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齐平
高中历史微课视频的制作要求不仅要小,占用的资源少,但是不能断章取义,歪曲教学内容,微课视频的制作不仅要贴近高中历史的教学内容,还要讲清楚该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符合逻辑,这样才能便于学生理解,起到历史教学的辅助性作用。
一、高中历史微课运用的现状
(一)微课选题与教学内容不相符。选题是微课开发的第一步,是從总体上考虑“做什么”“为什么做”的问题。在内容选取上,每个微课涉及一个知识点,不能涉及多个。另外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做成微课,如学生过于熟知和一些概念性的陈述,这些概念本身并不是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内容,也没有对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辨析,这样的教学内容与其做成微课,倒不如让学生看书来得更快。
(二)微课表现形式单调造成视觉疲惫。目前微课制作的主要方式就是录屏软件+PPT的方式,笔者观看了一些全国和省级比赛的获奖历史微课,95%以上都是采用的这种方式,虽然他们的教学设计、课件制作都很新颖,但是观看多了也会产生兴趣索然,因此在设计微课的时候应该适当地采用多种表现形式,而且根据美国教育家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如果能采用多样化的媒体形式展现来加深学习者对其的理解,对于学生观看视频的兴趣与教学的效果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追求表现形式的丰富多彩和课件制作的精致成为微课设计质量的关键因素。
(三)主题表现不鲜明,教学逻辑矛盾。有的历史老师制作的微课一味追求时间短,导致内容分散、主题不聚焦;有的老师微课只是截取了课堂实录的一个片断,缺乏导入和总结。他们只看到了微课的“微”,而忽视了微课作为课程的内在教学逻辑。微课在教学组织和表达方面逻辑性差,会导致学习者在学习完毕之后不知道教学过程的主线是什么,解决的重点是什么,媒体素材的组织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比如说在讲解过程中,对于主要的内容没有在视频中清晰地呈现,对于教学的重点没有加以强调,或者在使用视频时没有引入过渡性的话语,给观者的感觉是视频素材的简单罗列。因此在微课的教学过程中,要适当标注PPT中的重点内容,突出所讲的重点和主线。
二、高中历史微课制作的方法研究
(一)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微课内容,使形式和内容统一。历史微课,基于其独特的课程特点,并不是所有的历史课都必须使用微课,如果只是为了追求形式上的新颖独特而滥用微课的话,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例如在进行“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学讲解印刷术的发明时,教师制作“毕发明印刷术”的动画微视频,再结合多媒体PPT展示视频中的相关截图,倒不如让学生在橡皮上刻画一个“大”字,再沾点墨水,印在白纸上。后者既简单又省时的操作让学生明白了活字印刷术的原理。
(二)学习新的软件类型,实行多元化的微课表现形式。微课应用的开展,需要掌握相关的微课资源开发技术。微课内容的设计是一个开放、动态、多元的过程,需要集思广益。在技术层面上,要降低门槛,使绝大多数的一线教师有能力,有信心的参与到微课的开发,目前用PPT加上录屏软件技术可以解决大部分微课制作的技术问题,在此基础之上适当的选择其他媒体形式,有助于使微课设计灵活多变,符合信息化时代中学生的需求。课程的目的最终是用于学生的学习,如果在内容上依然与传统课程的繁、难、偏、旧一样,这就是失去了微课最初的意图。
(三)明确表现主题,理顺主题的逻辑关系。微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出现为传统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和新鲜血液,为传统教学模式提供了养分,更为教育改革指引了发展方向、带来了希望。对于其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尊重先进理念,努力谋求历史高效课堂发展。此处的先进理念主要指的是明确微课所要表达的主题,理顺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其次,微课的运用也不能脱离有效课堂而独立存在。尽管它可以作为一种网络资源与各行各业的人进行资源共享,但与具体学科相结合的微课(历史微课),主要运用场所仍旧是学校和课堂,应该努力谋求与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的协调发展、互利共赢。
高中历史课堂主要还是以知识讲解为主要形式,学生掌握历史内容为最终的目的,虽说传统的历史教学形式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但是微课却不能代替课堂上传统的讲解。因此,微课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结合传统面授教学方式,翻转现有课堂,实现混合学习方式,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共同完成高中历史的教学目标。(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唐江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