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 婕
钢琴副科在音乐院校中一般都称之为钢琴基础课。这是面对非钢琴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设置这门课的初衷是:让学生通过钢琴的学习,掌握一定的钢琴演奏技能,加深并巩固和声和复调的知识,经过一至两年的曲目学习,扩展对不同风格音乐作品的认识,提升对各种音乐元素的综合理解能力,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因此,传统的钢琴副科教学基本上是按照统一的模式进行,所涉及体裁有练习曲、复调乐曲、古典奏鸣曲和乐曲等,按照一定的曲目量来进行学习。
然而由于本学科的生源专业面很广,包括作曲、音乐学、指挥、音乐工程、声乐、管弦、民乐,等等。来自不同主科专业的学生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各系学生最终所从事的专业也不同,所以在教学上不宜千篇一律地仅仅完成曲目量而已。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钢琴副科的辅助功效,在为时两年的教学中必须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在教学中如何抓住他们的主科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扬长避短,使得他们顺利地完成这门课程,这是值得钢琴副科老师思考的问题。本人将教学中遇到的一些案例进行分析,尝试归纳总结出一些规律与大家分享。
管弦系的同学除了独奏表演之外,很重要的是多声部的乐队训练。他们之中很多人在青少年阶段就接受过重奏课和乐队课等必修课程的训练,因此能够理解在演奏和聆听自己的同时,必须配合指挥或者其他乐器塑造出多线条并行的音乐整体性。
钢琴作为一个可以独立演奏多声部的乐器,在演奏时需要用不同的音色和演奏技巧来诠释不同声部的明暗对比。对于独奏时只看单行谱表的管弦系的同学来说,在钢琴这件乐器上做到多线条并行的整体性是很不容易的。从读谱到弹奏,也就是从头脑的控制到手指的技术,都必须加以反复训练,才能达到和谐的统一。他们在重奏和乐队中表现自己音乐的同时,还需要学会聆听其他的声部、其他的乐器和其他的线条,然后做出与之不同的音色的对比和交集,使得音乐整体的效果更为多变和丰满,提高音乐声部之间的互动性和趣味感。
同样在钢琴演奏多声部的训练中,可以启发学生站在宏观的角度,清晰地分辨出高、中、低声部的音色对比,尤其是自己所演奏的器乐在乐队中的声部排列,以及在不同时期和不同风格上的多种不同的音色诠释。所以在钢琴副科教学过程中,可以多从这个角度入手。
“车尔尼849”的程度对于钢琴专业来说是非常基础的,可是在副科教学中,却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在弹第26首的第9至10两个小节的中声部时,几乎所有的管乐学生在练习这首作品的时候都会问:“这里是怎么弹的?怎么这么奇怪?大指又要保持又要连贯?太困难了……”这是个有意思的问题,保持音在钢琴作品中是很普遍的,即按住一个声部的保持音同时又要弹另一个声部的音符。可是习惯于看单行谱表的管乐同学就很疑惑,他们既不理解,又很难做到有音乐性的表达。然而,当我建议这些同学将这首作品看成是他们的乐队总谱,中间的这个保持音就像圆号演奏出的浑厚而连贯的优美线条,底下的八分音符是大提琴的齐奏时,学生就茅塞顿开,好像忽然间改变了对于钢琴谱面的认知,以及对于音乐线条的想象力!这些同学有着很不错的音乐基础,那些乐队课和重奏课带给他们丰富的内耳听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发现他们的专业特长和优势,善用比喻,让他们从更成熟的角度理解音乐的多声部表达和对比。有了音乐想象力之后,他们的触键会达到完全不同的效果。
对于学习声乐专业的同学来说,钢琴应该是与自身专业配合最多的器乐了。在训练多声部音乐线条的同时,使声乐学生更好地了解钢琴与声乐这两个专业之间的融合是非常重要的。好的歌唱家不但要会独唱,还要学习重唱。即便是独唱演员,也不能没有钢琴伴奏或者乐队伴奏,所以懂得钢琴音乐语汇对于歌唱家自身的音乐修养提高是非常重要的。选用不同时期的声乐歌剧作品改编曲,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例如,舒伯特的《小夜曲》《鳟鱼》《魔王》,等等。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在他的创作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他的钢琴作品也深受其艺术歌曲的影响。更重要的是,钢琴音乐的情感内容及主题形象都与艺术歌曲有关。这对于声乐系的同学来说,能从自己的歌声里走出来,听见熟悉的旋律用钢琴来演奏,塑造的人物精神用另一种器乐来表达那是多么有趣的事!人们常说: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使诗变成音乐,他的钢琴曲又使音乐变成诗。如果说“歌唱般的声音”是舒伯特对钢琴音乐的理想,那么声乐系的同学应该最能体会这句话的意义了。
此外,还有一些著名作曲家同时擅长写作钢琴作品和声乐作品,比如莫扎特。他在写作钢琴奏鸣曲的同时,也在写作大量的歌剧作品。莫扎特许多著名的咏叹调都是音乐学院声乐系学生的必修之课。可是在自己学习演奏钢琴作品之前,可能有些声乐同学从未仔细聆听过钢琴伴奏部分。如果声乐与钢琴的音乐部分完全脱节,又如何能达到音乐的完整性呢?反之,很多的钢琴作品中也充满着声乐的元素。比如莫扎特的很多慢板乐章中的咏叹调华彩乐句(如莫扎特奏鸣曲K 457第二乐章的第29至30小节、第51至52小节)。
这几处是节奏非常自由的小音符,学生往往摸不着头脑,经常会问:这个节奏怎么弹?左手如何与右手对齐?这些华彩乐句在肖邦的作品中也常常以绚烂的姿态出现,可是学生弹出来往往十分生硬或者立刻回到了手指练习的状态,脑子里一片空白,更不用说有无音乐形象可言。如果此时启发他们转换角色,想象这段华彩就是写给女高音的时候,那些声乐学生的疑惑便顿然消失。在女高音华彩炫技的时候,乐队和钢琴伴奏都会等待独唱演员,根据气息的长短来自由地演绎,声音优美而华丽。即便不是女高音声部的声乐学生也对华彩句不会陌生,学生们甚至会发现连线与断奏的对比,使用的音乐标记都与声乐谱如出一辙。声乐专业的学生会立刻感到原来钢琴部分模仿人声是这样写作的,那么许多奏鸣曲中快乐章如歌的副部主题的解释便也很好理解了,他们会觉得亲切而有趣。
同时,在声乐作品中,如多尼采蒂的歌剧《村女琳达》(Linda Di Chamounix),钢琴与声乐之间就是对话的形式。行板开始由钢琴部分先出现优美的主题,演唱者与钢琴部分以对话的形式开始,互相交融,互相展开。两个不同的声部温婉曲折,最后推向高潮。周小燕先生说过:“歌唱者的情绪必须从音乐开始的那一刻开始,而不是从演唱的那一刻开始。”很多声乐作品的音乐,先由钢琴或者乐队开始,伴奏声部从一开始就决定了音乐的色彩、情绪。歌者必须懂得听,然后理解这些音乐语汇,才能用音乐与之对话,使音乐变得自然。所以,在钢琴副科的教学中,面对声乐专业的学生,若能发挥她们的优势,更多地从声乐角度引导他们,使声乐专业的同学更容易地读懂钢琴谱,懂得听、懂得演奏,从而有兴趣学习更多的技术和作品,这样在她们与钢琴合作时,才能更好地理解钢琴部分的音乐,更好地展现自己的声音,让音乐更完整。
作曲指挥系的学生基本上都有不错的钢琴基础,钢琴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能力都较强,但是如何结合他们的专业能力提高钢琴演奏水平,以及在钢琴副科学习的过程中,同时对其专业有所帮助,这也是对教师的挑战。
钢琴作为唯一一个可以模仿乐队效果的古典乐器,不仅可以同时产生多线条的声音对比,还可以同时模仿乐队里不同的器乐效果。钢琴的乐谱就如同乐队的总谱,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曲式特点,不同民族也有着各自的声部特点。但是作为钢琴副科的教学时间来说,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我们还是应该从巴洛克时期以及古典时期开始。比如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对于钢琴系的学生来说,这32首奏鸣曲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对于作曲指挥系的同学来说,更有着不同的意义。贝多芬奏鸣曲的曲式结构规范严谨,调性、和声的转换丰富,在演奏钢琴作品时,带着乐队的器乐声音来演奏,对于指挥系的学生来说,是他们擅长的,用乐队总谱的视角来看钢琴谱,可以施展出无穷的想象力,而丰富的想象力所产生的对声音的追求,对具体的演奏起到不可忽视的引领作用。
比如贝多芬奏鸣曲作品2之3的第一乐章,这首奏鸣曲开头部分的主部动机,很多学生在演奏右手双音连接部分的时候,都有些不好把握。双音要十分整齐,要听见高音声部,声音也不能过硬。我在给学生的教学中,建议他们想象成乐队的木管组齐奏,声音温暖而圆润。这些学生马上便会有了内心的声音想象,当音乐有形象时,便有了生命力,才有了弹奏者对声音的追求。作曲指挥系的学生内耳声音想象非常丰富,他们了解很多器乐的声音,也能准确地把握这些声音的特性,这是他们专业的特长,再辅以想象力,手指的触键就瞬间不同了,技术问题也迎刃而解。
例如,让这些学生从总谱角度来读谱可以产生新的理解:从第9至13小节,左手低音部分重复主部的第一动机,仿佛是一个低音大管的演奏,声音低沉而浑厚,虽然有重音强调的记号,但是在钢琴触键时,要突出而不生硬。第21至26小节的右手部分是长笛的加入,那串华丽而灵巧的三十二分音符,或许还有短笛的影子,左手部分则是大提琴的齐奏,最后齐奏下行,留出漂亮的休止!
如果有了这些想象的指导,指挥系的学生仿佛一下回到了指挥台上,在一定的钢琴技术的支持下,声音会随着理解的深入而有立竿见影的变化。
在钢琴副科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多考虑“专业主科”的针对性,结合来自不同专业学生的特长,发挥他们的优势,不仅大大有助于学好钢琴这门学科,同时,在学习钢琴演奏的过程中,学生也会得到更多的启发和积累,更有利于自身主科专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