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2018-01-23 21:50孙兰英陈嘉楠
关键词:培育价值观核心

孙兰英, 陈嘉楠

(1.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天津 300350; 2.天津大学管理经济学部, 天津 300072)

互联网思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孙兰英1, 陈嘉楠2

(1.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天津 300350; 2.天津大学管理经济学部, 天津 300072)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兴思维方式,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内涵可以概括为创新迭代思维、社会共享思维、人本导向思维和多元融合思维。创新发展价值培育内容,规范管理价值培育主体,分层细化价值培育客体以及有机融合价值传播媒介是互联网思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启示。推进新媒体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进程,需要在强化价值引领的时效性、提升网络传播的规范性、突出价值培育的针对性和注重培育方式的多样性等方面下足功夫。

互联网思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

依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5年底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的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53.2%,网民规模达7.31亿,其中手机网民达到6.95亿,移动互联网已成为人们主要的信息传播渠道之一[1]。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逐渐改变大众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引发了一场思维方式的变革。

一、 互联网思维的提出

互联网思维最早是由百度公司的CEO李彦宏提出,倡导企业家应以互联网视角思考问题。在随后的一段时间,互联网思维开始引起国内各大互联网企业的重视,如小米科技CEO雷军将互联网思维总结为“专注、极致、口碑、快”,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则将互联网思维概括为“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免费商业模式和颠覆式创新”等。由此可见,企业家的解读主要多集中于网络社会商业模式运作的微观领域,认为互联网思维是在“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和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2],强调依靠合作创新发展模式、高效优质的产品服务、用户至上的经营理念以及网络化的产品推广来实现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商业利润的经济目的。

随着手机等移动互联终端和新媒体技术的日益普及,互联网思维这一概念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并成为推动创新发展的利器。学者们从互联网经济、媒体融合、信息技术创新、互联网时代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以及制度创新等多个角度总结了互联网思维的内涵,对于进一步理解互联网思维做出了有益尝试。

目前,国内对于互联网思维的概念定义和内涵解读仍然存在很大分歧。尽管侧重各有不同,但大部分互联网企业家和学者都强烈认同这一新兴理念对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力,因此我们认为互联网思维的就是要善于将互联网因素同社会生产生活各个领域相结合,“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方法、规则和精神来进行思考创新的思维方式”[3]。

1. 互联网思维是一种迭代创新思维

迭代源于数学领域解决复杂问题的一种重复计算方法,随着这种算法在不同领域的推广,人们逐渐将它抽象成为一种“重复反馈的活动,每一次迭代的结果都会作为下一次迭代的初始值,从而不断逼近目标或结果”[4]。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创新模式,迭代创新充分发挥了移动互联网快速、高效的信息传播优势,充分利用市场的反馈信息进行重复性、阶梯式的创新升级,从而有效弥补了传统“颠覆式创新”为人诟病的创新周期长、成本高等缺陷。从本质上讲,迭代创新思维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其中的每一次迭代都是对反馈信息的积累,因而它既是在强调创新主体的信息搜集和快速反应能力,更是在宣扬一种持续创新和不断完善的态度。

2. 互联网思维是一种社会共享思维

社会共享思维的核心内涵是倡导以信息资源为代表的公共资源能够通过公共参与的方式实现社会共享。这种思维是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发展逐渐形成的一种新思维。作为一种开放性平台,互联网的出现为公众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信息共享的渠道,个体不再仅仅是信息资源的获取者,而有机会转换角色成为公共平台上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从而获得了在传统媒介模式中完全无法想象的平等地位;伴随移动互联网在世界范围的普及,网络空间的信息中枢地位不断强化,信息资源的网络共享模式也进一步得到了固化;近年来新媒体、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资源共享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关键性因素,资源共享和公众参与的信息交互模式逐渐抽象成为一种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社会共享思维由此产生。值得注意的是,社会共享思维既是互联网时代工具理性的产物,同样也是人类社会价值理性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公众文化素养等因素的制约,社会共享思维的实践更需要良好的公共文明和完善的法律制度作为保障。

3. 互联网思维是一种人本导向思维

所谓人本导向思维,即是坚持用“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来思考问题。大到由海量数据汇集而成的信息云端,小到移动终端上的新媒体应用,整个互联网世界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都源自人类对于自身发展的渴望——互联网就是人类社会在网络空间的数字化投影。故“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既是互联网存在的根本意义,更应是它发展创新所坚持的价值导向与思维方式。无论是大部分互联网企业在企业文化中所倡导的“用户至上”理念,还是在网络营销中强调的“体验为王”、“口碑效应”等生存法则,都是源自于“以人为本”价值导向的思维方式。当下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点燃了公众思想表达和公共参与的热情,任何微小的声音都有可能在互联网上激荡并汇聚成强大的力量,网络空间的“去中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在此背景下,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思维应倡导给予个体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以足够重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4. 互联网思维是一种多元融合思维

所谓多元融合思维是指以互联网及其相关信息技术为媒介来实现多样化社会元素的相互融合。这种融合既包括精神世界不同价值观念的交流融合,也包含物质世界不同行业间的跨界融合:一方面,互联网像一座沸腾的熔炉,将世界范围内的思想价值汇聚一堂,开放性的网络空间为多元价值相互交流、碰撞和融合提供了可能,极大地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互联网像一把坚硬的锤子,击碎了不同行业之间的壁垒,以网络为链条的跨界融合已在经济社会建设的多个领域取得成功。当然,互联网思维所倡导的多元融合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无论是的价值融合还是行业融合都需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二、 互联网思维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的启示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新媒体作为新兴的信息传播媒介,拓宽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渠道,增强了主流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有助于推进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进程;另一方面,多元的价值观、多样的社会思潮、复杂的文化信息等都通过新媒体呈现在了公众面前,某种程度上弱化了社会公众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使核心价值观培育面临着更加困难和复杂的环境。作为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思维方式,互联网思维对于新媒体背景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 互联网思维强调对核心价值观培育内容的创新发展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性思维,创新迭代思维倡导创新主体对受众的反馈信息快速做出反应,依靠重复迭代积累创新优势。将这种思维给新媒体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的启示,就是要求我们密切关注网络舆情,并在此基础上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

创新发展核心价值观培育内容是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完善的客观要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它所具有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只有在持续推进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的过程中才能充分彰显说服力与吸引力。所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内容的创新发展,要通过与时俱进的理论阐释和不断丰富的内容载体来实现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从而收获良好的培育效果。

创新发展核心价值观培育内容是对网络新媒体时代价值传播规律的准确把握。新媒体背景下,传统的单向信息传播模式逐渐被大众传播模式取代,多元文化和社会思潮依托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充斥着复杂信息的网络舆论场给主流价值的引导能力带来了巨大挑战。特别在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后,主流媒体如果不能及时发布权威声音,任由虚假信息和负面情绪蔓延,将会引发严重的次生网络舆情灾害,极大程度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因此,推进核心价值观培育内容的创新与发展,还需要有关部门密切关注网络舆论走向,善于从人们群众的反馈声音中把握社会诉求的脉搏,积极引导公共价值走向。

2. 互联网思维强调对核心价值观培育主体的规范管理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社会性思维,社会共享思维倡导在良好的公共文明与完善的制度支撑下实现社会资源共享。将这种思维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即是强调对网络媒体环境下的价值培育主体规范管理,依法治理网络空间,营造良好网络环境。

强调规范管理核心价值观培育主体是由新型网络传播格局决定的。新媒体技术打破了传统媒体占据主导地位的传播格局,取而代之的是“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网络化、社会化新型传播格局。在此格局中,个体不再只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对象客体,还可能在整个价值观动态培育过程中肩负着传播者和示范者的职责,成为培育主体。任何个体传播的价值信息都有可能通过网络传播影响到数以万计的受众,因而加强对这些潜在的价值观培育主体的规范管理,有助于充分发挥个体在价值传播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规范管理核心价值观培育主体是清朗网络空间,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当前一些网络“大V”和公众账号为了谋求经济利益全然不顾社会影响,肆无忌惮地散播负面价值思想和网络谣言,严重污染了网络环境,特别是对网络使用频率高,且价值观尚未定型的青少年学生影响尤为严重。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进程,必须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规范网络个体传播行为。习近平主席强调“要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加强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管理,确保互联网客观可控,使我们的网络空间清朗起来”[5]。

3. 互联网思维强调对核心价值观培育客体的分层细化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导向性思维,人本导向思维强调重视个体的多样化发展需求,实现对不同目标人群的个性化服务。运用这种思维来审视新媒体背景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就是强调依托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深度挖掘公众不同的心理需求和关注焦点,避免僵化的思想宣传灌输模式,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倡导分层细化核心价值观培育客体是马克思主义人的需求理论的本质要求。马克思认为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6]。只有牢牢把握人的需求理论,才能够说服人民群众自觉自愿地掌握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具有凝聚价值共识、规范价值目标和引导价值追求的强大功能,必须在充分体现人民大众现实需求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因此,关注不同社会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提升思想文化宣传的针对性,是推进新媒体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重要实践。

倡导分层细化核心价值观培育客体是网络新媒体时代主流价值培育的发展方向。目前,人们对信息的自主权和选择权显著增强,如果仍然以系统化、单一化的思想灌输作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方式,不利于人们对于主流价值的接受和认同。依据社会公众在利益需求、兴趣偏好等方面的差异展开有针对性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和培育,能够让人们在追求自身发展需要中潜移默化地认同这些价值观点。

4. 互联网思维强调对核心价值观传播媒介的有机融合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融合性思维,多元融合思维倡导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思想交流和产业融合。它对新媒体背景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启示,就是要求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战略部署,积极思想宣传的新媒体战场,强化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有机融合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媒介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媒体格局的深刻调整和舆论生态的重大变化,新兴媒体发展之快、覆盖之广超乎想象,对传统媒体带来很大冲击”[7],传统的主流媒体在思想宣传和价值引导中发挥的作用也被一定程度削弱。加强媒介融合既可以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准确性、深入性和权威性等优势,又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互动性强等优点,极大地提升主流价值的公信力、吸引力和影响力。

推动核心价值观传播媒介有机融合是我们党和国家掌握舆论领导权的需要。网络新媒体不仅引发了媒体发展格局的深刻调整,更带来了舆论生态的重大变化。加快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是新时期我们党强化思想宣传工作,牢牢把握舆论领导权的必然要求。党和政府掌管的主流媒体能否在网络舆论场中占据主导地位,是否具有足够的影响力、号召力和亲和力,直接关系到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问题。传统媒体只有加快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才能将自身的影响力和权威性延伸至互联网,高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切实强化意识形态建设。

三、 运用互联网思维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网络信息化环境下的思想宣传和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8]。当前社会各界都在积极探索新媒体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将互联网思维创新性、社会性、导向性和融合性等精神内涵融入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不失为一种有益尝试。

1. 推进培育内容创新,强化价值引领的时效性

新媒体背景下,多元价值通过移动互联网快速传播,不断影响着公众的价值判断和意识形态构成。密切关注网络舆情发展趋势,持续推进理论探索和内容载体创新,有助于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空间多元文化的时效性,牢固树立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第一,积极掌控网络舆情发展动向。各级思想宣传部门要积极开展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善于从舆情分析中总结社会价值发展趋势,并以此作为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与内容载体的重要依据。另外,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官方部门不仅要第一时间真实全面地呈现事件情况,更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视角对其进行分析解读,积极回应公众质疑,及时引导网络舆论走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成为一个有公信力、值得信赖的权威网络信息品牌”[9]。

第二,持续推进理论与内容载体创新。高等院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应肩负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重要任务,深入发掘24字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和时代性内涵,并巧妙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实践中。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中还要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技术丰富价值传播的内容载体,综合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和3D动漫等形式来增强内容产品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满足公众的多元化需求。

2. 完善网络空间管理,提升网络传播的规范性

网络空间快速便捷的信息共享,解构了传统媒体模式下思想宣传和价值传播模式,任何自媒体或个人都有可能是潜在的价值传播主体。因此推进新媒体背景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必须要规范个体行为,完善网络空间管理。

第一,提升公众的网络媒介素养。所谓媒介素养就是“人们面对媒介所传播的各种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制造能力以及思辨能力”[10]。提升公众的网络媒介素养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面向网络参与个体的媒介素养教育以及信息生产和传播技能培训;另一方面也需要网络媒体发挥好筛选河过滤信息的“把关人”职责,为人们养成良好的媒介素养营造绿色健康的环境。

第二,完善互联网相关法律制度。完善制度保障,约束无序行为,迫切需要有关部门制定立法规划,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治理网络空间,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新媒体相关制度建设,首要任务就是及时制定立法规划,完善相关领域法律法规,明确互联网各个参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新媒体治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基础上,新媒体监管部门和执法部门要严格依法约束网络行为,确保个体自由与网络社会秩序协调发展。

3. 准确把握媒介受众差异,突出价值培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由于人们在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新媒体摒弃了传统媒体单一化的信息传播模式,转而采用将受众分层细化的精准信息投放模式,既提升了受众体验,又增强传播效果。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客体的分层细化,要准确把握媒介受众的需求差异,突出价值培育针对性。

第一,细化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客体。要依据特定标准(如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等)将社会公众划分为若干群体,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群体心理需求和性格特质提出不同价值培育策,有针对性地选择培育内容和方式。例如,对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应侧重基本概念的理解,因此需要多融入现实生活的案例;对于高级知识分子来说,则要注重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拓展和思想升华,所以应更加侧重于介绍理论前沿问题研究。

第二,善于利用网络新媒体资源。一方面,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网络技术,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资源的“量身定制”和精准投放,使公众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逐渐领会并认同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搭建群众便于参与的平台,开辟群众乐于参与的渠道”[11],经常性地发布和设置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公共议程,让人们在交流讨论中更加深刻地体会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

4. 落实媒介融合战略,注重培育方式的多样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只有坚持多样化的培育方式,才能满足不同人群的价值需求。推进核心价值观的多样方式共建,应把握好媒介融合契机,充分发挥传播媒介在主流价值培育中的载体作用。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要坚持技术发展与内容建设并重,以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高品质的传播内容为思想宣传和意识形态建设保驾护航。

第一,落实技术融合以丰富价值培育载体。传统主流媒体应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搭建主流价值传播的新媒体平台,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微信、微博、BBS论坛等新媒体应用,充分发挥及时性、互动性优势。如“人民日报”的微信公众号,“央视新闻”的官方微博等,都在回应舆论关切,引导公众价值走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要落实技术融合要需要相关人才建设,重点培育一批既精于思想价值宣传,又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第二,推进内容融合以增强价值传播效果。依靠媒介融合实现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多样方式共建,既要强调互联网技术的引领,更要明确内容的决定性作用,在发展中始终坚持“内容为王”。在媒体融合的内容生产方面,要善于通过把握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来引发公众关注,在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中帮助人们理解、认同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外,在内容呈现上,要善于运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核心价值观,增强内容本身的趣味性和多样性,避免枯燥的理论说教和灌输。

[1]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701/t20170122-66437.htm,2017-01-22.

[2] 梁 峰.互联网思维[J].新闻前哨,2015(3):88.

[3] 黄相怀,张兰廷.互联网思维重构中国政治文化[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57-59.

[4] 孙 黎.迭代创新: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捷径[J].清华管理评论,2014(6):30-37.

[5] 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1).

[6]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7] 刘奇葆.加快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J].党建,2015(5):9-12.

[8] 习近平.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强调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 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N].人民日报,2014-02-28(1).

[9] 韩 杰,赵 浚.“互联网+”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着力点[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11.

[10] 蔡帼芬,徐琴媛,刘笑盈.全球化视野中的国际传播[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3:374.

[11]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光明日报,2013-12-14(1).

InternetThinkingandCultivationofCoreSocialistValues

Sun Lanying1, Chen Jianan2

(1.School of Marxism,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350, China;2.College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Tianjin University, Tiajin 300072, China)

As a new way of thinking in the internet era, the core connotation of the internet thinking can be summarized as the iterative innovation thinking, the social sharing thinking, the human-orientated thinking and the multi-integration thinking. Based on that, there are four inspirations to the cultivation of core socialist values—making innovation on the content of the core value cultivation, standardizing management of the subject of core value cultivation, refining the object in different stratification and integrating the spreading medium of core value. To advance the cultivation of core socialist values und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media,we must pay more attention to improving efficiency of the value guidance, promoting normative network transmission, highlighting targeted cultivation and diversifying cultivation methods.

internet thinking; core socialist values; cultivation

G659.21

A

1008-4339(2018)01-036-05

2017-09-16.

教育部2017年社科基金资助项目(17JDSZK039).

孙兰英(1957— ),女,博士,教授.

孙兰英, sunly222@sina.com.

猜你喜欢
培育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