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护理

2018-01-24 04:19张玉兰王盛霖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孔镜体征椎间盘

张玉兰 王盛霖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好发于青壮年人群。由于长期过度负荷、急性损伤等原因,导致椎间盘退行性变,纤维环破坏,髓核向后突出,引起压迫或刺激神经根,患者出现腰腿痛、下肢麻木、无力及间歇性跛行等一系列临床症状[1-2]。随着微创脊柱外科的发展,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因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不影响脊柱正常结构等优点,逐步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47例,疗效满意,现将该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47例,均经腰椎正侧位X线、CT或MRI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男87例、女60例;年龄18~80岁,平均(40.7±8.3)岁;病程1个月~5年,平均(2.1±1.5)年;发病部位,L4~L5为63例,L5~S1为47例,L4~L5合并L5~S1为37例。所有患者均经过常规术前检查,无腰椎不稳、滑脱等合并症。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腰腿疼痛症状患者;合并心、脑、肝、肾严重疾病;血液系统原发疾病及外伤感染性疾病等不适合手术患者。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同意,均给予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术前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

1.2 治疗方法患者取侧卧位,腰部及双侧腿部垫枕,常规消毒铺巾,穿刺点局部浸润麻醉,透视导引下穿刺至椎间孔,置入椎间孔镜,行椎间盘髓核消融术,并行纤维环成形术。术后予脱水、止痛、神经营养治疗,进行下肢直腿抬高锻炼。

1.3 围手术期护理

1.3.1 术前护理

1.3.1.1 心理护理 多数患者因病程长,反复发作,对椎间镜手术缺乏了解,易产生恐惧和焦虑心理。应向患者讲解手术和麻醉的基本过程、注意事项及术后恢复等情况,增强患者对手术的认识;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并列举既往成功治疗案例,增强其治疗信心;主动与患者沟通,鼓励其说出内心的感受,及时给予心理安慰及支持,缓解其不良心理状态。

1.3.1.2 体位训练 指导患者练习健侧卧位及直腿抬高,提高患者对手术体位的耐受性,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指导患者正确掌握腰背肌功能锻炼方法,保证术后腰背肌锻炼顺利进行。

1.3.1.3 皮肤及手术用品准备 手术之前要求患者进行全身清洁,注意对手术部位进行认真擦洗,勿损伤皮肤;指导患者正确佩戴配合适型号的腰围;准备术前及术中所需药品。

1.3.2 术中护理手术室维持恒定合适的温度及湿度,在患者接受麻醉后帮助其调整并保持俯卧位,适当采取措施保证患者腹部保持悬空,避免对膀胱、会阴部产生压迫,手术过程中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控,如有异常及时报告。

1.3.3 术后护理

1.3.3.1 病情观察 术后患者平卧硬板床6 h,严密监测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注意观察切口情况、腰部及下肢感觉情况。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了解术后下肢疼痛的部位及性质,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1.3.3.2 功能锻炼 尽早鼓励和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功能锻炼计划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主动、被动相结合,主动锻炼为主,被动活动为辅,遵循由少到多,由弱到强的原则[4]。指导患者在麻醉反应消失后进行膝、踝关节及各足趾主动和被动活动;术后第1天,指导患者在床上行双侧直腿抬高训练,大小便需要在家属搀扶下进行;术后第2天患者戴腰围后可适当下床活动,术后第3天指导患者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增强腰部肌肉及脊柱稳定性[5]。

1.3.3.3 饮食指导 术后无需禁食,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多饮温开水,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辛辣刺激、油腻、煎炸食物。

1.3.3.4 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①椎间隙感染:症状为患者术后低热,手术部位红肿或椎体旁肿胀,术区敷料明显渗液并不断增加,持续不断增强的疼痛感且于活动后加重[6]。患者应保持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同时对患者腰部和双下肢制动,遵医嘱予镇痛药物。同时密切观察伤口分泌物和周围软组织情况,关心、安慰患者,缓解其紧张情绪。②脑脊液漏:若患者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伤口处有淡黄色液体渗出时,应考虑可能发生脑脊液漏。若诊断为脑脊液漏,患者应取头低脚高卧位,并立即报告医生处理。③腰背部肌肉萎缩:术后护理人员应指导并监督患者加强肌肉收缩锻炼及下床活动。

1.3.3.5 出院指导 出院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详细交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术后坚持佩戴硬性腰围3个月,注意休息,选择睡硬板床,加强腰部防寒、保暖,避免劳累;嘱咐患者保持正确的坐卧立行姿势,避免进行久坐,勿弯腰搬重物,同时保护脊柱,避免脊柱屈曲和扭曲旋转,3个月内严禁搬重物,避免做剧烈活动;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合理饮食加强营养,控制体重,戒烟、戒酒;定期复查,出现腰部或双下肢异常情况,随时就诊。

1.4 观察指标分别于术前、术后采用VAS法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满分10分,得分与患者疼痛程度成反比;参照改良的MacBab标准评估手术疗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活动及工作、生活恢复正常为优;症状体征未明显缓解,活动能力恢复,工作、生活恢复,但偶尔会有不适感为良;体征大部分恢复,症状减轻后不久又出现原有疼痛,活动、生活恢复正常或只恢复至50%,难以胜任原有工作,自理受限为差;症状体征较之前加重,生活不能自理为无效。

1.5 统计方法应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4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例发生切口感染,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无椎间隙感染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术前VAS疼痛评分为(8.27±2.04)分,术后为(2.51±1.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385, P<0.05) 。术后3个月随访,优54例、良80例、差10例、无效3例,总优良率91.2%。

3 讨论

随着脊柱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结合了经皮穿刺技术和内窥镜技术,不剥离肌肉,几乎不破坏骨性结构,因此不影响脊柱的稳定性,可减少对正常椎间盘的损伤,避免神经根和脊髓的受损,在保证手术疗效的同时可降低治疗费用[7-8]。

本文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经皮椎间孔镜研究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中,结合了传统脊柱开放手术的护理经验与现代微创手术护理要求,通过术前宣教,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增强患者对手术的认识,缓解其精神压力和心理恐惧,并加强体位训练,进行皮肤和用物准备,从而做好术前准备;术后通过加强病情及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对患者进行系统化的康复锻炼指导,同时,还加强饮食指导,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14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未发生相关并发症;术后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术前,术后3个月随访,总优良率为91.1%。这说明,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患者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1] 刘凤松,王凯,景成伟,等.后路钉棒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椎体稳定性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4):553-558.

[2] 魏启珍.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10):98-99.

[3] 高国勇,陈廖斌,镇万新,等.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2,35(5):423-425.

[4] 杨艳,孙赟,李蕊,等.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2):317-319.

[5] 黄建洪.腰背肌功能训练在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中的作用[J].中国康复,2003,18(3):198.

[6] 徐仲林,蒋赞利.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发展、治疗范围、并发症及特点[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4(3):452-455.

[7] 许天明,倪斌,王魁,等.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颈腰痛杂志,2016,37(3):186-190.

[8] 苏子梅,周凤玲,劳雪凤.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围术期护理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5,21(6):134-135.

猜你喜欢
孔镜体征椎间盘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对单节段DLSS术后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锻炼首选蛙泳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椎板开窗术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影像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