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少静 申光明 崔方媛
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工业化建设如火如荼,为了配合国家发展,黑龙江成立了大大小小的国营林场,组建了一套完整的林业系统,林业局、职工居民区、林业医院、林业学校以及其他的生活娱乐设施等不断建设,满足着林区职工的生活需要,在“单位办社会”的环境中,林区工人们将一片片原始森林砍到,源源不断地供应者国家的木材需求。1998年特大洪水,全国上下一片惨淡,人们开始意识到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十分严重,于是国家开始调整政策,下令林场限额生产,到2014年,全面禁伐森林,并实施生态保护。天保工程、二期天保工程将大量资金用于生态恢复建设。林业系统职工在国家“转岗不下岗”的指导下纷纷转业。在他们面临生产生活转型的过程中,许多人难以适应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这里的村子是上世纪70年代建立的,刚开始只有三户人家,于是叫做:三家村。后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林区采伐事业的不断繁荣,这里热闹了起来。而如今,在林业资源遭到粗放的开采用尽后,他们的生活也变得艰辛而不得不离开这里,昔日热闹的林场如今变得有些冷清,伴随着次生林的生长和恢复,林区生产颓势已成,难以阻挡。
随之而来不可避免的是原来林区职工们的下岗和转业,据调查,这里的绝大多数年轻人都离开家乡不远万里到全国各地打工挣钱,加入农民工的队伍。目前林区家属区仅有几十户人家居住,人们更倾向于居住在附近较为发达的高楞镇,仅在有农活的时候回到林区的房子里居住。就目前来说林区居住的多是退休的老职工,他们每个月能够领到2000元左右的退休金,在封山育林之后,政府给他们每家每户分了几十亩土地,用来做生活来源。但是对于退休老人来说,干农活儿终究会有干不动的那一天,仅仅靠着每个月2000元左右的退休金,勉强度日尚且不足,可是又如何应对疾病带来的医疗费用开支呢?农村的医疗保险我们是晓得的,可这个连村子都算不上的临场家属区又何来医保?何来社会保险呢?
现阶段林区社会保障完成了行业统筹管理,社会保障问题的压力主要是受保人员冗杂,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离退休人员增多林区富余职工人数众多,林区职位出现供不应求局面。另外,社会保障资金监管不到位,并且未全部纳入财政预算,也未实行财政部的统一管理,缺乏完善的保障体系,没有充分发挥林区积极性。
大多林场主要是通过苗圃经营,销售一些木材,同时开垦土地种植经济作物。最近林场尝试初建合作社,把土地合并起来经营,这样效率比较高,又能提供一些工作机会。林场资源丰富,山林产品很多,野菜坚果之类的品种繁多,但是缺少销售渠道,很多都走不出大山。这些产品基本上没有深加工的,首先是缺少资金建厂,购买机器也需要一定的资金,贷款途径很少,缺乏专业的技术培训人员。其次的问题就是当地人都想要走出去,人员不断流失,缺少劳动力。最后政策扶持比较少,支持力度也不够,林场发展任重道远。
封山以后,林区的采伐停下来了。那么林场靠什么生存下去呢?林场职工的工资说是政府开的,可这毕竟是缓兵之计,无法实现长久,唯一的长久之计就是林场上下探索出一条发展经济的新路子来,我们观察了解发现,这条新路子,已经现出苗头。比如,在这个林区,有林区工作人员,即20多个护林员,有放牛的,有养羊的,有养蜂的,有搞林下种植、养殖的,还有种地的(大面积的玉米和大豆),只不过他们的经营较分散,需要一个力量把这些分散的经营组织起来,才能更好的充分利用好林区的自然资源,让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1.缺少以国有林场资源为基础进行开发的针对性策略
自国务院颁布《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以来,方正县国有林场按照改革要求,由利用森林获取经济利益为主转为保护森林提供生态服务为主,开始封山育林,严禁砍伐,明确林场保护生态的责任,但是没有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使得林场改革模式千篇一律,林区发展没有凸显特色,缺乏竞争力。
2.林场监管体制不健全
在改革前,国有林场是政策性较强的资源经营性单位,存在政企不分的弊病。改革后林场虽然开始向企业化管理方向的转变,实行国家、省、市三级监管,监管机构积极性难以调动。林场的森林经营方案、生产计划与实际生产质量之间存在脱节,降低了经营水平,并且林场居民的生活质量没有实质性提高。其次,虽然制定了收益分配方式,但仍存在落实不到位的情况。
3.没有完善职工就业和社会保障体制
改革的目标是实现职工“内部消化,多渠道就业”,方正县林场目前在职职工116人,通过购买服务来实现林区的管理,其他富余职工没有完全得到妥善安置,转岗职工缺少再就业技能培训,职工社会保险难以保障基本生活。困难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申请条件较多,步骤繁杂,范围小,在“应保尽保”方面做的不到位。
1.林区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优化配置
林场内山林产品丰富,纯天然,本该有广阔的销售市场,但是由于没有形成以精深加工为重点、以国内和国际市场为导向的林产品加工集群的发展模式,产品都是作为原料销售,或者根本无法销售,利润空间狭小,导致产品资源的极大浪费。
2.忽略了品牌效应
作为东北地区的国有林场,地大物博,并且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产品都具有地域特色,品质优良,但如果没有良好的品牌宣传,也会导致产品难以扩大市场。现在的方林县国有临场虽然建设的有自己的产业结构,开发了旅游资源,但宣传工作做的并不到位,影响力也就很小。
1.社区建设规划不完善
现在的林场社区是林场改革后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殊社区,社区建设应该因地制宜,与林场发展实际相结合,但由于缺乏具体的经验,导致林场社区建设模式化严重,浪费了当地特色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没有科学有效的规划机制,就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造成社区建设缺少配套的服务设施和公共设施,忽略林区经济社会转型的实际需要,限制了社区的充分发展。
2.社区建设缺少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目前的林场社区建设主要依靠政府的配套资金,政策导向性资金投入几乎没有,加上当地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社区建设发展速度缓慢。资金投入不足会导致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设施建设的不完善,进而影响林区居民生活环境的质量。现在虽然政府号召“三社联动”,但缺少具体的政策引导和经济鼓励,社区建设未能获得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
3.林场居民缺少强烈的社区认同感、责任感
随着经济的发展,包括林场改革的实行,越来越多的居民都走出林场,外出寻找谋生渠道,或者定居在外,归属感渐渐消失。留下来的居民对社区建设以及社区公共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常常处于被动参与的状态,这也给社区建设的进程和效果造成了一些消极的影响。
4.社区建设相关政策不完善
一是对转岗职工的再就业缺乏鼓励与培训,原有林场职工在改革后失去工作岗位,如果不能及时再就业会导致劳动力的流失和浪费。二是林区的社会保障体制有待完善,原有的收入来源消失,基本生活需要难以保障,这就需要提高生活补贴,改善失业、医疗、教育、卫生等社会保障的执行力度和范围。三是需要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除了满足物质生活需要之外,更重要的就是满足居民的精神需要,不仅要丰富居民日常生活,同时也要通过文化生活提升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增强凝聚力。
1.调动社会组织的积极性
吸引社会组织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首先,可以政府出资购买服务组织,或者加大培育社会组织的力度,建立以社区为平台.公益性为宗旨的多元化社会组织体系,并且建立健全社会组织服务管理体制,引导各方面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林场居民生活改善工作。针对居家养老、扶贫攻坚等多元化需求,引导提供特色服务,形成“基础服务+特色服务”的配套供给模式。不仅为居民衣食住行提供帮助,而且也要丰富林场居民的精神生活,健全价值观和提升幸福感。根据调查,发现林场居民幸福感普遍较低,几乎没有精神需求,生活追求仅限于温饱,过于安于现状,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社会组织的广泛性,在为人们基本生活保障提供基础之外,丰富居民文娱生活。
2.充分发挥社区工作的重要性
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学习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大力推进社区工作者专业能力建设,推动社区工作者向专业社会工作者转化。社区可以建立一些放松室,沙盘室等一系列配套措施,帮助居民进行心理放松。
3.引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积极开发社会工作专业岗位,按需设岗、以岗定薪,落实社会工作师相应的薪酬待遇,更有利于吸引人才,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方法了解林场居民的生活困难以及其他方面的问题。针对居民的具体问题,制定工作计划帮助居民解决问题,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联系各方资源,尽量帮他们解决问题。
林场资源丰富,山林产品很多,野菜坚果之类的品种繁多,并且蜂蜜香甜又营养,但是缺少销售渠道,很多都走不出大山。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开发这些资源,邀请技术管理人员指导资源利用与开发。改变以往仅限于低价贩卖原材料的销售方式,应改善生产方式,对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加大技术投入,获得更高利润,一方面是资源充分利用,提高经济水平。另一方面,产业的发展是必须要大量劳动力,能够为下岗员工提供生活来源,可以使得居民不用远出工作,背井离乡,促进林场整体的发展。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开发林场景点旅游,修缮鸳鸯峰景区、响水河漂流景区、休养度假中心等旅游景点,招商引资进行项目规划包装。可以将林场露天场地进行外包,实现固有资产增值,增强林场经济效益。
1.完善交通设施
林场交通极其不便,这不仅限制了林场内部人员走出去,也限制了外部资源的流入。交通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过于闭塞会导致与外界交流受限,不利于经济发展。因此政府应加大投入,促进当地交通设施的完善,使得外部资源充分流入,也可以推动林场居民走出去,学习外界发展新信息,开阔眼界,共同促进林场发展。
2.完善娱乐设施
林场居民生活娱乐非常少,整个林场村落都没有发现娱乐设施。政府应建立娱乐设施,丰富林场居民的精神生活,感受个人价值,提高村民幸福感。只有当人们精神世界富足,人们才会团结起来,共同促进林场发展。
3.开办基础教育
林场的孩子由于林场没有小学,只能外出就学,而且还要家长陪读,造成了很大的家庭负担,更甚至有的孩子直接辍学。政府应加大林场的教育投入,引进教育人才,提高林场教育水平,为林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推动林场未来发展。
4.完善医疗卫生设施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林场居民面临着看病难问题,这需要迫切的解决办法,政府部门和卫生部门应加强合作,完善林场医疗保障措施,提高林场医疗卫生水平,解决民众实际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