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视野下农村基层扶贫工作者能力提升研究★

2018-01-23 07:06段晓鸽
农业经济 2018年1期
关键词:农村基层贫困村工作者

◎段晓鸽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攻坚工作,农村要发展其根本动力在于广大人民群众,因此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推动扶贫攻坚工作稳步前进。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扶贫工作制高点,高瞻远瞩的提出了精准扶贫战略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不仅是指导我国精准扶贫思想引领,同时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精神源泉。

一、当前我国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将扶贫工作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并按照国家总体部署进行了有计划、有步骤的在全国范围内的扶贫开发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并将精准扶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的根本方略。从当前我国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现状看,2015年我国农村精准扶贫共实现1442万人脱贫,2016年我国农村精准扶贫共实现1240万人。2016年年底发布的《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6》中明确指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共实现农村7.1亿贫困人口脱贫,减幅达到 92.8%,农村贫困发生率控制在6%以内;从1981年到2012年我国脱贫人口占到全球总脱贫人口的71%,可以说,中国扶贫攻坚工作的有效开展,有效推动世界扶贫工作的开展。“十三五”期间是脱贫攻坚阶段关键时期,如何啃“硬骨头”、补足“短板”“决不让一个地区、一户村民掉队”成为当前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关键所在,而农村基层扶贫工作者则是关键的关键,只有扶贫工作者不断提升扶贫创新能力,才能够确保精准扶贫工作既定目标按时实现[1]。

二、我国农村基层扶贫工作者在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地位

精准扶贫作为解决农村地区贫困问题的关键所在,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并选派优秀领导干部下沉到农村与村干部一道成为基层扶贫工作者,充实我国扶贫工作一线,包括乡镇干部在内的基层工作者共同成为我国精准扶贫的主力军。因此,从我国农村基层扶贫工作者构成看,既包含乡镇一级直面群众的领导干部,又包含村集体的村干部,同时也包括各级组织部门选派到农村的第一书记等。特别是乡镇干部,从当前扶贫工作开展实际看,乡镇干部既是农村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领导者,同时也直接参与到农村基层扶贫之中,每一名乡镇干部至少有3户脱贫对接户。因此,从这一角度看,要将乡镇干部也纳入到农村基层扶贫工作者范畴内。可以说由于农村基层扶贫工作者身处农村扶贫攻坚最前沿,其重要地位和作用凸显。

一是农村基层扶贫工作者是精准扶贫政策的执行者和实施者。农村扶贫工作如何具体开展,在开展过程中遇到问题如何解决,在扶贫工作如何处理干群关系等等,只要涉及到具体问题处理都需要经过农村基层扶贫工作者,只有农村基层扶贫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本地区扶贫特点和问题,并针对现实情况做出具体的战略规划和工作安排,才能够有效推进精准扶贫工作顺利开展。可以说,农村基层扶贫工作者能力大小直接决定扶贫攻坚工作进展快慢。

二是农村基层扶贫工作者是精准扶贫直接受益者。无论是乡镇和各级党组织选派的第一书记,还是村集体的村干部,只要能够将精准扶贫工作落实到位,并带领村民实现脱贫致富,对所有参与农村基层扶贫工作者来讲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2]。乡镇干部和第一书记圆满完成组织交于的扶贫攻坚任务,势必在未来干部选拔任用上,组织会对这部分优秀干部予以优先考虑。同时,对于村干部而言,本身就是村集体一员,自己所在贫困村经济得到发展,环境得到改善,对未来生活充满向往,工作也会更有干劲,致富奔小康之路也会走的更加坦荡。

三是农村基层扶贫工作者是精准扶贫相关资源的直接组织者。农村基层扶贫工作者作为扶贫攻坚的领导者和责任者,有权利也有责任对涉及到的精准扶贫资源进行有效的调动和使用,特别是拥有相应的调配权和资源使用权,农村基层扶贫工作者能够在民主集中的原则基础之上,协调组织所有可利用资源投入到扶贫攻坚之中,提升扶贫攻坚效率。

三、农村基层扶贫工作者主要承担工作任务

农村基层扶贫工作者主要是按照扶贫工作开展相关要求,作为所负责贫困村扶贫工作直接领导者应该承担的主要工作任务和相应职责。按照《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相关要求,农村基层扶贫工作者主要承担特色产业发展、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村民饮水安全、农村危房改造、社会保障、生态维护、教育医疗、交通文化等方面[3]。农村基层扶贫工作者作为农村扶贫工作开展的主要负责人,必然要承担国家所赋予的各项工作职责。

一是合理组织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要想富先修路,这是对贫困村发展最直接的概括,因此要充分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很多贫困村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道路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因此,应该从贫困村道路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实际出发,积极向上争取建设资金,同时充分动员贫困村各方力量出工出力,首先解决道路出行问题。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农村饮水、文化设施、电力和通讯等多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层扶贫工作者要主动承担责任,多沟通、多协调、多汇报,早日完成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要充分挖据农村资源禀赋带动产业发展。从目前看,精准扶贫最为有效方式就是产业扶贫,因此,农村基层扶贫工作者要切实注重产业发展对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从贫困村资源禀赋实际出发,不断加大对农村土地、矿产和动植物等资源开发力度,通过产业引进发展,将产业扶贫作为解决贫困村提升“造血能力”的主要途径,特别是要通过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村人口就业和地方税收,确保扶贫工作有效落实。

三是承担贫困村社会民生保障责任。扶贫的关键在于增加贫困人口的经济收入,同时也要为贫困人口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特别是在社会保障和民生工程上面做好文章。一方面,农村基层扶贫工作者要注重贫困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从基本医疗、基础设施、教育卫生、五保户服务、低保户管理等方面加强社会保障建设力度。从民生工程上看,要注重饮水工程、危房改造、村规民约等方面建设,从而改善贫困村生存环境。

四是承担其科技传播重任。科技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动力[4],因此要将科技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并放在突出问题。科技扶贫最主要作用就是提升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力生产效率,实现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因此,农村基层扶贫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科技力量,一方面要将科技力量融入到精准扶贫工作之中,提升精准扶贫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要广泛宣传科技扶贫重要意义,最终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农民脱贫致富。

四、精准扶贫视野下农村基层扶贫工作者能力不足的主要表现

从整体看,当前精准扶贫工作各级领导干部和农村基层扶贫工作者在能力层面都能够满足精准扶贫需求,但面对当前扶贫工作新形势、新任务,部分农村基层扶贫工作者在思想和认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工作衔接配合上还缺少大局观念,在开展群众工作时还缺少工作方法,这些能力上的不足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精准扶贫工作有序开展。

一是部分农村基层扶贫工作者思想懒惰,对扶贫工作认识不深。在精准扶贫大环境下,还有部分扶贫工作者缺乏理论学习,在业务研究和工作思考上不够深入,遇到扶贫难题和突发事件就无所适从,等靠要思想成为解决办法,对工作缺乏激情和干劲,面对问题和困难缺乏迎难而上的精神。对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的阶段性政策理解不够深入,对系统扶贫和综合扶贫理解不够深入,分不清主次,导致在具体工作中顾此失彼。

二是部分农村基层扶贫工作者工作衔接配合缺少大局观念。部分农村基层扶贫工作者工作协调能力不强,面对农村千条万绪的工作,找不到工作重点,在工作衔接配合上不主动、不到位,导致精准扶贫工作整体效用发挥不出来,特别是部分基层扶贫工作者愿意搞形象工程和表面文章,缺乏实干精神。

三是部分农村基层扶贫干部工作脱离群众。部分农村基层扶贫干部简单认为精准扶贫工作就是完成上级工作指标,就是将现有的扶贫资源进行分配,自己是高高在上的组织者,将职务官僚化,在实际工作中很少深入到群众之中,在具体工作中缺少实地调研,拍脑门做决定的事情经常发生,精准扶贫工作不透明。在开展具体扶贫工作中缺少与群众沟通,很容易造成村民利益受损,精准扶贫工作很难有效开展。

五、精准扶贫视野下农村基层扶贫工作者能力提升路径

为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农村基层扶贫工作者奋斗在第一线,其工作能力会精准扶贫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有直接影响,简言之,精准扶贫关键要靠人。从当前我国各地区的经验来看,在提升农村基层扶贫工作者能力方面,主要通过培训、完善制度等方式,鉴于当前基层扶贫工作者能力薄弱的问题,我们需要寻找切实可行的对策,惟其如此,才能更好地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智力支持。

(一)改进基层走访调研,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劲动力

基层走访调研是扶贫工作开展的基础,唯有全面了解“为什么贫”,才能引导贫困村民脱贫,找到带领村民致富之路。为提升农村基层扶贫工作者的能力,走访调研是最好的课堂,通过与人民群众的交流和互动,了解每天发生在农村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锻炼基层工作者的能力。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在积极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广大农村基层扶贫工作者来到扶贫第一线,“到群众中去,拜人民为师”,通过开展基层走访调研活动,不仅有助于加强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对于提升基层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和扶贫能力至关重要。在具体做法上,一是组建调研小组,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收集资料,了解情况,同时通过专题研讨的形式让基层扶贫干部一起交流,理清扶贫思路。在这一过程中,在与群众进行“零距离”的接触中,加深对精准扶贫政策的理解,农村基层扶贫工作者的责任意识得到加强。二是在走访过程中要坚持“走村不漏户”,突出重点,尤其是针对民生、矛盾和信访三类重要问题进行排查。在走访中加深工作者与村民的情感,提升行动的自觉性,进而也有助于提升工作者完成精准扶贫任务的能力。

(二)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保障

如何脱贫是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主要目标,当前一些基层工作者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存在敷衍了事、消极应对的心态,为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从提高基层工作者自身的认识方面做起,还应通过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监督管理方面做工作。

具体做法上,一是要建立健全约束机制,通过倒逼的方式提升基层扶贫工作者能力素质。各县政府要强化对工作者的监督与考核,严肃从严问责。二是要加强对群众信访举报的回应,对于侵害群众利益的党员工作者要严格按照党政党纪处分;三是要严格问责制度,尤其针对一些扶贫工作者对贫困户识别不准的问题,按照情节轻重要予以不同程度的问责,且要具体到人头;四是利用大数据手段,建立各类基础档案,对于收集调研信息不准确,弄虚作假等行为,一经发现要严肃处理;五是针对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者出现的“走读”现象,尤其是全年帮扶工作时间不达标的,对于贫困村现状了解不清的,也要逐一问责。总之,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旨在改善基层扶贫工作者弄虚作假、认识不清、扶贫效果不佳等问题。此外,要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还应注重对干部的选拔与使用,建立与责任追究制度相适应的考核和激励制度。

(三)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为脱贫攻坚提供智力支持

当今社会发展十分迅猛,无论是农村基层的环境还是整个社会生活与发展的环境都在发生着明显变化,农民要脱贫就要紧跟时代发展的不乏,寻找新的致富出路。作为农村基层扶贫工作者更应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敢于接受新事物,不断拓展视野,具备带领农民致富的理念和思路。要实现这一目标,从政府管理的角度讲,教育培训是最为直接,也是见效最快的方式之一,因而要加大对农村基层扶贫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人才教育与培训在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基层工作者的思维直接决定了其整体的工作水平。在具体的教育培训做法上应重点考虑如下几点建议:

其一,创新培训思路。传统的培训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要,因而需要做出变革,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可以创新出多种培训形式,了解最新、最前沿的理论和技术;其二,拓展培训内容。农村基层扶贫工作者的优势在于其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村情况比较了解,其劣势在于扶贫思路也会受到当地村民和当地经济发展历史和现状等因素的影响,为此,在培训内容上,一方面,要引导其“走出去”,了解其他地区或国外等农村发展中的经验和做法,进而得到有益启发;另一方面,要学会“请进来”,如何将别人的经验转化为自己所用,也就是要做到因地制宜的创新,这对于扶贫工作者来说也一项挑战,因而需要工作者自身开拓思维,不断学习。其三,改进培训方式。“互联网+”时代,传统的空间地域限制被打破,农村基层扶贫工作者可以借助网络渠道学习中央、地方精准扶贫政策,借鉴其他地区精准扶贫的措施和做法,加强对于农村发展相关的理论学习等等。此外,还可开展个性化培训、集中轮训等方式提高培训的效果。通过创新培训思路、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让基层扶贫工作者切实提升自身能力。

综上所述,消除贫困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农村基层扶贫工作者要带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当前,我国高度重视扶贫工作的开展,在精准扶贫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提升基层扶贫工作者能力方面,一是需要通过走访、调研的方式强化工作者对扶贫工作的责任意识;二是通过监督、考核、激励的方式提高基层工作者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三是通过教育、培训的方式提高其带领农民脱贫的能力。

[1]吴效林.驻村第一书记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5,(06):48-50.

[2]虞崇胜,余扬.提升可行能力:精准扶贫的政治哲学基础分析[J].行政论坛,2016,(01):22-25.

[3]王作安.提升素质和能力 为精准扶贫提供队伍保障[J].中国宗教,2016,(04):6-8.

[4]高满良.精准扶贫背景下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建设路径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2):213-214.

猜你喜欢
农村基层贫困村工作者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云南省农村基层治理能力法治化路径探析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