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务实,以文化自信创建一流的文化产业研究所

2018-01-24 01:31俞璟璐
上海视觉 2018年2期
关键词:研究所文化产业文化

俞璟璐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研究所的成立,标志着我校的文化创意产业管理学院的科研发展将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可视为学院教学探索和学术研究的又一个里程碑。这次与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复旦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合作,联合成立文化产业研究所,旨在进一步发挥我校优势,凝聚与借助国内外专家与多元化专业人才的科研力量,建立一个学术研究高地,一方面开展对有关创新创业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以文化专业人才培养与文产实践为研究对象,引领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在学术探讨中逐渐形成文化产业研究所自身的研究特色。它的意义将会通过该所的学术建树与社会影响逐渐凸显出来,相信研究所的学术研究将有效地提升我校我院对上海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贡献度。

如今,各类智库与研究所已经遍于全国高校,社科院,甚至企业集团。我校成立文化产业研究所,建立我们话语权的平台,是校领导与学院师生长期以来的期待和要求。我们的理想是创办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一流水平的文化产业研究所,并期待有些研究能具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有些科研能引领文化产业专业教育,有些将有助于推进上海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此,我们必须坚持建办新型的艺术院校的创新开拓精神,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利用资源,坚持科学研究的时代性前瞻性,关注实践,对选题深思熟虑,使我们的研究具有相当的高度、深度和关注度。同时,在重要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对于某些课题,即使在某一时期是被冷落的,却对文产教育或文产长期的发展又是具有相当的意义的,我们也应该坚持。在有关学术理论探讨和研究方法上要大胆探索,敢于有所作为,树立研究所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首先,本校文化产业研究所是在大文化概念的背景下,开展对于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实践和理论的研究。人们对于大文化的概念有多种不同的阐述,但其基本的意思是指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世界优秀的多元文化。在这个大文化概念下发展文化产业,将涵盖在文化创意驱动下推进的众多领域的产业化建设,使文化市场的拓展在国际范围向纵深发展。关注大文化,以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强文化自信,发展创意经济,培养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原本就是我们创办文化产业管理学院的本意。

其次,文产研究所的成立是建立在我们十余年教学创新改革的基础上的。作为应用型大学的文产研究所,只有在理顺我们自己的人才培养的教育思路,确立我们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在教学探索中走向理论高端。多年来我们学院的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的模式的形成是一个艰难的爬坡过程,这个摸索过程是从校方到每一个任教老师,甚至包括学生的共同努力的过程。因为我们从创办开始,就没有按照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走老路,而是按老校长龚学平同志对于人才培养所具有独特的见解与严格的要求,进行了探索性的改革。老校长龚学平同志在担任市领导时,早已是风起云涌的改革开放时期上海文化产业的领军人物。当年以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上海大剧院、上海体育场(八万人体育场)、东方绿舟—上海市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文化建筑,以及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文化艺术大项目的运营,已成为改革开放时期探索以市场经济手段助推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建设的典范。然而,更重要的是,他敏锐地看到上海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的关键,除了政策支持、文化建设和提升经济实力之外,最根本的是人才的培养,因为推进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有利于我国文化产业整体性的优化升级,也有利于在经济全球化的信息时代,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增强我国在国际文化产业领域的文化竞争力。

所以,他在位期间就高屋建瓴地推动了松江大学城的建设,让密集于上海市区的上海高等院校的发展延伸到松江,在更大的空间里更自由地探索教育改革,为专业人才培养设立了规模化的基地,其中突出的一所学校就是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它从附属于一流的复旦大学开始,到最终独立成为一所颇具特色的艺术院校。

十余年来,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始终坚持以“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精”的创新精神,强调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领教学的理念,顽强地积极地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设立特色专业,教学改革成为常态,终于形成自己一整套的办校特色,成绩斐然。因此,我们文化产业研究所必须延续与发展如此办校的创新理念,突破束缚我们思想的条条框框,努力改变学术研究中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为学术而学术的大而无当的文字游戏,继续坚持“十六字方针”,办出特色,办出影响,创建出理论性和引领性的成果。以创新务实的精神,在我们具有优势与专长的方面尽快建立的自己话语权与影响力,为推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和文化产业的建设出一份微力。

回想十多年前,全国一下子涌现出几十所大学创办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它们往往置于中文系、历史系、新闻系、管理系、艺术系中。当时对于究竟什么是文化产业,如何培养复合型的创新人才管理人才知之不多。不少专业既缺乏办学理念,又缺乏对于文化产业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具备高校教学经验的师资,更何谈互动式或项目制的教学模式。教材更是个大问题,招生人数却在不断扩大。2010年,在我校举办的由二十多家高等院校参加的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培养的研讨会上,老校长客观地分析了当时文产教育的现状,针对当时文产人才培养在教育理念、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实习基地等多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与不足之处,深刻地分析了其原因,站在上海乃至全国文产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强烈抨击“学店式”招生买卖,要求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旧模式,提出了聘请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与专家,从根本上改善师资队伍建设,探索注重与实践结合的创新式教学模式,实行案例教学,加强学生实习等建设性意见,受到与会高校人士热烈的响应。他在我学院多次调研中,一再提出我们自己学校的人才培养必须有创新理念,追求卓越,必须有超越的勇气和务实精神,一所新办的艺术院校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以创新的办学方针超越百年老校,必须学习加创新,走自己的路。

作为处于艺术院校中的文产教育,我们的文化产业管理学院的教学浸润在诸多艺术与设计专业的氛围中,经过十年探索,调整了教学结构,走上了一条不同于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戏剧学院等院校的人才培养道路。它的课程设置和教学面向我国文产的实践和未来的需求,面对全球化文化经济发展和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需求。

我们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不培养只会夸夸其谈不了解实际的书生,不培养只以蝇头小利为重的小商小贩,不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培养走入歧途的利益攫取者,我们努力培养重视人文情怀的文产创业者、引领者、探索者和文化使者。即便就职时也许只是普通的工作人员,但是,爱国情怀和人文素养可以使得他们以理想立足本职,渐渐崭露头角。我们在艰难的反反复复的教学探索中,期待我们培养的专业人才中,最终会出现像乐胜利2.乐胜利,上海大剧院工程指挥部总指挥。老师这样的杰出人才,在上海文化建设蓝图中能独当一面,撑起全国第一座现代化的艺术殿堂,筑起招引天下飞燕凤凰归来的国际舞台;能像钱世锦3.钱世锦,前上海大剧院艺术总监,中国国家大剧院特邀顾问。老师那样以积极引进世界一流音乐剧与交响乐为己任,冲破当年风靡一时的港台之音,为上海的文化建设扬起高雅艺术风帆。希望我们的学生能最终具备运作像《大唐贵妃》《新版红楼梦》那样的中国文化经典,更重要的是学习创业者不向政府伸手要钱,而是通过具有时代感的文化项目运行,借助市场运营赢得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支撑推动文化建设和文化传播。文化产业以文化为灵魂以创新为核心的产业化市场化运营是它竞争力所在,文化创意产业管理学院的教学的基础就是如此,有关的科研也应该注意到新形势下文化产业发展与运营的特点。

十余年的创新,造就了今天脱颖而出的不同于其他院校的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和文化创意产业管理学院,我们研究所更应该坚持自己的独特性和敢为人先的精神,关注新时代中文化产业发展与运营的特点!因此,我们的研究所必须坚持两大基础。一,坚持教学和创新形式的教学改革是我们研究所科研的基础之一。我们以十多年探索,十多年登高爬坡,垒起的是下一步科研的基础。没有实实在在的教学,谈人才培养,谈文产的可持续发展,可能都是缺乏底气的空洞无物的文字游戏。二,坚持以十六字的精神打造研究所的特色,以创业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建立科研的高地,我们的科研及其论文,要破除目前科研中出现的弊病,摒弃研究中伪科学的现象,必须做到不说假话,不制造假数据、不抄袭,不拼凑、不为个人或小团体谋私利,敢说真话,说实话,说出有深度、有份量、有根据的理性的话。为了有成效的研究,切忌盲从,人云亦云。在研究的选题和研究角度方面尽可能要与其他研究所有所区别。

在老校长指导下,在戴平教授等组织下,我院出版了一套《文化产业经典案例丛书》4.《文化产业经典案例丛书》,由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包含《破冰之旅》《东亚传奇》《城市节日》《百花枝头》《东方明珠》《圆梦绿洲》《激流勇进》等。,它们记录与阐释改革开放时期具有上海特色的文化建设和文产发展,它以上海几十年改革开放期间在文化建设方面的累累硕果说明什么是“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这套丛书已经成为我们教学用书,我们希望学生视它们为开拓文产思路的“百科全书”,学习文产才能的“十万个为什么”,从中读明白政策和文化战略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寻找到原创力的来源,解读改革创新的新思路,启迪文产的智慧与学习运筹帷幄的策略,了解什么是创业者的激情与理想追求,什么是文化与市场相结合的势与度。这套丛书是我们研究所成立之前的科研的一个缩影。它告诉我们,务实创新就能使我们持有文化自信,那是建立在文化传承创新和宽广的国际视野基础上的充分的文化自信。

创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研究所同样需要务实创新的精神。务实不仅仅涉及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方面,而是要求我们在科学理论的研究上和在进行社会调研时务必着眼于我国文化产业的现状与未来的发展前景,国际上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和发展的趋势,以及我校和其他院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学的现状和发展。而且,要将研究深深地扎根于“大文化”。创新,也不仅仅包括完善研究方法和在研究课题方面的巧思和明智的选择,还应包括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包括对研究结果科学的阐述与诠释,以及从科学理论上的提升。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我们的研究目标还可以针对未来发展有可能产生引领作用的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对应用型高校教育具有推广作用的教学实践的研究,特别是如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原创力方面的研究。

在此先抛砖引玉,建议几大类的研究课题,供我们研究所的研究工作参考。

一是对文化传承和文化产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例如,如何以中外优秀文化提升和增强我们文化产品和项目的感染力,文化传播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借助产业化市场化运营扩大文化的影响力。希望能积极开展对文化传播中文化沟通,文化碰撞,文化冲突,文化融合中文化语境的研究。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样的文化可以产品和项目形式走向产业化?在什么情况下,文化服务必须为公益性质的,哪些可以规模化市场化?在什么情况下某些文化形式又只能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形式生存发展,它们的发展与传承在什么情况下只能以个人工作室,手工作坊的形式存在?在什么情况下则可以与产业结合?如此等等。即使是产业化,公益性和非物质文化形态,也常常有不同的层次,以相异的形式出现,彼此间或可结合进行或可互补融合。虽然在上述诸多方面早有不少现成的论文,但由于涉及面广,情况繁杂,仍可以成为我们研究对象,通过深入研究,提出有价值的见解和建议,甚至可以在调研和分析基础上提出有关文化传播和文化创作,文化传承和文化产业化方面新的理论,供有关方面参考。让我们从认真地进行有目标的调研起步,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推进这些方面的学术研究。

二在文化产品贸易文化服务全球化进程中,最近几年来我们对外交流的文化语境已经有所调整,但是这仍然是可以探讨的领域,人际和国际间交流所处的文化语境是一个大课题。在合适的语境中才能开展彼此有效的对话,在这一方面文化艺术的交流,包括通过文化产业的交流,具有其独特的效应。我们可以探讨,如何以有助于双方理解的文化语言与形式,创建交流的基本环境,塑造利于文化沟通的语境,缓解冲突,促进理解、融合或并存,包括求大同存小异。又比如,在国际文化贸易中,国际品牌内涵的本土化,营销语言的本土化,文化因素的渗透,富有文化特色的整合营销策略等等,都可以成为文产研究关注的课题。文化艺术和以文化产业为基础的文化产品、文化项目、文化服务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全球性的经济收益,并可成为价值观和文化传播载体。

三是对原创力的研究。基于文化自觉的文化传承和文化原创力对于提升文化自信具有根本的意义。原创力可以基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甚至是一种蜕变;也可以是传统文化借助前卫表现形式的组合;还可以是从现当代文化出发对传统文化进行的新的诠释。原创力使得文化和文化产业彰显出色彩纷呈的景象。上海的创意设计,包括舞美设计已经得到国际上的关注。上海昆曲团“游园惊梦”全本在纽约成功演出,让美国观众惊艳不已。又可在美丽的庭院景象背景中演出,让中国戏迷感叹美的享受。而以现代手段在舞台上的表演更吸引了年轻一代,也是一个具有说服力的例子。我校在中华艺术馆展出的“水墨概念艺术大展”三十一位当代水墨艺术展的创意策划与综合多种表演艺术的全新型开幕式夺人眼球,充分展示了我校的创意与艺术实力。艺术的原创力可以无穷无尽,感染不同层次的受众,传递艺术自豪和文化自信。如何让我们深厚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与现当代的形式相融合,又如何在国际语境中讲述中国故事,将是研究员们可以研究探讨的另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四是高科技正在改变我们的思维和社会各个方面的生态形式,它对原创力的影响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将是意义深远的课题。“跨界”原是创意的理念,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常用概念和词汇。然而,在不少情况下,人们只是单纯地借用文化元素,如此跨界只是浅层次的。高科技使得跨界融合似乎变得更加容易,但是,深层次的文化基因层次的跨界和融合才能产生富有感染力的原创力,具有文化穿透力。这方面的研究在产业发展中大有可为。

五是对流行文化及其社会影响力的研究。如何对流行文化从其传播价值观方面的巨大的影响力进行新的分析与认知,合理评价它们文化传播的能量和内含的价值观,如何从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文化产业学的角度分析,认识到流行文化可以成为一个最有效的价值传播渠道,这些都可以是我们视觉艺术院校研究所的课题。时尚设计、流行音乐、动漫、电视电影等,一般被认为是流行文化,它们所代表的文化是社会凝聚人心的重要的文化手段。不能单纯地认为它们仅仅是普惠大众一般性娱乐而已。事实上在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传播方面,它们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远远快于高雅艺术,在网络时代和自媒体时代尤为如此。其实文化产业在许多方面就是在让文化产品流行的同时,促使了流行文化漩涡的形成,产生更大的传播能量,以便能面向更广泛的受众。在这个过程中,流行文化以一种征服心理的力量传播了内含的人生观世界观。在消费者年轻化的时代,他们审美观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市场的变化,价值判断的变化。有时我们却粗枝大叶地把消费与寓教于乐对立起来。在我们花力气以高雅艺术如交响音乐、芭蕾舞、轻歌剧等演出提升人们的审美观时,一首流行歌曲如“笑傲江湖”或一幅涂鸦就可以在短短的几天之内风靡一时。在过去一段时期里,流行文化往往被认为是低俗的娱乐,被以为是好莱坞式的商业性炒作。没有多少学者专家愿意花时间和精力研究怎样以积极的方式利用流行文化形式进行正能量的传播,甚至是世界性的文化传播。美国韩国和英国早已经走在我们前面。在网络时代,我们年轻一代的审美观变化之际,我们是积极的引导和参与?还是随波逐流,听之任之?如何引导如何参与,这难道不是文化产业研究的对象?

六是继续推进对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教学理念和模式的深入研究。综观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分析其各门专业,说明了学校本身就是一所培养文化产业不同领域专业人才的大学校。一些专业已经脱颖而出,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我校所设的文化创意产业管理学院,旨在当科技与文化成为发展经济的新型驱动力之时,为文化创意产业培养复合型的创新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我们可以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研,对教学模式的调整,对教育理念的梳理和及时总结,对优秀专业的教学经验的归纳,积累数据和资料,逐渐进行应用型大学教育理论的创建和阐述,成为我们与教学结合的研究新成果,引领教学,推广成果。

最后,在提倡实事求是研究的同时,我们是否也需要适当开展对事物的正反两面的研究。例如,对于文化产业中的乱象,我们是否具有足够的重视并加以纠正,为何某些不良现象会越演越烈;例如,我们研究了高科技发展对社会、对文化的积极影响,为什么不也花精力研究其负面的消极的影响。近年来科学至上主义带来的负面影响为什么就不能成为我们的课题呢。谁说大数据的运用一定是对政治、社会和商业有利的,不少大公司大企业侵犯人们的隐私权,不是遭到强烈谴责了吗?谁说技术革新不会损害文化?苹果公司与谷歌公司不是也在反省吗?连好莱坞对于科技侵入影视制作方面都在发出多种不同的声音。

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数十年来令世界瞩目。今天我们成立了文化产业研究所是在改革开放新时代深入研究我国的包括上海在内的文化产业迈出的重要的步骤。如何尽快形成具有影响力的研究团队,提出创见,吸引海内外有识之士共同交流探讨,将是我们的追求之一。希望我们大家合力,以独特的视角,以国际的视野,以精耕细作的务实的学术作风,聚焦文化发展、文产人才培养和文产发展,为上海的文化产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对于文化产业和人才培养的议题保持足够的敏感度,及时地熟悉了解国内外的相关理论和发展趋势,力争在相关领域有独特的建树,敢于商榷,敢于立论。如此这般,才能在学术上和实践中具有发言权、话语权、吸引力和影响力。

正因为此,在学术研究上希望我们能合力打造一个比较宽松的自由的学术讨论氛围,对新模式、新理念、新理论的提出既要慎重,又要有敢言的胆识。要鼓励研究人员的创见,要鼓励各抒其见,允许固执己见。学术争论是好事。在历史上,有多少当年被否定的,受打压的观点理论,最终不是许多被承认为了真正的科学和具有高度学术性了吗?

文产教育说到底是培养创造力,文化产业说到底是在大环境下发挥创造力,让创造力结出成果。文化产业是创新理念与实践的集聚行业,常常出现的实践领先,理论滞后的现象是常态,我们要重视对实践的调研与分析,立足上海,为上海服务。做好了对上海的研究,我们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研究所。为上海服务好,我们才有资格向全国辐射。

文化产业研究不太可能是学究式的、纯学术的研究。我们的两个合作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和复旦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在政策研究、社会调查等方面具有深厚的资源和优势。在合作单位的学术支撑下,我们研究所要加快形成自己研究的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在政府制定有关文化产业政策过程中,我们可以是资讯提供者和有关调研的依靠力量,更可能的情况是成为政策实施后的现状调研分析的一股辅助力量,可向有关政府机构和相关企业提出建设性的与人为善的建议。

一所建立在创新理念基础上的学校—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创立了文化产业研究所。它的研究使命是如何推进以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以优秀的中国现代文化,以世界多姿多彩的多元文化和先进的理念引领中国的,特别是上海的文化产业有序的大规模的发展与超越,辅助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能更完善更健全的发展。通过对现状的调研分析,提出建设性的见解,让我们的文化传播文化传承和文化产业更加有效,让我们的优秀文化延续更美好、更灿烂、更辉煌。当我们发出的声音有理有节、有说服力、有高度有深度,说得生动而不一般,这就是我们的贡献度。

一切都为了培养更出色的人才,一切为了让我们文化产业的明天更加精彩!

猜你喜欢
研究所文化产业文化
睡眠研究所·Arch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传承晋绣技艺 做大文化产业
睡眠研究所民宿
未来研究所
谁远谁近?
昆虫也会便便吗?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