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月起
当年尧帝带领黎民百姓治水十分辛苦,积劳成疾,一连几天水米不打牙。彭祖凭借其养生之道,下厨做了一道野鸡汤(雉羹),尧帝饮后容光焕发,从此百病不生。彭祖是谁?彭祖,姓篯,名铿,是陆终氏之子。舜时受封于大彭,寿八百余岁,后人称“彭祖”,善于“导引、养生、烹饪”,是中国长寿始祖,相传曾在馆陶研究艾草养生治病。
古时候,浑浊的黄河在馆陶县境内奔流不息,今天民间俗称的“东沙河”“西沙河”就是那时的黄河河道。相传彭祖经常四处游历,晚年为实现观看“黄河八百年一澄清”奇景的宿愿,不远几千里回到曾经跟尧、舜一起工作和生活过的古陶丘,在今馆陶县铁佛堡村一带居住了下来。
夜里研究养生之道,白天观赏黄河奇景,游览黄帝、尧、舜、禹的遗迹,七百多岁的彭祖过得十分惬意逍遥。陶丘风光美,民风又纯朴,他感到这真是个好地方,竟然从此再也不舍得离开。
但有一件事总是让他愁眉不展。原来,彭祖是个长寿的奇人,可他先后娶的很多任妻子却一个个都是寿命一般的凡人,来到馆陶后,新娶没几年的年轻夫人产后落下了腹中冷痛的毛病。尽管彭祖是个养生大家,想了不少办法,可总是不见好。有一天,看着媳妇痛苦的表情,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于是,烦躁地走出家门。
走过一片绿绿的艾草地,又转过一方浅浅的池塘,歇息在一棵树荫亩广的老槐树下,遇见一对百余岁的白发翁婆,便像往常一样攀谈起来。
看彭祖脸色不好,还不时唉声叹气,白发老翁打趣他:“何事能难倒你这位神医?”因为早已彼此熟悉,所以唠起话来很是随便。
彭祖苦着脸实言相告。不想白发老婆热情地说:“妇女之事,有我你就放心吧!快请你如夫人来,咱们说说话,中午到我家吃饭。我自有办法。”
面对着挺实在的老两口不忍拒绝,也为了让媳妇走出家门散散心,彭祖不再客气,连忙返回家把夫人请了来。只见白发老婆口里念叨着:“贵客至,今天多吃点儿鸡蛋。”然后往陶罐里放了水,把刚刚从地里扯来的艾草叶清洗后扔在陶罐里,然后找出平日积攒舍不得吃的鸡蛋洗洗放进去煮。
过了好一会儿,主人喊开饭。饭很简单,每人一碗鸡蛋艾叶汤,然后是干粮咸菜。
众人围坐吃着,有说有笑,气氛很是融洽。突然彭祖夫人惊叫出声:“奇怪,我肚里如何疼痛减轻了,也觉着有点热乎劲儿了!”激动之下抖了抖手,不觉把碗里的汤水泼了出来。可巧这会儿邻居家幼童一蹦三跳走进门里,正好洒在了他长满红疙瘩的腿上。
幸亏汤水温度不高,可也把彭祖夫妇吓了一跳。一番手忙脚乱和软声安慰之后,彭祖竟然惊喜地得到了两个大发现:一是这汤竟有温经、止痛、散寒的功效!二是这汤竟能治疗小孩腿上的红疙瘩!那小孩腿上的红疙瘩不大一会儿竟然有痊愈的迹象,明显减轻了许多。
百岁老翁告诉他:“此地到处长满艾草,这艾草可是好东西,俗称‘医草’!河水加艾草,村里人都健康长寿。”他指指大门外走过的三个白发老翁:“仅百岁以上老人就有十几个。”
之后,彭祖夫人每天喝艾叶鸡蛋汤,彭祖又加上其它几味药材,病情很快痊愈。全村人都来道贺,欢声笑语不断。
彭祖更不舍得离开黄河边的陶丘了。他专心研究艾草。越研究得深,就越感到这种池塘边、村口、桥旁到处生长的艾草真是个宝物,就越理解这里的人为什么比别地方长寿。
后来,他总结发明了“用艾四法”。一用艾草治病。通过熬汤、洗脚、洗澡、熏蒸、艾灸等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治疗湿疹、面瘫、不孕症等。二用艾草配食。制作成“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艾蒿馍”“艾蒿肉丸”等,具有养生健体的功能。三用艾草杀菌。艾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之效。四用艾草辟邪。端午节时候,他教人们以菖蒲、艾条插于门楣、堂中以防蚊虫,用菖蒲、艾叶、蒜头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或制成花环、佩饰,用以辟邪驱鬼。
彭祖一直在这里专心研究艾草和其它中药草,乐此不疲,并培育药效好的优良艾草品种(今天“馆艾”已远近闻名),竟终生未离开馆陶,死后葬在馆陶。
彭祖之后,人们越来越重视艾草的养生之用,彭祖的艾草养生之道不断发扬光大。《孟子》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历代医学养生专家的著作对艾草养生治病也多有论述。到了元末明初,馆陶一带战乱频发,天灾不断,瘟疫流行,百姓生活苦不堪言。突然一天,有人看见永济河上空祥光照耀,一位神僧手托药葫芦踏波而来。这位神僧自称愿用彭祖之法,以艾草等中药材行医治病。他整天手托葫芦走街串巷,田间地头也常见他的身影,解除了许多人的病症,解救了不少人的性命,终于彻底消灭了流行的瘟疫。他还把不少偏方教给乡邻,至今馆陶一带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关于艾草治病、艾草驱邪的土方子。流传的民谚也很多:“艾草是个宝,辟邪去秽不能少。”“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菖蒲驱恶迎喜庆,艾叶辟邪保平安。”为纪念这位神僧,百姓们建一寺庙,并铸一尊大铁佛,世代烧香叩拜,祈求佑护祛灾。这寺庙后来俗称“铁佛寺”,村名也渐渐被人忘记,方圆百里只知道这里是灵验的“铁佛寺”,于是干脆改名“铁佛堡”。
彭祖死后葬在馆陶确有史籍依据。清光绪《馆陶县乡土志》载:“彭祖墓在城东三十里彭祖店村西南。”民国二十五年《馆陶县志》载有照片,并说:“彭祖墓,在县治(今北馆陶镇)东北三十里彭祖店村西南,高六七尺,占地二丈余。”北宋政和年间成书、欧阳忞编写的《舆地广记》:“彭祖自唐历夏殷,封于大彭,号彭川。周末浮游四方,入蜀有宅在象耳山下,一名彭龄,字幼朔,曾寓蜀、游楚、居涿,终于武阳郡彭祖店村,村即以此得名。”其中“武阳郡”,隋代改魏州置,那时辖境包括馆陶县彭祖店村。彭祖是历史名人,其墓葬有多种说法:江苏徐州(彭城)、浙江临安、河南鄢陵、陕西宜君县彭镇彭村、四川彭山区。但北宋典籍关于馆陶彭祖店村(今属山东省临清市)彭祖墓的记载,在现存各种文献中是最早、最明确、最具体的。
今天的河北馆陶北部有几个草厂村,分别叫杨草厂、王草厂、范草厂,村名来历颇具传奇色彩。
话说古时候,已七百多岁的彭祖居住陶丘,醉心研究艾草,收获不断,日子过得惬意。有一次熬了通宵,疲惫的他睁着布满血丝的双眼踱出家门,迎着太阳散步放松。突然身边跑过一群儿童,口里的歌谣吸引了他:
“神水神,神水神,
神水之侧神草神。”
“什么‘神’呀‘神’呀的?听不懂。”他笑着转头问向身边的邻居——一位白发白眉白须的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呵呵”一笑:“你能听清‘神’呀‘神’呀的就对了!”原来此地向北数十里有一处十分神秘的水池,四季不干涸,饮此水清冽甘甜,用此水浸泡身体可益寿延年,人们称为“神水”;水池四周长满艾草,比其它地方药性都强,人们称为“神草”。
“竟有此事?”彭祖大为好奇,即刻起了寻访之心。
春风拂煦,水波荡漾,杨柳依依,百花盛开,彭祖不觉沉醉于大自然美景之中。但他并没忘记此行目的,很快就把注意力转移到面前的“神水”“神草”了。
看这水,与其它地方好像也没什么不同。亲口尝一尝,也不觉有何异味。再看池子周边的艾草,同样好象与其它地方没什么区别。倒是中央“汩汩”涌出的水吸引了他的视线。不用解释,就是因为这一点,这池子才长年不断水。
“哎哟——”少年呼痛的声音从池边不远处传来,原来他走路不小心崴了脚脖子。
一群热心人赶忙向前,有的搀扶,有的慰问,更有一位中年大婶急急忙忙从家里找来陶盆,在池子里舀些水,放进一些艾草,让少年泡脚。
“千万别泡!”一位八十多岁的老爷子忽然大声制止,声如洪钟。中年大婶一脸惊愕:“我家男人昨天脚疼,就是用这池子里的水加艾草泡好的。”
老爷子也不解释,问:“谁家有大葱?快拿来三棵。”
“我家有。”一位小伙子边答应边小跑着回家取来。老爷子找东西把三棵葱的葱白捣碎,敷在少年疼痛处。少顷,又令人重新用陶盆舀水加艾草,给少年泡脚。
过了好一会儿,少年重新穿上鞋。大婶关切地询问,他轻松地回答说“不疼了”。
彭祖颇为不解:为什么泡脚前先要用捣碎的葱白敷?又禁不住责问:“艾草泡脚当然能够治病,虽然已经春天,可这池子里的水多凉呀,先别说有效无效,这孩子受得了吗?”
听了彭祖有些气愤的话,众人开始是一愣,接着便放声大笑,中年大婶笑弯了腰,老爷子连称“笑岔了气”,其它人也笑得前仰后合,直笑得彭祖一脸茫然。
“你是外地来的吧?”好大一会儿,老爷子才止住笑问道。他让彭祖自己到池边用手试试水温。彭祖一试便释然:“咦,冒出的水是温热的!怪不得可以用这水泡艾草、泡脚,而且这么有奇效!”
“彭祖——,彭祖——”人群中有人认出了彭祖。大家喜出望外,与这位远近闻名的神医攀谈起来,彭祖渐渐对“神水”“神草”有了更多认识。
突然一阵鼓乐传来,原来是有人嫁女。大家纷纷起身,每人带一把艾草和一把双蒂大葱涌向送亲队伍,并送上祝福:“咱们的艾草不一样,是神草。带上吧。祝愿姑娘嫁到夫家世世代代男孩女孩都聪明伶俐!”“祝愿神草给姑娘婆家带去好运,全家人永远没有七灾八难,小夫妻恩恩爱爱、美满幸福!”
彭祖被这个地方送亲以双蒂大葱和艾草为嫁妆的风俗吸引了,被乡亲们的和睦乡情感动了,便随着大伙也送上一把艾草,并说了些祝福语。送亲的人连连感谢热心的乡亲,特别是这位刚来的神医。
从此,彭祖融入乡亲生活,带着妻子儿女在池边居住下来。他认为,正因周边多年生艾草,池里温热的水已经具有了不少艾草的药性,再加上水里含有的其它不明物质,所以少年才能直接用池水泡艾草、泡脚,而且药效那么好,所以这一带长寿的人多,人们才对这“神水”“神草”顶礼膜拜。
随着研究的深入,他越来越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同时疑问也越来越多:池里为何总是长年涌出神秘的温热水?这地下泉眼通向何处?水质比别的地方究竟有何不一样?因为水质的原因,池边艾草也比别的地方更加药性强、药效好,这种情况在别的地方能不能复制?这种水养草、草养水、水草养人、人爱水草的生态模式在别的地方能不能推广?
彭祖决心在此长期居住,培育出更加优质的艾草,研究出更多更好治病养生的法子。甚至决定:今后培育出来的优质艾草就叫“神草”。一天,几位老乡围住他,央求他给这个村落起个好听的名子。他望着池边茂盛的艾草,随口说出三个字:“神草场。”乡亲十分欢喜。久而久之,简称“草场”。为纪念彭祖,后世的人们称这池子为“彭艾湖”。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过去了两千年。辽国萧太后与其儿子辽圣宗耶律隆绪率军大举南下攻宋,统帅萧挞凛带领前锋直扑宋都开封的门户澶渊(在今河南濮阳),太后萧绰(小字燕燕)和辽国小皇帝率大部队驻扎萧城。萧太后相中了这里的水和草,不但将士们吃这里的水,饮军马也用这里的水。彭艾湖里的水不够用,他们在此打了七十二眼井,还建了八十三座庙,这里俗称“饮马厂”“草料厂”。后来,人们渐渐习惯称这个村为“草厂”。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又是一个千年过去了,今天的草厂村已分为三个自然村。杨草厂村南的彭艾湖,中央仍然“汩汩”不断涌出温热的“神水”,周边仍然是“神草”萋萋的美景,这一带仍然多健康长寿的老人,儿童至今传唱着这样一首歌谣:“神水神,神草好,神水神草都是宝。自打神仙来此住,世代传颂彭艾湖。”(整理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