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语文”成就大课堂

2018-01-23 20:48黄祥本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7年12期

黄祥本

[摘 要]语文教学要适应时代要求,在“短平快”中做出“快速反应”,“微语文”将是大趋势。“微语文”旨在根据学生有效注意的时间,将课堂分解成短时间的“板块式”精细化小课堂,精讲简说,听短话,读短文,写微作,长话短说,长文短教。以小目标、简过程、准定位,让语文教学迈上短程线、快车道。

[关键词]微语文;大课堂;目標定位;简缩过程;省时增效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34001501

随着微商、微信、微电影等“微小产品”的不断涌现,微课堂、微阅读、微创作等走进了现代化课堂教学。语文教学要在“短平快”中做出“快速反应”,“微语文”将是大趋势。这也是信息化、现代化快节奏生活的必然要求。

“微语文”,即根据学生有效注意的时间,将课堂分解成短时间的“板块式”小课堂,读写结合,讲练搭配,在短小、紧凑、精准、快速的课堂中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时间,促进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学习,让语文教学迈上短程线、快车道,促进师生共同长足发展。

“微语文”旨在精细化课堂、小板块知识结构中,精讲简说,听短话,读短文,写微作,长话短说,长文短教;在低起点、小坡度、短小精练中引导学生一点一滴掌握知识,循序渐进地活学活用,在螺旋式上升中提高学生听读说写的能力。

一、小目标,走向大课堂

语文是日进之功。“微语文”就是以微小、具体的目标引导学生一点一滴地学习、思考、领会、揣摩、掌握、运用,细细咀嚼,慢慢消化。如解决字词时,以“跟我写(学)”的形式,要求学生限时掌握具体字词的音形义,然后分组交流考查,再结合具体语境,由外延到内涵,学会运用。教读课文时,可将课堂分解成几个时间段,分散解决小目标。如教读《背影》,可将浦口车站送别时对背影的特写或四次流泪时复杂的情感作为具体目标,直奔重点,直奔主题;再将小目标放到“小板块”中去品味、理解、消化,学生对主旨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紫藤萝瀑布》可紧扣一个“盛”字,分散品读花瀑、花穗和花朵之“盛”。学生由“盛”自然想到“衰”,那“盛衰”之因、手足之情、生命之魂、人生之悟等便会迎刃而解。在这删繁就简、以简驭繁、省时增效的“微语文”中,学生更容易掌握方法,积累运用,走进生活,走向语文大课堂。

二、简过程,引领大课堂

“微语文”旨在通过细小、具体的目标,引导学生在简单、简洁、片段式的微小课堂中学会知识,掌握方法,举三反一,积累运用。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尽量简缩过程,剔除不必要的环节,淡化程序、模式,尽可能地删繁就简,直奔主题,让学生快速进入状态。如教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可直接教唱这首歌,让学生在唱中品读。一些优美散文可设计几个小板块,如听(讲)一个故事,读一段精彩的话,说一些感受,品一处细节,寻一处美点,做一些积累等。教读《范进中举》时,可在简单导入后,直接以“范进中举后怎么了”直奔重点,学生一下子就能切中要害:范进中举后“疯了”(喜极而疯)!然后引导学生抓住范进发疯时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品读品味,透视其内心世界。学生品读了正面描写,对侧面衬托的手法就轻松掌握了。尤其是在长文短教中,教师如能简短导入,简洁讲解,简缩过程环节,直奔主题,抓准重点,引导学生感知感悟、品味品读,就能帮助、促使学生知重点,抓主题,明思路,懂方法,说简语,写短文,重积累,强效果,以“微语文”引领大课堂。

三、准定位,成就大课堂

新的课堂改革虽给教育教学带来了生机活力,但也使很多课堂教学在“热闹”中偏离了教学本位,影响了教学效果。语文教学只有回归本位,在简单、直接、快捷中培养学生听读说写的能力,才能促使学生自由学、积极动、灵活用。

把“文章读厚,教材教薄”是“微语文”的基础。“微语文”就是在“读”领风骚、“读”出心裁、读出深度、读出意味的“读厚、教薄”的过程中回归本位,找准定位,举三反一,厚积薄发,成就大课堂。

语文教学离不开读,教师读得多了,教起来才得心应手,轻松驾驭,熟稔把握;读得广了,才能水到渠成、恰到好处地加以引导,读出“语文味”,教出“真语文”,回归本位,准确定位;读得厚了,才能深入浅出、行云流水、生动活泼地在小课堂里成就大理论。如教读《使至塞上》,教师要自读,读教材教参,读作家作品,读创作背景意图,读资料注解,读专著评论;要引导学生读,吟唱诵读、类读思考、品读赏析、配图解说,由读到写展现意境。在这样的“厚读”中,教师才能“薄教”,才能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领会作品意境、沙漠奇景、作者心境,更能辨析教材将“长河”解释为“黄河”的错误,也会在对比中更准确地理解“衔远山,吞长江”之“长”的意义。

总之,“长篇大论”已不适应现代化的快节奏生活,代之而起的将是“微产品”。说短话,听简语,开短会,读微评,写短文,上微课,在微小中让“微语文”成就大课堂,让“微产品”成就新时代。

(责任编辑 陈剑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