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明清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 武汉 430000)
将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教育事业在这个进程中也进行了多轮的改革,在取得成绩的过程中,获得了诸多突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我国教育事业也逐渐趋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并且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使得各个企业对于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育方式显然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式[1]。对初中生音乐学习来说,大部分学生仍旧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缺乏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支持,导致学生呈现为高分低能的现象,显然违背了音乐教学的初衷。近年来,随着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育心理学的持续发展,学习动机逐渐成为广大教育者研究的重要内容。纵观人类参与的各种活动,均是源于动机的产生而开始的,动机是有效激发、维持个体行为活动,并实现活动目标的重要动力。因此,针对当前初中生音乐学习的现状来看,如何有效培养并维持音乐学习动机就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当中,学习动机又可以称作“学习的动力”,其是促进学习活动有效推进的动力。沃尔福克提出,学习动机并非单纯的关系到学生要学或者想学,同时还包含诸多层面的含义,包含计划、目标导向、对所要学习与如何学习的任务的反省认知意识、主动寻求新信息、对反馈的清晰知觉、对成就的自豪与满意和不怕失败[2]。与此同时,沃尔福克针对学习动机进行如下定义,积极寻求学习活动方面的意义,并尝试从上述活动进程中获取益处的一种倾向。
针对学习动机的具体机制、学习动机与学习之间的联系,各个学派的专家、学者做出的解释也存在差异性。Bandura等提出,学习动机主要是因为学生学习行为获得教师或者家长的强化而产生的,但从人类动机层面来看,强化显然无法有效解释动机所具有的复杂性特征[3]。Pintrich等提出,人类会被求知方面的需求所驱动。并在上述基础上提出期效理论,提出动机生成是依靠个体自身对成功价值与可能性方面的一种估计[4]。Rogers等提出,动机指的是人类试图实现人作为人全部潜能的一种倾向,学习本身是个体从外部世界获取知识的一种进程,同时也是个体与外部之间持续交流的进程,针对学习动机的解释显然也无法进行简单的模块化处理,动机本身的获取也会受到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两个方面的影响[5]。
基于上述对学习动机的定义,可以把音乐学习动机定义为“把音乐学习愿望转变为音乐学习行为方面的心理动力因素,其不仅是有效引导、保持音乐学习行为的一种动力,同时也是一种有效促进学生通过音乐学习来实现某个目标的源动力”。
学习动机本身对学习动力产生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动机是有效激发、保持个体参与活动并使得该活动朝着某个目标发展的一种心理倾向。基于上述概念可知,动机可以能够解释为自己内心深处回答为何会这样做。因此,对学生来说,学习动机主要指的是其自己内心回答为何学习。对初中生而言,倘若自己都不能回答为何要学习音乐,并且对于音乐的价值、意义均不了解,心理层面对于音乐的不认可,严重的甚至存在负面认知,音乐学习自然也就谈不上主动,即便是被迫进行音乐学习,也难以实现最终的学习目标。只有当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学习动机,其才能够更好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来,真正清楚自己为何学习音乐,最终才能够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学习动机对音乐学习来说至关重要,其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动力源泉。
兴趣本身是构建于需要的基础之上的,其本身带有积极情绪色彩。兴趣同时也是人类内心针对各个事物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其属于价值观较为初级的一种表现。由于人类本身在需求与兴趣能够保持一致性,并且也存在一些积极情绪体验方面的有效支持,使得人类在个体活动方面,尤其是对于各种认知活动来说,兴趣可以发挥良好的推动作用。总的来说,兴趣往往能够转变为人类开展活动的动力源泉,对整个活动的发展起到持续性的作用。
兴趣是引导人们去主动进行探索的认识倾向,正是因为认识倾向,使得个体能够在趣味的驱使下,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例如,初中生倘若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有关音乐的各种内容通常都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能动性,初中生会主动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观看各种音乐书籍,欣赏各类音乐作品等。与此同时,随着兴趣的不断发展,初中生甚至会逐渐达到痴迷的阶段。基于当前研究,学习兴趣主要包含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所谓直接兴趣,指的是利用学习进程、学习内容方面的特征能够直接调动的兴趣,比如材料本身具有趣味性,再通过教师进行灵活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间接兴趣通常与学生自己的自觉性存在关联,比如学生本身对于学习不感兴趣,但通过其他方面的影响,使得学生内心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之后,对最终学习成果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这种兴趣的驱使下去进行学习,即间接兴趣。
兴趣本身作为爱好的基础,通过兴趣的不断发展,其逐渐转变为参与某一项活动的倾向,才能够转变为爱好。比如,有的人对足球拥有浓厚的兴趣,喜欢观看各种足球比赛,但其不能称之为爱好足球,其还需要去进行不断学习、不断踢球,才可以称之为爱好。当兴趣最终发展为爱好之后,就可以转变为人类认知、参与某类活动的重要动力。有学者认为,活动只要与人类兴趣完全符合,通常可以让人类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使得个体参与该项活动的过程始终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态。处在动机发展的过程,责任具有战略层面的意义,而意义具有战术层面的意义。对音乐学习来说,倘若能够让初中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就能够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到音乐学习中来,而最为理想的方式是让初中生将音乐作为一种爱好,进一步提升音乐学习的效果。
所谓信念,指的是人类个体对于某些观念方面的正确性或者某类知识方面的真实性始终抱有坚定的信任感,同时追求得以实现的一种心理倾向。信念本身不仅是知识与感情的一种升华,同时也是知识转变为行为的一种动力所在。所以,信念并不是单纯局限于认知层面,其同时与人类知识经验、认知理念密切相关,同时整个信念会伴随诸多高级情感,其能够对思想、行为产生引导作用,本身存在理论层面的价值取向。
荣格在治疗心理疾病的过程中总结出,人类总是需求某些肯定的信念,才能够让个人感受到生命的重要意义,在这个信念的影响下,其往往能够忍受各种苦难,只要个人觉得苦难对自身有意义。纵观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各种发展、突破都是通过信念的支持,其都是由于信念会直接决定态度,而态度则会对行为产生影响,最终形成结构的影响。信念的改变,最后必然会使得结果方面的改变。比如,惰性是每一个人类的天性所在,但一个初中生只有产生为了理想而奋斗的信念,亦或是为了完成自身音乐梦想的信念,那么在信念的支持下,其必然能够尽可能克服各种惰性,更好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来。总的来说,只有帮助初中生处理“勤奋学习”的良好信念,才能够充分调动初中生的动机。
作为一种内部层面的因素,内部动机指的是由内在需求所引发的一种动机。兴趣、好奇心以及求知欲等均属于内部动机方面的实际表现。对于学习动机来看,学习期待与学习需求是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学习需求不仅是有效促进学习活动开展的先决条件,同时也是帮助学生产生期待的重要基础,并且还是满足学习需求的重要动力。所以,对于初中生音乐学习动机的培养与维持,应当基于学习需求与学习期待着手[6]。
1、学习需求
对于音乐学习来说,极强的好奇心或者是表演获得的成就感等,均能够促使初中生生成学习动机。从教师的层面来看,一方面需要给予初中生经常性的尊重与赞美。音乐本身是一门以技术为特征的艺术学科,其需要初中生进行长时间的学习、练习才可以获得突破,但是正因为音乐的特征,付出与回报往往难以达成均衡状态,而对于初中生来说,当自身需求动机难以获得满足的情况下,学习期待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下降。这就需要教师给予积极的尊重、赞扬,哪怕是初中生获得微小的进步,教师都应当及时发现,进行客观公正的表扬,使得初中生获得满足感、成就感,看到外界对于自身付出的肯定,初中生的学习动力才会持续增强。另一方面教师需要针对音乐作业进行科学的设计,以此来针对初中生动机水平进行有效的调节。长时间、海量的练习是音乐这门学科的主要特征,并且需要依靠作品来进行表现。这就对教师作业设计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无论过难还是过易的作业,均难以发挥有效的促进作用。对教师来说,应当基于初中生音乐基础,真正将因材施教的理念落实到作业设计中来,通过难度适中的作业,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作业具有挑战性,另一方面通过自身的努力以后,学生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使得努力、成功成为良性的循环,使得学生信心得以源源不断的加强[7]。此外,对于部分成就动机较高、学习非常积极的学生而言,作业设计需要基于挑战性的理念来进行设计,反之则需要倾向于难度小、容易完成的作业设计。
2、学习期待
学习期待会受到诱因方面的影响,对于初中生音乐学习来说,能够发挥诱因作用的学习目标非常多。知识积累、音乐素养以及登台表演等均能够促使学生产生学习期待。对音乐学习来说,除了需求部分的先天因素以外,其余的各方面因素均需要在后天进行不懈的努力、长时间的练习,而上述内容本身就是非常枯燥、单调的活动。对教师来说,应当尽可能尝试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基于初中生音乐学习的实际情况,在满足学生技能需求的同时,又满足学生音乐学习方面的需求,使得学生的学习与期待之间的目标呈现为持续拉近的状态,真正促进学生积极性的全面提升。
除此之外,初中生音乐学习进程中,学习动机、学习结果都是极为关键的因素。作为激发、维持、促进学习活动开展的重要机制,学习动机可以直接渗透到初中生音乐学习的整个进程,对最终学习结果产生巨大的影响。与此同时,最终学习成果的实现,可以使得学习动机进一步增强。需要注意的是,仅仅依靠学习动机、学习结果,显然无法建立学习活动之间的联系,其还需要重视进程当中诸多中间环节。除了教师综合素质、学生学习方法以及学生学习基础之外,积极性同样至关重要。积极性作为学习动机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其能够直接彰显学生的动机。比如,对于音乐当中各种器乐的表演来说,其必然需要历经舞台、受众的评价,才能够获得最终的结果。倘若学生动机强度过高,往往会导致他们过于执着最终的结果,会导致其发挥时常,而只有保持适当的动机强度,才能够以科学的期望要求自己,也才能够超水平发挥。所以,是否能够针对学习动机、学习结果进行科学的处理,直接关系到学习活动开展的质量[8]。
对于初中生音乐学习来说,以主观因素为主的内部动机虽然也非常重要,但是对于诸多初中生来说,其本身在音乐学习方面的想法、意识往往都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如家长态度、教学模式以及作业设计等,其均会对初中生音乐学习动机的产生、维持产生巨大的影响。对教师来说,要全面加强外部因素的作用,一方面要通过科学的措施让外部动机逐渐转化为内部动机,进一步提升初中生学习音乐的能动性,另一方面则需要合理的措施让外部动机发挥吸引的效果,使得内部动机能够得以有效的维持。
1、生活化理念引入
音乐源自于生活,同时也为生活所服务。众所周知,流行音乐是大部分初中生普遍的音乐爱好,而为何流行音乐可以吸引如此多的学生,而传统音乐形式则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的兴趣。因此,对教师来说,是否能够利用生活理念的引入来调动初中生的兴趣就成为教学的关键。
其一,教师应当充分利用音乐的弥漫性特征,利用弥漫性来调动学生兴趣。对于一些严肃的音乐来说,教师应当尽可能避免学生的陌生感,应当提前播放,让学生提前进行熟悉,音乐的选择应当尽可能选择优秀、动听的类型,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减少“一言堂”的方式,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聆听,感受音乐中蕴藏的各种情感,使得学生能够产生共鸣,最终产生兴趣。其二,基于初中生热爱流行音乐的特征来调动其兴趣[9]。作为音乐中的一种,流行音乐本身也具有良好的性质,教师通过适当的筛选,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流行音乐来活跃教学氛围,自然也能够将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其三,通过音乐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来激发学生兴趣。作为教师,应当在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素材的同时,引入生活中的音乐素材,使得双方能够进行深入的结合,让学生在自己熟知的生活化素材中进行音乐学习,课堂自然就会变得更为生动、趣味,学生才能够保持浓厚的兴趣[10]。
2、自我效能感提升
差异性是各个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教师应当正式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将因材施教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以激励、表扬为主,针对不同的初中生,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并且尝试帮助其制定针对性的目标,使得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均能够完成目标。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进步都应当给予及时的赞扬,使得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以此来促进其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只有通过教师的高度关心,同时给予积极的鼓励、赞扬,学生自我效能感必然能够得以源源不断的提升。
综上所述,初中生音乐学习动机的培养与维持是一项系统、漫长、复杂的进程,要想在短时间内培养学习动机或者短时间内的努力就向维持音乐学习动机,均是不切实际的。这就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学习动机培养与维持的重要性,基于初中生实际情况、音乐基础以及认知能力着手,针对影响初中生音乐学习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从这些因素着手,通过多元化的途径全面培养他们的音乐学习动机,并使得这些学习动机得以长久的维持,为初中生未来音乐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施石英.影响龙岩市中学生音乐欣赏兴趣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艺术评鉴,2016,02:69-70.
[2]王娟.浅谈在高中音乐演奏模块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音乐时空,2015,24:169-170.
[3]宋蓓,侯建成.脑科学视野下音乐学习中的情绪环境与管理[J].艺术教育,2015,02:113-114.
[4]陈曾.从中法教育对比看我国学前音乐教育的改革-以钢琴教学为例[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5:30-32.
[5]任红军.普通高中音乐特长生音乐学习动机研究的理论基础[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3,28(04):91-94.
[6]王玲.试论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J].黄河之声,2013,01:39.
[7]豆乃强.中日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比较研究-以中国浙江大学和日本千叶大学学生音乐素质为例[J].美育学刊,2012,3(04):94-101.
[8]余雯.音乐学习个性在音乐创作教学中的作用[J].艺海,2012,07:137-138.
[9]贺笑青.探析影响非音乐专业学生声乐学习兴趣的非智力因素[J].河南农业,2012,12:28-29.
[10]李向峰.引趣、激趣、增趣-培养学生音乐兴趣三步曲[J].黄河之声,2011,02: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