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春梅
音乐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艺术形式,也是一种特殊的信息。音乐的传播方式与传播技术密切相关,也随着人类传播技术的革新而发展。原始音乐传播借助口耳相传,印刷术发明之后则以乐谱为媒介,电子时代以音乐唱片为主,而广播电视时代音乐广播和音乐电视是传播音乐的重要方式,可以看出,传播技术的发展推动了音乐传播媒介和内容的不断创新与发展。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人类传播进入新媒体时代,与此同时音乐传播也迎来了新的机遇。
在传统媒体时代,受到媒介技术本身的局限,音乐传播在内容创新、受众参与和传播效果上都有一定的不足,其根源在于只是把受众作为单纯的传播对象。
1.反馈渠道限制内容创新。传统媒体时代,受众反馈渠道十分有限,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只能通过受众来信、来电的方式接收受众反馈,即便是收到反馈信息,也很难在媒体上充分展示,更难以与受众之间展开良性互动,受众彼此之间也被隔离难以互动。由于受众反馈渠道有限,音乐传播者即便渴望得到反馈,也难以获得。这就使音乐传播的内容只能是传播者一方的想法,而无法从实际出发、从受众的需求出发对传播内容进行创新。而脱离了受众反馈和基于受众反馈基础上的创新,音乐内容就会陷入僵化,难以发展。
2.单向模式限制受众参与。受众是传播的重要环节,调动受众的参与对传播过程而言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传统媒体时代,传播基本上是从传播者到受众的单向过程,受众难以参与其中。对于音乐传播而言,在传统的广播、电视和唱片等传播方式中,受众几乎只能收听音乐,而无法参与到音乐传播过程中,更无法参与到音乐内容的创作中。这样,音乐传播只能是单向的,缺乏了受众互动,也就缺乏了活力。
3.媒体中心限制传播效果。传统媒体时代的音乐传播是以媒体为中心的。受媒介渠道的限制,传播者把注意力放在媒介上,想方设法拓宽媒介渠道,试图通过广阔的媒介渠道提高音乐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而广播、电视和唱片就成为传统媒体时代音乐传播的主要渠道,以媒体中心固然有好处,可以凭借其广阔的受众群,使音乐及时、大批量传播,但这种传播效果也是有限的。因为在音乐传播中,传播者、传播媒介和受众是三方参与的,但以大众传播媒体为主的传播方式使受众只能扮演接受者的角色,无法发挥其传播者的作用,这些渠道也无法激发媒体之外的其他力量参与到音乐传播过程中。
新媒体具有参与性、互动性、分享性等特征,摆脱了传统媒体时代受众参与的种种限制。受众的参与改变了传统音乐传播模式,为音乐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
1.平台功能增强音乐传播的受众反馈。新媒体更多的是一种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传播者与受众是平等的,传播者可以不受时间、地点和数量的限制,传播音乐信息;受众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和数量限制,对音乐内容进行信息反馈,这提升了新媒体的受众反馈。在一些新兴的音乐传播平台上,如QQ音乐、酷我音乐等,受众发现自己喜爱的音乐就可以随时评论、分享,并把对音乐的相关意见反馈给平台,当平台收到反馈意见后,可以及时改进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以满足受众需求。
2.互动功能提升音乐传播的受众参与体验。在新媒体中,传播者可以进行音乐传播,受众不仅会以最快的速度做出反应,还会把这些信息进行二次传播或多次传播,从而实现音乐内容从点到面的全面传播,这是新媒体对音乐传播带来的全新变化。如今,音乐接收已由单纯的“听”变为“视听结合”的综合体验。新媒体移动端音乐平台已经成为一个虚拟的音乐社区,创作者和受众、创作者与创作者、受众与受众之间可以通过音乐APP进行社交、评论等。与此同时,音乐传播者与音乐受众之间也可以实现即时的交流和互动,这打破了传统音乐传播技术对传播信息反馈的封闭和无视,使音乐作品更加亲民,也大大激发了创作者的创作灵感。
3.分享功能放大传播效果。新媒体时代的分享使音乐传播生态发生彻底变化。一是音乐传播的传播者与接收者的边界已逐渐模糊。受众的传播角色与传播渠道作用愈发明显,越来越多的受众有条件也愿意参与到音乐传播的互动之中。二是分享功能使得越来越多的音乐传播受众参与到传播环节中,从而摆脱了传统较为单一的传播模式。三是受众以分享的方式参与音乐传播,能够确保优质的音乐得到更广泛的传播,由此提高了音乐传播效果,乃至为受众的收听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新媒体时代受众崛起,传播越来越以受众为中心,音乐传播要发挥更好的作用,就需要构建一种以受众为导向的音乐传播机制。
1.吸纳受众反馈意见,丰富音乐传播内容。在传统媒体时代,“什么形式的音乐”“传播什么音乐”多数由音乐传播者和媒体自行决定,即便是一些点歌类的节目,也很难得到点歌者的反馈信息。而新媒体使受众更加容易发表意见,并对音乐内容进行反馈。而对音乐传播者而言,就可以更加方便地收到反馈信息,从而改善其传播内容。
在新媒体背景下,音乐传播中音乐和受众之间的距离不断缩小,受众反馈渠道增多且非常方便。音乐传播者可以吸纳更多受众内容,并据此不断创新音乐内容。例如,酷我音乐在其客户端设置“评论”的功能,用户可以随时对音乐的质量予以反馈,平台则可以基于用户反馈为其提供更加优质的内容。
2.增强受众参与积极性,提升音乐传播力度。新媒体环境下,音乐传播在形式上呈现出多样化趋势。音乐的传播已经不再是“点对面”的广播式传播,而是“点对点”的交互式传播。移动互联网随时在线、随时分享、随时沟通的特点,促使受众参与到音乐传播中,提升了其作为传播者的角色。例如,多米音乐和唱吧实现音乐传播的社交化功能:多米音乐在听的基础需求上,让用户可以自由的创建歌单,并围绕歌单互动分享,通过用户和用户之间的交流,来帮助用户找到更好的音乐;唱吧在满足用户通过手机练歌的需求上,通过社区化的形式,让用户之间产生互动,成为展示个人魅力的互动平台。这些参与功能大大提升了新媒体环境下音乐传播的人性化、个性化特质,提升了音乐传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3.激发受众分享欲望,提升音乐传播效果。新媒体时代,移动智能终端、互联网、WiFi、云服务等技术迅猛发展,相关媒介平台不断增多,音乐传播呈现多样化与智能化趋势。例如,“音乐云”技术的诞生,大大改变了受众的音乐体验,增强了音乐传播效果。更重要的是,由于新媒体提供了分享功能,激发了受众的分享欲望,使受众分享也成为一种传播,而不再仅仅是接收端。
以微博的陌生社交圈和微信的熟人社交圈为代表,受众在接收到音乐后,一旦觉得质量好,就可以随时分享给朋友。而这种分享本身就是二次传播行为,起到了放大器的作用,使音乐获得裂变式的传播效果。与此同时,在“音乐云”时代,受众只需通过网络,利用智能移动终端,海量的音乐信息就唾手而得。同时,它还可以记录受众的爱好、情趣,为受众量身定制并随时推送个人喜爱的音乐内容,受众可以通过智能移动终端随时随地享受音乐。这种音乐融入生活的模式,加上传播的社交化,使音乐传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必将进一步放大音乐传播的效果。
[1]赵静.浅析新媒体对音乐传播的影响[J].中国报业,2015(22).
[2]范明磊.新媒体时代音乐传播的现状与转变[J].传媒,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