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宋贤士
近年来,山东省平度市委、市政府立足实际,紧紧围绕农业现代化建设要求,以发展多种形式合作为抓手,不断改革创新,构建起了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各类农民合作社蓬勃发展,涵盖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主要方面。到2017年底,全市累计成立农民合作社3361家,共有成员6.7万户,成员出资9.5亿元,带动相同产业非成员农户9万多户。
在长期的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过程中,平度市总结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做法和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组织领导,引导合作社保持正确发展方向。一是市镇两级政府分别成立了农民合作社发展领导小组,分管领导任组长,农业、工商、财政、税务、金融、畜牧、农机等成员部门各司其职,不定期召开联席会,对合作社发展或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把握合作社发展的大方向。二是探索在合作社建立党组织,引领合作社发展。目前,全市在合作社已建立党组织431多家,其中合作社单独建立党组织190家,与村委、企业党支部联建党组织241家。合作社党组织定期对党员进行党性教育,党员用自身的示范作用带动合作社成员和周边农户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充分体现了党组织在合作社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2.加强政策体系建设,为合作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合作社要发展,政策支持是关键。早在合作社发展之初,平度市就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对合作社工商登记、财务管理、收益分配、换届选举等提出规范要求和指导性意见,初步形成了完备的政策指导体系。近年来,平度市又出台了《关于印发平度市农民专业合作联合社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和农民专业合作联合社示范章程的通知》《关于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嫌非法集资风险专项排查工作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对合作社在新形势下改革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指导作用。
3.强化优质服务,为合作社创建良好的经营环境。
合作社发展之初,社务管理和成员技能培训显得尤为重要。2008年,平度市建立了合作社辅导员制度,市镇两级形成体系。一是加强管理和技能知识的培训。采取市内培训与走出去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对市、镇两级的主要领导及合作社理事长进行了全面培训。2016年以来,与市农广校联合,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15期(次),培训合作社理事长和技术骨干5500多人(次)。二是创新营销方式。先后组织278家(次)合作社参加省内外大型农产品展销会;开展“农超对接”“农社对接”的合作社达140多家;在江北农业技术市场农业信息网开辟专栏,免费为合作社宣传产品、发布购销信息。三是指导合作社搞好“三品”认证、注册商标、申请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等工作。
4.强化示范带动,促进合作社规范运作。“一手抓发展,一手抓规范”是平度市合作社发展中一直坚持的指导思想。具体工作中,在面上统一培训指导的基础上,注意培养示范点,采取典型引路的方法,引导合作社重视自身建设,培育了一批规模大、运作规范、带动能力强的标杆合作社。2012年以来,平度市共培育了国家级示范社17家,省级示范社16家,青岛市级示范社55家,平度市级示范社200家。2017年,全市列入异常名录的合作社133家,比2014年减少414 家。
5.强化资金支持,推动合作社规模化发展。一是财政资金支持。2005年以来,先后争取各级专项扶持资金3300万元,扶持了130多家合作社,在推动合作社实现“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金融信贷支持。为解决贷款难问题,2013年争取潍坊银行将平度市列入总行农村金融试点先行区域,对平度106家合作社整体授信2亿元,当年发放贷款502户,投放贷款1.88亿元。为了保障信贷资金安全,平度市成立了注册资金3.2亿元的国有独资融资担保公司,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担保服务。三是探索合作社信用互助业务试点。2015年,平度市在全省率先选拔9家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开展信用互助业务试点,目前参加资金互助的成员达451户,互助金额2209万元,累计发放贷款208笔1488万元,为成员解决了短期资金需求问题。
1.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合作社的成立,打破了一家一户既要顾生产又要跑销售的家庭经营模式,在带领单家独户闯市场方面发挥了独特的桥梁作用。合作社将成员的农产品生产、供应、销售有机结合起来,统一供种、统一供肥药、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品牌、统一营销等,逐步形成了区域化、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生产格局。近年来,全市合作社认证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135个,建立产品质量检测室140个,有地理标志认证产品14个,统一注册商标267个,获全国驰名商标2个、山东省著名商标3个、青岛市著名商标2个。2017年,合作社统一组织购买农业生产投入品4.3亿元,统一组织销售农产品15.7亿元,产品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明显增强。
2.推动了农业转型升级。近年来,全市合作社围绕“三大试点”,高起点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和高端农业科技,为农业发展增加了新动能,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据统计,合作社建立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36处,每年引进新种苗、新技术50多项,包括物联网、工厂化生产、南果北种、水肥一体化技术、智能温室生产、作物全程机械化技术等一系列国内高精尖管理和实用技术,带动建立高水平的科技示范园、农创园、观光园、采摘园43处,为合作社带来了空前的高收益。
3.加快了农村土地流转。平度市围绕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改革与建设试点这一中心任务,先后出台了《关于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见》等文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推动了农村土地流转。到2017年底,全市农用地流转面积累计90.1万亩,占全市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36.4%,其中农民合作社流转土地47.1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52.3%。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土地流转,实现了农村资金、技术、劳动力、土地等多种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使农村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4.促进了农民增收。合作社的发展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渠道。因子女经商或进城打工的农户,家里的老人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可省去各生产环节的操劳,并且可以到合作社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获得工资收入;合作社成员,由于享受各项统一服务,生产成本降低,收入增加,并且还参加年终盈余返还和分红,收入明显高于非成员。2017年,各类农民合作社实现分红2.2亿元。
10多年来,平度市农民合作社不断创新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回头审视,仍存在着规模小、财务管理薄弱、利益联结不紧密、缺乏经营资金等诸多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继续加强合作社规范化管理。在市一级,对国家级、省级、青岛市级示范合作社及镇辅导员进行规范化管理培训。在镇一级,对合作社理事长和会计进行全面培训,并以示范社为典型进行现场教学,对经过培训仍达不到规范标准尤其是达不到财务管理标准的,自2017年开始连续两年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只挂牌不运作的,一律从政府优先扶持名录中剔除,达到要求后予以恢复,倒逼合作社实行规范化管理。
2.引导合作社组建联合社。一是搞好调研,了解联合社组建和运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二是利用培训、参观、会议等形式,组织有发展潜力的合作社相互沟通交流,指导他们组建联合社,扩大经营规模;三是切实加强对联合社运作机制、财务管理、分配机制的指导,保障其健康发展。
3.创新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社。继续推行农民合作社信用互助业务试点,对原有试点单位,在业务开展范围和融资数量上再做提升,鼓励符合条件的其他合作社承担新的试点,解决成员融资难问题;引导农民合作社“接二连三”,拉长产业链,实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发展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培育发展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业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