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引领农业绿色转型

2018-01-23 18:44杨群义
上海农村经济 2018年4期
关键词:有机生态农业

■ 杨群义

生态循环农业,是以生态学原理及其规律为指导,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按照循环模式进行生产的农业。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对促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促增收,具有重要的指向意义。

一、盐城市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几种模式

总结盐城市各地的实践探索,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主要有以下几种比较普遍而有效的产业模式。

(一)种养业内部有机组合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在种植业或养殖业内部,通过利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物种的特点,实行立体混套种养,构建有机循环生产系统,推进有机种植和生态健康养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步凤镇由台企康森集团投资建设的330亩有机水稻种植,提倡“与自然共存、与土地共存”的生态循环理念,在稻米种植上,不用化肥和农药,采用自然方式种植,运用微生物菌技术对土壤进行改良,使用专门的净化池水灌溉,施用与台湾中兴大学合作研发的农业废弃物快速发酵设备,将秸秆和畜禽粪便等快速转化的有机肥料生产。2017年,水稻田收获稻米近100吨。虽然亩产稻谷只有约800斤,但因稻米不仅蛋白质含量高、口感良好,且绿色无公害,收获之前便预售一空。亩平收益达5000元,是当地种植普通水稻的3倍,并且每年可转化近3000亩秸秆还田。阜宁县引用发酵床生态猪养殖,以“零排放、无污染”的巨大优势,引领着全县生猪养殖业实现转型升级,以“自繁、自养、自宰、自销”四自模式,降本增效,抢占高端市场,成为全国肉类百强县、生态猪养殖大县。建湖县正荣渔业生态有限公司,引进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技术,发展500亩生态养鱼项目,建成工业化养殖水槽52个、7800平方米,以及配套的污物和残饵收集系统,开展草鱼、加州鲈鱼、鮰鱼等品种养殖,外塘移栽水草、种植高秆水稻等水生植物,并套养河蟹、花白鲢、虾类等养殖品种,将传统池塘“开放式散养”改进为循环流水“圈养”,有效提高了产量,每立方米水体产量超过100公斤,是传统池塘养殖单产的3-4倍。实现质量安全管理,用药量减少80%以上,推进节能减排,收集70%的鱼类代谢物和残剩饲料,实现经济效益高,生态环境友好。

(二)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大力发展农牧、农渔结合互利模式,将农作物秸秆、牧草、玉米等作为畜禽饲料,畜禽粪便作为农作物有机肥,实现种植业和畜牧业废弃物相互利用。因地制宜发展稻鸭共作、稻田养鱼(虾、蟹)等农渔林结合模式。亭湖区盐东镇的江苏乾宝牧业有限公司,占地1060亩,首期投资4亿元,建设标准化羊舍150幢,年产精饲料3万吨,年出栏肉羊30万头,年产有机肥20万吨,建成“秸秆饲料—湖羊养殖—有机肥”循环农业综合园区。每年帮助周边农民消化5万余亩玉米及其它农作物废弃秸秆20余万吨;羊粪、尿生产有机肥20余万吨。阜宁县益林镇的江苏闽中有机食品有限公司,以“秸秆—食用菌栽培—基料还田”的循环利用模式,利用秸秆,生产蘑菇,基料有机肥还田,年生产食用菌基料6万余吨,消耗麦秸秆5万吨,沼渣沼液1万余吨,年产蘑菇5万吨,产值5亿元。建湖县福泉有机稻米专业合作社在1721亩三虹有机稻米基地上,实行稻鸭鱼蟹共养,每亩田养鸭10只左右。由于采用稻鸭共作生物防治手段改善有机稻田生态环境,有效控制病虫草害的发生发展,不仅有机稻田生产全程不使用任何农药,每亩节省成本100元以上;每亩稻田养鸭增加纯收入100元以上,两项合计节本增收200元左右,亩产有机稻900斤,亩效益达3000元。建湖县高作镇大成家庭农场夏思成,用30亩地养殖笼养蛋鸡1.6万只,树木散养草鸡1万只,利用鸡粪作肥料生产有机稻,实行稻田养虾500亩,走种养结合、稻虾共作、生态循环、绿色有机之路。亩产有机稻800斤,小龙虾150-200斤,亩纯效益超3000元,生产的“盐阜虾田稻”有机大米,卖出12元/斤。大丰区宝龙集团在三龙镇斗龙港村积极推广稻虾轮作模式,全村基地面积达到4000亩,年亩产商品龙虾300斤、水稻800斤,亩效达到5000元,形成了“龙头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让农户经营既轻松又赚钱。

(三)清洁能源与种养业复合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风、光、生物质等资源优势,发展风力发电、秸秆发电、光能发电、秸秆气化、沼气等新型清洁能源,用新能源产生的热能,发展温室种养业,形成新能源与农业种养业相结合的循环模式。东台市中粮肉食(江苏)有限公司在东台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建成年出栏100万头生猪的养殖场、年加工450万头的生猪屠宰线、装机容量达1.8MW的金东台沼气发电厂和年产沼气420万立方米的梁南沼气站。采用厌氧发酵工艺利用猪粪生产沼气,沼气一部分自用,大部分用于发电,产生的电量一部分自用于职工生产生活、猪舍供暖排风,大部分并网输出。沼液通过提水泵、输送管道和灌溉水渠为周边30000亩农田以及东台林场提供有机肥使用。沼渣为200多亩的鱼塘提供饲料,以及生产有机肥还田。该公司以大型沼气工程为纽带,实现了热电肥联产,形成良好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东台市的江苏昀汇新能源科技公司,2015年投资1.2亿元,实施“智慧渔光”项目一期工程,建成62栋高效渔业养殖光伏大棚,利用大棚光伏发电,形成的电热能加温养殖鳗鱼,同时实行并网发电,实现了高效设施渔业大棚与光伏发电相结合的立体循环发展新模式。射阳县通能电力公司,在海通镇流转1500亩土地,投资1.2亿元,发展30兆瓦光伏农业大棚项目,建设光伏阴棚、光伏阳棚,充分利用光伏产生的能量进行无土栽培有机蔬菜及其它各类蔬菜。

(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积极实施农业“接二连三”工程,以农产品生产为基础,大力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以冷链物流、农村电子商务和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创意农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构建“产+加+销+游”产业链,“公司+合作社+农户”组织链,形成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生态农业经济大循环。东台市的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江苏富安茧丝绸公司,建有千亩蚕桑生产示范区、百亩茧丝绸加工产业园和2000平方米茧丝绸文化馆。每年消化10万亩稻草产生的热能缫丝,16个现代化蚕茧收烘站拥有40台先进的热风循环自动烘茧机。公司共有48000多平方米现代化生产厂房、20条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自动缫丝生产线、4条进口捻线丝生产线、28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意大利大型剑杆织机、20台德国电子提花机。该公司年产优质高等级白厂丝700多吨,捻线丝100吨,高档真丝绸面料100万米。“FUAN”牌白厂丝年平均等级达5A70以上,其中6A级高等级生丝的比例占80%,是国内唯一常年批量生产6A级高等级生丝的生产出口企业,产品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该公司已发展成为集栽桑、制种、养蚕、蚕茧收购、烘制、缫丝、织绸、服装和文化旅游为一体,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生态循环农业典型。大丰区佳丰油脂公司,抓住“恒喜”牌商标获得国家驰名商标的机遇,投资2200万元,注册江苏恒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和江苏佳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发展电子商务,网上交易额突破1亿元,利用万亩油菜基地,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佳丰油菜花观赏节活动。公司在做优油菜种植“一产”,做强油脂加工“二产”的同时,着力发展电子商务和产业旅游“三产”,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二、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对策思路

生态循环农业,是以农副产品多级闭合循环利用的现代型农业,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的资源节约型农业,以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排放的环境友好型农业,以产业链延伸和产业升级为目标的高效型农业。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既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重大任务。应高度重视,积极采取多种措施,扎实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明确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总体要求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就是着力围绕实现资源利用高效、产品安全优质、农业废弃物充分利用、农业综合效益明显提高四大目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质量效益为核心,以“减量、清洁、循环”和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为主线,以推进多种形式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和技术集成应用为重点,以开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镇、村创建为抓手,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示范带动,实行点、线、面统筹布局,着力推进农业资源利用集约化、生产清洁化、产业生态化、废弃物资源化,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努力形成“项目内部小循环、产业链接中循环、片区经济大循环”的三级生态农业循环体系,加快构建“功能布局合理、资源利用节约、农耕文化传承、农村环境良好”的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统一。

(二)把握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绿色发展。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处理好农业发展与资源开发、生态保护的关系。打破传统农业发展路径依赖,着力推广使用有机肥和绿色植保,减少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实行智能化、清洁化、标准化生产,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大力发展绿色有机特色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二是坚持市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加快培育市场主体,按照市场需求,组织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形成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社会联动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机制。三是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地区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条件,选择合适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发展类型丰富、层次多样、结构各异的循环农业主体,以点带面,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健康发展。四是坚持效益优先。既要注重经济效益,又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做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协调统一。在追求农业经济规模效益的同时,不断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四是坚持创新驱动。按照思维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的要求,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广和集成应用农业“三新”技术,探索循环农业产业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新手段,导入高新科技,提升农产品品质、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的持续增收。

(三)推广多类型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结合实践中的发展经验,着力推广以下几种模式:

一是种养业内部有机组合模式。在种植业或养殖业内部,实行立体混套种养,发展有机种植和健康养殖模式。着力发展有机肥生产、绿色植保、净水灌溉式的生态有机种植业,生产有机大米、有机蔬菜等。着力发展生态畜禽、生态渔业等健康养殖业,推广多种组合的农作物间套种和轮种模式,发展林下经济,推广“林菜”“林菌”“林药”等立体套种模式。发展水产立体混养和套养。充分利用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大力推广食用菌循环生产。

二是种养结合模式。大力发展农牧结合互利模式,构建“青饲料-畜禽粪便-沼气工程-沼渣、沼液-粮(菜、果)”“畜禽粪便-有机肥-粮(菜、果)”产业链,推动循环农业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稻鸭共作、稻田养鱼(虾、蟹)、鱼菜共生、“水稻+绿肥+鹅(羊)”、林下养殖等农渔林结合模式。

三是清洁能源与种养业复合模式。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风、光、生物质等资源优势,发展新型清洁能源,用新能源产生的热能,发展温室种养业。着力发展风光渔循环产业、光伏大棚与鳗鱼等特种水产养殖,有机蔬菜种植结合模式、风能+海水净化+液培(气培)生产有机蔬菜等模式。

四是一、二、三产业融合模式。以农产品生产为基础,大力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以冷链物流、农村电子商务和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创意农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构建“产+加+销+游”产业链、“公司+合作社+农户”组织链,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

(四)推进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镇村、示范园区创建

把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落脚点放在镇村和农业园区,以镇村和园区为重点区域和责任主体,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深入开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镇村、园区创建,侧重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推进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创建。

一是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生态化。优化调整种养结构,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支持青贮玉米等饲草料种植,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型循环农业试点。开展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示范,推广稻鱼共生、鱼菜共生等新模式。借力“互联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是推进农业生产清洁化。推广节水农业技术,提高自然降水和灌溉用水利用率。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改进施肥方式,鼓励使用有机肥、生物肥料和种植绿肥。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和先进施药机械,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开展畜禽规模养殖场改造,推进畜禽清洁养殖。推广节油、节电等机械技术,降低农业装备耗能,因地制宜发展沼气工程,大力推广清洁能源。

三是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大力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因地制宜推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技术模式。鼓励规模畜禽养殖场建设沼气治理工程、发酵床养殖,积极发展生物有机肥生产加工、堆沤直接还田,促进畜禽粪便就地、就近利用,规模化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86%以上。加大秸秆深翻还田、引导秸秆能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1%以上,机械化还田比重达60%以上。加快地膜标准修订,鼓励使用加厚地膜,开展农田残膜回收区域性示范,逐步健全回收加工网络。继续推进农村沼气工程,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

四是推进耕地质量护养长效化。因地制宜开展生态型复合种植,采用间套轮作、保护性耕作、粮草轮作、增施有机肥等方式,促进种地养地结合。加快推进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调查,建立预警机制,推进污染耕地治理修复和种植结构调整试点示范。

(五)构建强有力的组织推进体系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将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攻重点,摆上重要位置,实行重点重抓。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农业综合部门、农业产业部门、环保、科技、财政、金融等部门密切协作配合,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强化规划引领,认真制定和组织实施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十三五”规划和年度推进计划,积极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集聚支持发展。强化典型示范,引导国有农业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示范家庭农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主体,率先开展多种形式的试点示范,积极探索和总结成功的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经验,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加快发展。强化考核督查,将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列入对县(市、区)的专项考核,并加大权重。建立专项督查考核机制,实行按月统计和公布发展进度、按季督查、半年观摩、年终考核。

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整合现代农业发展资金,实行以奖代补,扶持生态循环农业重点项目建设,支持经营主体做大做强,支持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镇村(园区)创建。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积极开展银农对接活动,推进金融产品向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延伸,切实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强化人才和科技支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各类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到农村创业,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重点项目。积极鼓励和支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

猜你喜欢
有机生态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生态养生”娱晚年
纯净天然有机 为您献上一杯道地药茶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