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用12年雕出立体《清明上河图》

2018-01-23 07:15
乐活老年 2017年1期
关键词:锯条缝衣针樟木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让我们看到了宋代繁华的市井生活,让历史与现代有了连接。湖南衡阳退休工人冯树元却用12年,用执著和毅力雕出了三维立体的《清明上河图》。长7米、宽0.7米、高0.25米的樟木之上,骑马的官吏、叫卖的小贩、城楼、屋舍,近千物件罗列其上。

冯树元退休前在拖拉机厂工作,他并不是木匠,但却拥有一颗匠人之心。为了雕刻《清明上河图》,老冯跑到广州,查找参照图,又跑遍周边县市,寻找樟木,手中用来雕刻的工具,都是从车间及家中翻出的废弃锉刀、锯条、缝衣针……12年来,他几乎木不离身,刀不离手。雕刻中,锋利的刀具经常割伤手,衣服上也留下不少血渍。“以生命为磨石,蘸十二年夕阳,铁杵终成针……夏裹一身汗迹,冬夹两怀抖颤,手指闪血光,胸前显刀痕。”在作品全部完工后的2016年重阳夜,“老”文艺青年冯树元写下了自己的感怀。

其实,早在2013年,老冯全立体《清明上河图》镂空樟木雕刻就已经基本完工,但一个始料未及的难题让他有些不知所措——已经雕刻完成的一米多的作品已经上漆,但后来却怎么也买不到当年的那种漆。使用不同的漆料,完整的《清明上河图》雕刻将会出现两种颜色。

然而,2016年10月拼装完整的《清明上河图》,4块木板上的所有雕刻颜色一致。原来,为了统一作品色泽,年近古稀的冯树元又用了三年时间将已雕刻好的第一段重新雕刻了一次。

12年的坚守和精湛的雕刻技艺,让人由衷地竖起了大拇指。

(综尚)

猜你喜欢
锯条缝衣针樟木
拉大锯
磁铁也怕热?
缝衣针
金刚石框架锯条变形特性研究*
探究缝衣针“浮”在水面的奥秘
自制指南针
樟木桥抒怀
重器千秋——稀有香樟
伤人即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