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儒家“中和”观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2018-01-24 10:44郝嘉懿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8年9期
关键词:中和体量室内空间

郝嘉懿 孙 明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早的礼仪之邦、文明国度之一。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之一,我们的先辈早已将之运用于诗词、音乐、绘画等艺术中,使其成为我国独树一帜的传统艺术。这其中“中和”这一整体性概念也渗透在了室内空间的设计中。古往今来,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经典的室内空间设计都受儒家“中和”思想观念的影响或蕴含着代表儒家“中和”思想的中国文化元素。随着时代的推移,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人们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中和”思想也逐步融入了当下现代空间设计之中。因此探究“中和”思想的本质在室内设计领域的运用,有助于在设计研究中将传统文化精神加以新的应用。

一、“中和”观的产生与特征

(一)“中和”观的产生

“中和”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特征之一,其从发生到成熟经历了较长的演变过程。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思想家将其推到了新的高度。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将“仁”作为分析美与艺术的起始点,并认为个体的心理欲求必须与社会规范达到和谐统一。孟子的思想观念可以说是孔子思想体系的继续,孟子提出了新的表达,认为道德品性的特征在于“仁义”,善美统一的特征在于中和。这其中“中”是人自身存在的本性,“和”则是人个体应当遵循的原则,若做到“中和”,则天地各在其位,万物生长发育。这一原则显然是儒家追求“中和”境界的美学理想的继续。但我们不难看出“中和”思想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中和”一词由“中”与“和”组成。“中”是兼容两端,居中不移的含义,可以将其理解为正确且适当;“和”指协调,将繁杂对立甚至矛盾的事物相结合并做到协调统一。即“中和”代表了从容中道,含而不露,婉而成章。理学家朱熹认为:“盖礼之为体虽严,然皆出于自然之理,故其为用,必从容而不迫,乃为可贵。”朱注认为“和为贵”,“和”是“从容不迫之意”。当代著名哲学家李泽厚先生认为,“中和”要求天人、身心、人际的和谐为尺度标准,这是美的“哲学尺度”。他还强调,中和思想即情理相得,以理节情的平衡对伦理性、社会性的心理满足非常重要。

(二)“中和”观的本质特征

《论语》中并没有明确论述“中和”的概念,但孔子在《八佾》中有一段话:“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意指快乐要有节制,悲哀却不至于过度悲伤,表达要走中道精神,不要走极端,这被认为是孔子表达“中和”的地方。而在《尧日》篇,孔子提出君子“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的看法。句式与“乐而不淫”相同,含义也在于“适中而不太过”。那么“适中而不太过”的特征是什么呢?

儒家思想认为只有事物达到了最佳平衡点“中”,才能做到和谐。这就要求个体找寻适当的行为与标准,此行为与标准即为中和。正所谓“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乾卦•彖传》)。这是《周易》的核心思想。“太和”之意为程度最高的和谐,它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万物之间的和谐,在和谐之中寻找合适的行为与标准。这一原则是“中和”的特征——“时中”。

在儒家经典著作《中庸》中充分反映了“时中”这一概念。《中庸》言:“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大意是指,君子只求就现在所处的地位,来做他应该做的事。即使在不同环境下,应当做出合适的选择。关于“时中”,理学家朱熹解释说:“君子之所以为中庸者,以其有君子之德,而又能随时以处中也。”进一步论证了根据环境和时期等的不同,而找到一个最合适的平衡点,以求在变化的同时获得和谐的效果,求得和谐的平衡点。

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王阳明先生强调“一体之仁”的观念,认为由“一体之仁”的观念出发,有希望得到一个“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的和谐共存的理想世界,这区分对待不同对象的恻隐、不忍、顾惜等不同的情感(《大学问》),也是遵循中和之“时中”的原则。由此可见,根据所处环境等不同,找到最合适的平衡点,讲究在变化中达到和谐,以求得合适的行为与标准即是中和思想的特征所在。

二、“中和”观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中庸》言:“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是儒家思想追求的理想境界。“中”是恰如其分、恰到好处,无“过分”“不及”,“中”与“和”是相互协调、和谐统一。相似的概念在《考工记》中也有记载:“天有时,地有气,才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和而为美,缺一不可。作为艺术创造的尺度,“中”是“和”的前提和条件,“和”是“中”的目的,两者互相统一,达到在变化中达到和谐。结合“中和”思想“时中”这一本质特征,我们可以从室内空间设计的几个要素探讨其可视化运用。

(一)空间体量与尺度均衡平稳

室内空间的体量与尺度的概念是建筑内部空间的容积,包含长度、宽度、高度三向维度。一般而言,根据室内空间的使用要求来确定空间的体积与尺度;根据人们不同的行为对使用功能上有着不同的标准。室内空间布局,作为室内设计的一个最基本的环节,要求我们在构图或布局的设计中应该达到不同体量与功能下均衡平稳的效果,这样可以使人得到视觉上的和谐自在之感,心理上的宁静舒适之感。

空间出于不同的功能要求,其体量尺度的制约也有所不同。中国古代的政治要求是以宗法制度为核心的礼制,在中国皇家建筑空间受到“礼”作为中国文化的根基的制约和影响,就是《周礼》中“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描述。这对皇家建筑以及其室内空间布局做出了制约,在多样的风格变化中保持了统一的风貌。“中和”观在皇家建筑空间强调轴线、均衡对称、层次明晰的特征中得以运用。皇家宫殿空间一般都具有较大的面积和高度,体量往往可以大出一般使用功能的要求,营造出宏伟、博大或者神秘的空间氛围,这里的功能要求和精神要求是一致的,体量与尺度是对人们在宫殿中行为的约束,它所追求的则是一种强烈的心理上的感染力,这也是“时中”原则中寻找合适的行为与标准的精神之所在。

在特定的皇室环境和时代背景下建造的宫殿庭院设计,有其独特的规范和需求。位于北京颐和园的玉澜堂、宜芸馆分别为皇帝、皇后的寝宫。其庭院和宫殿的设计在均衡对称的前提下有着明显主从有序的特点。皇帝寝宫玉澜堂为第一进院落,正殿面阔五间,门屋面阔三间,前后出三间抱厦,左右连东西耳房,形成五正四耳的布局。宜芸馆,作为皇后寝宫,与帝寝宫玉澜堂相配,但在空间体量上略微缩小,建筑高度略微降低,其正殿相对于玉澜堂正殿降低了规格。庭院的建筑的面阔、进深尺寸、长宽尺寸也都略小于玉澜堂,稳妥地处理了帝、后寝院的等级差别。玉澜堂、宜芸馆的庭院和宫殿空间设计充分体现了寻找合适的秩序、强调和谐平衡的特点。

我国的宗教庙宇之类的建筑空间设计也受到“中和”观“时中”原则的影响,设计思路多采用纵轴式中轴对称进行统一。宗教庙宇的建筑群多以大殿为中心,左右对称分布配殿,沿中轴线设置重重院落与建筑。其建筑通常以建筑群为组合,空间布局为一层层的院落,给人以庭院深深的空间效果。在空间体量方面宗教建筑不能超越皇家建筑,它的功能是展示宗教文化,是一个修身养性的场所,在空间设计时应当营造内敛静肃的氛围,不需要强调和夸张。殿堂的建筑高度按其中供奉的神像的大小设计,只要求它的比例和谐平衡,不追求空间的高大体量,这与西方教堂所追求的超尺度设计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位于上海市南郊龙华镇的龙华寺,其建筑外观完整,布局合理。主要建筑物大雄宝殿、天王殿、弥勒殿、三圣殿都建在一条中轴线上,大雄宝殿左右建有鼓楼、钟楼,对称地分别左右,形成均衡平稳的空间状态。在天王殿前建有钟楼、鼓楼,皆是三层阁楼,体现中国古典建筑的传统做法,进而后两进院子是基本封闭的,简洁明了,带有传统的廊的空间,不冲淡主体的建筑的同时也不失精致,使得整体的空间设计和谐平衡。这样的空间格局体现出儒家“中和”观的精神,可以与宫殿、住宅的空间相对照。对于宗教建筑而言,此处要体现的是佛与人对话、修身养性的场所,所以在院内的尺度上相对更远离人使用。

不同于皇家建筑中的高爽宏伟、宗教建筑中的庄严肃穆的情绪,在现代室内空间中,稍作低矮的体量处理会使人感到亲切、宁静。人们在低矮的室内空间中会放松身心,享受家的氛围。“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损•彖》中的论述,表达的就是如此兼容行为的刚柔进退,考虑具体的时空环境,设计才能合理和顺,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轴”的概念在现代的室内空间中也有很多体现,“对称”与“均衡”的设计思路可以根据原有建筑空间的尺度体量、空间的风格形态与主题元素等因素来进行选择和安排。对于一些重要立面的设计,如客厅电视墙、店面文化背景墙、酒店大堂背景墙等,多是追求均衡效果,通过陈设的摆放、线条的疏密、材质的肌理、光线的调和等,来表现室内设计中空间布局的均衡之处。

(二)空间形态与比例的适宜和谐

空间的设计是决定整个室内空间形态的最基本要素。不同的平面布置效果、立面的处理,对室内空间形态产生较大影响,使人在各异的空间形态中产生不同的感受。在设计空间形态时,要求设计师将使用功能要求和精神感受相结合统一,使之既适用,又有一定的艺术意图给人以享受。正如《升•彖》中强调:“柔以时升,巽而顺,刚中而应,是以大亨。”这种刚柔进退,收放有度,寻求平衡状态下的美感,是“中和”观在对待空间形态方面的态度。

室内空间一般呈矩形形态,其长、宽、高的比例不同,形态造型也可以有很多的变化。个体处于不同的形态的空间会有不同的心理感受。例如高窄的室内空间,竖直向上的方向性较强烈,会使人产生向上的感觉,伴随激昂、崇高或兴奋的情绪。一些教堂的形态造型设计是又窄又高的,正是利用空间的几何形状特征,而给人以满怀热忱的精神力量,使驻足在教堂的人们摆脱尘世的羁绊。而一个狭长的室内空间,纵深的方向性比较明显,这样的形态造型使人产生深远的感受。这样的空间形态可以给人以寻求、产生期待、引人入胜的心理感受。

在中国建筑中独树一帜的中国古塔,其塔身建筑和室内空间的形态比例设计方面就受到了儒家“中和”观的影响。塔的室内空间又窄又高,自下而上的高耸的几何形状特征给人以超越一切的精神力量。而塔的建筑与室内空间设计通过水平面的铺开来衬托浩大、宏伟的气势,而抑制单体建筑的凌空出世。因此对于这些高耸入云的佛塔,以多重的水平线来削弱其拔高之势,从而在立面上得到一种垂直与水平构图的中和之美。

以室内家具陈设为例,中国独具特色的明式家具形态内敛含蓄,尺度适宜,比例匀称,家具曲直线结合得当,各部件线条雄劲流利,外形轮廓与装饰处理恰到好处,没有过多装饰而形成独特的风格,这正是“中和”精神的体现。而清式家具体量宽大,各类雕刻技法堆砌的同时追求富丽堂皇,其艺术价值明显逊色于明式家具。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无论空间形态、家具形态还是陈设品形态,均应考虑整体和谐统一,这样设计的室内空间才更加耐人寻味,经得起仔细品味。

(三)“时中”原则下空间色彩设计

中国传统的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色彩朴素却引人入胜的建筑设计。例如以徽派建筑为代表的江南民居建筑一律青瓦白墙,犹如一幅水墨画在眼前缓缓展开。延伸到室内设计对色彩的运用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设计方面对色彩的节制,一方面是因为古时受到等级制度的制约,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艺术效果的呈现。北宋诗人苏东坡曾写道:“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流传至今,已变成了脍炙人口的佳句:“绚丽至极,归于平淡”,“运墨而五色具”,这就是室内空间色彩中的“时中”原则的体现

国际著名华裔建筑设计师贝聿铭先生的代表作之一《香山饭店》就是一座融合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经典酒店设计。其设计在色彩方面的运用堪称经典,整个酒店的装修,从建筑外延到室内设计,基本只用了三个颜色,大面积的白色是营造平静娟秀的氛围,灰色是仅次于白色的中间色调,使得空间富于变化,黄褐色是小面积的点缀,从而活泼了空间氛围,这三种颜色组合在一起,无论室内外都和谐统一,风格典雅。贝聿铭先生在设计中很好地结合了中国古代艺术,汲取了儒家思想中“中和”思想观念,创造出了具有自己独特色彩韵味的佳作。

如今的室内设计,很多设计师喜好追求出挑的色彩运用,制造视觉的冲击。事实上,舒适的生活环境应当选择朴素淡雅的色彩,营造一种悠闲恬静的居住空间。当然,也并非排斥色彩,不同材质的本色就如木材自身的色泽和花纹会有深浅变化,粗细有别,石材天然纹理细腻光洁,多数具有反光的效果,在反光中富于变化却又有度,运用在室内空间中也不失为上好的选择。室内空间的色彩运用一定要与整体的室内设计氛围结合一致,巧施颜色,运用有度,才能设计出优秀的室内设计案例。

三、结语

从孔子直到宋明理学,儒家思想有其完整的逻辑发展过程。“中和”观作为其中的一项经典的整体性概念已经融入我们生产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全世界都在反思传统的今天,“中和”观以鲜明的艺术精神和独特的审美角度影响着中国传统艺术,使其在世界艺坛中独树一帜。如若将“中和”观运用于建筑与室内空间设计,也必将大放异彩。

猜你喜欢
中和体量室内空间
《室内空间设计》
陶瓷艺术品在室内空间中的应用探讨
明年目标1.5个亿?!这家体量过亿的动保企业正在谋划什么?
室内空间设计之住宅设计
范扬:博采与中和的风范
砳建筑:在“鹅卵石”体量中实现绿色节能办公
年度增长37%,体量达1.2亿! 这家资深动保专业户是如何“玩转”市场的?
杨洁宇作品
让自己强大
科学家摸清HIV-1中和抗体产生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