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思名
(鞍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辽宁 鞍山 114005)
新古典民歌是近年来以栾凯为代表的作曲家追求的一种民歌创作新方向。因为这类歌曲的旋律融入了电子音乐和西方交响乐的元素,所以“新”;而主旋律上则对中国传统戏曲音律情有独钟,所以“古典”;歌曲的演唱采用民族方式来进行,所以是“民歌”。《醉了千古爱》就是栾凯新古典民歌中的典范,具有较高的演唱价值和艺术价值,所以被广为传唱和研究。
《醉了千古爱》是一首民族声乐歌曲,曲式结构并不复杂,采用的是缩减再现三段曲式结构。旋律又103个小节组成,全曲可以分为两个段落。歌曲在调式上采用了民族五声羽调式:e羽调式(含变宫调)#d羽调式(含变宫调)。
歌曲的前奏部分以四四拍的节奏缓缓展开,仿佛是对前尘往事的追忆和怀念。
歌曲的第一段落,旋律在中低音区以三度小跳和二度级的方式展开,行进相对舒缓。间奏含有大量的琶音音型,钢琴伴奏增加了旋律线条的流畅性。而以笛子为主的民乐和以琵琶为主的管弦乐的电子伴奏,又将戏曲和民歌的元素有机融合起来,把故事的意境衬托得更加生动、逼真,如果作曲家的文化底蕴不够深厚、创作技法不够娴熟、把握音乐创作风格的能力够强大,是创作不出如此优秀的作品的。
第二个段落在风格上与第一段有较大差异,旋律开始从中低音区发展到高音区,音乐表现的旋律也更加激越,预示着高潮的来临。旋律中的顺波音技法让歌曲具有了更强的吟唱感,古典韵味通过听众的耳朵被真切感受到。
在歌曲的最后是第一段落的缩减版,速度渐渐慢了下来,给人意味深长、意犹未尽之感。
众所周知,演唱中声以气为本。这是符合物理学规律的:人的声音是声带在气流带动下振动而产生的,气流的大小与声音的大小有关,而气流的快慢则与声音高低有关,所以演唱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气息运用过程。《醉了千古爱》是一首新古典民歌,气息的运用可以借鉴美声的科学方法,在咬字吐字上则要采用民族的方法做到字正腔圆,这样唱出来的声音才会连贯,乐句的律动性和抒情性才能充分展现出来。
润腔是中国民族声乐的一种技法,它可以对唱腔进行润色、装饰和美化,可以以情润腔,可以以字润腔,还可以以声润腔。在演唱戏曲风格的民族声乐歌曲中,经常会用到润腔。《醉了千古爱》也是一首具有突出戏曲风格的民族声乐作品,所以,要演唱好这首歌就必须首先合理运用润腔。
歌词中诸如“还”、“哀”以及“待”、“猜”等字,戏曲特点都较为明显,在演唱时要通过二度创作,增加声音的圆润度,让人听起来更加优美、悦耳,将戏曲的韵味儿通过声音形象展示出来,并在此基础上借助民族唱法的吐字方法,做到字正腔圆,营造一种“请听我慢慢道来”的感觉。
“莫”字(见“莫叹雁南飞,当喜春犹在”一句)要用戏曲声腔来演唱,以增添润腔的色彩。除此之外,“一”字和“花”字(见“一曲梅花引,醉了千古爱”一句),也要用润腔来演唱,其中“千”字要将装饰音唱好——节奏要准确、演唱要轻盈、声音要婉转动听,要理解作曲家将装饰音使用在这里,有画龙点睛的效果,并努力把这种效果唱出来。
《醉了千古爱》的歌词大多以怀来辙(汉语十三辙的一种)结尾,这让歌曲的韵律感大大增强,也更易于传唱。
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声乐也是一种情感表达艺术,所以不管是创作者还是演唱者,都应该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中,并通过声音这个载体传递给听众。
《醉了千古爱》的情感基调大致可以做这样的描述:既有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也有“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失落与伤感。其中的悲切和无奈,演唱者要感同身受,并通过声音将这种情感准确的再现出来。
在演唱第一句“尘缘如梦,往事被拒城外;除却巫山,不见沧海。”时,演唱者就要进入角色,将感情带进来,和主人翁一起感受往事随风、昨是今非,给听众一种如泣如诉、又怨又悔的感觉。
在演唱“天涯梦断,春风不解情怀;到如今独感慨,无尽悲哀。”一句时,情绪要稍微激烈些。其中“到如今,独感慨”的演唱要有顿挫感,要唱出怨妇般如泣如诉的感觉来。
“繁华散尽,谁将结局安排”一句中“谁”字,语气要加强一些,将疑问语气唱出来。
另外,“长亭外,古道边,谁还等待”既标志着第一段落的结束,同时也在为下极具高潮的来临做准备;“莫叹雁南飞,当喜春犹在,一曲梅花引,醉了千古爱”是对主人翁在自我劝慰之后心情变得释然的一种描述,也是在这一句,旋律逐渐被推向高潮。上述两点,演唱者在情绪上也要很好的把握。
《醉了千古爱》是一首成功的新古典民歌,它成功借鉴了国粹京剧的艺术精髓,增加了歌曲的京腔和京味儿,特别是“一曲梅花引,醉了千古爱”一句。演唱的时候,除了确保字正腔圆之外,还要运用润腔等唱法将歌曲的韵味唱出来,不然就让人感到索然无味,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也会大打折扣。总之,《醉了千古爱》对演唱者的文化素养、民族声乐水平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具有较好的研究价值和演唱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