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盐土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2018-01-23 18:18应永庆林义成傅庆林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田面分蘖秧苗

应永庆,林义成,傅庆林*

(1.上虞区联合垦殖场,浙江 上虞 312366; 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环境资源与土壤肥料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

滨海盐土是指沿海地区盐渍淤泥在海潮作用下形成的全剖面含盐的土壤。该土壤盐分组成单一,以氯化物占绝对优势,pH值高,严重抑制农作物生长。针对浙江省滨海盐土区种植水稻,提出滨海盐土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包括滨海盐土改良与耕作技术、旱育壮秧技术、移栽技术、水肥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1-3]。通过试验和示范,该项技术具有省工节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缓和季节矛盾,改良滨海盐土和增加经济效益等优点,深受农民欢迎。为了使浙江滨海盐土地区农民种植水稻,掌握滨海盐土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制定了本操作技术规程。

1 盐土改良与耕作

1.1 盐土改良

利用泥浆泵吹填平整土地,泥浆从泵管口喷出后,粗土壤颗粒沉降快、输送距离短,细土壤颗粒沉降速度慢、输送距离远,形成管口附近粗土壤颗粒,远离管口为细土壤颗粒,当管口周围填土达到要求高程后,将管口移到在前面的作业中已有部分细土粒沉降在下面的点,继续填土,形成上层土壤颗粒粗、下层土壤颗粒细的土层。这样,不仅减缓土壤毛管水上升到达地表的速度,而且有利于表层土壤盐分随水向下淋洗,从而迅速降低耕层土壤盐分。实践表明,采用粗细土壤颗粒分层改良技术,0~20 cm耕作层土壤中0.01~0.05 mm粒级土壤颗粒含量下降10.1%,>0.05 mm粒级土壤颗粒含量提高64.2%,<0.01 mm粒级土壤颗粒含量下降34.4%[3]。

1.2 田间灌排渠系建设与耕作技术

1.2.1 田间灌排渠系建设

灌溉渠道与排水沟分系,干、支、斗、农、毛渠逐级配套,达到灌溉与排水畅通。每块田面积0.14~0.34 hm2,规范格田。

1.2.2 耕作技术

实行水田旋耕2~3 a后结合1次翻耕,旋耕深度为10~12 cm,翻耕深度为15~18 cm,田面高低差小于5 cm。插秧前5~8 d灌水泡田3~5 d,水深10 cm以上,然后排水洗盐。重盐碱地(>4 g·kg-1NaCl)可多泡2次水,以冲洗盐碱,泡后换上新水。

2 旱育壮秧

2.1 材料

2.1.1 水稻品种

选择适合本地种植,大面积推广,抗盐碱强的中晚熟多穗型水稻品种。

2.1.2 育秧基质

以作物秸秆、木屑、畜禽粪便、食用菌渣等多种农业废弃物为原料,经发酵处理,再按照一定比例与珍珠岩、泥土等混合后,接种生防菌和促长菌,添加缓释肥、调酸剂、微量元素、保水剂等物质,制成水稻育秧专用基质。适合水稻育秧的育苗基质相关理化指标,容重0.25~0.35 g·cm-3,持水量40%~60%,pH值4.5~5.5,养分(N+P2O5+K2O) 20 g·kg-1,有机质400 g·kg-1,电导率(淋洗液4∶1) 4 mS·cm-1。

2.2 播种

2.2.1 装盘

用恶霉灵1 000倍液浸泡秧盘灭菌10 min,取出秧盘。用水浸泡基质,堆放,使基质保持湿润。然后,将蓬松后的基质装入秧盘,刮平,厚度2.0~2.5 cm。

2.2.2 播种

用多菌灵140 g,兑水140 kg,浸泡水稻种子100 kg。灭菌24 h后捞出,清水冲洗干净。将浸种灭菌后的水稻种子均匀播于装有基质的秧盘中,每秧盘均匀播种湿种子180 g(干种120~150 g),保证每 1 cm2不少于3粒种子。

2.2.3 浇水

用小水浇透播有种子的秧盘,但水不流出盘底孔。不可用大水冲,以免冲走种子,淋失基质中的养分。

2.2.4 覆盖拌土基质

用1份基质和1份土拌混的拌土基质覆盖好种子,使拌土基质覆盖厚度0.5 cm。

2.3 种子盐水锻炼

将播有水稻种子的秧盘浸置于一定盐分(1.5 g·L-1NaCl)的田面水中催芽5 d,对水稻种子进行盐分锻炼,提高水稻的抗盐性。

2.4 苗期水分管理

催芽5 d后,排干田面水,然后过清水或浇清水1次,覆盖薄膜,出苗前密封保温。出苗至秧苗1叶1心期,发现苗床缺水,要一次性浇透水,使苗床保持湿润。1叶1心至2叶1心期,每隔2~4 d浇水1次,每次浇透,但不能进行漫灌。3叶期后,早晚各浇水1次,每次浇透。移栽前的5~7 d控制浇水。

2.5 通风炼苗

出苗至秧苗1叶1心期,适当通风炼苗,苗床内温度控制在25~27 ℃。秧苗1叶1心至2叶1心期,继续通风炼苗,苗床温度控制在23~25 ℃。秧苗2叶1心至3叶期,加强通风炼苗,苗床温度控制在25 ℃左右。秧苗3叶1心至4叶期,白天揭开薄膜,夜晚覆盖薄膜,苗床内温度控制在20~22 ℃炼苗。当气温稳定上升到12 ℃以上,又无低温和寒潮天气时揭开薄膜昼夜通风,让稻苗在常温下成苗。

2.6 防治立枯病和追肥

秧苗1叶1心期,每1 m2用酸性敌克松2.5 g,兑成800倍液,一次性喷洒苗床,然后,浇清水洗苗,并浇透苗床,防治秧苗立枯病。秧苗2叶1心至3叶期,每1 m2施尿素7~10 g,兑水100倍液,进行苗床喷洒,并浇水浇透苗床,促进秧苗生根。

3 移栽

在本田高、中、低土壤肥力条件下,水稻稀植移栽密度分别为33 cm×15~20 cm、33 cm×15 cm和30~33 cm×15 cm,对应水稻稀植移栽的基本苗数分别为75.0万~82.5万株·hm-2、82.5万~90.0万株·hm-2和90.0万~97.5万株·hm-2。

4 水肥管理

4.1 施肥与整地

施肥料,氮(N)、磷(P2O5)、钾(K2O)比例为1.0∶0.3~0.5∶0.4~1.0。氮肥(N 240~330 kg·hm-2)分为基肥、分蘖肥和穗粒肥施用,其比例为5∶4∶1。其中,分蘖肥又分为一、二次分蘖肥,其比例为6∶4,穗粒肥又分为促花肥、保花肥,其比例为7∶3。磷肥分为底肥50%、二次蘖肥50%施用。钾肥分为二次蘖肥67%、穗肥33%施用。有机肥(7 500~11 250 kg·hm-2)和复合微肥(30 kg·hm-2)作为基肥施下。施入基肥后,泡田、机械整地。

4.2 优化灌溉

水稻插秧至分蘖初期,灌水保持水层3~5 cm,耕层土壤盐分超过1.5 g·kg-1、田面水pH值超过7.5时,及时换水冲洗;分蘖初期至盛期,灌水保持水层5 cm,如田面水pH值超过8.0时换水冲洗;水稻分蘖末期,耕层土壤盐分低于2.0 g·kg-1、田面水pH值小于8.5时,进行排水,保持湿润土壤5~7 d,如湿润土壤期间土壤盐分2.0~5.0 g·kg-1、田沟水pH值8.5~9.5时,进行复水1~2 d,保持土壤湿润;拔节孕穗期,灌水深5 cm,如田面水pH值超过8.0时,及时换水冲洗;抽穗开花期,灌水深3 cm,如田面水pH值超过8.0时应换水冲洗;乳熟期,保持水深3 cm;黄熟期,田面间歇灌溉保持水层3 cm,延长落干时间至收获前7 d,继续保持压盐的效果。

5 病虫草害防治

5.1 病害

5.1.1 稻瘟病

选用抗病品种。分别在水稻孕穗期(破口前3~5 d)和抽穗期(抽穗50%),用75%三环唑(克瘟灵)可湿性粉剂600 g·hm-2,或40%稻瘟灵(富士1号)乳油1 500 mL·hm-2,兑水750 kg,喷雾1次。

5.1.2 纹枯病

在水稻发病初期,用5%己唑醇水剂(同喜)1 200 mL·hm-2,或用40%噻呋酰胺水分散粒剂(纹锋)180 g·hm-2,或用40%己唑醇水分散粒剂(迅丰)150 g·hm-2,喷雾,病情较重的田块间隔7~10 d再防治1~2次。

5.1.3 条纹叶枯病

选用抗病品种。在水稻3叶期,用5%锐劲特悬浮剂600~750 mL·hm-2,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600 g·hm-2,兑水450 kg喷雾。在水稻分蘖初期,用5%锐劲特悬浮剂450~600 mL·hm-2,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50 g·hm-2,兑水450 kg喷雾。在水稻分蘖中期,灰飞虱虫口密度较大田块,每隔5~7 d用5%锐劲特悬浮剂450~600 mL·hm-2,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50 g·hm-2,兑水450 kg喷雾。

5.2 虫害

5.2.1 潜叶蝇

移栽前用40%乐果乳油750 mL·hm-2,兑水750 kg,喷施。

5.2.2 稻水象甲

在大田,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用10%醚菊酯悬浮剂1 200~1 500 g·hm-2,或用20%丁硫克百威乳油750 mL·hm-2,或用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悬浮剂675 mL·hm-2,秧田期兑水450 kg,大田期兑水750 kg,均匀喷雾。

5.2.3 二化螟

在大田,用赤眼蜂防治,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分别在分蘖期、拔节期和孕穗期用20%甲维茚虫威悬浮剂150~225 g·hm-2,或用20%甲维氟酰胺240~300 mL·hm-2,或用1.8%阿维1 500 mL·hm-2+90%杀虫单900 g·hm-2,兑水750 kg,均匀喷雾。

5.2.4 稻飞虱

在水稻秧苗期和分蘖期,用25%优乐得可湿性粉剂300~375 g·hm-2,或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600~900 g·hm-2,兑水900~1 125 kg,喷雾。

5.3 杂草

在水稻插前2~3 d,用60%丁草胺1 500 mL·hm-2拌细土300~450 kg,均匀撒施,施药田间保持3~5 cm浅水层5~7 d防治稗草;返青后用吡嘧磺隆或苄嘧磺隆300 g·hm-2拌细土300~450 kg,均匀撒施,施药田间浅水层3~4 cm,保持5~7 d防除莎草科杂草及阔叶杂草。

6 收获

水稻进入完熟期,每穗谷粒颖壳95%以上变黄,或95%以上谷粒小穗轴及副护颖变黄,米粒趋于变硬,呈透明状,即可进行机械化收割。

猜你喜欢
田面分蘖秧苗
稻田田面水氮素浓度变化特征及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以长江中游单季稻田为例
DA-6对番茄秧苗生长的影响
增效剂对稻田田面水氮素转化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春耕稻田滞水减排控制面源污染效果研究
掺混控释肥侧深施对稻田田面水氮素浓度的影响
农民
分蘖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高梁去留分蘖比较试验初报
水稻旱育秧、温室两段育秧在分蘖与成穗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