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研究述评

2018-01-23 22:23
南都学坛 2018年3期
关键词:南水北调弘扬移民

时 树 菁

(南阳师范学院 党委宣传部,河南 南阳 473061)

一、学术史回顾

(一)2010年之前的相关研究

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启动时间较晚,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的相关研究也是在移民工程启动后才逐步展开的。南水北调库区移民工作于2009年才宣告顺利结束,因而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的初步研究于2009年才开始。在2010年之前,相关领域的研究还相对较少,相对深入的学理性研究基本没有。一些不算正式的研究成果散见于一些新闻报刊上,如《河南日报》于2009年10月11日发表的《南水北调纪念馆开馆》,《焦作日报》在2009年10月12日发表的《感谢广大干部群众善始善终做好工作 总结南水北调精神 推动各项工作开展》,以及2010年3月30日发表的《南水北调精神唱响怀川大地》。总体来说,这一时期对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的相关论述,只是提供了一些可供理论研究的参考资料。这一部分参考资料文献,实质上还只是属于地方性的评论和宣传资料,严格意义上讲还不能称之为对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的科学研究。如《焦作日报》发表的《感谢广大干部群众善始善终做好工作 总结南水北调精神 推动各项工作开展》的报道中,只是提出南水北调的征迁安置工作为我们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宣传部门要认真总结这种南水北调精神,各级部门要把这种精神融入各自工作,推动全市各项工作开展[1]。而在《南水北调精神唱响怀川大地》的评论中,也仅仅是简单指出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的部分内涵,并没有对这种精神内涵展开较多的理论分析。这一时期的报道文章等相关资料,虽还不是对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的科学研究,但已经提出了南水北调工程所蕴含的精神,并提出要做好南水北调精神的相关研究,从而为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的研究开辟了道路,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二)2010年之后的相关研究

2010年之后,对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的研究快速发展,相关研究不断深入,研究成果日渐丰富,同时出现了不同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的研究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莫培军于2012年8月10日在《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发表的《南水北调移民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体现》,2012年12月22日《光明日报》发表了《试论南水北调移民精神》《我心中的南水北调移民精神》,2013年3月5日《焦作日报》发表了《南水北调焦作精神“再谱新篇章”》,2014年3月11日的《河南日报》发表的《南水北调彰显又一河南精神》,王瑞平、陈超于2014年4月25日发表的《浅析南水北调移民精神——以河南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为例》,侯起秀于2014年8月25日发表的《南水北调是精神文化的助推器——我国京杭大运河与南水北调工程的比较浅析》,刘道兴等在2014年11月25日的《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期刊上发表的《南水北调工程与淅川移民精神》,2015年3月25日赵启浩发表的《从愚公移山精神、红旗渠精神到南水北调精神》,2016年12月13日刘正才在《河南日报》发表了《弘扬南水北调精神 助力中原更加出彩》,2017年4月12日的《平顶山日报》发表的《加强南水北调精神研究》,2014年6月12日《焦作日报》发表的《大力弘扬南水北调焦作精神》,2014年12月12日在《河南日报》上所发表的鲁肃的《南水北调精神辉耀中原》等。

这一时期对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的研究,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远超之前的研究,除进一步强调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的重要性之外,开始深入到移民精神的科学内涵的研究。如在《试论南水北调移民精神》中就提出了该精神具有四个基本内涵。莫培军的《南水北调移民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体现》、刘道兴等人的《南水北调工程与淅川移民精神》等文章都对该精神的内涵做了不同方面的研究。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的内涵研究是该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和重点。同时,对这一精神的研究也出现了不一样的比较新颖的研究方法,出现了从比较视野的角度出发提炼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的研究。如《从愚公移山精神、红旗渠精神到南水北调精神》《南水北调是精神文化的助推器——我国京杭大运河与南水北调工程的比较浅析》[2][3]。此外对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的研究还有一个变化,就是开始逐步思考该精神的传播弘扬和践行问题。在《弘扬南水北调精神 助力中原更加出彩》一文中,作者就不限于对该精神内涵的研究,更强调弘扬南水北调精神,提出今后将继续弘扬南水北调精神,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提供强有力的水资源支撑,在决胜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让中原更加出彩的征程中做出新的贡献[4]。

二、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研究的核心议题

(一)关于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的内涵提炼

一是认为研究的重点应该在于对丹江口库区移民的精神研究。在《试论南水北调移民精神》中,南阳市移民局干部刘富伟就认为“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的研究重点应该在于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移民”[5]。他认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移民数量少且分散,以就近安置为主,移民安置难度不大,西线工程还没有开工,所以应将重点放在中线工程,而中线工程的丹江口库区移民超过30万,涉及河南、湖北两省,该地区移民数量多、迁移时间集中、发展不够充分、移民组织难度大。在《浅析南水北调移民精神——以河南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为例》一文中,王瑞平、陈超也认为“移民的重点就放在了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移民”,但略有不同的是,他们将研究的重点进一步明确,着重论述河南省淅川县的移民安置工作。他们认为:“对于河南省来说,库区16.20万移民全部集中在淅川县,涉及11个乡镇185个村。在两年多时间里,需外迁安置到河南25个县128个乡镇。一县的移民数量已经超过小浪底移民最多的新安县,也超过了三峡库区农村移民人口最多的重庆万州区,移民占有量和动迁人口居全国第一。移民工作两年多完成,每年平均搬迁8万多人,搬迁的批次、规模和强度都超过了长江三峡和黄河小浪底工程,在中国乃至世界水利工程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6]

二是将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研究的重点理解为中线工程各地方的征迁安置工作。如《焦作日报》2017年6月12日的《大力弘扬南水北调焦作精神》一文就认为,在南水北调工程焦作城区段的征迁安置过程中“铸就了顾全大局,无私奉献,情系群众,务实为民,开拓创新,奋发有为,众志成城,攻坚克难”的“南水北调焦作精神”[7]。理由就是焦作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唯一穿越中心城区的城市,虽然长度只有整个河南段的1.1%,但征迁人口数量占全省迁移人口总数的比重高达16.5%,南水北调中线焦作城区段是“咽喉工程”。

不难发现,众多学者是从当地对南水北调工程的实际贡献出发,研究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过程中所体现的各自不同的精神。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浩大,涉及的地区多,而每一地区又都有各自不同的移民征迁的实际情况和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对移民精神的研究重点存在不同的理解是正常的。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学者的观点基本上是将南水北调精神和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等同起来,都没有具体区分两者的含义。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观点值得我们注意,即认为南水北调精神是一种总体的概括,移民精神是整个南水北调精神的一个组成部分。河南省南水北调办主任刘正才在《弘扬南水北调精神 助力中原更加出彩》中就认为南水北调移民精神是整个南水北调工程所蕴含精神的一部分,除在移民迁安工作中所体现的各种精神,在整个工程建设中也都能体现出相同或相似的工程建设精神。

相对于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研究的地域差异,对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内涵研究的差异明显较小。各方专家学者对其精神内涵的认知并不存在太大差异,意见较为一致,只是在具体的理论表述上和个别内容上存在不同。大部分专家学者都认为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爱国主义精神、牺牲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克难攻坚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在具体表述中存在细微差异。莫培军认为南水北调移民体现的是一种舍己为国的大局意识。“移民工作中的干部群众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家。在小利和大义面前,移民们舍利取义,他们这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除了我一家,幸福全中国”的内心境界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8]。王瑞平也认为南水北调移民精神中首先是爱国主义精神,是一种顾全大局、舍家为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并进一步认为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更多体现在移民群众身上,在移民迁移安置过程中“充分展现了广大移民群众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牺牲奉献精神”[6]。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征地移民司干部朱东凯在《我心中的南水北调移民精神》中也认为,移民群众身上更多体现的是一种舍家为国的家国情怀、牺牲小我的大局意识和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9]。刘富伟在《试论南水北调移民精神》中并没有直接使用“爱国主义”一词,而是结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出了“大义担当”,将广大移民群众身上所体现的为国牺牲奉献的情怀诠释为“大义”。

关于牺牲奉献精神,大部分专家学者都认为在移民群众和移民干部身上都能体现出来。刘正才就认为牺牲奉献精神首先应体现在移民征迁群众身上,“移民搬迁是亲情和社会关系的割裂重组,为了国家工程,移民群众舍小家顾大家,含泪搬迁,做出了巨大牺牲”[4]。而在广大移民征迁干部身上则重点强调了奉献精神。刘道兴等认为无须刻意强调牺牲和奉献的区别,可以直接称为无私奉献的精神,并强调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主要体现在移民群众身上。无论是“牺牲奉献”还是“无私奉献”,虽提法不同,但实质内容是完全一致的;在移民征迁过程中,广大干部群众都是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以国家社会的发展为大局;在此过程中,不能割裂干群关系,移民干部和群众无论哪一方都能很好诠释无私奉献的移民精神。

对于团结协作精神内涵的研究,出现了不尽相同的观点,主要的焦点是:团结协作精神是否只是作为移民精神的一个内涵,在整个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过程中,团结协作精神是否贯穿其中?王瑞平、陈超认为“移民工作不仅是对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和谐理念的实践和检验,亦体现出一种众志成城、团结一心的团结协作精神”[6]。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省市各部门各行业形成一盘棋思想,同心同德、相互支持,共同服务移民。朱东恺同样认为移民迁安工作体现了一种协作共赢精神,上至政策制定、规划设计、各级政府,下至普通移民群众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南水北调移民工作所涉及的每一个人、每一个部门行业组织,都必须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整个工程的共建共赢。刘正才则将移民精神的团结协作内涵放在整个南水北调建设工程中来研究,他提出,南水北调是一个十分繁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移民、征地、拆迁、工程建设、环境维护以及水源水质保护等方面,在工程建设中又涉及铁路、交通建设、通信、水利、电力、文物等相关部门和单位[4]。因此只有将团结协作精神放置在整个南水北调工程中,才能完整理解这一内涵的实质。

关于开拓创新精神,众多学者认为这是南水北调移民精神中一个独特的内涵。南水北调移民工程相较于我国历史上的多次移民工程有着更为新颖独到的地方,有着众多创新之处,着重表现在移民迁置理念、移民迁安政策、移民迁安具体工作方法,彰显了后移民发展方式上的众多创新。这些创新之处,本身就是时代环境的必然要求,同时也为南水北调移民工程的顺利完成做出了重要保障。《河南日报》记者曹国宏、阙爱民就认为南水北调移民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创新。王瑞平认为“强制搬迁已成为过去,以人为本,和谐搬迁才是时代的要求”[6]。这就要求我们在移民迁安理念上突破传统,不再简单依靠行政命令,也不能仅仅依靠政府单方面决策;移民迁安要以移民的根本利益为中心,以人为本,不仅要求能迁出去,还要求能稳得住,最重要的就是既能发展还能致富。他还认为除在理念上的创新之外,具体的工作方法及实际操作更能体现出可贵的创新精神,如在搬迁过程的每一环节上组织移民全程参与,充分发挥移民群众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为及时回应移民群众诉求,移民部门开创了“六到户工作法”“两制度,两机制工作法”,开展“五驻点活动”;为进一步提高搬迁效率,保障搬迁过程的绝对安全,移民部门还开创了“作战式搬迁方案”;为使移民资金阳光公开运行,防止移民过程中的贪污腐败,相关部门还实行了“五支笔”联审机制。综上,他认为在南水北调移民安置的每一环节都体现出难能可贵的开拓创新精神。莫培军同样认为创新发展精神也是移民精神的重要内涵,他特别强调“让移民群众在安居新村扎根,发挥移民群众创新发展的主体作用,是后移民精神的意义所在”[8]。开拓创新不仅仅是在移民迁安过程中,对于迁安之后移民群众的发展来说,开拓创新精神同样重要。对于移民群众的发展,政府不仅仅是给资金给政策,更是要在资金政策的指引下帮助移民群众走出一条能持续致富的发展之路。所以他认为这种授人以渔的政策引导,是时时散发着创新色彩的时代精神。刘富伟则使用了“自强革新”一词来阐述移民精神这一内涵。

(二)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的传播和弘扬

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的传播和弘扬研究主要聚焦于在当代背景下如何有效地进行传播和弘扬。当下学界更多是从传播和弘扬的意义作用等视角去进行探讨的。刘道兴等人给出了大力弘扬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的四点理由:“一是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需要弘扬南水北调移民精神。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弘扬南水北调移民精神。三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弘扬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四是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步伐让中原更加出彩需要弘扬南水北调移民精神。”[10]鲁肃则认为弘扬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具有以下四个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第一,弘扬南水北调移民精神为增强“四个自信”提供了强力支撑,使全党全国人民能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第二,弘扬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极大的丰富,同时有利于在新时期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弘扬南水北调移民精神能更好地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移民群众的发展本身就要求有新的发展理念和新的发展方式,其中所体现的开拓创新精神正好与新发展理念高度契合;第四,弘扬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将更有利于彰显党的坚强领导作用,在南水北调移民过程中,广大党员起着先锋模范带头的关键作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工程能顺利完成的根本保障[11]。

相比之下,如何对移民精神进行有效的传播和弘扬的相关研究较少,特别是对具体传播弘扬的方式方法策略,学界的相关研究更应加强。对如何具体传播和弘扬南水北调移民精神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献,值得关注的是南阳理工学院教授张秀丽的《微时代南水北调移民精神传播策略研究》。她提出:在微时代环境中,要传播南水北调移民精神,首先就是要丰富移民精神的内容;其次要构建立体化的传播体系,拓展传播渠道,在巩固利用好传统媒体渠道的同时,又不局限于传统渠道,探索利用新型微媒体平台;最后要充分发挥微媒体的技术优势。在这里张秀丽教授主要是从媒体传播的技术角度来探讨移民精神的传播策略的,即对传播的最后一环节进行研究[12]。还有部分学者是从更为宏观的非技术角度对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的弘扬进行研究。鲁肃在《南水北调移民精神辉耀中原》一文中提出,弘扬好南水北调移民精神,首先应从理论高度提升其地位,只有先从理论高度上重视才能进而弘扬。为此,他认为应把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确立为新时代国家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应在具体工作中大力弘扬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将南水北调移民精神深入融入国家重点工程建设运行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以南水北调移民精神为精神指引和标杆[11]。

三、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研究得失及展望

(一)近年来研究所取得的可喜成果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来,社会各界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的研究也随着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而进一步深化。近年来学界对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的研究举行了一系列研讨活动,并取得了可喜成果。自2010年至今,经粗略统计,学界发表的专题报道研究文章已达到30余篇,发表在《光明日报》《河南日报》《南阳日报》《焦作日报》等众多中央及地方报刊和国内众多学术期刊上。并且创办了《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专门刊物。除此之外,关于传播和弘扬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的相关著作也纷纷涌现,如《历史的见证》《我的南水北调》《我从淅川来》《南水魂》《世纪大移民》《南水北调精神光耀千秋》等著作,现都已公开出版发行。除文字理论性的研究成果喜人之外,还有一方面的成果同样值得人们的关注,那就是音像资料成果,如以弘扬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的电视纪录片《南水北调移民情》等。

近年来的研究从理论上科学完整地提炼出了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的丰富内涵。各方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移民精神的内涵进行了提炼,虽然具体的表述还有差异,但对内涵的实质理解已无较大分歧。近年来的研究已基本解决了移民精神内涵的提炼概括问题,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的内涵已基本形成。

对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的时代价值和意义的研究也已取得较大进展。各方专家学者已不满足于对精神内涵的挖掘,开始深入思考该精神的时代价值和意义。南水北调移民精神产生于当下,是时代的产物,在新时代环境中它究竟具有什么样的时代价值和意义成为各方探究的焦点。学界普遍认为南水北调移民精神不仅为当代的时代精神增添了更为生动鲜明的内容,进一步丰富了新时代的精神内涵,更在于它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了又一精神支柱,对于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推动重大工程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精神指导意义。

在对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内涵和价值意义研究的基础之上,学界取得的又一大研究成果就是深化了对如何传播、弘扬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的认识。学界已认识到南水北调移民精神重在传播、弘扬和践行。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政治性论述,逐步深入到学理性研究以及基础性技术性研究,不再仅从宏观上形式上提出弘扬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的概论,而是逐步探讨如何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用具体的方法技术策略来进行传播和弘扬。

(二)近年来研究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研究还带有明显的地域性、功利性和形式主义。部分学者将南水北调移民精神过度地域化,将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局限于某一区某一县的狭小范围之中。有学者将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理解为一种简单的地域性精神如“淅川移民精神”或是“焦作精神”,纷纷强调本地区为该工程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和牺牲,实际上这样的研究不免带有急功近利的心理,是为本地“争荣誉”。南水北调工程是一个系统性、全局性的工程,涉及沿线所有地区,应该说无论哪一地区的群众干部,都为这项工程的顺利建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不仅仅是某一地区。如丹江口库区移民,不仅仅涉及河南省淅川县,湖北省也大量存在,湖北省的移民数量同样巨大,难度同样不小。诸如地域性“争荣誉”的研究不利于系统完整地理解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它更大的不利之处还在于难以进一步提升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的地位,难以使南水北调移民精神上升为整个国家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得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广泛认可和弘扬。

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研究还存在着新闻报道性、评论性论述多,而严谨科学的学理性研究少的问题。从研究兴起到目前为止,新闻报道评论性文章占了研究文献的很大一部分,这些文章大部分只是对弘扬南水北调移民精神进行一个粗略的报道性描述,本身并没有对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做深入、严谨、科学的学理性研究,文章缺乏系统的论证,难以达到应有的理论深度。

对传播和弘扬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的研究虽在逐步深入,但总体上来说研究阐述展开不够,与传播和弘扬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的现实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传播和弘扬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的现实需求迫切要求学界提供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策略方法和技术,而不是单纯的理论性、笼统的思想方略指导。目前学界对南水北调移民精神传播和弘扬的具体策略方法和技术的研究虽已有涉及,但取得的成果还十分有限。

(三)对未来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思考

以上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为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在新时代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警示。在新时代下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应在现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克服研究中的地域性、功利性倾向,逐步改变过去一段时期内存在的对南水北调移民精神情感性描述过多而深刻严谨的学术研究不足的局面。加强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弘扬与践行方向上的实证基础上的研究,需将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研究的成果进一步推广应用,使该精神不仅仅得到理论界和地域性的认可,更要在广大群众中得到广泛认可并自觉践行。

对于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研究存在的地域性功利性问题,可以尝试跨地区跨领域的合作式研究,成立跨区域的合作研究机构,汇聚各方力量智慧。各方学者应突破地域性局限思维,将南水北调移民精神作为一个系统性、全局性精神来理解,将南水北调移民精神提升至全民族时代精神的高度来进行研究。研究的思维路径不再是争论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归谁所有”或哪一地区最能体现,而应该是探讨南水北调移民精神最合适的地位。

推进研究方法方式的不断更新。新时代要想使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研究取得更多新的进展,迫切需要新的方法论的指导,需要从更为新颖独特的理论视角来进行研究。过去一段时期内对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的研究主要还是基于对现实的理论分析视角来进行的,从南水北调移民工程的实践出发进行归纳和提炼。这样的研究方法虽然能较为完整地提炼出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的内涵,却难以凸显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的独特性。近年来有个别学者开始运用比较的方式来研究南水北调移民精神,通过与传统的河南精神及其他工程精神等进行比较,充分把握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的独特之处,这不失为一种方法论的创新。未来学界应重视立足于新时代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南水北调移民精神自身发展脉络等视角展开研究,促进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的不断创新。

研究方向的重点应与时俱进,逐步将其转移到传播、弘扬和践行上来,将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发扬落实到位。精神文明重在建设,传播和弘扬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的现实需要已经为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做出了指引。今后一段时期,学界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在全社会范围内、在具体的工作中将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真正建设落实好,渗透到社会生活各方面,尤其是如何将南水北调移民精神深深根植于广大青少年心中。学界应认识到今后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推进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建设不放松。

[参 考 文 献]

[1]石坚.感谢广大干部群众 善始善终做好工作 总结南水北调精神 推动各项工作开展[N].焦作日报,2009-10-12.

[2]赵志浩.从愚公移山精神、红旗渠精神到南水北调精神[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87-90.

[3]侯起秀.南水北调是精神文化的助推器——我国京杭大运河与南水北调工程的比较浅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4(15):15-16.

[4]刘正才.弘扬南水北调精神 助力中原更加出彩[N].河南日报,2016-12-13.

[5]刘富伟.试论南水北调移民精神[N].光明日报,2012-12-12.

[6]王瑞平,陈超.浅析南水北调移民精神——以河南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为例[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4(7):18-20.

[7]岳静.大力弘扬南水北调焦作精神[N].焦作日报,2017-06-12.

[8]莫培军.南水北调移民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体现[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2(15):15-16.

[9] 朱东恺.我心中的南水北调移民精神[N].光明日报,2012-12-22.

[10]刘道兴,马良泉,陈东辉.南水北调工程与淅川移民精神[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4(21):18-21.

[11]鲁肃.南水北调精神辉耀中原[N].河南日报,2017-12-12.

[12]张秀丽.微时代南水北调移民精神传播策略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7(12):93-96.

猜你喜欢
南水北调弘扬移民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工程建设
南水北调工程运行建设管理
移民安置
移民后期扶持
南水北调工程管理
南水北调运行管理研究
内陆移民(外二首)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