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蓝
转眼间,又快过年了。我周围那些家有儿女的同事,都在为过年给孩子多少压岁钱合适而发愁。这不,我的新同事小孟问我,说她正为了“过年给孩子多少压岁钱好”这件事情而纠结,给多了,怕孩子胡花乱花;给少了,又怕孩子觉得家长不爱自己了。我笑了笑说,因为我家有“圆梦基金”,所以每逢过年,我只买一些孩子需要的衣服或者学习用品。小孟好奇地问“圆梦基金”是什么?虽然说来话长,但我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就给她讲了起来。
刚结婚时,酷爱旅游的我和老公有一个约定,那就是用我们的工资建立“旅游基金”。除去过日子吃穿用所需的钱,我们会把剩下的闲钱存起来,每满一万元就存到活期储蓄账户里,每满三万元就趁着节假日外出旅游。
三年后,儿子出生了,我们的生活重心自然而然转移到了儿子身上,再也没有闲情逸致旅游了。于是,“旅游基金”就成了养育孩子的专项基金,可就是这样精打细算,我们还经常捉襟见肘,需要两边老人帮衬着。
后来随着儿子上了小学,每年我们双方父母和亲戚朋友给儿子的压岁钱多了起来。起初,我们把这部分钱收起来,用作过年时亲朋好友给孩子压岁钱后的人情往还。
直到某一天,我在帮儿子洗书包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他书包的一个夹层里鼓鼓囊囊的,我取出里面的东西,见是很多贴纸和卡牌。我感到很诧异,儿子每天都在家吃过早点才由老公送去上学,他刚上二年级,我们还没有给过他零花钱,他买这些贴纸和卡牌的钱从何而来?难道是……我把心中的疑惑跟老公说后,老公很生气地问儿子是不是偷拿家里的钱了。儿子先是一愣,然后小嘴紧闭,什么也不说。老公一向眼里容不得沙子,正欲“家法伺候”,儿子哭着说出了实情。原来,儿子只要一去奶奶家和姥姥家,就趁着我们不在场,跟奶奶或姥姥抱怨我们把他的压岁钱占为己有,也不给他零花钱,导致他想买的东西买不了。老人都疼隔辈人,自然不肯让孩子受委屈,所以,自从儿子上学后,她们常常背着我们给零花钱。
了解了情况,我和老公很生气,便告诉儿子,奶奶和姥姥的退休金本来就不算多,还要过日子和养老,你却利用老人的疼爱来伸手要钱,这样做既不懂事,也不孝顺。经过我和老公一番批评教育后,儿子表示以后不会再找奶奶和姥姥要钱了,即使她们硬要给,他也不会要。
这件事之后,我也在反思自己,现在的孩子不像自己小时候那会儿,他们接受的信息量很大,娱乐方式也非常多,家长要是再用过去传统的方式教育孩子,克扣压岁钱,不给零花钱,对孩子也是不公平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长此以往,凭着儿子的小聪明,不一定会想出什么主意呢!再说,儿子刚上小学,除了买些小玩意和小零碎,在小伙伴面前满足一下虚荣心,并不知道该如何花压岁钱和零花钱,何不借此机会让他学会存钱,懂得如何把钱花在刀刃上?我把我的想法跟老公一说,老公说他其实也暗自想了很多办法,但因为儿子的年龄所限,都不可行。不过,他在一瞬间想到一个妙计,那就是借鉴我们当年的做法,帮儿子建立“圆梦基金”。我问这个基金是什么意思,老公跟我说了他的想法。虽然这个办法是循序渐进的,而且还需要我“打头阵”。
几天后,“唱红脸”的我主动给了儿子零花钱,“唱白脸”的老公则在一旁“敲边鼓”,提醒儿子钱花出去就不会再回来了,买东西之前要先想好了,不能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如果让他发现儿子乱买东西,他有权没收儿子的零花钱。因为有言在先,儿子自然不敢轻举妄动。
有一次,我下班晚了,待我匆匆骑着电动车去接儿子的时候,正看到他和同学在学校门口的文具店柜台前买东西。儿子的同学掏钱买了一块卡通造型的橡皮,兴奋地拿在手里玩着。儿子见状也掏出了口袋里的钱,但是他迟疑了一下,又放回口袋。回家的路上,我问儿子为什么不买那块橡皮?儿子说,上周我刚给他买了普通橡皮,卡通橡皮除了造型好玩,远不如我给他买的好用,还不如拿钱买些真正实用的东西。听了儿子的话,我高兴地夸他长大了,懂事了。
半年多以后,我送给儿子一个小本,让他拿去当“记账本”,记录零花钱的使用情况。为了表示对儿子的尊重和信任,我和老公都表示,除非遇到特殊情况,否则我们不会随意翻看他的“记账本”。
从此以后,儿子花钱有了约束,花钱更有计划性。那年寒假里的一天,我把儿子叫到身边,告诉他,鉴于他一直以来合理使用零花钱的良好表现,从今年开始,我们会把压岁钱交给他自行管理。儿子可以用来“圆梦”,买自己喜欢的文具、衣服、玩具、课外书,以及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儿子听后,满心欢喜。
小孟听到这里,挑起大拇指夸我会教育孩子。我说这还不算什么呢,今年母亲节,儿子给我买了一支康乃馨和一个吹风机。父亲节时,还买了个剃须刀。不久前,儿子还对我立下了雄心壮志,说他早就想好了,等到18岁的时候,不仅要用压岁钱圆自己的梦,而且要帮我和老公圆梦。
最后,我有感而发地对小孟说,让孩子存压岁钱不是目的,如何让孩子支配好压岁钱,用钱实现心愿和梦想,并学会感恩和回报,这才是值得我们做家长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