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英
[摘要]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的改革,给政治、经济、科技和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给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也带来了很多挑战和选择困惑,虽说当代大学生的物质世界是很丰富,但是在精神世界中面对一些多元化的知识和文化,使血学生不知所措,导致当代部分大学生出现信仰危机或信仰缺陷的现象。本文首先分析了马克思心眼教育的现实意义,进而阐述了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现状,最后提出了马克思信仰教育对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学生信仰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7)01-0058-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01.027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信仰是一种观念、信仰、宗教、某人或某物的信仰和尊周,并作为他们自己的行动指南或榜样。”信仰是人们子啊很长一段时间内必须要捍卫的基本信念,它是人类理想中的永恒信念,它是人类的本能,是真实的、美好的和美丽的。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的改革,给政治、经济、科技和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新问题,这使当前大学生在精神世界方面产生了许多困惑,导致了部分大学生的信仰缺失以及出现信仰危机。“大学生做为青年的重要群体,担负着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因此他们的信仰状况不但决定了个人的身心发展,同时也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方向。”大学时期不仅仅是青年社会化的关键期,也是青年的信仰形成的关键,大学生的信仰问题不仅仅是高校关注的问题,更是社会关注的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理论,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相信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可以给信念做出以下的定义:马克思的信念是指无产阶级和进步人们的,马克思的理论非常有说服力,也是共产主义坚定不移的追求,并以此作为自己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正确的信仰是推动着人们去追求真理,为理想而努力奋斗。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科学信仰,它自身有着科学的基础和来源,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升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它要求自己的信仰者不要把自己的理论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而要当做行动的指南和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要求信仰者以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式信仰它,”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取得了中国革命的成功、建立了新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进行了经济体制的改革,这些都验证了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科学的理论。“骂了死主义作为一种丰富的科学理论内容,不仅仅给物产及和人类以极大先进工具,而且给她一个伟大的历史使命,成为了精神支柱和斗争方向。”
二、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现状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变革及高等教育的普及,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尽管获得了一些效果,但是因为少许原因,在当代大学生中关于信仰却存在一定程度的危机。
(一)初等教育阶段信仰教育的不足
在初等教育阶段,社会、家长和学校更看重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业,注重学生的特长的发展,在现实的生活中初级阶段学生的一些辅导班、补习班、特长班是铺天盖地的出现,这些都足以证明学生家长只注重学生学习和特长的發展,并没有真正的将关注度放在思想政治教育层面,出现了在初等教育阶段信仰教育的不足现象。那么,在学生从高中毕业进入大学,使得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只是流于形式,学生只停留在字面的理解,不懂更深层次的含义,加上教育与引导不到位,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对大学生信仰教育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信仰教育不足
在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关键阶段,“三观”的形成是不是正确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高校的信仰教育。但在现实中出现了教育形式教条化、教学内容的单一化和枯燥等现象。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相关知识的了解只是停留在书本上,甚至只是记住几个概念、几条原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只求死记硬背,不求甚解,为了能在期末考试时获得更高的分数,都是以“背诵”来完成。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没有达到深层面,甚至出现理解的片面化,再加上外在的一些因素,使学生无法分清楚到底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出现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的“淡漠”与“虚无”的意识。
(三)大学生对正确信仰的模糊认识
随着社会在改革开放和青年学生追求知识的过程中,西方的思想一次又一次的来袭,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并与地方文化存在一定差异的文化,给信仰提供了多种选择。再者青年学生大多数都处于20岁左右的年龄,他们思维敏捷,处于人生发展的快速时期,又对新事物好奇。但是心理和思想上都尚不成熟,加上与社会有一定的隔离,对社会问题的认知还不全面,对问题的评价总是带着主观的色彩,对问题的考虑不全面,遇事容易冲动、偏激、武断,价值意志的不坚定,导致其价值观念是多元化状态,信仰和信念难以持之以恒。
三、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对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启示
(一)在高校信仰教育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落到实处
列宁曾说过:“没有革命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主义政党,由于革命理论能使一切社会主义者团结起来,他们可以用革命的理论来决定都这的方式和活动的方式。”认识是信仰的开始,没有认识,根本无法去信仰,那么要求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科学的信念和坚定的意志,不可能仅仅靠空洞说讲,而是让学生全面的、正确的认识和了解马克思主义,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只有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有了系统的学习和深切的体会,才可能被马克思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折服,才会认可和采纳,并最终升华为个体坚定的信念和信仰。才能让当代学生真真正正的树立和坚信马克思主义信仰,然后,用马克思主义引导学生把崇高的信仰化为行动的指南。因此,高校必须在日常的教学中,注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关课程的教学,落实到位,不能只把学习流于一定形式,使大学生真正懂得马克思主义。endprint
(二)改进高校信仰教育的模式与方法
高校信仰教育不是教条的、形式的、一成不变的。传统的高校信仰教育之注重向大学生灌输,只重视向学生灌输社会主导思想意识和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总是给学生灌输“正确”的东西。在现阶段面对信息化和全球化时代的挑战,高校的信仰教育方式、方法,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致使高校信仰教育的实效性不强。在新的时代,面对新的挑战,高校应该改变单向传授灌输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动的教育方式,使教育者、受教育者有情感的交流,进行相应的引导和解答,而不是千篇一律。另外,在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知识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不能忽略学生的参与和信息的反馈,更要利用好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的心声,理解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实际动向和需求。“在此基础上,以行为指导,坚持以情感、精神震撼,理论说服使他们体会到科学的理想信念教育对生命的重要性,为了成为社会主义者,要把工程主义信仰变成自己的自己行动指南。”在信息化发达的时代,我们要有效利用互联网、广播、报纸、影视等传媒工具,把信仰教育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改变仅靠课堂和讲座的单调形式,把信仰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的文化、文艺活动之中,寓教于乐,形成良好的思想舆论,在良好的环境熏陶下使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认同。
(三)丰富和充实高校信仰教育的内容,体现时代特征
当前高校的信仰教育流于口头说教,空洞难以理解的大道理多,教育方式过于形式化,与现实生活和实践相脱离。在内容上没有根据教育对象的需求和要求进行调整和变化,从中小学到大学的信仰教育的内容都是有一定的相似性,甚至出现基础教育阶段信仰教育的内容深奥难易理解,到了大学的信仰教育却停留在更低的层面。这样导致了信仰教育的价值取向与教育对象内在要求的错位现象,导致信仰教育没有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所以,在关于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内容选择和确定时,首要考虑的是教育对象,要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要求,设计合适的教育方案,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其次要坚持追求崇高的理想和现实追求的统一。信仰教育的内容必须体现出时代的特征,使信仰教育与时俱进,赋予其时代内涵。“中国梦”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继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的产品。应该把“中国梦”的思想意识形态和具体内容的一致性、创新性充实到高校的信仰教育中去,以充实高校信仰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时代性。
(四)理论联系实际
“毛泽东在伦理学笔记中认为人的信仰一般有三个步骤:认识——信念——行为。认识是信仰的开始,没有认识,根本无法去信仰;信仰是以认识、情感和意志为基础的战役中思想意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自己认为正确和坚定的信念;行为则是在坚定不移的观念指导下履行信仰实践。”所以我们高校信仰教育要遵循这一原理,结合实际开展对大学生的信仰教育。
(五)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的气氛。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成长的魂魄,是凝聚人心、呈现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化水平的首要表现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也是提高大学生马克思教育信仰的有效选择。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以培养学生的情操,营造健康的个性,提高学生的素质。“信仰教育、理想教育是一个‘文化化人的过程,而任何人都是生活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他的思想修养、文化素质都受特定文化环境的影响,”另外在进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必须坚持正确的导向和遵守大学教育的规律,以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为指导,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加强校园网站、校广播台、校报等校园媒体宣传,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加强校社团文化建设,让学生在生动活动、富有吸引力的人文环境中生活,在身心愉悦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信仰热情。
(责任编辑:封丽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