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小蓉
(西南大学音乐学院,重庆 400700)
在科学技术文明的时代,人们往往不再知道实践(practice)是什么,因为在谈论实践的时候,人们想到的会是科学的应用、技术化、专家统治。在音乐教育中,实践逐渐沦为对知识、技能的传授,笔者不禁产生了疑问:实践难道就只剩技术技巧?它的人文性何在?实践的本真含义应该包括些什么?重新认识实践的内涵,有助于我们重新思考工具理性支配下的人文精神,重新思考单一知识与技能的传授,重新思考音乐教育中人的教育的缺失。
“实践”一词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文学中,直到亚里士多德出现,“实践”才成为反映人类行为的一个更重要的且抽象的概念。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实践哲学的奠基人。在《形而上学》一书中亚里士多德首次把人类的学术知识分为三大类:理论(theoria)、实践(praxis)、制造(poiesis)。“理论是指静观和沉思,它产生的知识被称为理论知识。它是对永恒和普遍事物的知识,是在世界上抽象、概括、分析和证明的一般知识,如数学、物理、神学等。制造是产品的创造,包括艺术、技能和操作,这被称为知识,技术。它的目的是生产产品,生产过程是获取产品的手段;实践是指人类利用人的理性来处理事物,这被称为实践知识或实践智慧。这种知识是指人们对生存的认识。”[1]亚里士多德的实践(praxis)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不是科学技术的实际运用,不是技术知识的生产,不是纯理论的思辨,而是人的道德实践活动,是人在社会生活中自由选择的一系列行为。实践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实践是以自身为目的的活动;第二,实践的对象是‘人事’而非‘物事’。”[2]也就是说,实践活动的开展是为了自身的目的而存在的,作用的对象是主体人。综上,亚里士多德所理解的实践(praxis)是关乎人的伦理、关乎人的自由、关注人的发展以及实践的价值判断。亚里士多德的实践(praxis)让我们感受到一丝人文的、伦理道德的温度。
什么是音乐?什么是教育?什么是音乐教育?这是教师从事音乐事业不断思索的问题,也是要致力去寻找的目标。乐理、和声、器乐、声乐等形式都是从不同面认识什么是音乐,什么是音乐教育。可以把音乐作为历史文本、把音乐作为现象学文本以及把音乐作为美学文本等都是从不同的维度去认识音乐,不能说某一维度就是绝对正确路径,其余的维度都是次要的。人们看到的音乐是一个面向,而音乐是由多个面向或维度组成,它是一个整体,我们要完整地认识这一整体就先明确它的部分。现今大部分人是从理论与实践二分的维度去从认识音乐教育,利弊共存。今天主要谈论音乐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实践。在音乐教育中,实践(practice)有三种常见的解释:
第一,实践是一种结果。对于国家来说,实践就是制定出适合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课程标准,完成国家规定的音乐教学计划;对于音乐教育者来说,实践就是制定出课程目标、课程计划、实施课程评价;对于学生来说,实践就是唱出、奏出、创作出、表演出规定的曲目。音乐教育成功的标准在于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满足学生的现实需求,学生学会演唱、演奏的技巧等。这种实践是一种有形的社会产物、文化产物。
第二,实践是一种行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目标不是理清某一概念是什么或者关于什么,而是于它做什么,还包括如何、为何及何时使用的问题。在音乐教育中实践的行为表现为对技能的提升,专注于技巧的训练,例如如何完成一个技巧动作的训练,如何在舞台上完美演绎某一曲目等。评估学生的能力依据技能来评判,而技能的训练来自实践。实践的具体表现为在课堂上教师教,学生学唱等实践活动。
第三,实践是一种知识。如刚学琴的孩子会要求掌握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包括节奏、表情符号、节拍、速度、力度等,在专业院校中,始终不能摆脱“三大件”(和声、复调、曲式分析)的学习,这些都是学习音乐的必修科目。除此之外还包括中西方音乐史的学习、中西方曲目演奏、学生如何在舞台上完美表演的相关知识等。
音乐教育的对象是人,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人的教育呢?究其音乐教育困境的根源在于科学技术的理性、工业化社会的蓬勃发展、落后的灌输式教育模式以及历史文化的变迁等。总的来说,音乐教育中的实践囊括了结果、行最原始的音乐表现形式,它能够直接表达情感。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实现真正的情感表达,就得让音乐活起来,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有意识地感受音乐、创造音乐[3]。如此才能在真实感受中激发创作的灵感,利于创造性思维模式的培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选择新型的教学模式已经是教师们进行教学的必然选择,在高中音乐教学中也不例外。旧的教学模式不存在对与错的纠葛,而是不适应时代赋予教育的使命。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同其他教学科目一致,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永远充当着被动接受的角色。高中音乐教学不是为了使每个学生都会唱歌,而是要通过最简单的方法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及思维模式。因此,我们又会回到一个老问题,就是让学生对学习科目感兴趣。很显然,传统的音乐教学法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以至于不能实现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奥尔夫教学法将多种元素融合在一起,每一种因素的结合都会营造出一种火花,会引发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唱歌的学生他们会积极参与即兴表演;关注节奏的学生他们可以培养打击乐的爱好;嗓音条件不好的学生可以进行钢琴、小提琴等乐器的练习。
与学生自身特点和客观条件相适应的培养方式才是符合时代的音乐教学。
任何一种教学法的应用都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在我国实行新课改的背景下,奥尔夫教学法与高中音乐的教学目标有着高度的契合性。奥尔夫教学法为学生们打开了一个新的、多彩的音乐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