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馨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
高职院校的幼师学前教育非常重要,担负着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幼师人才的重任。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开设了很多课程,声乐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该专业的必修课程,声乐教学不但传授学生最基本的声乐知识,还传授学生声乐技巧,全方位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这是学生将来从事幼师教育必备的技能,也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手段。本文主要对幼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目标与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有借鉴的价值。
幼儿声乐教学是以唱歌的形式开展的,一般情况下选择的歌曲都是朗朗上口的儿歌,这样学习起来比较容易,能够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增强音乐教学的魅力。儿歌除了旋律和节奏简单以外,还表现在音域比较窄。幼儿普遍比较羞涩,音乐教学主要是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大胆地开口唱歌。
高职声乐教学面向的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全体学生,这些学生大多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声乐训练,很少的学生在兴趣培养班学习过,但是声乐知识不够系统,学生的整体声乐素养不高。但是在高职教材中有一些声乐教学的内容却非常难,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更为主要的是不适合幼儿歌唱教学,这就使得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出现了脱离实际的情况[1]。
通常情况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实行的是集体授课方式,班级人数众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大多采用的是大合唱或者是分组合唱的方式,反复练习曲目,单一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和鉴赏音乐的能力,声乐教学的整个过程枯燥乏味,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音乐就更无从谈起,这就使得声乐教学失去了本来的魅力。
幼师学前教育专业是为社会培养幼儿教师的,教学的对象的年龄一般都比较小,这一时期的声乐教学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不需要华丽的歌唱技巧。可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师大多数是音乐学院声乐专业毕业的,培养学生是朝着演唱方向的,和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出现了背离的情况,这就要求,幼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目标的设立一方面要根据学生声乐基础的实际情况出发,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学生以后所要从事声乐教学的特点,把两者结合在一起制定教学目标,这样才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另外,教师在传授学生声乐技巧的时候,要尽量地贴近幼儿教学,最大化的使声乐教学口语化和简单化,选曲的范围不能过于局限,要涵盖各种音乐形式,这样才能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和创作能力[2]。
学生将来要面对的是一群3~6岁的幼儿,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天性好玩,对有趣的事物感兴趣,如果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采取单一的教学模式,会降低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幼儿园的音乐教学通常是以边唱歌边跳舞的形式展开的,有时候还会和游戏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更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高职幼师学前教育专业也要充分地考虑这些因素,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多采取跳、唱和游戏相结合的模式,这既符合学生未来实践教学的需要,又增强了高职声乐教学的实用性。这种教学模式还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比如演唱、跳舞、演奏的能力,学生的游戏设计能力和组织能力也会增强,进而促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另外,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声乐的魅力会在教学中得到全面的释放,学生会喜欢上声乐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审美能力在提升的同时,歌曲的创作和舞蹈的编排能力也会增强。
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编排舞蹈,也可以在音乐中加入一些乐器的演奏,还要保证歌曲与乐器以及舞蹈的融合度,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的艺术修养得到深度的发展。幼儿园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游戏,这就要求教师要锻炼学生设计游戏的能力,把声乐教学和游戏进行有效结合,进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总而言之,高职幼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需要以幼儿音乐教学为出发点,这样才能保证声乐教学不会脱离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进而促使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幼儿教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