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眦韧带减张修复在下泪小管断裂中的疗效分析

2018-01-24 05:06苏杰刘岩黄帅杨馥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8年26期
关键词:小点预置小管

苏杰,刘岩,黄帅,杨馥宇

(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 眼科,河北 唐山 063000)

泪小管断裂是眼睑外伤中的常见疾病,下泪小管断裂最易受累,下泪小管在泪液引流中起着决定性作用[1-2]。断端距下泪小点的距离>5 mm,多伴有内眦韧带及Horner肌断裂,也是眼睑伤口间维持张力的主要组织,不吻合或吻合不当是泪小管断裂手术失败的常见诱因。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共收治泪小管断裂合并内眦韧带断裂患者32例,均采用内眦韧带减张修复法进行泪小管断裂吻合,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于本院收治的外伤性下泪小管断裂合并内眦韧带断裂患者32例(32眼)。其中,男性28例,女性4例;年龄19~62岁,平均(29±2.7)岁。车祸伤22例,跌落伤4例,工作锐器损伤5例,其他1例。受伤至入院手术时间均≤48 h,局麻手术31例,全麻手术1例。对>48 h手术,或者术后不能完成疗效评定及随访者给予剔除。

1.2 手术方法

常规清创伤口,碘伏消毒术区,铺无菌巾。利多卡因注射液局部浸润麻醉。①寻找鼻侧断端:均在显微镜下,采用直视法寻找到鼻侧断端;②预置内眦韧带间减张缝线:于鼻侧泪小管断端下方的内眦韧带断端处缝针,另一端于眼睑侧泪小管断端下方的内眦韧带断端处缝针,两断端间预置4-0缝线,牵拉缝线,确认缝合的位置满意后,暂时松开预置的缝线;③置泪道支撑管:泪小点扩张器扩开下泪小点,经下泪小点、泪小管鼻侧断端、泪囊及鼻泪管插入硬膜外麻醉导管,退针前冲洗生理盐水,确认位于鼻腔后再拔除针心,将导管送入鼻腔2 cm左右;④预置泪小管间缝线:8-0可吸收缝线于泪小管断端前、上、下3个方向预置缝线;⑤结扎缝线:首先结扎内眦韧带断端间的4-0减张缝线,此时可见眼睑基本复位,伤口闭合满意,下泪小点移入上泪小点鼻侧约0.5 mm,然后再分别结扎泪小管断端间的8-0缝线;⑥缝合伤口:6-0可吸收缝线间断缝合伤口下段肌肉、皮下组织及皮肤,8-0可吸收缝线间断缝合结膜侧组织;⑦固定导管:剪去多余的导管,缝合固定于眼睑外侧,术眼涂氧佛沙星眼膏,内眦部垫压一块棉枕,术眼加压包扎。

1.3 术后治疗

术后24 h内常规给予抗生素治疗。术后72 h第1次给予打开加压绷带换药,注意观察导管位置、眼睑及伤口之后每日给予换药。1周后拆除结膜及皮肤缝线。2~3个月拔管。拔管后第1周每日冲洗泪道,并注入氧氟沙星眼膏;第2~8周每周冲洗泪道,并注入氧氟沙星眼膏。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5±2.9)个月。

1.4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无溢泪症状,泪道冲洗通畅。好转:轻度溢泪,泪道冲洗有少量液体反流,即通而不畅。无效:溢泪,泪道冲洗不畅,液体自原泪点返流。治愈率只选择治愈例数,有效率选择治愈和好转例数。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效果

32例患者下泪小管断裂合并内眦韧带断裂中治愈29例(93.7%),好转2例(6.25%),无效1例(3.12%),治愈达93.7%,总有效率达96.8%。

2.2 患者并发症

患者泪小点撕裂2例(6.25%)、内眦切迹1例(3.12%)。

3 讨论

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主要有3个关键步骤,分别为:鼻侧断端的寻找、合理支撑物的选择和正确缝合[2]。鼻侧断端的寻找在显微镜的普及下已不在是难题,找不到鼻侧断端的关键因素是寻找的位置不对,1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先熟悉解剖结构,以断端距离泪小点5 mm为例,>5 mm者多被眼轮匝肌包埋入伤口内,此时应在靠近结膜面的位置,泪阜前方,使用湿棉签,纵行分离组织寻找,关键点是近结膜侧、纵行寻找[3]。<5 mm者,由于内眦韧带的原因,多包埋于内眦韧带附着点中下方,此时应使用显微镊夹起内眦韧带断端,使用湿棉签于其下方寻找,必要时可以将头转向对侧,便于观察,关键点是上提内眦韧带断端。

支撑物的选择是直接影响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4]。笔者通过对硬膜外麻醉导管作为支撑管的观察,认为其本身的硬度可以为泪小管断端提供良好支撑作用,对抗瘢痕组织的收缩,这一点尤为适用于断端距离泪小点较远及伴有内眦韧带断裂的患者[4]。主要的不足点是导管也同时对泪小点形成持续的损伤,笔者观察到泪小点撕裂可能就是导管对泪小管的直接损伤。泪小点撕裂均发生在术后第1~2周,其可能原因为:导管对组织的摩擦;术中泪点扩张器对泪小点环形肌的损伤;伤口清洁程度不够等有关。

正确的缝合是保障泪小管、内眦韧带及眼轮匝肌等组织的严密对合,降低伤口间张力,减少瘢痕形成,避免眼睑位置异常,为泪小管再通排除不必要的风险[5]。由于眼睑组织解剖的原因,下泪小管断端距离泪小点>5 mm,均有不同程度内眦韧带和Horner肌的断裂[6]。内眦韧带-眼睑轮匝肌,构成1个复合体,为眼睑及周围组织提供类似骨架的稳定作用。复合体的减张修复是正确缝合中最关键的步骤,是减少伤口间张力、维持固定眼睑位置的决定性操作,是构造泪小管在低张力下愈合的主要方法。

不同于以往,笔者主张在寻找到鼻侧断端后,不植支撑管,而是先寻找内眦韧带两断端间的缝合点,这样可以在没有泪道支撑管的影响下,选择最佳的缝合点。缝合点的确认是保障眼睑伤口能否准确对位,为后续缝合提供良好的基础。笔者的经验是试验性牵拉眼睑侧泪小管下方的组织,寻找1个可以牵拉整个眼睑的位置,牵向内眦部泪小管鼻侧断端下方内眦韧带断端处,于两断端间缝合点处预置4-0减张缝线,松解预置的缝线,不作打结处理,以便于植入硬膜外麻醉导管。眼睑伤口对合越整齐,越可以避免成角畸形、眼睑位置异常等并发症,提高临床治愈率[7]。

笔者认为在内眦韧带断端间缝合4-0减张缝线,可以提供时间更长、更稳固的减张力。这样的减张力既可以避免泪小管粘膜对合不整齐,也可以使泪小管在低张力下愈合,从而减少泪小管周围瘢痕组织的形成。内眦韧带断端的减张缝合,可以在泪小管断端间选择8-0可吸收缝线,甚至更细缝线。细小的缝线可以减少对泪小管粘膜的损伤及瘢痕的形成[8]。

内眦韧带-眼睑轮匝肌复合体为眼睑提供的稳定作用,在眼睑伤口中一旦内眦韧带断裂,伤口间的张力往往较大,如果没有内眦韧带-眼轮匝肌复合体的修复,或者修复位置不当,都不能起到稳定的作用。尤其是对泪小管的影响更为重要,泪小管的走形异常或者泪小点轻度外翻,均可能导致溢泪症状出现。笔者采用减张修复内眦韧带,使眼睑在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复位到最佳位置,尽可能完成其稳定作用。眼睑伤口间张力越小,所产生的瘢痕越小,越能减少瘢痕组织对泪小管的压迫而引起溢泪症状。

综上所述,内眦韧带减张修复,眼睑伤口精细缝合,为泪小管的再通和眼睑位置的复位,提供良好稳定的保障。先预置内眦韧带断端间缝线,避免导管等对眼睑位置的影响,有利于观察和确定内眦韧带减张修复位置。因此,笔者认为内眦韧带减张修复,对眼睑的位置、泪小管愈合环境及伤口间张力的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小点预置小管
基于排队论的水下预置反舰导弹部署优化
引导队员向完美进发
和你在安详的社区走一走
永远的小点
变成小点
可预置工作点脉动直流工况电感测量仪研制
3D打印肾脏近在咫尺
多级网络物资预置—前送模型及改进布谷鸟搜索算法研究
预置缝线减张缝合法预防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效果观察
感谢负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