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的改革开放,让我们实现了从物质匮乏时代到物质丰裕时代的转变。“小富即安”的心态在农村非常普遍。很多农民对目前吃喝不愁的现状非常满意,甚至无法想象更加美好的生活是什么状态。
因此,放羊娃的故事(“放羊-建房-娶媳妇-生娃-放羊”)在乡村大地不断重演。
然而,放羊娃的羊群可能变大但却扩大不到资本积累再生产的工业化规模,放羊娃的房子可以建的更大却不可能有着更高的品味和艺术展现。放羊娃的自我人生满足是传统的设置,他的人生是没有发展的人生。
也许,今天的放羊娃进了城、衣着鲜亮了,然而,缺乏现代文明教育洗礼的他,思想仍是传统的、保守的,只不过是一个现代的肉体附着一个旧时代的灵魂。
我们可以把农村的道路修的更宽、更广,把路灯安装的更亮,把广场修的更大,为老年人提供物质保障,为外出务工青壮年提供更好的务工环境;但对于青少年儿童,我们却不能单单从物质上去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塑造青少年对未来人生的美好想象、激励他们为实现美好生活而努力的信念并提供给他们实现理想的阶梯,是我们最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