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菁菁 王世红
(1.大庆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721;2.大庆市第一中学,黑龙江 大庆 715400)
肖邦毕生都在沉醉于钢琴音乐的创作,肖邦的27首《练习曲》是钢琴练习曲发展史上重要的创作成果之一,是肖邦在浪漫主义时期的历史背景下,受工人运动和思想解放的环境影响,所孕育产生的钢琴作品,尤其是在旋律、技法等创作方面进行了划时代的创新,同时也诉诸了肖邦对生活的感悟,及后半生身处他乡的忧国之情。尽管肖邦的声誉响彻世界,但深深的扎根在他骨子里的,始终是身为波兰人的民族情怀,他不断地通过音乐的方式来表达自身的爱国情怀,并创新的将波兰民族音乐注入到传统古典创作之中,使波兰文化以另一种音乐的姿态走向世界,让世人了解波兰民族的独特文化艺术,这便是肖邦练习曲全的意义所在,是摆脱地域局限、挣脱时代枷锁的音乐美学艺术。
肖邦钢琴作品创作的高峰期,是其在法国与音乐家们交流学习的时期,同时也是肖邦的祖国波兰充满动荡的阶段,各地的工人运动层出不穷,底层百姓身处在战乱、贫穷之中,故土的动荡多舛与肖邦的波折命运也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所以,波兰民族的兴衰是肖邦钢琴作品的主要情感脉络。肖邦的爱国主义情怀,贯穿在他所创作悠扬的旋律里,体现在他作品的情感起伏之中,尤其是在肖邦练习曲中更为明显,像《离别》、《革命》等都是怀揣着浓烈的爱国情感的作品。
在《E大调练习曲》即《离别》中,其上半段以缓慢悠扬的节奏、深沉暗淡的旋律为主,其中乐曲共分为三个声部,主要以突出高声部的音为主旋律,形成低沉又夹杂着哀怨的旋律,左手作为主旋律的低音伴奏,也从侧面渲染了悲怆之情。经过中段部分快节奏、大音量的过渡后,后半段又归于低沉。前段与后段的形成照应,倾诉的压抑、哀愁,都是肖邦对祖国的无限牵挂与思念。从肖邦的这首《E大调练习曲》中,我们可以通过低沉暗淡的音乐情感来体味他的思国、爱国的情愫,在旋律的时时牵挂中,让我们深切的领会到肖邦对祖国的赤子之心,使我们为之动容。
更具爱国情怀的,是肖邦的《c小调练习曲》。该作品的创作背景是肖邦在从华沙返回巴黎的途中,听闻华沙起义失败后,身为波兰人民的满腔愤慨无处宣泄,随即以曲咏志创作了本作品。与《E大调练习曲》截然不同的是,本首练习曲以强烈的情绪宣泄为开端,左手强劲、高频的转换音符,同时搭配右手的八度和弦,悲怆色彩浓厚,随之进入第五小节,由双手迅速地弹奏来宣泄肖邦内心的愤怒。左手快速跑动贯穿整首曲子,像冬日里的冰雹密集的砸下来,宣泄着满腔怒火,这是活脱脱的爱国热血。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爱国主义思想是贯穿肖邦钢琴创作生涯的长线。肖邦作为上世纪波兰优秀的作曲家,毕生的创作都紧紧围绕着祖国,无时无刻不在表达着自己的爱国之情。时代的特殊、国土的动荡,促使他在众多作品中,甚至是练习曲中都是关于爱国主义情怀的创作,它们附着在音型上,隐藏在速度中,夹带在强弱里,这些鲜明的爱国主义情怀,是肖邦的练习曲的独特魅力,更是美感丰富的音乐美学。
旋律总是会在我们聆听乐曲后盘旋在脑海中,这是我们对曲子最初的印记,也是最后的印象。这也体现了旋律在曲子中的本质特征,在音乐中是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肖邦在练习曲的创作上不同于其他音乐作曲家,创意的将旋律贯穿其中,使我们可以在弹奏后随性哼唱,其中不仅有绵延的山脉,也有爱国的热枕,更有曲折的心境,它撩拨着听众的心,扣人心弦。
我们所熟知的肖邦《a小调练习曲》是内含磅礴气势旋律的乐曲。在全曲开端由右手单音描绘出低沉的旋律,后两小节以更加低沉的音色来跟进,带给人们庄严的气势,音乐效果沉稳庄重,然后旋律如黄河般一泻千里。期间左手的伴奏全程支撑着右手的快速跑动,带给听众汹涌澎湃的快感,像春风吹过的大地,万物野蛮的生长。在弹奏本曲中,要保证右手旋律的层次感,在快速的跑动中巧妙地隐藏半音阶下行旋律,直至练习曲结尾。
肖邦的《E大调练习曲》则是以忧伤的为主旋律。此曲前段旋律色彩浓厚,缓慢的主旋律从右手流出,以慢慢的、淡淡的音符带入伤感的旋律,这是肖邦背井离乡的哀愁,更是肖邦伤感的真实袒露。
被成为“蝴蝶”练习曲的肖邦《降G大调练习曲》,以简单的旋律贯穿全曲,右手与左手的跳音在轻快中跳跃。期间音乐纯净毫无杂质,使整首旋律在指间挥洒自如。
肖邦练习曲总是呈现出不同的美感,或是忧伤、或是明媚、或是激情澎湃,他们是旋律的标签,也是旋律的真实美感,更是肖邦练习曲中美学的重要支撑。
肖邦作为上世纪浪漫主义作曲家的翘楚,在继承传统创作理念得同时,又加入了自身独特的思想,融入到浪漫主义的大背景环境下,形成了肖邦独特的创作艺术风格和美学。肖邦的练习曲打破了传统练习曲的壁垒,使练习曲不仅可以达到单一技巧训练的目的,更能在旋律中带给人以心灵的慰藉,褪去了枯燥的烦闷,以感性的、优美的姿态来完成技法训练。
在练习曲的指法上,肖邦以创新为落脚点,在陈旧的手法上加以改进,例如在肖邦的《a小调练习曲》中的小二度半音阶的指法处理,就将陈旧的指法与进行半音阶的跑动结合,从而完善半音阶的跑动,使之融会贯通,以表达该练习曲轻柔绵延的音乐性美感。
不仅如此,肖邦在和声上也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他改变了传统的单一性和弦,充分发挥分解和弦的作用,更是以大音程和弦来表达练习曲的磅礴气势和旋律美,以方便自身在将情感注入到作品中的一气呵成。
自由速度是肖邦在速度上的全新尝试,离别练习曲首段,主要勾勒出肖邦的思乡之情,伴随着速度、节拍的起伏快慢,思念家乡的心境挥洒自如,像在肖邦的当面诉诸,带给听众强烈的感官效果。
肖邦还通过创新技巧,来带动音乐旋律的美感,肖邦的练习曲已经不单单是手指技巧训练的文本,更是带着浪漫气息的情诗,是饱含深情地故事,枯燥乏味不再是练习曲的代名词,它赋予了练习曲全新的内涵,那是令人回味的无尽美感,这种带有旋律美的练习曲,不仅是演奏者技法提高的训练模板,更是滋润心田的细雨甘霖。
时代背景和成长经历是作曲家创作的源头,它们无形之中影响着作曲家的创作,与作品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肖邦也不例外,他的作品思想以及创作情感都是时代的产物,更是紧扣祖国波兰脉搏的心弦,它们根植于他热爱的祖国、法国的经历以及浪漫主义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中,是上世纪杰出的音乐作曲家肖邦的特殊印记。
对祖国的挂念以及自身经历的波折,造就了浪漫主义时代的音乐巨匠,波兰多彩的民族文化,带给肖邦全新的音乐理念。我们在学习肖邦练习曲的同时,也深深感受到肖邦作品的艺术魅力,其中的精湛技法、优美旋律,不断地吸引着我们深入其中,探寻作品的内在美学。同时他也将自身的爱国情怀,完完本本的注入到钢琴音乐的创作中,我们在他的挚爱里、愤怒中、忧伤内深切的体会了肖邦的丰富情感和毕生追求,其中的美学艺术充实丰富,它吸引着我、引导着我在肖邦音乐作品的练习中不断领悟,也鼓励着我在音乐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我也会以此次研究为着力点,不断地积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力求更好地呈现了肖邦练习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