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主题报道如何创新
——以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十九大宣传报道为例

2018-04-27 01:46:03文/鲁
传媒 2018年7期
关键词:日报杭州内容

文/鲁 颖

党的十九大是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更是检验媒体战斗力的关键时刻。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满足日益多元的受众需求,在“命题作文”中展现勃勃生机,是摆在每一个党媒面前的难题。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深挖本地元素,创新报道手段,饱含深情地展现了杭州五年来的发展印记和百姓获得的幸福感,政治性与可读性并重,既凸显主流气质,也秀出了亲民颜值,较好地发挥了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

多元表达,让主题报道“有声有色”

主题报道想要出新出彩,新闻文本不应拘泥于一种形态,通过运用多元文本形式,可以避免概念化和程式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杭州网的网络专题“跳出杭州看杭州”,在栏目设置上包含了图片、视频、评论等,突出问题导向,紧扣创新触痛点,在对标蓝图上找差距、树目标,有样本、有观点、有内容、有思考,提升了重大主题报道的说服力,相关专题点击量超过70万次。

读图时代,要提升重大主题报道影响力,突出视觉化表达也是一项有效手段。它既能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又提高了新闻的可读性与感染力。由多个板块来呈现主题内容,能够使阅读体验更加丰富。《都市快报》推出“喜迎十九大·寻找五大发展理念在杭州的生动实践”专栏,报社专门成立了“地标发现小组”和“地图绘制小组”,几名记者组成一支“别动队”,前往城市各个角落寻访典型案例、实践样本,与热心读者共同绘制杭州的发展地图。在版面呈现上结合绘图、大事记、摄影照片、文字等多种方式,生动详尽而又扎实全面地展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在杭州的生动实践。

另外,图表可以化繁为简,清晰明了地表达主旨。《杭州日报》推出“喜迎十九大·图说杭州经济五年聚变”系列报道,把杭州近年来的巨变浓缩在一张张彩色图表中。其中,《“马车”发力,投资结构不断优化》用图表来显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一目了然。

深耕本土,讲述“接地气”的杭州故事

一直以来,重大主题报道往往存在着强调政治宣传、忽视新闻价值的弊端。如何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和趣味性,进而提升报道品质,增强报道感染力,是杭州日报报业集团一直在探索的。实践中,我们鼓励采用生动、新鲜的故事化写法,改变时政主题报道僵化、枯燥、单调的状态,通过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和细腻的叙述来折射宏大主题。这种“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做法,不仅凸显权威性,也能唱响本地好声音。比如,从2017年8月开始,《富阳日报》用整版、连续刊登的形式,推出“喜迎十九大·农村看变化”系列报道,聚焦最基层的19个村庄,全面回顾过去五年富阳新农村的变化。在采访上,与常态化的“走转改”活动结合,采编全员出动走村串户,真切感受变化;在写作上,展示成绩、不回避问题,讲述经验做法、提出意见建议。系列报道中,有因杭派民居而闻名全国的“网红村”场口东梓关村,有守着“绿水青山”发展美丽经济的湖源上臧村……19个村庄19个样本,自带“泥土味”,讲述着独具韵味、别样精彩的发展故事。

深耕地方元素,找准地方特色,可以把重大时政主题报道的同题作文变成“杭州美文”。作为基层媒体的《余杭晨报》,紧扣十九大主题,立足余杭区发展实践,重拳策划推出“循着习总书记当年足迹 触摸余杭发展律动——深化走转改 记者在一线”主题系列报道。记者重走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到过的地方,采访事件见证人,回忆当年情景,畅谈近年发展,从寻访见证变迁。以点带面,以小见大,忆往昔,看今朝,展示余杭区发展新高度。系列报道推出后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技术创新,打造融媒体视听盛宴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运用新技术、新手段,使原先单一的内容变身为互动性强、参与度高的新媒体产品。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几乎所有媒体都开通了微博、微信,有的还创建了新闻客户端,这些新媒体平台成为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重要阵地。有的纸媒将内容直接平移或简单处理后在微博、微信上进行推送,以为这就是“融合”,实质是一种滞后的观念。真正的媒体融合,从内容策划、制作、发布到运营,是一个完整的生态链,需要各部门密切的合作。谁首先打破传统生产理念,突破老旧思维的束缚,在媒体融合原创作品上发力,就有可能获得发展先机。

近年来,传统媒体在新媒体产品生产上不断尝试,视频、H5几乎已成为重大主题报道的标配,而VR、AR等新技术的运用也日益广泛。

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杭州日报》全媒体新闻中心策划了五个整版的AR内容,主要呈现跟杭州有关的、比较有意思的内容。其中,“秀爱杭州”活动得到了杭州市民的热情响应,配合新开发的AR技术,令人耳目一新。《杭州日报》从征集到的500多张市民生活照片中选出最有故事的10张,视频团队上门拍摄,通过AR技术制作成“会说话”的照片。打开“杭+新闻”客户端,通过扫一扫功能,对准报纸版面的静态照片,照片中的主人公就会“走出”报纸、出现在手机中侃侃而谈。

把手机客户端和报纸巧妙地“融”起来,AR是一个富有创意的突破。这是《杭州日报》在AR领域的一次试水,把AR技术直接嵌入到APP里,《杭州日报》算是浙江第一家。它由“杭+新闻”团队创新研发,利用计算机生成逼真的视觉虚拟环境,让用户体验“身临其境”的新闻报道效果。十九大报道中的运用还是一次尝试,未来AR还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它可以运用到营销方面,比如,跟一些指定的商家合作,设定好图片后,由媒体拍摄一个商业广告片,通过媒体新闻客户端扫一扫就会产生一些新的东西。从技术层面上来讲,除了自有开发,还可以进行外包合作,用合作的形式来取得技术和内容上的双赢。

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如何用最好的传播方式传递时代强音?通过头脑风暴,《杭州日报》决定在2016年《G20号外》的基础上加以突破,推出“杭报TV”,把一张“纸”变成一个“电视台”,以“电视台”的面貌为用户呈现一款便于手机阅读的H5产品,实际上就是一个H5与短视频的综合体。近两年,短视频增长势头强劲。它的现场感、即视感都比文字图片胜出一筹。费神费力的“深阅读”受众面越来越窄,用户正在“变懒”已成为公认的事实。纸媒发力短视频,既能够发挥其策划采访的优势,又能用视频来弥补报纸上文字、图片的不足,将报纸从二维传播拓展到三维传播上去。

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杭报TV”更新七天,每天推出五个视频频道。其中,2~3条是央媒的十九大相关视频,另外几条是原创内容。记者根据热点话题做街头采访,《你心中的美好生活是什么》《厉害了我的国》《杭州人的小目标》等街采视频突出本地化、生活化,原汁原味地呈现了杭州市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以及对国家和这座城市的深厚感情。“杭报TV”界面设计也十分新颖,主界面的皮肤设计成一台电视机,给用户一种看电视的仪式感,用户点击“按钮”就能切换频道。形式感的创新,令视频内容锦上添花。“杭报TV”在“杭+新闻”客户端和微信朋友圈等新媒体平台上迅速传播,收获了满满口碑。

移动社交时代,用户的时间碎片化,注意力稀缺,缺乏交互性的产品难以吸引用户。《杭州日报》在十九大期间每天推出一款H5产品,采用新技能新玩法的互动式阅读,令重大主题报道耳目一新。《各位党员请注意,有一个神秘箱子等你查收》,以中国共产党1921年开始的成长史为主线,每届党代会的时代特征作为一个场景,通过一只神秘箱子做串联,不断点击进入最终场景,跳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4个论断的重要讲话视频。产品设置了寻找密码、回答问题等互动环节,增加了受众对产品的参与感。《30秒读懂十九大报告》采用了当下流行的快闪模式,快速梳理了十九大报告中的重要信息,在30秒时间内完成阅读,加深读者的印象。杭州网制作的“测测你的洞悉力”H5,通过答题的形式引导大家回顾这五年的重大事件,如G20峰会、地铁开通、移动支付的崛起等,感受身边的变化。通过推出一系列H5产品,以生动的形式包装严肃的内容,“旧瓶装新酒”,碰撞出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用户与内容互动,使阅读变得更有趣,传播更有效。

对媒体来说,内容为王固是真理,但若没有创意和技术的充分配合,内容就不易传播,将优质内容有创意地融合表达是H5成为爆款的关键。以往严肃的时政报道,《杭州日报》做出了分量和新意,亲民又好看。

报网联动,构建多平台传播体系

重大主题报道题材大、涉及领域广,因此需要发挥团队力量,打破部门间的局限,以集体力量打造精品内容。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子媒运用媒体融合发展成果,坚持“互联网+”战略,打造全新融媒体报道平台,聚合了报纸、网站、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多种载体,将平面报纸转化为能看、能听、能玩、能互动的多媒体新闻。前方报道团队和后方制作团队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合理分配报道内容,形成一次策划、分工协作、多端跟进,提升了新闻传播力和媒体影响力。

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萧山日报》“两微一端”及时发布相关新闻报道,《一张图,带你看懂十九大报告!》通过图片的形式,对报告中的关键词进行简明扼要的解读。H5产品《@全体萧山人,这里有一封和你我都相关的信》,通过图文、动画等形式展现了萧山这五年的成就,激发市民热情。萧山网采用专题和微专题相结合的方式,引入视频、文字直播,时刻跟进会议动态,特别推出“萧山人说说未来这五年”专题视频节目,采访街头市民,畅谈真实的心愿。

为了防止出错,编辑严把采写关、选稿关、编校关、审定关,在新媒体推送报道前都会在十九大报告原文中验证一遍,做到句句有来源,处处有依据。《每日商报》官微和小程序滚动播报十九大开幕盛况,推出“十九大报告,习近平直抵人心的19句话,你最喜欢哪一句”互动活动,通过H5的形式进行推广,请用户将最喜欢的一句话上传至《每日商报》官微平台,得到了网友积极响应,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猜你喜欢
日报杭州内容
杭州
幼儿画刊(2022年11期)2022-11-16 07:22:36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科学大众(2022年11期)2022-06-21 09:20:52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传媒评论(2017年12期)2017-03-01 07:04:58
灵感日报
37°女人(2016年12期)2016-12-09 17:32:36
杭州
汽车与安全(2016年5期)2016-12-01 05:21:55
主要内容
台声(2016年2期)2016-09-16 01:06:53
杭州旧影
看天下(2016年24期)2016-09-10 20:44:10
灵感日报
37°女人(2016年12期)2016-02-07 03:34:47
对《朝鲜日报》涉藏报道的思考
新闻传播(2015年7期)2015-07-18 11:0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