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家训文化对党员干部家风建设的价值参考

2018-01-23 20:49杨青友
新西部·中旬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家风建设启示党员干部

【摘 要】 以立德修身、劝学勉学、勤俭持家、清正廉洁等为主要精神的中国传统家训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宝库中的宝贵遗产。其精华部分对新时期促进党员干部良好家风建设,进而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具有积极作用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党员干部;家风建设;启示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在教育引导家庭成员行为,形成健全人格和正确价值观念,促进家族家庭生命传承与发展,进而协调社会关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教育引导作用,已成为中华民族最著特色的传统文化识别符号和宝贵文化遗产之一。因此,汲取传统家训文化中的营养因素,对促进新时期党员干部良好家风建设,进而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迪价值。

一、传统家训文化的主要内涵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历史肇始久远、著述浩繁、思想内涵精深,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社会阶层有识之士在立身处世、持家治家、为政治国等方面形成的思想精华和价值取向,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塑造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1、德为中心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自发端伊始,就把德育摆在核心地位,成为家庭成员接受教育的主要内容,贯穿于家训文化发展的全过程。古代开明帝王们多把为君之德作为对子女教育的重点。早在西周初年,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就提出了“敬德保民”的家庭教育思想;唐太宗李世民在家训《帝范》序言中把为政以德上升到为政治国方略、关乎帝位存亡的高度;康熙帝在《庭训格言》中提倡广施仁德、勤俭淳朴、从善如流、审慎刑杀等为政治国之道。封建士大夫和贵族阶层出于家庭家族延续和发展的需要,也将德育作为家训家风建设的主要内容。司马光在《家范》中强调“治家莫如礼”,主张通过“礼”教,实现“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夫和而义,妻柔而正,姑慈而从,妇听而婉,礼之善物也”的目标。[1]明末朱用纯把百姓起居有常、忠厚治家、孝敬父母等老百姓治家格言编著成《朱子治家格言》用以教育后代,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家训文化中德为核心、德教为先的思想。

2、劝学勉学

劝箴后代勤勉治学是传统家训文化中近乎“立德”同等重要的内容。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告诫子孙“非学无以广才”;曾国藩甚至认为“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2]关于治学方向,南宋袁采在《袁氏世范·子弟不可废学》中说:“教子弟读书,固欲其取科第,及深究圣贤言行之精微……尤不可用其不到而使之废学。”[3]关于学习方式,《庭训格言》强调,“学而能日新,则缉熙不已,造次无忘,旧习渐渐而消,至趣循循而入,欲罢不能,莫不知所以然而然。”[4]不可否认,传统家训文化中提倡的勤勉治学,不可避免带有鼓励子弟读书入仕、立身扬名、光宗耀祖的名利化倾向,但并不能掩盖其读书明理、矢志济世的价值取向,对当今的家庭教育和人们的读书学习,仍具有一定的启发引导作用。

3、勤俭持家

节俭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在中国传统家训文化中得到集中体现。不论是豪门显贵,还是平民百姓,均可见在其家训家教中谆谆告诫子孙要勤劳节俭之语。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运用大量史实,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俭养德,侈招恶”的道理。朱伯庐在《劝言》中认为:“勤与俭,治生之道也。”[5]中国传统家训文化虽然强调勤俭,但不主张“遗厚财给后世子孙”,认为“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6]也并不提倡无度节俭,而是一种适当、合适,认为“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这些勤俭持家的论述,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中国几千年来以勤劳质朴、勤俭和气为核心的农耕文化思想和传统的儒家思想的直接体现。

4、清正廉洁

清白做人、廉洁奉公、勿贪勿奢等内容在不同时代、门第的家训均有述及。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熏陶,诸多家训均倡导家庭成员不要过于看重财利,并把重义轻利作为做人的一条准则。如林则徐为子女留下“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的家训联。其次,倡导公私分明、清廉为政,这以官宦家庭更为重视。包拯在其家训中严格规定:“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7]并命人刻在石上,以诏后代。元人张养浩认为居官不能做到清白,这与家人喜奢好侈有直接关系,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为官走向歧途的原因。传统家训文化中的这些思想资源,对于当前为官从政者及家庭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传统家训文化对党员干部家风建设的启示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中蕴含的美德和思想精华,对于新时期党员干部构建良好家风,进而促进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好转,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仍具有深远的启示。

1、坚持修身守正,打造崇德立家基础

家之本在身,身修而家齐。就党员干部修身立德的内容来看,首先要加强政治道德修养。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这是党员干部的政治灵魂、精神支柱和大德,也是建设良好家风的有力武器和方法;其次要以党的宗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做到忠诚、为民、务实、清廉,不打折扣地做人民的公仆;再次要严守党的纪律和规矩。只有始终对党纪国法心存敬畏,才能实现“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只有不断“打扫思想灰尘、祛除不良习气、纠正错误言行永无止境”,[8]才能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筑牢崇德立家基础。

2、坚持爱家有度,构建良好家庭關系

关爱家庭亲人,绝不只是党员干部个人的家务事,更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和责任。党员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到爱家再深也应有度。首先,对父母要常念养育之恩、常怀恭敬之心、常思报答之念、常践关爱之行,为自己的子女、家人树立孝老爱亲、尊老敬老的榜样;其次,营造健康的夫妻关系。双方应恪守关于婚姻家庭生活的相关法律和道德规范,不触法律和道德底线,努力建立以共同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为基础的相亲相爱、团结和睦的夫妻关系和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再次,要严格对子女的教育和管理。要深刻认识“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明确严与爱的辩证关系。帮助子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形成勤俭节约、自立自强、奋斗进取的性格,鼓励他们养成乐于奉献、服务社会的高尚人格。endprint

3、坚持健康追求,培养良好生活方式

党员干部要倡导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带头学习党的理论,切实提高理论素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不断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主观世界。以思辨的眼光对传统治家文化、治家经验进行分析、甄别与现代诠释,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发挥传统家训文化对现代家风建设的借鉴作用。要注意生活小事、细节,牢记“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的道理。同时,要正确处理好本人与家庭成员生活情趣及人际交往之间的关系,做到审慎交友。坚持以德为先、以善为尺、以誠为基,近益友、远损友,建立纯洁友爱的朋友圈子,为家风建设创设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4、坚持高尚目标,实现家风党风融合

新时期,党员干部建设良好家风与全面从严治党有着内在的高度一致性,良好的家风能影响党员干部的道德水准、价值取向和行为作风,成为其做人做事、为官从政的“护身符”,促成良好家庭生态的形成,进而推动党风、政风并带动着社风和民风的好转,促进良好政治生态的形成。党员干部要注意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善于把党的纪律规矩转化为家庭规矩并作为家庭治理和家风建设的标杆。加强对家庭成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以遵纪守法、清白做人为底线,把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真正落到实处,让家庭成为有效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常态化的逻辑起点和廉政养成的摇篮。

【注 释】

[1] 司马光.《家范》卷一《治家》.

[2] 成晓军.帝王将相家训[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254.

[3] 袁采.袁氏示范[M].北京:中华书局,1985.5.

[4] 郑红峰.中华家训大全·庭训格言[M].吉林:吉林出版集团,2011.196.

[5] 周秀才.中国历代家训大观(下)[M].大连:大连出版社,1997.638.

[6]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十五·汉纪十七·宣帝元康三年》.

[7] 杨国宜.包拯集编年校补[M].合肥:黄山书社,1989.256.

[8]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850.

【作者简介】

杨青友(1972-)男,汉族,安徽南陵县委党校高级讲师,主要从事政治学、党建党史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家风建设启示党员干部
同心战“疫”,市人大机关党员干部在行动
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要用好“五心”
论习近平家风建设思想
领导干部家风建设与党内政治生态净化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陈云的家风建设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探析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建设
绥棱县 “三个注重”着力打造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