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纳西古乐
——白沙细乐

2018-01-23 15:42谢佳辰
北方音乐 2018年19期
关键词:古乐三思纳西

谢佳辰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 昆明 650000)

一、纳西古乐背景概述

据考证,这种古乐起源于公元14世纪,是中国或世界最古老的音乐之一,纳西古乐由“洞经音乐”、“皇经音乐”(现已流失)“白沙细乐”组成。纳西古乐有3个特点,一是音乐古老,二是乐器古老,三是演奏的人老,大部分都是七八十岁的老年人。

二、白沙细乐

(一)白沙细乐的概述

《白沙细乐》是云南丽江纳西族的一种民族传统音乐,是纳西族先民在约七百多年前创制的《崩石细哩》汉译过来的。包括舞曲、歌曲、器乐曲牌三个部分,用于丧事或是重大的祭祖节的活动中进行奏乐,是一部风俗性的音乐套曲。关于“白沙细乐”的来历尚有争论,《丽江府志略》称是忽必烈赠给纳西族的:“夷人各种……相传为元人遗音。”而音乐民族学家宣科则认为:“白沙细乐”在《木氏宦谱》中没有记载所以不是,从“白沙细乐”的风格特征上看,的确也更相似于纳西族古典音乐。

(二)音乐分类

主要分为舞曲,歌曲和器乐曲。

舞曲包括《跺蹉》《抗蹉》《老麻蹉》。歌曲包括《阿丽丽构吉徘》《三思汲》《幕布》《抗磋—挽歌》。《三思汲》汉语意为“三思水”。三思水是源于丽江白沙的一处地名“三思开”,并贯通白沙、束河两乡的三条河流的总称,所以丽江人也将其称作“白沙三思水”。器乐曲牌包括《笃》《美米抚》《一封书》。《笃》是每次演奏白沙细乐时最先演奏的曲子,蕴意极为宽泛:其一“笃”有正直、善良之意。其二“笃”为丧葬仪式中的“标志杆”。白沙细乐现存的八乐章还有既定的演奏顺序,分别为《笃》《一封书》《三思汲》《美米抚》《阿丽丽构吉排》《母女哭》《跺磋》《抗磋》。

(三)音乐风格及曲式结构

白沙细乐的音乐忧伤哀怨,悱恻缠绵,曲调大多为羽调式,包括五声性的七声音阶、六声音阶,个别部分运用五声音阶,如《三思汲》。白沙细乐中也有节奏缓慢,风格柔婉,旋律清越流丽的曲调。《一封书》从音乐形态上看,它那轻柔婉丽的曲风与昆曲的南曲一脉相承;但曲调中频繁出现的re-do-la和la-sol-mi等旋律特征,又透露出北方草原音乐风格。曲式结构灵活多变,不拘一格。既可以将七个部分进行连续演奏成为一部完整的大型套曲;又可以将各部分单独运用,独立出现。在音乐上,各部分之间有一种内在的有机联系。

(四)演奏乐队形式

白沙细乐的乐队由纳西族乐器组合而成,乐器按照演奏方式可以分为三个乐器组:一为吹管乐器,有竖笛、横笛、波伯。二为弹拨乐器,主要有筝、琵琶、苏古笃等。三为拉弦乐器,只有二簧一种。乐队编制不固定,可从3人至10多人不等。最常见的是8人组和4人组。在演奏中,乐队必须位于灵台右侧、布幕之后。演奏者则按年龄的大小依次排列。笛为主要乐器,在乐队中起领奏作用。

三、结论

历史中的“白沙细乐”产生于1743年,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很深的文化意义,但是在丽江能够完整演奏的只有“第七代传人”——和茂根,这部古老的音乐面临失传的危险。

随着20世纪商业文化的扩张,使得很多传统音乐文化正逐步消失,“白沙细乐”并不是孤立的存在着,而是存在于民族整体文化之中。对民间艺术的真正重视应该是对民族文化传统整体上的重视。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一刻也不能停止对文化的依赖。重视民族文化的存在和意义,才能建造更美好的人类精神家园!

猜你喜欢
古乐三思纳西
最初一念是本真
李三思寻钥匙记
英国女子与两只猫结婚10年:称猫比男人好
安纳西
哲理漫画
安纳西
龟兹古乐
“三思”让数学课堂高效
非遗口述史系列之七: 觉囊梵音古乐
踏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