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人的离职告白为何少了悲壮多了悲凉?

2018-01-24 02:51时统宇
视听界 2018年3期
关键词:金主留人荣光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广电兄弟姐妹?

我今年发表的第一篇专栏文章的题目是《我们还能看到多少传统媒体人的离职告白》。中心意思是:我们能少看些这样的告白吗?因为,我自以为这样的追问本身经得起追问:《出师表》仍然为人们所景仰和传诵,“离职告白”在哪里?

可惜,清明时节的微信朋友圈大量出现的是《时代从未抛弃你》《不想在40岁再就业:一位省级电视台离职记者的自述》……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其中的来龙去脉,因为此一时手机霸屏的是有人称之为“毒鸡汤”的“金句”: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一声再见都不说。更让人过目不忘的简略表述是:时代抛弃你,不会打招呼。

对此,一位知名节目制片人的“编者按”同样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好像最近传统媒体的离职潮兴起,等一大批人走完,我们还能留点什么呢?值得思考。”我的思考是:与最初的传统广电人的离职告白相比,如今的离职自述少了悲壮多了悲凉,越来越实际,甚至越来越物质。

以《一位省级电视台离职记者的自述》为例,他的文章标题就十分惊悚:《不想在40岁再就业》。我的第一反应是:就业难又提前了吗?原来不是“40、50”吗?细看下来,没有悲壮,只剩悲凉。请看自述的小标题:荣光和财富,我的广电上半场;危机初现,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压力;持续减薪,传说中的凛冬终于来了。这种编年史的记述,分明就是中国广电的前世今生,从中我们看到了正值大好年华的一位电视干将,从荣光到悲催的人生滑落曲线。给我感触尤其深刻的是:与前些年告别广电的大腕儿们的先知先觉和踌躇满志相比,这位电视小哥的自述在毫不掩饰养家糊口的生活压力之外,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仍然是职业尊严受到的伤害。请看:

两个月前,接到了一份和金主爸爸有关的新品发布会报道,我和同事一起过去。在高架桥上堵车并且碰了别人的车,当处理完事情赶到会场的时候,活动已经举行大半了。我和摄像匆匆忙忙架好机器,我对着主办方联络人一个劲地道歉,金主爸爸不敢得罪。那个年轻的小姑娘对我莞尔一笑,“没关系,请你们来主要是走个过场,宣传报道主要靠她们。”顺着小姑娘手指的方向,我看到一水的年轻妹子举着手机在搞直播。在那个瞬间,我真切地感受到曾经引以为傲的职业自豪感,轰然崩塌。也是在那一天起,我下定了决心,一定要离开这艘终将要沉没的船。

读到这里,悲凉的离职自述突然让人眼前一亮——士可杀不可辱,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我们需要最后的职业尊严。当这种尊严受到伤害时,无疑要洞穿我们做人的底线。怎么办?说不定,走出去,前面是个天。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广电兄弟姐妹?就在我写这篇短文时,朋友圈疯传这样一条消息——《把待遇留人放在首位,总台台长慎海雄的“抢”人新招》。文中披露: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一个都不能少,让广大员工在事业壮大中充分共享发展红利。正像该文的导读强调的那样:这种将待遇摆在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前面的提法在体制内领导讲话中比较少见。这一说法不仅让央视人深感振奋,也让电视从业者蠢蠢欲动。

25年前,在中国电视开始跨越式发展的早期,央视《东方时空》著名的片头语“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今天仍然著名。发明这个“著名”的编导被时任台长杨伟光破格奖励了600元。这是什么概念?600元是我当时三个月的工资。于是,我们在《中国电视论纲》中激动地写道:对于束缚电视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对于处于探索阶段的东西,我们判定其是与非的重要依据就是邓小平著名的“三个有利于”的具体化——是否有利于电视事业的发展壮大,是否有利于提高节目的质量、满足群众对电视文化的需求,是否有利于调动电视从业人员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金主留人荣光
追寻“荣光”
百年荣光
荣光
金主爸爸的炫酷
您是我的幸福是我的荣光
引才难留人难 西部高校如何突围
因病施治化解医院“留人难”
中国“金主”4亿美元入股曼城
县级医院怎样留人
他留人丧葬习俗文化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