惧与焦虑,彰显出主流媒体的引导价值。

本栏目内容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猜你喜欢
舆论传统媒体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36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 07:10:34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环球时报(2019-04-12)2019-04-12 08:19:01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媒评论(2017年3期)2017-06-13 09:18:10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新闻传播(2016年2期)2016-07-12 10:52:13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新闻传播(2016年1期)2016-07-12 09:24:44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传统媒体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