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拔除T管后胆汁性腹膜炎的临床分析研究

2018-01-23 19:59:09刘军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4期
关键词:横臂腹膜炎腹壁

刘军玲

(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辽宁 辽阳 111000)

T管拔除后胆汁性腹膜炎是胆道外科的少见并发症,若处理不当可致严重后果[1-2]。本院于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了16例常规拔除T管后胆汁性腹膜炎患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6例,男6例,女10例,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63.5岁。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并胆总管结石8例,原发性肝胆管结石症二次胆道手术4例,重症急性胆管炎2例,胆囊原位癌并胆总管结石2例。16例均行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所用T管除2例为硅胶管外,均为橡胶管。经T管造影均显示肝内外胆管无结石负影,胆总管远端道畅。拔管时间为置管后16~30 d。16例中有6例伴低蛋白血症,2例胆囊癌患者正在接受化疗。拔T管后,患者随即出现腹部剧痛、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其中4例二次胆道手术患者表现为局限性腹膜炎,其余均为弥漫性腹膜炎表现。2例T管横臂上有一线结。

1.2 方法:16例患者均立即从原瘘道置入14~16号导尿管引流,其中4例二次胆道术后患者经引流2 h后自觉腹痛及腹膜刺激征缓解,其余12例腹膜炎无明显改善,行急诊手术。术中证实胆漏部位在T管瘘道与腹壁交接处8例,T管瘘道中段2例,2例T管横臂上有一线结节者发现总胆管前壁切口粘连处裂开。12例患者均重置T管,清理腹腔并置腹腔引流。术后再次作T管造影,于18~27 d拔管。

2 结 果

本组1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死亡。有12例获得随访,术后2~6年无胆道硬阻及狭窄情况。

3 讨 论

3.1 原因分析:T管引流是胆道外科常用的引流方式,T管作为一种异物置入体内后会引起增生性的组织反应,出现炎性细胞、血浆渗出及纤维组织包绕,同时大网膜、周围肠管亦包裹粘连,一般在2周时T管瘘道已完全隔离,此时拔除T管一般不会引起胆漏胆汁性腹膜炎。本组患者发生胆汁性腹膜炎的原因可归纳如下:①T管瘘道形成不够牢固。本组患者年龄偏大,其中6例伴低蛋白血症,2例正在接受化疗,此外有2例使用的对组织刺激性较小的硅胶T管,以上因素均延迟了T管瘘道的形成。②拔T管方法欠妥。本组有8例为低年资医师所拔,拔管力量掌握不佳,用力过猛。因瘘道无伸缩性,若拔管时过度牵扯腹壁极易造成壁层腹膜与纤维性瘘道撕脱中断。本组8例术中证实胆漏部位在T管瘘道与腹壁交接处。③T管横臂误缝于胆总管壁上。本组有2例将横臂缝于胆总管壁上,结果拔管时使胆总管切口撕开。④T管裁剪不当。本组2例T管横臂过长,纵横臂之间剪去的三角部分过少等导致拔管时张力过大[3-4]。

3.2 预防措施: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预防T管拔除后胆汁性腹膜炎:①延长拔管时间。本组患者多数年龄偏大,存在低蛋白血症,因此适当延长拔T管时间让瘘道充分整形成很有必要,笔者认为对瘘道形成可能不良者可延长至手术后45 d,甚或更长,同时应注意营养支持治疗。②妥善剪裁、放置T管。若放置T管仅为引流并非支撑胆管,则横臂可适当短一些;注意纵横臂之间要剪去足够的三角部分,以便减少拔管时张力;缝合胆总管切口时要注意不要将T管一并缝住;T管最好垂直自腹壁引出,既可减少纵臂在腹腔内的行程,又便于术后经瘘道行纤维胆道镜取石。③注意正确的拔管方法。拔T管时要让患者平卧,精神放松,消除恐惧心理。注意掌握好T管横臂出胆总管、T管在瘘道内滑行,T管出腹壁等三个阶段,动作要轻柔,切忌暴力,当拔至腹壁时,用手原位固定瘘口处腹壁并向后压,以免腹壁向前移动。④拔管前常规做T管造影。T管造影为了解胆总管远端通畅情况,可观察T管两旁形成的两道增强的“透光带”,若“透光带”形成可疑,或胆总管远端通畅不佳时,可暂缓拔管[5]。

3.3 治疗方法:拔除T管后出现胆汁性腹膜炎表现者,应立即由原瘘口置入导尿管,尽量使管端接近胆总管切口处,如能插入胆总管腔内则更好。若能顺利引出胆汁,腹膜炎表现不再加重,则可免于手术,本组2例经此法治疗获得成功。如以上处理2 h后腹膜炎症状加重,则应当机立断开腹引流,手术方式为吸尽腹腔胆汁,冲洗腹腔并置腹腔引流,同时重新置T管于胆总管内[6-8]。

[1]闻三秀,苏华,江山.常规拔除T管后胆汁性腹膜炎的临床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15,53(3):163-166.

[2]钱礼.腹部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90-396.

[3]杨晓军,高鹏,司若湟,等.常规选择性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5,23(9):1105-1109.

[4]孙静,李华丽,尚正平.胆汁性腹膜炎的临床治疗与进展性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6,50(2):91-93.

[5]陈训如.腹腔镜手术并发症与对策[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8:383-388.

[6]江大龙,苏克军,华山.胆汁性腹膜炎的临床治疗与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6,36(10):663-666.

[7]苏晓晓,宁阳阳,龙十龙.胆汁性腹膜炎的临床治疗与前瞻性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6,16(3):161-163.

[8]黄志强.微创外科—不断发展的技术与理念[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35(11):761-763.

猜你喜欢
横臂腹膜炎腹壁
双横臂悬架导向机构运动学分析及优化
鱼刺致不典型小肠腹壁瘘并脓肿形成1例
GEVO16柴油机气门锁夹逃逸原因分析
智富时代(2018年6期)2018-08-06 19:35:08
双横臂独立悬架轮距变化量的计算与分析
北京汽车(2016年6期)2016-10-13 17:07:38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中外医疗(2015年16期)2016-01-04 06:51:46
自发性肝内胆管破裂致胆汁性腹膜炎的急诊诊治
“第九届全国疝和腹壁外科学术大会”通知
再次剖宫产腹壁横纵切口150例分析
国外电力新产品
电力建设(2011年10期)2011-04-02 02: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