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君武爱国情思构建与实践的当代探析

2018-01-23 12:01李媛媛
广西地方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情思爱国爱国主义

李媛媛

(广西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马君武是我国近代杰出的革命家、教育家、翻译家和诗人,参与并见证了近代中国波澜壮阔的社会历史变革。其在积极投身民主革命与教育事业中所构建的爱国情思及社会实践,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贡献突出。在其1940年病逝后,周恩来挽词“一代宗师”,朱德、彭德怀挽词“教泽在人”和冯玉祥、李济深、柳亚子等名人的挽联、挽诗都对其作了高度的肯定和评价。新时代重新解读马君武的爱国情思与实践,既可以拓展爱国主义的历史内涵,继承爱国主义优秀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稳固的精神根基,又能够根据当代国情和社会发展状况,为培养新时代民众的爱国情思并指引爱国实践的途径,提供有益经验与借鉴。

一、马君武爱国情思构建与实践的历史内涵

近代内忧外患的国情,西方社会思潮的传入,日德的求学经历,为马君武爱国情思的构建及实践提供了基本条件。其在前期投身革命与后期从事教育的不同阶段,构建起丰富的爱国情思,并实现了理论指导实践与实践检验理论的相互结合,促成其爱国情思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统一。

(一)以作诗传达情感,以翻译启迪民智

作诗和翻译西方著作是马君武表达爱国情思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手段,其既通过情感共鸣起到了唤醒民众积极参与革命的效果,又通过传播西方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开启了民智。马君武作为“诗界革命”的积极倡行者,其诗在内容上“鼓吹新学思潮,标榜爱国主义”,在形式上不拘旧格,推陈出新,自成一体。虽然马君武的诗作贯穿民主革命和抗日战争阶段,但这些诗抒发他复兴中华的愿望,记录着他对祖国命运前途的系念,反映了他对民主革命的奔走呼号和对时局的忧思,表现了他对腐败黑暗的反动统治的憎恨、抨击和对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揭露、反对①苏先治.马君武的爱国主义诗篇[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2).。可以说,传达爱国情思,突出反帝反封建的精神构成其诗章的中心主线,也是其诗作的灵魂和活力所在。此外,马君武作为我国思想启蒙运动的先驱之一,热衷于翻译西方著作开启民智,以文笔的方式救亡图存。他曾说:“时论之一派,谓救国在拓植学术,鄙人亦赞和斯论者之一分子,故孜孜然以输入新学术为务。”又说:“予则以为亡命异域,所以报国者,在输进西欧文明。”①欧正仁.马君武传[M].政协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辑,1982:34.留学日德期间,马君武通过翻译西方诗歌和著作,积极宣传男女平等、人民主权论等西方民主共和思想与自由平等学说,并介绍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人类社会的发展蓝图以及流行于欧洲各国的社会主义学说,为推翻君主专制,启迪民智,树立自由、平等、博爱的社会风气积极地创造条件。

(二)批判传统旧道德,树立社会新风尚

封建旧道德严重禁锢国民的思想意识,在国家危难面前逐渐显示出滞后性。持续的民族危机促使先进的中国人试图从改造国民性、重塑国民精神面貌以及修养个人道德等方面来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和途径。马君武主张:“欲改革中国,则必自改革中国之道德始矣。”②莫世祥.马君武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128.他认为道德是民族胜利之本,是复兴民族的希望所在,每个国民都应当具有好的道德。他强烈批判道德不变论和道德复古论,提倡革除“恶德”,讴歌欧美新道德,并非常注重社会公德的建设,马君武曾说:“中国人把自己看得太重了,只知有己,不知有他人,更不知有团体,有国家,有民族,这是要不得的。”③李高南,黄牡丽.马君武教育文集[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74.他在《论公德》一文中通过区别公德和私德,比较了欧美公德与中国公德的差距,认为“欧美公德之发达也,其原本全在私德之发达”④莫世祥.马君武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152.。面对中国的道德现状,他发出“私德不完,则公德必无从而发生”的感慨。并以平民、官吏、商贾、富豪、行路者、小儿公德相对比,作为“欧美公德发达之明证”,从侧面说明中国旧有道德存在的弊端,提出引进欧美道德观念改造传统旧道德,树立社会新风尚的必要性。马君武提倡以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道德改造中国封建旧道德,改善“国民性”,是通过重塑国民精神,提高民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爱国意识,塑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以实现挽救民族和国家的决心,这构成其爱国情思的重要内容。

(三)吸收西方文明,倡行科技救国

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自然科学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导致近代处于被动挨打的地步。为促进中国的发展进步,爱国人士除引进西方民主自由思想外,也大力提倡学习其自然科学,马君武认为:“西方国家的富强,工业的发达,只是由于自然科学的进步,中国要富强,就不能不兴工艺之学,就不能不讲求科学。”⑤欧正仁.马君武传[M].政协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辑,1982:39.马君武在留德期间,接触到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经验,感受到科技进步对国家发展和社会文明的重大推动作用,认为“欧战后,武器日新月异,要负救国的责任,故不但要能勇,亦要具充分之科学之智”。因此,他通过大量翻译西方科学著作引进科学知识,主张依靠科技发展振兴中华,提倡以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变革中国落后的生产力,重视中国应用科学的发展,建设独立的工业体系。在后期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弊端,并目睹俄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后,马君武又提倡以俄为师,向俄国学习。他始终认为发展科学技术是救国富国的重要途径,后期不仅翻译西方科学著作,编写教材供大学使用,而且借鉴德国工科办学模式,结合国家现状和广西本地建设需求创办了广西大学。在担任校长之初,马君武首设理、工、农三个学院,将理工科建设作为基础,首先发展应用科学,并吸收洪堡“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办学原则,在保证教学工作有序开展的同时,加强实验室和图书馆建设,花费大量资金从国外购买先进机械设备,引进和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建立众多实验室和研究机构,不断提升大学的整体科研水平。同时,他通过“锄头运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素养,塑造学生吃苦耐劳和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思想意识尚未完全开化的近代社会,马君武深刻地思考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出路,力所能及地将毕生所学运用于社会实践,彰显出其深厚的民族大义和崇高的爱国之情。

(四)积极发展教育事业,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教育在马君武爱国情思的构建中占据非常重要和独特的地位,他认为教育是一国之魂,“欲培养一国人民之公德,舍教育外无第二法也。教育者,改铸社会之机器也”;“欲其国不可侵不可攻不可裂不可亡”,“则非施国民之教育,不可攻矣”①莫世祥.马君武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160.。教育不仅在改造国民性,培养国民新道德,树立社会新风尚方面意义重大,而且是培养科技人才,发展国家科学技术的关键。而学生群体则是马君武重点培育的对象,他认为学生承担着救亡图存的重要任务,是保家卫国的重要后备军。为此,马君武以教育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民主和爱国观念的灌输,提高其思想认识和政治认识,并在抗日战争爆发后认真地思考高等教育的目标和学生在国难当头的重要任务,指出“保卫中华,发达广西,是我们立校本意;为国牺牲,为民工作,是我们来学习的目的”,大声号召“西大学生一致团结起来,拿书本、拿锄头、拿枪炮去救国”②欧正仁.马君武传[M].政协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辑,1982:65.。马君武指出学生入校求学的目的在求真实本领,做实际的救国工作。在西大任上,他为学校撰写校歌校训,在演讲文集中以民族英雄和爱国事例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告诫学生面对战争要有勇气,要培养战斗的本领去抵御外敌,在抗战时养成好习惯、好人格,准备将来为国家服务。尤其在遭遇日本侵略的情况下,马君武对学校师生的爱国行为进行了明确的原则规定,要求保持正常的上课秩序,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参与扰乱社会秩序的相关活动,并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真本领,以承担爱国的责任与义务。他增加对学生军事训练和身体素质的严格要求,鼓励学生参与军训和外出实践,培养对故土山河、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为服务和建设桑梓,实现国家的独立富强而努力。

二、马君武爱国情思构建与实践的现代意义

马君武在近代风起云涌的社会浪潮中构建的爱国情思,以及他所进行的社会实践,是我国爱国主义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成为了解我国近代社会发展变革的丰富资源,而且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时代财富。

(一)正视传统以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现于意识形态领域的社会思潮,其以对自己国家的历史、民族文化采取轻蔑、否定的态度,特别是把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说得一无是处,从而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忧思和关注。其中解构中国近现代史的话语体系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之一,其反对“激进主义”,否定革命,颂扬保守主义的改良运动,对近代中国追求变革进步的革命运动都加以否定,宣称是“激进主义”祸害了中国,阻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③梁柱.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起、特点及其主要表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10).。同时,历史虚无主义者竭力美化侵略者,并将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政党、领袖和革命的群众运动边缘化,甚至加以丑化。其实质是以否定历史的形式消解当代中国政治体制和发展道路的现实依据,是对党的历史和功绩的否定。因此,反对历史虚无主义,首先要加强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正确认识,既在知识层面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有所了解,对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道路增强认知;又要在了解近代史的基础上,从观念层面真正认识并接受当代社会制度和道路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马君武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者,其以反对侵略、实现救亡图存为宗旨,在革命和教育领域所进行的爱国实践,昭示了爱国人士勇于反抗压迫、自觉承担家国责任的情怀和意识。其所构建的爱国情思及社会实践既是我国传统爱国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近代反抗侵略、以民主革命促进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重要环节。新时代重新挖掘和解读马君武的爱国情思与实践,既是了解中国近代纷繁复杂的社会历史变革,增强对当代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认同的良好途径,也是肯定优秀爱国人物以文笔或暴力手段反抗反动统治者的压迫,推动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以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现实需求。

(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内涵以增强民族凝聚力

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始终是引领中华各族儿女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中华民族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支撑,也是凝聚民族内在“精气神”的重要力量。历史上杰出爱国人士的伟大思想与实践,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爱国精神,在代代传承中融汇于民族精神的血液,并逐渐积淀为一种稳定而持久的精神气质,构成民族精神的内在之魂。马君武面对内忧外患的国情,以实现救国救民为宗旨和目标,以参与革命和从事教育为手段,将爱国情思与社会实践有机统一,体现出反抗帝国主义蹂躏、保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推翻封建专制主义以及资本主义压迫的时代主题,既成为我国爱国主义传统的重要环节,也构成近代救亡图存、抵御外侮与不畏强权的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经济全球化对爱国主义的经济基础、政治基础以及文化基础形成一定冲击,淡化着人们对自己国家的专一之爱和极其深厚的爱国情感①刘建军.论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爱国主义[J].教学与研究,2012(4).。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始终具有团结、鼓舞和凝聚中国人民的巨大作用,即使新时代的社会状况和时代任务相异于近代,但历史上优秀爱国人士为拯救国家和民族所付出的牺牲,逐渐融铸于爱国主义的思想传统,充实着民族精神的内涵。同时,这种无畏的爱国情思与实践以其独特的号召力和感染力,不断唤醒民众内心深处的家国意识,增强民族内在的凝聚力,并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着更加稳定有效的精神支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强大精神力量。

(三)重温国共合作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振兴,是中国几代人为之不懈奋斗的目标。孙中山先生曾在1921年对苏俄记者说:“中国人民对连续不断的纷争和内战早已厌倦,并深恶痛绝,他们坚决要求停止这些纷争,使中国成为一个统一完整的国家。因而,我们正在尽力完成赋予我们的这一艰巨的历史使命。”②苏碧群,何政等.回顾国共合作历史 促进祖国和平统一[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的两次合作,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两大创举,既实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首次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洗雪了百年来中国人民在强敌面前几乎是屡战屡败的屈辱历史,又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了民众在国家危难面前的团结意识,也印证了“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的历史规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国际形势多元发展,但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依然是所有炎黄子孙的神圣使命和崇高目标。国共两党有着共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又有着两次合作挽救民族危亡的经历,事实证明国共两党的合作是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路径。马君武作为国民党元老,其早期跟随孙中山参与革命,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和社会变革鞠躬尽瘁,后期醉心于教育,将毕生所学奉献于中国近代教育事业。无论在革命时期抑或教育领域,马君武构建的爱国情思及社会实践,都以其崇高的家国情怀和赤诚之心影响后世,成为中国早期优秀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的典型代表。马君武为中国革命和教育所作出的贡献不容置疑,新时代解读其爱国情思与实践,重温国共合作的历史,既是对以往爱国人士优秀思想与实践的肯定和传承,也启迪当代人以一颗更加宽容和开放之心,正确看待国共两党间的关系与合作历史,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寻找再次合作的契机,贡献彼此的力量。

三、马君武爱国情思构建与实践的时代启示

在风云激荡、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培育和构建民众的爱国情思,有效引领其爱国实践,依然是紧迫的时代需求。马君武在我国近代特殊历史阶段构建的爱国情思,及其进行的爱国实践,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时代价值,深刻地启迪着当代民众爱国情思的构建与发展。

(一)深刻把握时代任务是爱国情思构建与实践的前提条件

爱国情思是对祖国所怀有的深厚情感,其将国家前途和命运纳入自身思维体系,并在一定条件下外化为实践行为。不同时代的不同任务和要求,决定了处于不同阶段的个人需要表现出与之相应的思想与行为。近代中国受列强入侵,国家处于生死存亡边缘,个人的爱国情思与实践便体现出救亡图存与保家卫国的时代任务。马君武通过作诗、翻译西方著作、提倡改造旧道德和科技救国,以及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来挽救国家,其所构建的爱国情思及社会实践,显示出近代特殊的社会需求和时代任务,而且实践证明是有效的救国和爱国方式。纵观现代社会,国家的建立、国情的变化以及中国面临的复杂国际环境,展现出区别于近代社会的现实状况和时代任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们前面的路还很长,不会那样平坦,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①辛向阳.习近平爱国主义思想探析[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6(1).因此,爱国情思不仅仅是一种救国与卫国意识,而是更多地注入了时代意蕴和国家色彩,爱国实践也需相应地体现出时代特色。新时代的爱国包含爱党与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维护国家统一与各民族团结相统一,尊重历史与热爱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统一,以及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统一等内容。民众爱国情思的构建也不再单纯是对社会现状的直接反映,而是更加强调其爱国内涵的丰富性和深刻性,爱国实践与时代任务及社会需求的统一性和规范性。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节点上,我们需要以新的视角来解读马君武的爱国情思与实践,肯定其以时代任务作为思想和行动指南的崇高意识,引导当代民众培养和构建与时代任务相符合的爱国情思,进行满足社会需求的爱国实践,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

(二)培养理性爱国方式是爱国情思构建与实践的有效途径

理性爱国是一种更高级、深厚和执着的爱国情感,是指从对祖国直观的、朴素的爱逐渐提升为自觉的、理智的爱,更具坚定性、稳定性和全面性,是情感思维与理性思维的统一体,而以理性为核心②江芳俊.论理性爱国主义的提出与弘扬[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6).。理性爱国者以维护国家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平等客观的姿态审视和看待中国与其他民族、国家间的关系,以平和理性的手段和方式处理问题,最终达到促进国家发展的目的。内忧外患的近代国情,革命高涨的特殊时期,马君武并未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崇尚民族主义排外,而是理智地引进西方发达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改革中国落后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积极促进中国社会全方位的进步和改变,将自身的报国热情外化为理性的爱国行为,以对自我能力的认知来践行救国的宏伟目标。新时代人类已逐渐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正确看待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交流与联系,合理地吸收借鉴其优秀文明成果,摒弃其糟粕成分,这是时代要求,也是发展所需。然而近代中国受西方列强侵略的沉痛历史记忆,已成为中华民族难以抹去的伤疤,一旦某些国家蓄意挑衅,便会触发民众敏感的神经,激发国人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的自觉意识,甚至会产生不理智行为。但作为新时代的新公民,我们需要铭记历史,但更需要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古人有吸收外来优秀思想和成果为我所用,以发展壮大自身抵御外敌的传统,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当代社会,借鉴古人的这一思维智慧,积极加强与西方国家的交流和联系,同样是促进中国繁荣发展的有效之举。因此,新时代新阶段,我们仍然要以革命先辈马君武的理性爱国实践为榜样,培养民众正确的民族心态和理性的爱国方式,引导其正确的爱国行为。

(三)自觉承担爱国责任是爱国情思构建与实践的最终归宿

爱国情思是每个人所怀有的对祖国的朴素情感,而爱国责任则上升为一种对祖国应尽义务和勇于担当重任的思维意识,是对普遍情感的深化和升华,能够激发和引导个人思想与行为的正确发展。面对近代社会内忧外患的窘境,马君武将国家和民族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自觉地承担起挽救民族危亡的时代重任,通过投身革命与从事教育实践等方式立志救国救民,以强烈的爱国情思和爱国责任彰显出一位爱国者的崇高人格和优秀道德品质。虽然新时代的社会发展状况相异于近代,爱国情思和实践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内容,但马君武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的伟大爱国精神,躬身实践报国救国的责任意识,所传达出的正确爱国价值观,却具有感染人心和历久弥新的力量。尤其在担任校长期间,他对青年学生爱国情思的培育,为学生所树立的爱国形象,不仅激发着近代青年立志报国的雄心和热情,更为后世青年树立起优秀的爱国典范,鼓舞他们勇于承担爱国责任,奉献于祖国。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社会主义新时代,爱国已成为每个公民应自觉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个人的爱国情思及实践具有了更加丰富的社会内涵和时代意蕴。“爱国”已逐渐超越感性和单一层面,上升到更为理性的阶段,其不仅是一种政治原则,更成为一种道德规范,要求公民把爱国、报国、效国、兴国作为崇高美德,而把卖国、辱国、叛国、祸国作为非道德行为;在人生价值上,其强调集体主义价值观,倡导报效祖国,为社会、为国家献身的精神①李绍元,杨平.新时代的新爱国主义[J].云南社会科学,2010(1).。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个人价值层面的规定中,“爱国”排在首位,彰显出其在公民基本素质培育及道德规范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个人的思维和实践起着根本的方向指导。作为现代公民,应自觉承担相应的爱国责任,将爱国意识熔铸于日常的思想和行为实践中,并成为道德规范的重要指导准则,使个人的爱国情思与社会实践得到进一步升华,既是时代需求,也是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必然之举。

马君武在内忧外患的近代国情中所构建的爱国情思,及其在科学、教育等领域所进行的爱国实践,彰显出一位爱国者的崇高品行和责任意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其爱国情思及社会实践依然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和现代价值。深入挖掘和剖析其思想与行为,既是弘扬爱国主义优秀传统,促进社会发展及国家繁荣的现实需求,也能够为培育当代民众的爱国情思,指导其爱国实践提供极具价值的启迪和借鉴。无论在近代抑或当代,马君武将始终以其突出的贡献与崇高的品德,永远地为后人树立起爱国报国的优秀榜样。

猜你喜欢
情思爱国爱国主义
中秋寄情思
飘落的情思(局部)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爱国学·晒佳作
爱国学·晒佳作
拗九粥情思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