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7;2.重庆市中医院肿瘤科,重庆 400021
郑卫琴教授为重庆市中医院肿瘤科主任中医师、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郑老致力于肿瘤中医治疗研究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郑卫琴教授治疗胃癌的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周道。
近年来随着环境变化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胃癌在全世界恶性肿瘤发病中居第二位,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及病死率呈整体上升趋势[1]。西医认为胃癌的病因与环境有关,不良饮食习惯、胃部良性疾病及致癌物如N-亚硝基化合物、真菌污染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都是其致病因素[2]。中医虽无“胃癌”病名记载,但根据古籍的相关描述,胃癌可属于“胃脘痛、胃反、噎膈、癥瘕、积聚、伏梁”等范畴。中医认为脾胃同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诸病源候论·脾胃诸病候》云:“脾胃二气相为表里,胃受谷而脾磨之,二气平调,则谷化而能食。”《景岳全书·脾胃》云:“胃司受纳,脾司运化,一运一纳,化生精气。”脾胃水谷纳运相得,才能正常维持饮食物的消化及精微、津液的吸收转输。脾胃居中焦,脾气主升而胃气主降,相反而相成,脾气升则肾气、肝气升,胃气降则心气、肺气皆降,故脾胃为脏腑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之气升降相因,才能保证脏腑气机调畅。脾为阴脏,以阳气温煦推动用事,故喜燥而恶湿;胃为阳腑,以阴气凉润通降用事,故喜润而恶燥,《临证指南医案·卷二》云:“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脾易湿,得胃阳以制之,使脾不至于湿;胃易燥,得脾阴以制之,使胃不至于燥。故脾胃阴阳燥湿相济,是保证脾胃纳运、升降协调的必要条件。故郑卫琴教授认为脾胃功能受损、阴阳燥湿胶结、气机升降失调、水谷纳运失常是胃癌发生的病机关键,脾胃虚弱是胃癌发生的根本原因。
《黄帝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郑卫琴教授认为肿瘤的形成和生长过程是机体内正邪斗争消长的过程,往往是正气先虚,然后才有客邪留滞一系列病理过程发生,而肿瘤能否得到控制,取决于正气和邪气斗争的结果。补虚扶正能预防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因此,培本扶正是中医治疗肿瘤的根本大法[3]。针对胃癌的治疗,郑卫琴教授十分重视调补脾胃阴阳,因脾有脾阴脾阳,胃有胃阴胃阳,只有脾胃阴阳调和,才能燥湿相济,升降相因,纳运相得,从根本上治疗胃癌。脾胃虚弱证是临床上胃癌最常见证型,多用甘味药补脾胃,但临床中有偏于脾虚者,有偏于胃虚者,脾虚又有脾气虚、脾阳虚、脾阴虚之别,胃虚又有胃阳虚、胃阴虚之别,所以用药上有甘温、甘淡、甘凉之分,郑卫琴教授常用黄芪、人参、党参、太子参、白术、炙甘草、大枣等甘温药补脾气、温脾阳,茯苓、薏苡仁、山药、白扁豆、芡实、莲子等甘淡之品补脾阴,阳虚甚者加桂枝、干姜、附子等辛温之品助阳,胃阴虚者常用沙参、麦冬、石斛、玉竹、天花粉等甘凉药益胃生津,胃阳虚者常用吴茱萸、干姜、小茴香、高良姜等温胃散寒。另外,有湿滞者加砂仁、白蔻仁、霍香、佩兰等芳香之品化湿和胃,食滞者加神曲、山楂、麦芽、谷芽、鸡内金、莱菔子等消食和胃,气滞者加佛手、香附、枳壳、郁金、大腹皮、柴胡、木香等药物疏肝理气。针对体内癌肿,郑卫琴教授常用猫爪草、石见穿、白英、龙葵、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隔山撬、藤梨根、金荞麦、土鳖虫、壁虎、蜂房、九香虫等药物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黄芪和党参(或太子参):郑卫琴教授临床用药处方头两味多选用“黄芪、党参(或太子参)”,分析其用药特点,黄芪功补三焦,党参补脾肺气,两者配伍,黄芪配党参,黄芪补气兼能扶阳,走而不守;党参补气兼能养阴,其性守而不走。二药为伍,一动一静,阴阳兼顾,通补无泻,补气之力大增[4]。
蒲黄炭和血余炭:蒲黄炭、血余炭都有收敛止血的作用,郑卫琴教授治疗胃癌处方中都有血余炭、蒲黄炭两味药,主要有两层用意,一取《金匮要略》黄土汤方中“灶心土”之意,收敛止血;二乃“护膜法”,“护膜”一法源自章次公,旨在加强黏膜的屏障保护作用[5]。胃癌患者大多都源自胃黏膜巨大溃疡的恶变,胃癌术后患者常有吻合口炎、残胃炎等,所以郑卫琴教授在治疗胃癌时用蒲黄炭、血余炭保护胃黏膜。
台乌和佛手:郑卫琴教授治疗胃癌时常用台乌和佛手,台乌功效行气止痛、温肾散寒,佛手功效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二者均有行气止痛之功,台乌止痛力较强,佛手行气力较强,二者配伍,行气止痛之效大增。
张某,男,59岁。2016年5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隐痛不适,伴有食欲减退,打嗝,反酸,消瘦乏力,无恶心呕吐等不适,于重庆市中医院就诊行胃镜检查病理提示胃窦腺癌,并行胃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检查示:胃窦中分化腺癌,癌组织侵及浆膜下层,并有淋巴结转移,分期为:T3N2M0,IIIb期。术后应用XELOX方案化疗4周期。患者于2016年10月13日就诊于郑卫琴教授门诊,患者气短,乏力,食欲差,不思饮食,恶心,呃逆,睡眠一般,大便稀溏,一日一行,小便可,舌淡红少苔,脉沉细无力。证属脾胃虚弱,治以调补脾胃阴阳。处方:黄芪30 g,党参30 g,蒲黄炭15 g,血余炭15 g,台乌15 g,佛手15 g,鸡内金15 g,隔山撬30 g,芡实30 g,白英15 g,龙葵15 g,砂仁10 g,白寇仁10 g,广木香15 g,莱菔子15 g,莲子15 g。7剂,2日/剂,2次/d,水煎早晚服。
2016年10月28日二诊:患者食欲增加,精神好转,进食后腹部稍胀满,呃逆,肠鸣,矢气多,睡眠一般,大便不成形,一日一行,小便可,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辨治同前。处方:黄芪30 g,党参30 g,蒲黄炭15 g,血余炭15 g,台乌15 g,佛手15 g,厚朴15 g,莱菔子15 g,隔山撬30 g,砂仁10 g,白寇仁10 g,鸡内金15 g,炒白术15 g,淮山15 g,黄精15 g,茯苓15 g。10剂,服法同前。
2016年11月17日三诊:患者饮食可,无腹胀、恶心、呃逆不适,睡眠欠佳,易醒,大便粘,一日一行,小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沉。辨证治法同前。处方:黄芪30 g,党参30 g,蒲黄炭15 g,血余炭15 g,台乌15 g,佛手15 g,夜交藤30 g,酸枣仁30 g,砂仁10 g,炒白术15 g,淮山15 g,半枝莲30 g,藤梨根15 g,金荞麦15 g,香附15 g,柴胡15 g。15剂,服法同前。
患者之后每月复诊一次,以此方加减化裁,随访至今,未见肿瘤复发及其他脏器转移。目前患者精神可,无明显不适,纳可,寐安,大小便调。
按:患者胃癌术后正气亏虚,故见气短乏力,加之化疗药物损伤脾胃功能,故见食欲差,不思饮食,脾胃受损运化无力,气机升降失常,故见恶心、呃逆、腹胀、肠鸣、大便稀溏等症。黄芪配伍党参大补元气;蒲黄炭、血余炭止血生肌;台乌、佛手行气止痛;广木香、柴胡、香附、厚朴等疏肝理气;夜交藤、酸枣仁养心安神;砂仁、白寇仁化湿和胃;鸡内金、莱菔子消食和胃;芡实、莲子、炒白术、淮山、黄精、茯苓等健脾益气;白英、龙葵、隔山撬、半枝莲、藤梨根、金荞麦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郑卫琴教授认为脾胃功能受损、阴阳燥湿胶结、气机升降失调、水谷纳运失常是胃癌发生的病机关键,脾胃虚弱是胃癌发生的根本原因,治疗胃癌重视培本扶正,调补脾胃阴阳,注重脾虚、胃虚、脾阳虚、脾气虚、脾阴虚、胃阴虚、胃阳虚,以及湿滞、食滞、气滞等兼夹证在临床用药上的不同,临证治疗多获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