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4年,375页)
杨宪杰
本书《新编中国海盗史》,是由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青年学人协同海盗史专家郑广南教授共同编著的一部学术成果。该书以郑广南教授早年大作《中国海盗史》(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为蓝本,通过再次深度挖掘国内外相关材料,进而力求从立体上和动态上比较全面地展现上至三代,下启明清几千年间中国海盗活动发生、发展和衰落的全过程。本书虽名为中国海盗史研究,但其内容涉及政治史、海洋史、海战史、海外交通史、国际关系史、海洋开发史、华侨史、造船史等诸多专门史,是有意了解中国海盗史的读者难以绕开的专著。
全书共分五章。绪论部分以“海盗”由来及其概念界定出发,通过对比东西方对海盗迥然不同的态度,呼吁中国学界关注和正视古代历史上的海盗问题,并重视其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编者又从中国海洋地理环境、古代社会现实条件等视角入手,论证了中国海盗活动产生的必然性。在此基础之上,编者将中国历史上的海盗活动分为三个时期,即早期的海盗活动、海盗活动发展时期、海盗活动从鼎盛走向衰落时期,此三时期大致分别对应中国历史上三代到秦汉、魏晋到隋唐五代、宋元到明清。为了充实本书内容和增强读者对海盗史研究现状的了解,编者几乎穷尽正史、文集、档案、地方志等有关海盗材料的运用,并从海盗人物、海盗活动、海盗性质等几个角度,分别介绍了国内外最新研究状况,可谓为本书的学术性、可读性做出了扎实的案头工作。
第一章从中国历史上海盗活动的兴起及早期活动谈起。中国辽阔的海域,为滨海原始居民提供了良好的栖息条件。随着夏商周王朝的建立,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已经扩展到滨海地区。春秋战国社会变革剧烈,海洋成为统治者与人民斗争的场所,被迫流亡于海上的自由民及奴隶,开始上演中国历史上海盗活动的前奏。秦在一统中国的进程中,与越人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战争。由于越人适应水上生活,南海水居族群“蜑民”应运而生。秦末天下大乱,齐田横因战败而海居郁州岛,田横居郁州开启了海盗据岛称王的先例,对后世海盗活动影响巨大。东汉末年到隋唐五代几百年间是中国海盗早期活动时期。东汉永初年间海贼张伯路开启了中国海盗第一武装剧,踵其足迹,汉末三国海贼活动频繁爆发。东晋末年海贼孙恩、卢循之乱,几乎颠覆司马氏政权,在中国海盗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海盗活动并不意味着只是烧杀抢掠,鉴真能够成功东渡日本,就离不开海盗的鼎力帮助。唐末王仙芝、黄巢发动农民大起义,以王郢为首的东南海盗积极响应,给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最后一击。
第二章主要讲述了宋元时期海盗活动的发展与特点。宋代立国优待士大夫,而农民却饱受掠夺。赋役的繁重,迫使沿海居民纷纷出海为盗。以郑广、郑庆、朱明等为首的浙、闽海盗和以黎盛等为首的广南海盗,与两宋政府进行了持久的海上战争。另一方面,面对民族危机,两宋之际的海盗又多次配合赵宋政权抵抗金、元入侵,这显示了海盗活动的两面性。宋代对外开放,海上贸易空前繁荣,巨额的经济利益,极大的刺激了海盗商业活动的兴盛。同时海盗与沿海居民的商业勾结,也必然会引发官民矛盾的不断升级。元朝平定南方,成为中国主人。为接手江南财富,忽必烈招降著名海盗朱清、张瑄兴办海上漕运。朱、张二人努力经营,成为元代海漕航运的开拓者和太仓港的营建者。但随着元中央政府政治矛盾的加剧,海盗出身的朱、张二族也不免以沉没宦海而草草收场。元末海内大乱,江浙海盗方国珍等与其他反元势力一道,为颠覆元朝的统治做出了努力。
第三章主要论述明代海盗活动亦商亦盗的特点。宋元海上贸易发达,然有明一代为了杜绝海盗活动而开始实行海禁政策。一时间广东海盗李夫人、钟福全、“海寇之雄”黄萧养、新会海盗黄三、福建海盗张禀彝等纷纷起义,激烈对抗明朝的海上压制政策。明代海禁导致中日商业交流阻断,进而促成了中国海盗与倭寇的合流。明代倭患实以中国人居多,“净海王”王直就是与倭人关系密切的著名中国海盗。然王直虽名为海盗,实则为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事迹应得到国人的正视。继王直之后,徐海、谢和、洪迪珍、严山老等继续与倭寇合作,联合抵制明王朝的镇压。明代后期闽、粤海盗大盛,李大用、许栋、张琏、吴平、林凤等海盗集团,继续率领船队,从事海外贸易活动。在明末众多海盗中,“海上大王”郑芝龙无疑名气最大。郑芝龙攻灭各股海盗,统一东南海洋,并积极从事海上贸易,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及社会的进步。
第四章主要介绍清代海盗活动的概况。随着朱明节节败退以及清军不断南侵,清代海盗活动以抗清斗争拉开序幕。清军南下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激起了江南人民的普遍反抗。江苏、浙江海盗陆大、周鹤芝,广东蜑户周玉、李荣等纷纷率领沿海居民与清廷展开激烈角逐。在反抗清朝统治的众多海盗活动中,以郑成功、郑经父子的抗清事迹最为典型。满清统一全国后,康熙皇帝弛海禁,东南海上相对平静,海盗活动走向低潮。乾嘉之际,吏治腐败,民不聊生,广东粤洋旗帮海盗集团迅速崛起。黑旗帮书生海盗首领郭学显,红旗帮女海盗首领郑一嫂石氏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团结滨海贫民、蜑户,又联合广东反清组织天地会,从海陆两方沉重打击清的统治。但随着清廷大力推行招抚策略以及海盗首领纷纷受降,嘉庆年间盛极一时的粤海洋旗帮海盗走向瓦解,它也标志着中国古典式海盗活动的终结。在广东海盗活跃的同时,以蔡牵、朱濆为首的福建海盗同样纵横东南海上。他们攻掠台湾、割岛称王,抢劫商船并从事海上贸易,但最终未能幸免于清廷的镇压。
第五章是对中国古代海盗活动的历史总结。中国海盗活动绵延数千年,他们的活动离不开陆地民众的配合和支持。与此同时,与从事海上贸易的商贾相互结合,使他们在反抗历代统治者的同时积极发展海商贸易。然而海盗的活动又不仅仅限制于此,面对早期殖民者葡萄牙、西班牙、英国等的不断入侵,海盗活动中又出现了施和攻击佛郎机、林凤讨伐西班牙、郑芝龙海战荷兰、郑一嫂痛击英国入侵者等脍炙人口的爱国事件。海盗活动刺激了沿海造船业的发展,促进了海岛的开发,同时又开辟和拓展了民间贸易港口及海上交通航线,进一步密切联系了中国同日本、南洋诸国的经济文化联系,极大的推进了国际、国内海洋资源的开发。由于中国海盗长期在海上进行武装活动,故而积累了丰富的海战经验。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国古代兵书缺乏海战战术和经验的遗憾,并为近代以来我国海防的筹建、巩固及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纵观全书,编者并没有片面强调海盗的恐怖性和破坏性,而是客观描述不同历史时期的海盗活动,既指出了海盗杀人越货、崇尚暴力的事实,也点明了他们在发展海内外交通贸易、开辟港口、建设沿海城镇、造船等方面的业绩和贡献。在此基础之上,编者深刻分析了中国历史上海盗活动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根源,进而指出“官府横征暴敛,迫民出海为盗”是其主因。有鉴于此,编者用大量篇幅叙述中国海盗武装活动,试图探讨海盗活动的性质和特点,揭示其活动的发展规律。对历史上中国海盗活动的重大事件及著名男女海盗纵横海上的事迹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评价,无疑能够向读者普及中国海盗史研究的基本知识。除此之外,编者又浓墨重彩地论述了中国海盗的亦商活动,指出中国海盗亦商活动的兴起,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宋代商业活动的空前繁荣,也极大地推动了海外贸易事业的发展。由海商参与的海盗活动,则构成了宋代以后海盗活动的新内容和特点。编者还指出面对明清闭关锁国,抑制商业发展,阻碍社会进步的封闭政策,海盗积极同各国通商,以走私方式开放海外自由贸易,则具有重要历史进步意义。
如果说以上内容还主要着力于普及基本知识的话,编者对本书的学术性亦用力颇深。首先编者通过努力,能从浩如烟海的史籍中系统复原中国几千年来之海盗奇观,这本身就是一种学术贡献。其次编者能够做到与时俱进,积极关注学术热点和争议,对许多细节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如编者对黄巢从海上进军广南路线的考证,可谓是这一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又如编者对著名海盗明朝“净海王”王直、元末方国珍、明末郑芝龙等人物的研究和评价,发前人之所未发,为后学者进行深入探讨提供了便利。
必须指出,本书题为“新编”,以郑广南教授早年著作为底本,然仔细比较前后两书异同,实则相关章节内容的增删和扩充比较有限。因此,对这部看起来是集体编撰的著作之学术性的肯定,实际上仍是对郑广南教授早年著作的褒奖。最让人遗憾之处,在于尽管新编者有意补充近二十年来中外学者有关海盗问题的新进展,并于“绪论”部分做了说明,但具体章节能真正回应最新研究的内容寥寥无几,更多的是对原作底本的文字修饰和凝练,遑论新思路的延展和新史料的扩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