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写实油画中形的透视关系

2018-01-24 13:28:13四川省服装艺术学校
艺术家 2018年8期
关键词:芬奇形体油画

□张 声 四川省服装艺术学校

透视关系是品评画作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自文艺复兴至今,已有诸多的油画大师对形的透视做了深入的研究,列奥纳多·迪·皮耶罗·达·芬奇在《画论》中提到,透视学就其与绘画的关系而言可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线透视、空气透视、隐没透视。达·芬奇提出线透视的功能在于研究视线,并借测量发现等距物体间随空间向远处推移会缩小多少。物体要符合画面场景的透视法则,它的形应随着空间的纵深而产生变化,我们说画面里的形是否准确,即透视变形是否准确。

一、大场景绘画中的透视关系

在达·芬奇的油画《最后的晚餐》中,作者主观地将画面中的人物分成四组,把主要人物放在画面的中心位置,错落有序地排列分布,一组组人物的穿插、重叠使每组人物之间的空间都得到充分表现,而人物在形体比例上比前景人物有了透视缩形。作者在这幅画中运用到了隐没透视:远处窗户中的风景随空间的推远而变得模糊;空气透视:远处山的固有色削弱而倾向于空气的颜色;线透视:墙面的方形、天花板的方格、餐桌上的餐具都经过精密推算,被准确安排在画面中,构成上下左右向中心集中的透视关系,使每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在达·芬奇之前,还极少有画家把透视法则用于如此宏大的构图之中。

拉斐尔的油画《雅典学院》则将背景铺成为向远处纵深展开的高大建筑拱门,营造出极其宏伟、庄重的室内场景,画面中汇集了不同时代、地域、学派的精英学者,作者巧妙运用线透视来增强画面的空间纵深感,使拱门和两侧石柱在透视线上向中心透视点层层推远,一直通向天际,显示出博大与神圣的格局。学者被对称地、富有节奏地安排在台阶两侧,错落为前后两组,通过前组人物和后组人物的形的叠压和透视大小、虚实的变化,将空间向消失点逐渐推移,营造出深远的视觉空间。

风景画通常由近景、中景、远景组织构成完整的大场景,往往涉及更为复杂的透视关系。如荷兰画家梅因德尔特·霍贝玛的油画《林荫小道》中,作者严格地采用了焦点透视来构建画面,给观者以强烈的空间纵深感。最能带动透视推移的是分布在道路两侧的细而高的树,它们相互参差错落地排列在透视线上,既有十分对称的透视变形,又有各自在形态上的丰富变化,每棵树都充满了个性。作者在构图时有意地组织了很多三角构图,并将树和路地形紧密的安排在这些三角构图的框架里,这种三角透视无疑是对空间最好的概括。

二、创作中的透视问题分析

在创作过程中,透视始终是造型、构图上的难题,由于透视的理论体系庞大且枯燥,所以也成为大多数人较难把握的难点。如刻画人物时,往往把握了大的形体关系,却无法准确掌握骨骼和五官的内部透视变化;在风景写生中,常常关注于色彩而忽略了形的透视的基本规律,造成空间的混乱。其实把握人物、建筑和树木等事物近大远小的透视变化才是表达空间深度的关键。还有人体写生中的诸多难题,如一个平躺的人体,当我们看到人体透视特别大的时候,人的身体长度会被压缩到很短的距离,而这段距离在画面中显得特别重要,我们常用形的相互叠压来表现各结构间的距离,可往往会忽略在这个过程中还有透视缩形,随着物体离我们视线越来越远,逐渐向消失点纵深,形体也会发生变化。

经不起推敲的形体在画面中是极不和谐的,而要准确地把握精密的透视关系,做到绝对的准确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而绘画毕竟不像方程式那样需要科学的精密计算。如何在透视并非绝对准确的条件下,使画面看起来和谐而丰满,这对画家主观的画面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对形的透视的思考

在深入研究中,笔者对形体透视变形有了些新的体会。如大师们在保证透视基本准确的情况下,对表现对象的动态和透视做出适当的夸张,从而削弱对形的细究。

当描绘一幅激烈的运动场面时,我们可以主观地对人物动态做出适当的夸张、变形,从而更能体现运动的张力和力量感。如在画家彼得·保尔·鲁本斯的油画《强劫留西帕斯的女儿》中,肢体处于激烈的扭转运动中,并产生了明显的透视,形体的叠压和穿插让人感到场面的混乱和激烈,瞬间捕捉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使观者立即便产生紧张的情绪。再如在周大正的油画《劈山引水》中,虽然奔流的河水、远处的公路、从山上垂下的绳子都是次要表达的事物,作者却通过透视变形细微表达其纵深感,从而营造出富有力量感的劳动氛围。从主体人物和环境的刻画可以看出作者在构图时对透视的周密推敲和巧妙运用,将复杂的场景梳理得井然有序,使画面空间更加真实,为笔下刻画的人物赋予了力量感和宏伟感。

透视不仅影响着画面氛围的烘托,也带动着观者的感官神经。如要表现一幅宁静的场面,我们可以将形的透视变化处理得柔和些,这样就能达到平静、缓和的效果。如画家吴宪生作品里的女人总能给人以柔美、平静的感受,虽然也带有透视,但与之前的几位画家所表达的意境截然不同。形与形的穿插都流露出婉转的抒情气质,他对线条的组织将人物的形体透视和画面柔美感诠释得淋漓尽致。笔者在对透视变形的实践和研究中会发现许多令人惊喜的画面表达,值得细细品味和深入探究。

猜你喜欢
芬奇形体油画
一张油画
油画《塬下》
油画
达·芬奇 下
西夏文形体研究述略
西夏学(2017年2期)2017-10-24 05:35:08
《岁月长又长》(油画)
海燕(2017年4期)2017-04-11 13:52:18
达·芬奇睡眠法
达·芬奇与文艺复兴(二)
鸡霉形体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27
早期形体训练对产妇产后形体恢复的积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