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历史文化名城朱仙镇的遗产价值及发展策略

2018-01-23 17:29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朱仙镇鱼鳞木版

徐 静

(孟津县文物管理局,河南 孟津 471100)

河南省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各具特色的古村古镇星罗棋布。历史文化名城朱仙镇便是其中之一。它虽然经过了千年的兴衰变迁,往日的风光和繁华已不在,但它所携带的历史基因代码却不会消失。它所留存下来的明清古建筑跨越了时间的长河向人们诉说着昔日历经的沧桑,至今依旧热闹非凡的庙会向人们倾诉着当年的辉煌。如今在城镇的现代化建设浪潮中如何使这个千年古镇摆脱干扰,保留古朴而和谐的生活,尊重文化,敬畏历史,值得深思。

1 朱仙镇的兴衰变迁

朱仙镇位于开封县城西南部,贾鲁河穿镇而过,因而具备了水、陆两种交通运输条件,这便成为它兴起、发展和繁荣的重要条件[1]。便捷的交通条件使省内外商帮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加频繁、商业联系更加紧密。因此,这里便成为商人们聚集在一起的活动场地,从而更加促进了朱仙镇商业、经济的繁荣[2]。

由于朱仙镇是一个较大的水陆交通联运码头,虽是一个以物资转运为主的商业城市,但经济基础薄弱,所以兴起很快而衰落更快[3]。从清代嘉庆、道光后,朱仙镇逐渐衰落。《开封县志》中有记载,从1194年到1944年的750年间,开封县境内黄河多次泛滥决堤,导致泥沙淤积、河床抬高,运粮河道堵塞。1904年和1912年,京汉铁路和津浦铁路分别开通,使南北交通路线发生了巨大变化,朱仙镇逐渐失去了水陆交通作用。至20世纪初,昔日繁华的市镇因洪水、风沙等原因已沦落为一个残破不堪的集镇,商人四散,商业急剧萎缩[4]。 商业的衰落,导致大量商人、工匠、村民等流亡外地,全镇人口在民国二十三年仅剩1 700余户,不及全盛之时的1/24。

2 价值构成分析

1976年在内罗华会议上,关于“历史性地区的保全及其在现代的作用”的建议指出:“什么是历史性地区,就是说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它的内涵和外延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反映了历史的真实存在,为适应多样性的社会生活必须有相应的多样性生活背景”。朱仙镇经过了风雨洗礼,洗净铅华,它所蕴含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2.1 历史文化价值

提到朱仙镇,首先想到的就是朱仙镇木版年画,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了。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朱仙镇木版年画起源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清,被誉为中国木版年画之鼻祖,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齐名,并称中国四大年画,在中国木版年画的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2002年,朱仙镇被评为“中国木版年画艺术之乡”,年画的题材和内容多取材于历史戏剧、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用色十分考究,多用青、黄、红三原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地域特色和淳朴的民族文化韵味。除了木版年画,其庙会在历史上也异常盛行。地方戏剧、民间杂耍、综艺曲艺等各种艺术表演,令人应接不暇,各路能工巧匠尽显高超的工艺制作水平,令人叹为观止[5]。此外,朱仙镇还是豫剧祥符调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而祥符调是中国豫剧声腔的主要流派,是豫剧的母调。

2.2 建筑艺术价值

古镇之所以古,不仅仅是因为它历经沧桑,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因为存在于古镇内的传统建筑和现代以及后现代建筑截然不同的风格魅力和艺术价值,这些历史建筑是名城文化的见证,更是对当下文化主题的不同形式的述说与表达。

(1)岳飞庙。省级文保单位岳飞庙是民族精神的祭坛。始建于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是全国四大岳飞庙之一,享誉中外。据《祥符县志》记载:“集岳飞庙始建于鄂,再建杭,三建于汤阴,今建于梁城南之朱仙镇。”据说,岳飞曾用五百名精锐骑兵在朱仙镇大败金兀术的十万金兵,此壮举令金兀术由衷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为了纪念岳飞精忠报国的行为,明朝朱仙镇修建了岳飞庙,并塑造了岳飞及其家人的塑像供后人瞻仰,同时保存下来的还有两座碑刻《送紫岩张先生北伐诗》和《满江红》,系岳飞亲笔书写[6]。 现今整个建筑坐北朝南,恢弘庄严,外廊围合成长方形,是典型的三进院落,一处完整的古建筑群,是庙宇建筑的优秀代表。

(2)清真寺。朱仙镇清真寺是豫东地区规模最大、省内保存规模完整的伊斯兰教古建筑之一,距今已有470余年的历史,阿拉伯的装饰风格使其具有浓厚的民族宗教色彩,是昔日朱仙镇辉煌的缩影。

清真寺鱼鳞窗,体现古代人类智慧与想象的一大奇迹,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所谓鱼鳞窗就是用大片的鱼鳞代替玻璃或白纸固定在窗户上,不仅遮风挡雨,而且透光效果极佳。每片鱼鳞的尺寸为8 cm2,据悉这样的鱼鳞窗,全国只此一家。鱼鳞窗户历经风吹日晒而泛黄,但那份精美依然清晰可见。可惜这种鱼鳞窗户丢失了很多,现在只余700多片,具有很高的文物艺术和欣赏价值。

(3)黄家大院。朱仙镇的民居住宅大多中轴对称,檐部瓦当,基部瓦饰,从其整体布局和外部装饰仔细看来都极为考究。镇内的黄家大院高大华丽,气势宏伟,是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该院落砖石结构,坐东朝西,灰砖蓝瓦,采用传统的抬梁式木构的结构体系。抬梁式木构架通常是用在大型建筑物如宫殿、坛庙、寺院等建筑中,而黄家大院采用此结构,可见其地位、建筑规格都相当的高[6]。

2.3 市场经济价值

如今的朱仙镇虽失去了繁华、诱惑、热闹,但它却有着历史遗留下来的沧桑和韵味,这是一种独特的美。镇内的规划布局依旧完好,所留建筑遗迹仍然可见昔日模样,如春秋启封遗址、宋代古战场、明代清真寺、岳飞庙等。走在街边小巷,可以看见诸如估衣街、曲米街、京货街等古老的街名,这些依然呈现出北宋以来的建筑布局特征[7]。 镇内保存下来的古代民居依然保存明清风貌。除此之外,朱仙镇还拥有很多特色的民俗旅游资源和饮食文化,有源于唐宋盛于明清的木版年画、有豫剧正宗之称的祥符调、有观者如云的庙会和独特的回族风俗、有古镇的五香豆腐干,久负盛名。相传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名产,唐朝时制作工艺传入朱仙镇地区,后作为贡品,明末至今已传承十代[8]。传统的穆斯林饮食是另一特色,京货街的“德兴斋”糕点铺,火神庙门的金家油茶铺,风味独特的烤全羊、野兔肉与葱油饼等等,吸引不少食客自驾前来品尝。丰富多样的民俗资源为朱仙镇打开市场、发展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 发展策略

3.1 手工业发展对古镇经济的促进

木版年画是朱仙镇的最大特色,盛名在外,在莫斯科博物馆和巴黎博物馆都有珍藏。它用色十分讲究,用松烟、章丹、槐米、铜绿、葵籽、苏木、金箔等作主要原料,精练配制而成各色颜料,这样配制出来的颜料,印制出来的年画色彩浓重,久不脱色,装裱之后色泽鲜丽,久存如新[9]。 因此,朱仙镇可以此为契机对木版年画市场作出相应的调整,尽快筹集资金,把民间散落的和遗留外地的史料雕版找回,并在质量上力求精益求精,形成生产、包装、销售、服务一条龙的产业链。如此一来,不仅使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保护与传承,更重要的是通过打开年画市场与现代需求相结合,使朱仙镇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2 旅游业发展对城镇经济的补充

对古镇进行旅游开发,不但能提高当地居民的文化自豪感,具有重大的文化保护意义,而且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旅游开发可以把朱仙镇的历史、人文资源和本身所具备的地理、环境优势整合起来,从而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使投资者前来经商、洽谈各种合作项目,既促进当地人的就业率,控制了当地居民的外迁情况,又保护了古镇的原真性。而旅游活动使财政收入的增加,可再次投入到文物保护和旅游宣传发展当中,从而形成古镇保护和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3.3 改善人居环境,鼓励全民参与

关于历史街区的生活改善问题,吴焕加先生写到“……总之,古镇、老屋的生活模式对习惯于方便、快捷、享受高科技的后辈们的吸引力越来越小了”[10]。多数搬离古城区的居民都是因为无法忍受落后的生活条件。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各国就兴起了古城保护和复兴运动,古城古镇的保护工作都是政府和居民一齐保护、共同投资修缮,常修常新,并鼓励当地人在家乡投资做旅游,用税收的手段限制外来从业者,因此当地居民外迁的情况很少出现[11]。古村镇是遗产界的活化石,它承载历史,更要走向未来,不能因为保护而限制地方居民生活的发展和提高。如果原有居民能提高意识,自发维护,通过科学合理的保护手段来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从而继续延续固有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这在朱仙镇的发展中是值得借鉴的。

4 结束语

朱仙镇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文化特色。对它的保护,不单只是几座古建筑的保护;它的发展,也不单只是旅游业的发展。如何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如何利用文化遗产保护与当地产业的良性互动,较好的保留历史文脉,凸显其文化特色,这均是未来要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朱仙镇鱼鳞木版
“大美民间 匠心风韵”
———山西木版年画展在山西美术馆成功举办
在朱仙镇,与诸仙相遇(组章选二)
在朱仙镇,与诸仙相遇(组章选二)
为自己点赞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视觉艺术符号分析与解读
侯琪版画作品选
鱼鳞瓦(节选)
放大了25倍的鱼鳞
巧去鱼鳞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