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燕
[摘 要]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要改变传统课堂的“教师讲演”模式,就需要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些可让学生亲身体验的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关键词]教学关系;多做;电路连接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35004702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教育理论的核心教学思想,他指出:“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因此,“教、学、做”三者是统一的,而关键又落实在“做”上。这与《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物理课堂中,要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实验中体验学习乐趣,增长探究能力,并获得科学知识”的理念是一致的。同时,这一理论对当前我县正在探索的“真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下面以《电路连接》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处理教与学的关系,让学生在“做”中真学。
一、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在学生“做”的基础上教
陶行知先生指出:“事情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物理教学中新课引入时,可在学生熟悉的知识和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设置新问题,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做”的过程中发现新现象,从而产生认知冲突,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例如,在引入“电路连接的两种基本方式”时,可先让学生连接“让一个灯泡亮起来”的电路,并画出电路图。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新问题:如果再增加一个灯泡,要求开关闭合后,两个灯泡同时发光,该如何添加?请动手试一试。学生们经过一番思考和交流后,很快就画出了两种不同的电路图,并走上讲台成功连接了这两种不同的电路。接着,让学生比较,说出这两种电路的区别:一种电路是像串珠子一样,把用电器首尾顺次连接起来的;另一种电路则是把用电器两端并列连接起来的。这样就顺利得出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定义,这也是两种电路区分的第一个特点。
教学时,我改变了往常让学生看书或直接由教师告知认识电路连接的教学模式,而是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学生动起来,通过画一画、连一连、比一比,自己发现两种电路中用电器连接方式的不同。这样就可以在“做”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生能很自然地接受物理新概念,对新概念的理解也更为深刻。
二、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让学生在“做”中学
陶行知先生说:“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并用,才是开天辟地的好大佬。”他所强调的“手脑并用”,我的理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动手去做”,另一方面还要“用脑去想”,这样才能真正学有所得。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促进学生手脑联系的重要方法,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思考”。如,对重点规律的探究,可采用学生分组实验,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和动脑活动中探寻科学规律。
例如,在学习了电路的两种基本连接方式之后,提出研究问题: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除了用电器连接方式不同外,还有什么不同呢?各用电器在工作过程中,相互影响吗?开关的控制作用与位置有关吗?让学生四人一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动手连接这两种电路,并设计出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一:(1)在两只灯泡串联且都发光的电路中,拧下其中一只灯泡,观察另一只灯泡的工作情况;
(2)在兩只灯泡并联且都发光的电路中,拧下其中一只灯泡,观察另一只灯泡的工作情况。
实验二:(1)在串联电路中,改变开关的位置,如图1所示,分别把开关接到A、B、C三处,观察开关的控制作用是否改变。
(2)在并联电路中,改变开关的位置,如图2所示,把开关分别接到A(干路)、B(支路)、C(支路)三处,观察开关的控制作用是否改变。
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归纳得出:串联电路,用电器之间的工作相互影响,并联电路,用电器之间的工作互不影响;串联电路中开关的控制作用与位置无关,无论在什么位置,总能控制整个电路,并联电路中开关的控制作用与位置有关,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上的开关控制该支路。这两个特点是串并联电路最重要的特征,也是实际生活中判断串并联电路的重要依据。
在以上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小组实验的机会,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不仅练习了电路连接,而且完成了探究任务,根据亲眼观察的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这样真正体现了在“做”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教学理念,学生学得有滋有味。
三、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启发学生“做”后反思
为什么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用电器的工作特点不同呢?为什么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不同位置开关的控制作用有区别呢?这就需要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学生“做”实验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已有知识或方法进行理性分析。“电流路径法”是一种重要的分析电路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电流路径上分析其原因,描述这两种电路中的电流路径,不难发现:串联电路中,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经用电器后回到负极,电流只有一条路径;而并联电路中电流从电源正极到负极,由于有支路,电流不止一条路径。因此,串联电路中任何一处断开,整个电路就断开了;并联电路中干路处断开,整个电路会断开,而一条支路断开,其他支路中仍有电流通过。于是,总结出:串并联电路的第四个特点。
在学生知道了串、并联电路中用电器间的工作特点和开关的作用后,引导学生用电流路径法分析其原因,旨在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知识。
串、并联电路的四个特点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在课堂教学中,本着在“在做中教学”的理念,围绕两次学生分组实验和两次学生动手画图展开教学。先让学生在“一只灯泡发光”的电路图上,添加一只灯泡,画出不同的添加方法,得出用电器的两种不同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接着,组织小组实验:让学生动手连接电路,设计实验方案,对照实验要求操作,得到串并联电路两个方面的不同特点。最后,让学生在两种电路图上描出电流路径,得出串并联电路电流路径不同的结论。这样的课堂,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在学生“做”的活动中一步一步地展开,“做”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完美地结合起来了。
虽然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但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应是主体,教师则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要改变传统课堂的“教师讲演”模式,就需要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些可让学生亲身体验的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做”、动脑“想”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