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曦佳
(四川音乐学院幼儿园,四川 成都 610021)
乐曲赏析不仅是课堂上师生最有效的互动活动之一,对于孩子来说积极参加和行动中、感受乐曲的熏陶的同时陶冶自身体的情操,让孩子自愿投入到集体活动中、又让孩子自然而然享受其中的乐趣,让他们能更好地接受音乐课题,这是其他教育方法和情感教育不可媲美的。在实践中感受音乐,在音乐中感受快乐,这是音乐的本质,也是最重要的。
上周课堂上我让同学们赏析作品《梁祝》,把孩子分为个人小组,小组内一人扮演蝴蝶,一人扮演花朵。重音蝴蝶在乐句停顿、奏乐时,流泻出音乐的美感,特别注重感情的投入,赏析结束后小组成员分享成果。很多家长告诉我,就让他们也听《梁祝》,还告诉他们很好听,这句“很好听”留在我心里,班内有个很调皮的男孩,自从在幼儿园欣赏《梁祝》后,回到家常让妈妈放小提琴协奏曲给他听,且常能安静听到最后,连他的母亲都感到惊奇。这就是音乐赋予的神奇力量。
在教学之前,我总要反复的练习乐曲,并从中体会其中的情感,找出适合这首歌曲的表演方法,然后教学中用充满感情的演奏引导幼儿感受歌曲感情,使幼儿建立对该乐曲初期的音乐感知。在一次教授乐曲的过程中,我教授了一首节奏感较强的乐曲,我带着身体律动自然的演奏了出来。在教授该乐曲时孩子们自然的模仿着我的身体动作。后来的学习及练习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开始加入了属于自己的肢体语言,这就是真正属于他们的音乐体验,属于他们自己对音乐,对该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好的律动、舞蹈音乐使人一听就有舞动的愿望,因而少了许多学动作中枯燥强迫的成分。在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时,我负责教授孩子们和家长跳《海草舞》,在教授动作时,我将简单的动作改编成了故事,大家一起进行了角色扮演,短短的5分钟时间里,家长和孩子们玩得非常开心,不仅学会了舞蹈动作,还学会了分辨乐句、间奏长短的技能,并从中体会到了音乐带来的乐趣。在经过久久的时间以后某天放学时,遇到了一位家长和小朋友,我们并不太熟悉,他们却直接开后叫了我海草老师。看来那一天的体验一定对他们来说特别的开心,记忆深刻。
不同的音乐曲风也会带给孩子们不同的音乐体验,以及不同的感受,这会使孩子们做出一些相应的肢体反映。在教授架子鼓时,我带着孩子们做一些简单的街舞基础律动,让他们在敲鼓时,自然地用身体打节拍,身体和乐器融合在一起。
教授乐曲《小兔子乖乖》时,将歌曲作为背景音乐播放,进行了角色扮演,我来表演大灰狼,请幼儿扮演兔妈妈,兔宝宝,我与孩子们共同游戏,边演边唱,这样,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就自己学会了乐曲的模唱以及对乐曲的基本节奏的把控,达到了润物无声的境界。在角色扮演中,幼儿更能体会该乐曲中所塑造的角色的心态,最终能更好地演奏出所弹奏的乐曲。
赏析曲目《小红帽》时,我会给学生讲故事,然后投入的演奏,此时让学生扮演小红帽,在扮演游戏的同时,一起投入到音乐里去,又一边愉快的哼唱着,随着曲调摇动脑袋,自然就学会了。情不自禁地扭动肢体,有情不自禁地哼唱着难道不是音乐学习的本质吗?
乐曲演奏的感染力,不仅仅是体态,更重要的是演奏者所弹奏出的声音,即是否掌握了用乐器表达感情的知识和技能。为此,除了要求孩子清晰地弹奏出每个音符之外,还要求他们用琴声把乐曲的内涵表现出来,具体就是对乐曲作一些艺术上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