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雅岚,通信作者:林法财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小儿脑性瘫痪(脑瘫)是指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姿势异常和运动障碍[1],属于中医“五迟”“五软”范畴。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是以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随年龄的变化为规律的分级系统,能客观反映及有效预测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发育情况。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66项及88项(GMFM-66&GMGM-88)也是目前临床治疗脑瘫患儿评价疗效的常用标准之一。中医药疗法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已证实对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有一定疗效,其中捏脊作为小儿推拿重要的手法之一,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特点。
捏脊疗法最早见于《肘后备急方》“捏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捏脊疗法的施术部位位于脊旁两侧,属于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的分布区域。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华佗夹脊穴(夹脊穴)应是捏脊的中心内容[2]。齐红梅总结了夹脊穴对免疫、神经等多个系统的治疗作用,包括在小儿脑瘫治疗中的应用[3]。王秋莉等[4]认为捏脊通过通督益肾、醒神开窍、补益脾胃、调和五脏以达到改善脑瘫患儿运动功能障碍和脑部发育状况的目的。王雪峰[5]在小儿捏脊疗法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在原有手法上加入点、按、叩、拍、推等法,通过刺激经络、腧穴,增强小儿机体免疫力,降低腰背部肌张力,提高肌力,有利于患儿更好地康复。
2.1 捏脊疗法结合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是脑瘫患儿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其中以Bobath疗法为指导的康复训练在我国广泛使用。季少君[6]运用捏脊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肌张力低下型脑瘫患儿,结果显示捏脊疗法对该类患儿的粗大运动发育与肌力改变具有正向作用,与运动疗法结合可以提高康复疗效,增加患儿肌力。刘家瑞等[7]观察婴儿期运动功能发育迟缓的脑瘫患儿在捏脊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发现治疗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评估(GMFM-88)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单纯运动疗法组。郑萍等[8]观察捏脊配合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的抬头功能和直腰功能的影响,经治疗后,治疗组多数患儿基本可抬头片刻及直腰坐片刻,提示捏脊疗法配合运动疗法可明显提高患儿的背部肌力。捏脊疗法结合运动疗法能提高患儿的肌力,促进运动功能的发育,在小儿脑瘫的治疗中疗效显著。
2.2 捏脊疗法结合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通过调理全身脏腑功能或调畅局部气血运行,以促进机体代谢,缓解肌紧张。王和强等[9]在观察痉挛型脑瘫患儿三维步态时空和表面肌电的试验中运用捏脊治疗,同时将舒筋解痉方放入气疗仪内熏蒸患儿下肢,结果提示患儿的异常步态得到改善。韩亮等[10]观察捏脊疗法结合运脾方治疗脑瘫合并营养不良的患儿,治疗后发现患儿皮脂厚度增加,体质较单纯捏脊法改善明显。以上两组临床观察中的中药方药均为自拟方,其临床疗效及配方机制有待于大样本数据的支持。
2.3 捏脊疗法结合穴位贴敷 中药穴位贴敷简便廉易,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穴位的刺激作用;二是药物的调节作用。谢洁珊等[11]将小儿捏脊与穴位贴敷结合,观察其对脑瘫患儿脾胃功能的影响,结果患儿面色少华、神疲乏力、大便稀溏等脾虚症状有明显改善。捏脊疗法结合穴位贴敷,可通督健脾,培补脾气,贴敷药物对机体无副反应且吸收良好,在改善脑瘫患儿营养不良的状况时可予以尝试。
2.4 捏脊疗法结合五行音乐 中国自古就有“音乐疗疾”的说法,主要机制是以五音调节五志。近年来延伸出体感音乐,有研究认为体感音乐对于脑瘫的康复治疗有正向作用。冯梅等[12]在进行开天门、捏脊的操作过程中,播放中医五行音乐,发现患儿的睡眠抵触、夜醒等症状均有好转,由此得出捏脊疗法结合五行音乐可以提高患儿的睡眠质量。刘振寰等[13]在评价小儿健脑推拿预防小儿脑瘫的作用中,认为五行音乐对干预小儿脑瘫进展及治疗顺利进行有积极作用。张丽红[14]观察中医体感音乐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体感音乐较单纯五行音乐对提高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疗效更佳。笔者认为,捏脊疗法结合五行音乐对治疗脑瘫患儿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但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验证,所以捏脊疗法结合五行音乐的临床疗效及机制还需继续研究。
2.5 捏脊疗法结合针灸 灸法可以温经散寒,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申艳娥[15]采用捏脊疗法结合灸法治疗小儿脑瘫脾虚证,从长强穴至大椎穴反复多次施灸,治疗后患儿的脾虚症状得到改善且GMFM-88评分提高,提示捏脊疗法结合灸法可以改善脑瘫患儿的脾胃及粗大运动功能。傅晓燕等[16]采用针刺结合捏脊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结果显示治疗组患儿在坐,爬和跪,站,走、跑和跳4个分区的功能有明显改善。捏脊疗法结合针灸可以改善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在痉挛型脑性瘫痪中应用更多,疗效确切,但在其他类型脑瘫患儿的疗效还需进一步研究。
2.6 捏脊疗法结合节段性按摩 节段性按摩是通过刺激脊髓的神经节段,通过改善脊柱肌的血供增强肌力,影响中枢神经的活动,恢复粗大运动。赵勇[17]观察捏脊疗法结合节段性按摩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坐位能力的影响,经治疗后,患儿竖头、翻身及坐位功能明显改善。捏脊疗法作用于脊旁的经络,辅以节段性按摩下的冲击或高频率震动,可加强对脊背部的刺激。
2.7 捏脊疗法结合循经点穴 点穴按摩可在捏脊的基础上加强对特定穴位的刺激。刘振寰等[18]运用捏脊疗法结合通督循经点穴法及健脾益气按摩法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肌肉痉挛和踝关节活动异常,结果显示治疗组患儿下肢肌张力降低,踝关节活动度恢复程度较好。马熙胜[19]观察捏脊疗法、循经点穴等多种按摩疗法对脑瘫患儿肌张力的影响,发现治疗组患儿肌张力降低,关节活动度提高。点穴按摩的优点在于不拘于某一穴位或是某一经络,可根据不同的治疗目的及个体差异而灵活变化。
《难经·二十八难》载“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脑为髓海,由元气经督脉灌注于脑,故督脉是滋养髓海的通路。脑瘫患儿脑部功能失常,可与督脉经气不荣或运行不畅有关,通过捏脊可达到通督醒脑的目的。程宾等[20]在观察捏脊治疗脑瘫患儿过程中体内微量元素含量变化及临床疗效之间的相关性时,发现施加捏脊的患儿体内铁、锌、铜含量增加,与临床疗程呈正相关;镉含量减少,与临床疗效呈负相关。神经发育学认为捏脊的施术部位为脊髓神经后侧第一支配区域,可通过按摩手法刺激交感神经发挥作用。捏脊是小儿推拿中重要的方法之一,临床应用广泛,可用于治疗小儿各类病证,疗效确切,在小儿脑病方面亦发挥了重要作用。
笔者通过归纳分析发现,目前捏脊疗法的临床疗效值得肯定,但较少单独运用捏脊疗法治疗小儿脑瘫,多采用捏脊与其他疗法联合应用,且捏脊疗法的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临床研究缺乏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其次,捏脊疗法的远期疗效观察尚少,疗效不明确。此外,临床上对于捏脊疗法的具体施术时间并未统一,捏脊的累计量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尚无法确认。关于捏脊的机制研究尚少,本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这些均是下一步研究的内容,捏脊疗法值得探索的空间较大,其临床应用规范及作用机制仍待进一步研究。
[1]陈秀洁,李树春. 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条件[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5):309.
[2]许云艳,范志勇,查和萍,等. 捏脊疗法深入认识与临床应用[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4):106-108.
[3]齐红梅. 华佗夹脊穴临床应用新进展[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2):172-174.
[4]王秋莉,刘应科. 中医捏脊疗法在脑瘫儿童中的应用[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21):3-5.
[5]贾广良,胡晓丽. 王雪峰教授提出的“脊背六法”及其在脑瘫康复中应用[J]. 医学综述,2008,14(1):146-149.
[6]季少君. 捏脊疗法对肌张力低下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D].长春:长春中医药大学,2016.
[7]刘家瑞,向秋阳,周丽,等. 捏脊疗法干预婴儿期脑瘫患儿运动发育迟缓临床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2016,12(24):119-120.
[8]郑萍,闫和平. 捏脊配合康复治疗脑瘫32例疗效观察[J]. 山西中医,2002,18(S1):63-64.
[9]王和强,赖新波,李哲,等. 舒筋解痉方、捏脊、头皮针等三联疗法结合Bobath技术对步行痉挛型脑瘫患儿三维步态时空和表面肌电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5):1150-1154.
[10]韩亮,尚清.运脾方治疗脑性瘫痪合并营养不良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5,30(11):1653-1655.
[11]谢洁珊,陈汉斌,李玉秀,等.小儿捏脊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虚型脑瘫的临床效果观察[C]//中医神志病重点专科建设与发展、临床诊疗标准化及专业教材建设研讨会专家讲课和论文汇编中华中医药学会,2012:250-253.
[12]冯梅,招远祺,卢爱丽,等. 中医特色疗法治疗脑瘫患儿睡眠障碍的临床研究[J]. 中医药导报,2015,21(12):17-20.
[13]刘振寰,丁建英.小儿健脑推拿在预防小儿脑瘫中的应用与评价[C]//创新·融合·共享——第5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论文汇编(上册), 2010:356-358.
[14]张丽红.中医五行体感音乐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影响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15]申艳娥.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4):19-21.
[16]傅晓燕,杭方杰,高夫宁. 针刺和推拿配合神经发育学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12):1120-1123.
[17]赵勇. 捏脊疗法合节段性按摩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坐位能力的影响[J]. 中国医药科学,2011,1(12):30-31,38.
[18]刘振寰,赵勇,罗冠君,等. 通督益肾健脾按摩结合音乐疗法治疗脑性瘫痪临床观察(英文)[J].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2009,19(2):22-29.
[19]马熙胜. 中医推拿治疗小儿脑瘫临床疗效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2013,9(2):81-82.
[20]程宾,董晓斌,谢杰,等. 捏脊疗法治疗小儿脑瘫中微量元素含量变化与临床疗效之间相关性研究[J]. 福建中医药,2005,36(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