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 健
近年来,崇明围绕生态岛建设纲要,滚动实施生态岛建设、环保等三年行动计划,不断厚植生态优势,加大水、土、气、林等领域环境治理和建设力度,成效显著。崇明已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等,崇明生态岛建设得到了国内外充分肯定。2017年是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的启动之年,生态岛建设渐入佳境。
崇明全区上下统一思想、迎难而上,不断加大投入,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加强林业建设,大力建设生态林、生态廊道。实施东平国家森林公园扩建工程,推进崇明本岛及长兴岛郊野公园建设,推进花田、花宅、花溪等建设,努力打造全岛域AAAAA级景区,打造“海上花岛”。2017年,崇明建设生态林13220亩,建设生态廊道4897亩。全区林地面积4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5.09%,比2011年末增加了4.59个百分点。
2016年秋冬播之际,崇明开始实行“减麦增绿”政策,通过政策引导农户改种绿肥或深耕,政策力度大,落实情况好,当年二麦种植面积仅3.09万亩,同比减76.7%。到2017年秋冬播时,二麦不再统一供种,不计划种植,仅为农户自愿零散种植,实际种植仅0.93万亩,再减七成。二麦种植面积的减少,直接减少了秸秆产生量,减少了化肥农药使用量,有利于改良土壤,有利于生态岛建设。
一是大力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0%左右。构建了秸秆收集体系,完成了6800多亩稻田秸秆机械化收集,推进秸秆饲料化、能源化和肥料化等综合利用。二是绿色农产品认证得到有效推进。启动实施绿色农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制订出台了《崇明区绿色农业投入品(农药)管控办法》,成立了由63名农技骨干组成的绿色食品认证工作队伍,完成了144家18.7万亩规模经营主体的环境抽样检测,2017年全区种植业绿色食品认证率达60%以上。三是继续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工作,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全区共计推广有机肥4万吨,推广专用配方肥应用面积24.7万亩次。推进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94.7万亩次。四是大力清退污染严重的农业生产活动。如2017年西瓜种植面积仅0.48万亩,比2014年最高峰的3.48万亩减少了86.2%。五是农村养猪场整治退养。全年整治退养农村养猪场(户)211户。积极探索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模式。继续利用农村畜禽沼气工程载体,对纳入沼气工程范围内的农村生猪养殖场户的粪污进行收集消纳,督促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业主规范使用污染减排设施。
2017年,在继续做好秸秆禁止焚烧工作之外,崇明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与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治理持续推进,空气质量逐年向好。全区环境空气质量(AQI)优良率超过80%。
年度内,完成了扬尘污染控制区创建复验以及28家大中型餐饮企业油烟净化装置安装,有效减少了各种挥发性有机物对大气的污染。
一是今年完成了7家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启动新一轮38家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有5家企业节能改造项目基本完成,年节约标煤约768吨。二是持续深化燃油锅炉、燃气锅炉污染治理,完成2台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试点建设。三是持续推进213家汽修企业的专项整治。
至2017年底,崇明新能源公交车辆合计为293辆,其中纯电动公交车283辆,插电式混合动力公交车10辆,占公交车辆总数55%。长兴、横沙两岛已实现全岛域新能源公交车全覆盖。
今年,崇明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垃圾分类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展开,生活垃圾正在逐步形成从“废物”到“资源”的转变。计划到2018年崇明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初步建立起“户分户投、村收村拣、镇运镇处”工作体系,垃圾分类工作有序推进。
组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专项培训395批次,发放宣传告知书835731张,培训村(居)以上管理人员8324人次,培训垃圾收集员4738人次,培训村(居)民78.6万人次。通过宣传培训引导,让普通老百姓了解到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的区别,进而形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是进行垃圾分类工作的基本保障。2017年,全区共配置分类投放桶24万只,分类投放存储架12万只,240升转运桶5936只。新建和改建湿垃圾储存点193座,餐厨垃圾转运点10座。
2017年,崇明共新增湿垃圾专项收集车337辆。17座湿垃圾处理站投入运营,加上已经投入运营的横沙湿垃圾处理站,全区18个乡镇均配备了湿垃圾处理站。各乡镇配置了分类收运作业人员和车辆设备,把垃圾干湿分类运到垃圾箱房。可回收垃圾单独收集出售,有害垃圾按相关规定存放后定期由清运回收,湿垃圾则运至专门的处置点进行处理。在横沙乡丰乐村,于2015年率先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无害化处理,建成有全国第一座农村餐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站。一台近2米的柜式消灭型生化处理机,“吃下去”的是厨余有机垃圾,“产出”的是可直接返施于田的液态有机肥料。
近年来,崇明不断加大水环境的治理力度。围绕洁水、畅水、活水,落实水污染防治计划,全面推进截污纳管、河道综合整治等工作,不断提升水环境质量,全区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达到80%以上。
一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2017年,累计完成18个乡镇23.2万户农户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备。二是协调推进城镇污水厂提标改造、污泥无害化处置及污水收集管网完善工程。
建立完善了“区乡镇村”三级河长责任体系,向社会公布了4批共1144名河长名单,实现了本区“河长制”工作全覆盖。2017年消除河道黑臭,完成中小河道整治任务的18条段、20公里河道,完成中小河道轮疏10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