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开封文化特色助力农业转型升级

2018-01-23 06:02田野武珺
农村.农业.农民 2018年8期
关键词:农产品特色农业

田野 武珺

开封具有悠久的农耕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特别是农产品资源优势和当地农村农民所传承的文化资源优势,是助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条件。开封农业要用好国家和省相关发展政策,充分发挥本地文化特色,促进“文化+农业”创新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进而形成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厘清开封农业文化资源禀赋

开展系统性摸底式排查。政府可委托第三方对各县区的历史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农产品等进行系统性摸底式排查,分类建立文化资源等动态数据库,确保后期规划建设挖掘有据可依。开展部门联合调查。由市委农办牵头成立全市特色农产品调查队,摸清全市特色农产品的分布、生产和经营情况;由市文广新局牵头成立民俗文化调查队,摸清全市各县区特色的民俗文化现状及传承性发展情况;由市旅游委牵头成立特色乡镇、特色农家乐调查队,针对有特色、有潜力可挖掘的乡镇进行产业摸底排查;由市史志办牵头成立文化名人及历史经典故事调查队,进一步挖掘优秀的可视可听文化资源等。

夯实产业发展资源保障

促进传统农业文化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通过创新创意,将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等有形和无形资源有效转化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资本,依靠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等软性要素驱动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比如,开辟农业教育体验基地,建设农耕文化博物馆,围绕开封特色农业产品开发桃花节、西瓜节等。通过“无中生有”和“有中生优”开发新的农业资源。用无限创意突破有限自然资源约束,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增长向“软”驱动方式转变。

出台政策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

政府统一规划布局,支持民间资本投资经营。尽快制定整体发展规划,创新思维、统一布局、有序开发,高规格建设发展。给予适当财政补贴。对于市场利润较低、建设周期较长、确需政府支持的项目,政府可给予财政补贴,并鼓励其商业化运作。有计划地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出台优惠政策促进土地流转,通过土地有效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逐步转变传统种植结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调整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农业科技创新及应用推广,提高全域农业科技水平,增加农业科技创新收益,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和安全水平。鼓励文创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参与生产经营。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省内外文创企业投资开封农业,鼓励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前来投资“文化+农业”项目。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出台优惠政策,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向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制定卫生标准,统一管理,坚决禁止销售国家保护动物、鸟类、鱼类,保证合法经营。

强化专业人才支撑

联合省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探索“文化+农业”人才培养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建立适应“文化+农业”发展要求的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开展“文化+农业”职业教育、技术培训、素质提升三大工程。在涉农专业开设创意农业的理论和实践课程,在有关艺术、设计专业开设农业基础知识课程,在农业培训农民进修中增加“文化+农业”内容,鼓励涉农单位与文化创意企业和研究机构合作,在合作中创造一批创意农业精品,培养和锻炼一批“文化+农业”骨干。

加大资本运作力度

突破涉农贷款抵押担保难的瓶颈,鼓励涉农金融机构主动配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农房用地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土地流转权和宅基地、林权等抵押贷款,激活农村“沉睡的资本”。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加大信贷投放。鼓励金融机构围绕特色农业、高端农业、设施农业、绿色农业、循环农业加大信贷投放,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化发展。借助金融手段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利用金融机构力量释放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加大对乡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倾斜投入,支持特色农业文化小镇发展,发展新型农业旅游休闲产品,扶持农产品文化创意园、农业生态园。加快支撑“文化+农业”发展的资本市场建设。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激励等方式,积极鼓励农村信用社、小额农业贷款机构、农业合作银行等业务下沉,为中小“文化+农业”企业投融资和咨询、评估、策划及运营管理提供专业服务。

创新产业发展模式

推广新型高效发展方式。根据本地实际,大力推广有机农业园区、立体观光农业、农村文化创意园区和农旅特色小镇等新型高效发展模式,借助文化创意、新型农业技术和市场推广实现“文化+农业”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打造专业化合作组织。成立专业的研究机构或研究团队,开展“文化+农业”的有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研究,开展“文化+农业”成果展示交易、创意人才培训、“文化+农业”发展经验交流等,做好典型示范和经验推广工作;建立“文化+农业”发展协会,定期举办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文化+农业”会议、论坛等,促进多部门、多层次业务合作;推广“公司+园区+农户”的组织形式,公司为主导,园区为平台,农户为主体组织开展生产活动;成立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借助县区新农村建设,利用各县区独特的文化资源,打造盘鼓、邸阁等民俗文化演出团队,形成乡村文化高地。

培育地域特色品牌农业。加强对开封农产品丰富人文价值的挖掘,打造、提炼、创造和传播具有开封地域特色的品牌。着力培育和扶持龙头骨干企业,构建农业发展生态化、标准化、产业化的组织基础;增强企业经营者的品牌意识,以文化创意来推动农业及农产品品牌建设,通过创意策划和网络推广推动农产品市场扩张;实施品牌战略,形成创、产、供、销一条龙发展格局,如开封贡品、杞县酱菜、兰考桐树等都需要尽快开展创新创意,将文化元素与农业资源点相融合,强化产品和产业发展设计并走向产业化,通过农业文化精品的传播来增强吸引力和辐射力;强化开封品牌农业的多媒体推广,组建市场化或公益性的“文化+农业”网络平台,进行创意农业相关知识的培训,借助菊花文化节、大蒜文化节等节会和国内外知名农产品博览会等,提高社会各界对开封农业品牌的认同、认可,形成重视扶持开封“文化+农业”发展的社会导向和发展氛围。

构建综合性产业集群。积极推动农企联盟,充分利用农业企业的技术优势、管理优势、资金优势,促使在“文化+农业”产业链不同环节上的企业间形成战略联盟,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区域优势整合,合作创造更大的价值。加强产业环境与农业企业资源的联动优化,完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链条,实现“文化+农业”企业的实质集聚,形成信息共享、技术共促、利益共赢的产业群落,建设“文化+农业”园区和集聚区。

试点打造“文化+农业”综合体。基于泛休闲农业产业综合发展的构架,通过多种产品的对外营销,逐渐形成一个融合观光、游乐、休闲、科普、会议、度假、居住等多种功能的“文化+农业”综合体。

本文为开封市重点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中原经济区开封核心增长极的建设和发展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农产品特色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特色种植促增收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农产品争奇斗艳