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梅
(陕西咸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在我国民歌的百花园里,有一株熠熠生辉、夺人眼目、芬芳四溢的独特之花——陕北民歌,被国家评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对于它的开发项目实在太多,“陕北民歌大舞台”就是其中之一,这个项目集演唱、文化探源与传播和交流、传承于一体,将陕北民歌的各路人才、方方面面展现给大家。
一个歌者的演唱行腔与音色是体现歌曲灵魂的主要手段。陕北民歌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影响力,主要是因为歌者演唱过程中行腔与音色受陕北自然环境影响,淋漓尽致地体现了陕北民歌灵魂的原因。陕北民歌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歌词里,这些歌词就是从生活中的方言俚语里筛检并集结在一起,体现陕北人民特定历史时期的生活风貌和心理变化的,这些因素在歌者演唱地方民歌时,都会从歌者的演唱行腔与音色中毫无保留地体现出来,这也就难怪陕北民歌手的演唱具有浓郁风情的陕北“土特产”味道,当然像侗族大歌的演唱者、藏族民歌的演唱者、蒙古族呼麦的演唱者等等都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环境对他们行腔与音色影响的烙印。
“行腔”一词是声乐演唱技巧专业术语词。基本解释为行腔咬字。经查资料,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指戏曲演员根据剧情发展、曲谱线条和唱词(字的四声调值,句、字、音节的旋律运用声腔)特点,结合自己声带发声条件而进行的演唱腔体状态,;另一方面指“唱腔”。关于“唱腔”的解释多种多样,但总体都是“汉族戏曲音乐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指中国戏曲中,需要穿插曲调(如歌谣体、曲牌体)的演唱法的总称。”,是人声歌唱的部分,在京剧唱腔中,主要以板腔体的“西皮和二黄”为主。陕北民歌(主要指信天游)在演唱方面的行腔即“唱腔”,主要以“平腔”“高腔”为主,其中“平腔”主要以真嗓演唱为主,辅以真假嗓结合演唱,唱腔朴实、高亢、嘹亮,适合于曲调平缓,叙事性强的曲子,如《揽工调》《一对对鸳鸯水上漂》《天心顺》等等,“是最为主要的唱法。这种唱法决定了其音乐的流畅度和旋律线的大起大落,尤其是很多中长音的处理中均采用这种平腔唱法,是陕北民歌的代表性唱法。”;而“高腔”在演唱时,主要以假声为主、真声为辅,大多用于节奏自由、音律宽广、旋律起伏大且高亢奔放的曲子中,如《圪梁梁》《上一道道坡下一道道梁》《这么好的妹子见不上个面》《赶牲灵》《泪蛋蛋》等等,使用高腔演唱,能将陕北梁峁沟壑、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的自然地理风貌下陕北人所独有的情怀、心思展现出来。
“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由构成发音体的材料、体积、形状以及大小等等决定。李晓贰在其《民族声乐演唱艺术》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一般来说歌唱发出的声音,音高取决于声波振动频率的大小。歌唱声音的音量取决于声带振幅的幅度大小。音量强声带的振幅较宽,音量弱声带的振幅较窄。声带振幅的大小与气息冲击声带的大小也有关系。歌唱声音的音色取决于振动时泛音的数量、频率和强度。一般来说,泛音越多,声音的音色就越优美动听,越富有穿透力。”,可以领悟出:“人声音色”是一个复杂的概念综合体,要阐述清楚它所蕴含的意思及意义,就得将引起它的载体——声带及其构造,声带在气息冲击下振动频率的高低,声音的音量大小等等一系列因素一一阐述准确。在声乐演唱艺术中,“音色”是最富表现歌曲意蕴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每位声乐老师对学生进行发声训练时,都要想方设法调理出学生应有的最佳音色,这是基础,然后再根据歌曲体裁、风格以及所体现的音乐意境来要求学生唱出歌曲所需的音色来,这样才能准确表达歌曲的存在环境。
陕北民歌是陕北人民生活情景的写照,民歌手们演唱时,这种生活习惯在歌手的演唱行腔和音色形成中贯穿始终,陕北民歌文化源远流长,其传承与发展离不开民歌手的演唱,这些演唱从行腔到音色,无不体现陕北这块土地的神奇。陕北的地理环境沟壑纵横,雨水罕见,加之人烟稀少,人们的生活水平极其贫乏,在这种生活环境下,形成了陕北人高声大嗓、隔空喊话、直抒胸臆,爽朗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